讀《桃花源記》,訪人間仙境

2020-12-20 古港攝影愛好者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裡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裡。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留有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存,是《辭海》《詞源》中《桃花源記》原型地。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57.55平方公裡,其中世外桃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裡,武陵人捕魚為業的沅水風光帶水域44.48平方公裡。外圍保護區96.9平方公裡。中國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跡地,是《辭海》《詞源》中唯一添加注釋的《桃花源記》原型地,是國務院唯一備案認可的「桃花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中國桃花源始建於秦代,到唐宋時發展到鼎盛階段,在元代時毀於戰亂,明清以後又開始復興。歷代以來,陶淵明、李白、劉禹錫、蘇軾、孟浩然、韓愈等大文豪等都在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墨跡。現今的桃花源景區內開發了桃源山、桃花山、秦谷、秦溪、桃花源古鎮、桃川萬壽宮、桃花源記實景演出等景點,景區面積達到了150多平方公裡,其中核心景區面積約12平方公裡,有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萬畝桃林等。臨沅江,靠群山,古樹修竹遍面,《桃花源記》裡所描繪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意境尚可尋覓。此外,沅江自西向東流向洞庭湖,流經桃花源風景區將近70公裡,這一帶的沅江既有三峽之險,又有富春江之秀,更為桃源增添了不少美景。

中國桃花源主體景區的森林覆蓋率在88.14%以上,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擁有茂密的植被與豐沛的降水,景區平均負氧離子濃度高達每立方釐米2584個,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高達93.7%,2019年,桃花源旅遊管理區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桃花源集古老、神奇、幽奧、秀美、壯闊、清麗於一體,融詩情畫意、歷史傳說為一爐,被人們譽為"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桃花源曾是中國古代四大道教勝地之一,第三十五小洞天,白馬玄光之天。桃花源與武陵源旅遊區、吉首鳳凰旅遊區、猛洞河旅遊區相連在一條旅遊線上,構成湖南西部旅遊大區。

五柳湖連接桃花山與桃源山,湖岸坐落著傳遞「美好、幸福、溫暖、友善、和諧」價值觀的光點聚落社區,更有桃源工藝術博物館、桃花源書畫院、百床館、陋室及「桃源佳致」碑等文化景點薈萃。

高舉閣位於景區最高峰障山上,三層,取陶詩"高舉尋吾契"命名,築於清光緒十八年,1988年重建。登此四顧,桃源勝景,盡收眼底。

水府閣又名黃聞閣,位居黃聞山。舊閣建於明末清初,三層磚木結構,祀楊泗將軍,毀於1961年。新閣四層,高30餘米,與高舉閣南北相對,下瞰桃川,東望洞庭,西顧壺頭,前對白馬渡,江天空闊,風景如畫。

奇觀亭佔地面積168平方米,為35米長呈馬蹄形的連廊。在此既可觀賞古瀟湘八景之一的「漁村夕照」、邂逅沅江「三日同輝」的絕世奇景,又可體驗登高臨水,俯瞰沅流「江天遼闊」的意境。

狀元橋位於桃川書院之後。桃川書院為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學府。

桃川書院又名天寧碑院,始建於唐代,清乾隆十八年重建。佔地10餘畝,三段階梯式布局。主體為桃川書院國學講堂及藏書閣,傳播桃花源傳統文化精華。外部景觀主要有聚賢橋、石雙環亭、百壽碑等。

聚賢橋位於桃川書院入口的湖面上,橋身全長 52.8 米,橋面淨寬 3.3 米,為五孔連跨流線型石拱橋。造型古樸淡雅,寓意陶淵明五次為官五次辭官的傳奇一生。橋身的石欄板為字畫鏤空石雕,內容亦取材於陶淵明相關詩詞。

桃花山牌坊為一塊玉嵌桃花石額,陰刻「桃花源」三個貼金大字。中柱上鑲嵌「紅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楹聯。在牌坊裡面是被桃花溪環抱的一片桃林,節選陶淵明12首代表作,由當今國內書法名家書寫,隱於山前桃林之中,尋詩入桃林,縱情山水,詩意桃花。

集賢祠:集賢祠位於桃花觀下首,境界幽寂。祠始建於唐初,名靖節祠,立有陶淵明石像。硬山頂廳堂建築,一廳四室。廳堂正面壁上嵌有清鹹豐年間石刻《桃花源記》,雕梁上懸掛"重訪仙源"木匾。廳堂中供奉有陶淵明木雕像,莊嚴肅穆,兩壁懸書畫多幅。

遇仙橋,傳為武陵漁郎遇仙之處。原為一塊自然崩落危巖橫臥於澗,明朝天啟年間始建單孔石卷橋,清初增建風雨橋亭。橋端葛蔓低垂,菖蒲叢生;橋下青蘿垂澗,迭水垂簾。

桃花山位於桃花源風景區東部。區內主要景點有桃花山牌坊、方竹亭、遇仙橋、御碑亭、高舉閣、桃花觀、集賢祠等。

桃花觀位於桃花山主峰上,始建明萬曆年間,幾經兵火,數次倒塌。現觀為1913年重修,包括山門、前廳、正廳三部分。山門兩旁石刻"秦時明月,洞口桃花"對聯。觀內懸有歷代名人題匾和近世名家書畫,分外古雅,耐人尋味。觀兩廂有躡鳳、玩月兩亭,相對峙立,宛如鵬翼。觀院有兩顆傳為唐代所植的羅漢松。

御碑亭建於清光緒十八年,造型別致,亭內石碑上刊刻清乾隆皇帝題寫桃花源的御製堂詩2首。

劉禹錫在常德為官十年,不僅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更是多次來到桃花源遊玩探訪,與這一方山水深深結緣。在五柳湖的另一端,還立有一塊「桃源佳致」的詩碑,這四個字就是當年劉禹錫為桃花源題寫的,藉此表達他對桃花源景色的讚賞和喜愛。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八面八角,3門4窗,亭身潔白,亭頂為綠色琉璃瓦覆蓋。亭高6米,牆厚1米,磚石結構。內頂為半球形,亭內立古今石刻6方。建於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為桃花源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附近有碑廊,廊內立有歷代吟詠桃花源的詩碑17方,多系劫餘倖存,其中唐碑3方,書法秀逸,尚可摩讀。

養在深閨人未識,一篇桃源天下知。

桃花山上花千朵,五柳湖邊柳萬枝。

方竹亭中存古韻,集賢祠內聚有識。

遇仙橋畔傳佳話,高舉閣下話秦時。

相關焦點

  • 煙雨桃花源 仙境在人間
    國慶、中秋「雙節」即將到來,被秋雨浸潤過的湖南常德桃花源,如同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山青青,水潺潺,好似人間仙境。看多了晴時的美好,何不來桃花源感受一下雨中的詩意?撐一把小傘,漫步青石小路之上,置身於秋雨中的桃花源,不需要路途顛簸遠赴江南,在桃花源就看到比江南更美的煙雨景色。萬畝桃林位於桃仙嶺,每當桃花盛開的時候,萬畝桃林紅雲漂浮,赤霞騰飛。如今,在秋雨的襯託下,更是呈現了「煙雨桃花源、紅雨報奇蹤」的美好畫面。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真是人間仙境?3個細節揭露恐怖真相
    但只要你仔細觀察,你便會發現整個桃花源中充滿了恐怖的氣息。 首先,便是文章開頭描繪滿村的桃樹和桃花,讓人有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可讓人詫異的是,為何偌大的村莊當中卻只有桃樹這一品種,為何沒有其他生物的存在。
  • 在人間丨桃花源記
    【園志】篇章「賦」予園志,寄情於城取於古意,融於當下陶淵明敘就一曲「桃花源記」,以生活的基本面,展示了中國人對生活方式的終極表達。這位中國田園派詩歌鼻祖,通過空間的「悠然」與空間之間的「自在踱步」,記錄了古人對於「人間詩話」的白描與續寫。
  • 重慶低調的縣城,打造了桃花源,是人間仙境
    鄭州玩樂挖掘機(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桃花源但現如今,人們意外在這裡發現了桃花源的蹤跡,著實令人驚喜。千年之前,一篇《桃花源記》的敘述,使得後人們知道了桃花源這個世外仙境般的存在,雖外界沒有聯繫卻風景優美,生活的人也都自得其樂;後來有人再去尋找桃花源的入口,都沒有任何收穫。
  • 美如仙境!【桃花源記】最新遊戲美圖賞
    美如仙境!清新、自然、寧靜的遊戲(遊戲新聞)風格,精雕細琢的唯美高清畫面,108個浪漫感人的故事(遊戲經驗)組成主線任務(遊戲名人),三大宗派十二種職業,無商城的公平舉措,使《桃花源記》一經推出就得到玩家如潮好評,現火爆(熱門遊戲)不刪檔測試中,最新回合制精品之作,你絕對不容錯過!
  • 來「人間仙境」常德桃花源,感知田園鄉村生活的魅力
    為讓廣大遊客感受桃花源歸園田居的生活方式,傳遞健康生活理念,常德桃花源景區將於12月正式啟動「桃花源裡好生活」主題首席體驗官活動。據悉,本活動將帶動廣湖兩省學生、旅遊達人等多元群體廣泛參與,在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理念的同時,推動桃花源鄉村旅遊發展,打造桃花源旅遊經濟的新亮點。
  • 【古詩文賞析】​《桃花源記》
    太守遣人隨往的「不復得路」和劉子驥的規往不果,都是著意安排的情節,明寫仙境難尋,暗寫桃源人不願「外人」重來。對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尋訪無著也不再問津了,而陶淵明自己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在《桃花源詩》的結尾處就剖露了「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願。他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於桃花源中。
  • 必背64篇古詩文鑑賞|《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 必背64篇|《 桃花源記》鑑賞及複習梳理
    《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 散文 | 石光明:詩風聯雨桃花源
    也許是春水漸漲,沒覓到相傳是漁郎繫舟的攬船洲,不免有點惆悵,當年漁人是經由這裡追蹤魚汛,循溪而上,偶遇桃花源的嗎?  每次來這裡,跋山涉水,只覺得曲徑通幽,綠野仙蹤,武陵古郡遺趣依舊,青山綠水間的桃花源,是難以推拒的奇絕風光。在這裡,緬懷陶潛,讀桃花源記,感受秦漢滄桑,魏晉風骨,如入仙境,菊花酒潤筆的桃花源,是難以言說的美輪美奐,讓人何等的愜意,夢想聯翩。
  • 【美聲詩詞】陶淵明《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 刺透「仙境」,「桃花源」其實是一個黑暗童話?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要是讀過永嘉南渡, 北人結塢自保, 以及了解土客械鬥, 歷代流民據險嘯聚的歷史, 那麼看《桃花源記》, 就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 【名家名作賞析】《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
    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異」、「欲窮」四個相承續的詞語生動揭示出武陵漁人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忘」字寫其一心捕魚,無意於計路程遠近,又暗示所行已遠。其專注於一而忘其餘的精神狀態,與「徐行不記山深淺」的妙境相似。
  • 換個角度看桃花源記,你就會發現桃花源裡面處處透露著詭異
    我們先大致看一下桃花源記的創作背景,陶淵明生活中極端腐敗的東晉王朝,這個王朝偏安與江左一隅,對外更是一味投降,統治集團淫亂不堪,民間徭役賦重,元熙二年,六月,劉裕以卑劣手段,用棉被悶死晉恭帝,改年號永初,劉裕政權上臺後,國家一度更加混亂不堪,民不聊生,陶淵明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創造了桃花源記。
  • 桃花源記ㄧ它到底是「墳場」還是「樂園」
    他有一篇傳頌千古的美文,寄託了作者對與世無爭寧靜和諧生活的一種嚮往,那就是《桃花源記》。但是如今網上卻有人對其解讀出了另一種意境,那就是桃花源記是一個鬼故事,字裡行間更是隱晦透露出這個與世無爭的村子其實是一片墳場,一個不折不扣的死人國,這就是桃花源記的恐怖真相嗎?著實讓人思細級恐。
  • 你讀過宋版的一首「桃花源記」嗎?只有41個字,帶你進入心中桃源
    東晉時期有一篇傳世散文《桃花源記》,是著名的文學家陶淵明的美輪美奐的代表作,那如夢如幻的美麗仙境,是人們心馳神往的地方。歷代文人墨客,都為陶淵明的這篇散文所折服,就連詩仙李白也是陶淵明的粉絲,詩人以《桃花源記》的意境寫出一首《山中問答》,裡面寫「桃花流水窅(讀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還有王維改編了一首詩叫《桃花行》寫有「回首空山不可問,惟見桃花逐水流」;唐代張旭的一首《桃花溪》寫到「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明代唐寅在《桃花庵歌》中寫有「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每個詩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世外桃園
  • 名家寫瀟湘·風物|詩風聯雨桃花源
    也許是春水漸漲,沒覓到相傳是漁郎繫舟的攬船洲,不免有點惆悵,當年漁人是經由這裡追蹤魚汛,循溪而上,偶遇桃花源的嗎?每次來這裡,跋山涉水,只覺得曲徑通幽,綠野仙蹤,武陵古郡遺趣依舊,青山綠水間的桃花源,是難以推拒的奇絕風光。在這裡,緬懷陶潛,讀桃花源記,感受秦漢滄桑,魏晉風骨,如入仙境,菊花酒潤筆的桃花源,是難以言說的美輪美奐,讓人何等的愜意,夢想聯翩。
  • 古文賞析|衛東誦讀《桃花源記》(原文+賞析)02
    上次節目裡,我們一起讀了莊子的《逍遙遊》,這是一篇恣意狂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的文章。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過去後,我們進入了秦漢帝國大一統的時期。這個時期也不乏一些經典的古文,但更為流行的是賦和韻文,講究的音韻上的流暢感和節奏感。這種文體的趣味性沒有古文那麼強,而我們的節目篇幅有限,也就沒有入選。
  • 《桃花源記2》臘八新服「日升月恆」今日開啟
    好玩不坑錢的良心回合《桃花源記2》臘八新服「日升月恆」將於今日中午12點準時開服!作為2019年首個新服,你想開啟怎樣的冒險之路呢?是飛升上神,追求卓越戰力,還是成為一個生活百事通呢?2019全新桃源,等你加入,即刻行動!
  • 去湖南郴州,享受古村悠悠、觀望人間仙境,尋找記憶中的桃花源!
    有著湖南「南大門」之稱的郴州有著兩大寶藏之地:"最美古村"板梁古村和"人間仙境"小東江,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古人詩云:「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這就是似詩如畫的板梁古村落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