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賞析】​《桃花源記》

2021-02-08 碑林路人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賞析: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是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異」、「欲窮」四個相承續的詞語生動揭示出武陵漁人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忘」字寫其一心捕魚,無意於計路程遠近,又暗示所行已遠。其專注於一而忘其餘的精神狀態,與「徐行不記山深淺」的妙境相似。「忽逢」與「甚異」相照應,寫其意外見到桃花林的驚異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兩句,乃寫景妙筆,色彩絢麗,景色優美,仿佛有陣陣清香從筆端溢出,造語工麗而又如信手拈來。

第二段先以數語描述發現仙境經過。「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點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尋常去處。漁人的搜尋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帶出來。通過小口狹道,寫到「豁然開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韻致。進入桃源仙境之後,先將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鳴犬吠諸景一一寫來,所見所聞,歷歷在目。然後由遠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衣著裝束和怡然自樂的生活,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園生活圖景。最後寫桃花源村民見到漁人的情景,由「大驚」而「問所從來」,由熱情款待到臨別叮囑,寫得情真意切,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

第三段先寫漁人在沿著來路返回途中「處處志之」,暗示其有意重來。「詣太守,說如此」,寫其違背桃源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叮囑。太守遣人隨往的「不復得路」和劉子驥的規往不果,都是著意安排的情節,明寫仙境難尋,暗寫桃源人不願「外人」重來。對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尋訪無著也不再問津了,而陶淵明自己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在《桃花源詩》的結尾處就剖露了「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願。他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於桃花源中。

陶淵明成功地運用了虛景實寫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顯示出高超的敘事寫景的藝術才能。但《桃花源記》的藝術成就和魅力絕不僅限於此,陶淵明也不僅僅是企望人們確認其為真實的存在。所以,在虛景實寫的同時,又實中有虛,有意留下幾處似無非無,似有非有,使人費盡猜想也無從尋求答案的話題。桃源人的叮囑和故事結尾安排的「不復得路」、「規往未果」等情節,虛虛實實,徜恍迷離,便是這些話題中最堪尋味之筆。它所暗示給世人的是「似在人間非在人間,不是人間勝似人間,只可於無意中得之而不可於有意中求之」,似乎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著某種微妙的內在聯繫。這虛渺靈奧之區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世人是難以揭曉的。它的開而復閉,漁人的得而復失,是陶淵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謎,「惹得詩人說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詩》中透露了一點消息,說「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復還幽蔽」,乃是因為「淳薄既異源」!原來桃源民風淳厚,人間世風澆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為爭奪之場」(蘇軾《和桃花源詩序》),玷汙了這塊化外的淨土,即使像劉子驥那樣的人間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機緣。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境。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了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幹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作者: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誦者:雅坤,原名佟雅坤。1942年生。遼寧瀋陽人。中共黨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播音指導,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主持人節目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誦者:虹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播音指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9年10月,入選「70年70人•傑出演播藝術家」。擔任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學會常務理事、主持人委員會副會長。現任中國詩詞學會朗誦演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語言學會朗誦研究會副會長等專業職務。代表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午間半小時》、中央電視臺《話說長江》、《話說運河》等。其播音與節目一起載入中國廣播電視史冊,被譽為標誌性作品。多次獲得「金雞 獎」「百花獎」「五個一工程獎」「亞廣聯大獎」等諸多 國內外獎項,也是首批「金話筒」開拓金獎得主。人民教育出版社《朗朗書聲小學語文同步朗讀指導》主創。

碑林路人:(微信:xabeilin 公眾號:beilin11),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協會員。文章散見於報刊、雜誌,常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各地方電臺播出。作品入選中學語文課外閱讀訓練範本和全國教師培訓寫作課程國家精品課程教材。在感受碑林路人文字魅力的同時,也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碑林路人著有文集《禪花如雪》《掌燈的人》,被很多朗誦愛好者珍藏,文章深邃、憂傷、唯美、浪漫,是非常值得珍藏的好書。

來了就好,我以一盞清茶、幾許月光迎你。我本是心如止水之人,只因對這世界有愛,才有了這許多的文字。願這裡的每一個字符,都能溫暖你的心。願我們彼此用愛傳遞真情。感恩每一個清晨,感恩每一份遇見.

本平臺的碑林路人原創作品,轉發或者採用請勿設置原創,請標註作者姓名及簡介。為了弘揚朗誦藝術,部分圖片選自網絡,如有問題,聯繫我們,我們及時更正。

總編:碑林路人

主編:金山

策劃審核:酒酒  一路芬芳   安  王石磊 

策劃審核:酒窩  何爽  燕子  又見花開

特約主播:焦豔

特約主播:馬黎

特約主播:李德良

版面設計:酒窩  暗香  一路芬芳

本期編輯:一路芬芳

文案書記:青衫

投稿須知:

投稿時請將以下內容一同發送到投稿郵箱

1.文本2.作者簡介3.誦讀者簡介4.誦讀音頻

投稿郵箱:1591045973@qq.com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微店,購買碑林路人文集

相關焦點

  • ...文及古詩文。像《桃花源記》等我們中國人也_澎湃新聞-ThePaper
    X 一直很好奇「日本高考」中對中國文言文及古詩的考查之前去日本旅遊,在書店裡看到了高中教輔資料,很驚奇地發現他們要學習文言文及古詩文。像《桃花源記》等我們中國人也要費功夫學習的文言文竟然也是他們的課文。而書店賣的教輔書裡竟有講授文言語法的。好奇日本高中生是如何學習我們的古詩文的。
  • 初中必背古詩文及翻譯之《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á)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東晉太元年間,有一個武陵人以捕魚為生。一天,他沿著小溪向前走,忘記走了多遠的路程。
  • 大語文古詩文賞析:《山園小梅》
    大語文古詩文賞析:愛人之心——《心畫》大語文古詩文賞析——千年情話《將仲子》大語文古詩文賞析:《子衿》
  • 大語文古詩文賞析:《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賞析:現在,我們來說「邂逅的故事」在鬧市街頭,驚鴻一瞥,一位美麗的女孩飄然而去,她沒有在我的身邊停留,我們像兩條平行線,各自伸向自己的命運,不知道誰是那個幸福的人,可以與她相守晨昏,共度錦瑟年華?大語文古詩文賞析:《得樂天書》
  • 茶叔古詩文賞析之「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茶叔古詩文賞析之【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原文:〖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茶叔古詩文賞析之〈涉江採芙蓉〉,2020年3月27日14:38分)
  • 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文注釋、譯文、賞析,值得收藏!
    二年級上冊語文要學習的古詩共有7首,它們分別是王安石的《梅花》、胡令能的《小兒垂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夜宿山寺》和北朝民歌《敕勒歌》。學習古詩要求學生掌握古詩注釋和譯文,還要多了解古詩賞析,詩人作詩的背景等。
  • 【名家名作賞析】《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
    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名叫劉子驥的人,是位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是沒有實現,他不久就病死了。後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 必背64篇古詩文鑑賞|《 桃花源記》
    《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姑蘇區少兒《經典古詩賞析》口袋書發布
    6月29日上午,緣啟詩韻·圓夢詩境——《經典古詩賞析》(上、下冊)口袋書發布會在江蘇書展書香蘇州館舉辦。《經典古詩賞析》源自2018年 「傳承經典 我為古詩代言」姑蘇區少兒經典古詩誦讀大賽活動,不僅得到了範小青等7位蘇州名家的大力支持和傾情代言,這套圖書的編纂成冊更是凝聚了許多來自教育一線經驗豐富的教師的心血。
  • 古文賞析|衛東誦讀《桃花源記》(原文+賞析)02
    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劉子驥,是位清高的隱士,聽到這個消息,興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以後就不再有探訪的人了。【配樂】早春 - 邵容朋友們,今天要繼續我們的經典古文之旅了,你準備好了嗎?
  • 古風家園 《桃花源記》手遊每天都被美醒
    導 讀 ​《桃花源記》手遊根據恢弘壯闊的武皇唐朝傳奇為背景開展一段探險式劇情,將極富浪漫情懷的傳奇故事和史實相結合
  • 古詩《江南》賞析:這首詩到底是誰的作品?
    直到上周讀《周濤散文》,周老師在「讀《古詩源》記」中談到《江南》這首古詩時, 給予了這樣的賞析:此詩不用註解,通俗至此,童稚可懂。當時,周濤老師賞析《江南》時,在旁邊打一括號,裡面註明:【梁武帝作江南弄即本此】。然後,我們也看到,上面的賞析心得中,周老師是將本詩作為梁武帝的作品給予了賞析。可是,印象中《江南》好像是漢樂府歌詞,與梁武帝所處的朝代有出入。
  • 《初中必背古詩文》陶淵明《桃花源記》
    (39)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40)黃髮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黃髮,舊說是長壽的象徵,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髮,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髮。(41)並:都。(42)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43)乃大驚:竟然很驚訝。乃,竟然。大,很,非常。(44)從來:從……地方來。(45)具:通「俱」,全,詳細。
  • 南宋末年一首古詩戲說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對現實的諷刺不言而喻
    少年時代的初中語文課本上我們都曾經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當年這篇古文是我們必須背誦的經典古文之一,在我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對那個充滿希望,充滿驚喜的世外桃源,充滿了無盡的想像。這兩句古詩可以說是詩人的想像,他的切入角度非常的新奇。因為在現實社會當中都是按照年號、年曆來計算日子的。在桃花源當中居住的人們與世隔絕,自然也不能夠採用現實社會當中所用的年號來為自己計算日子,只能用桃花的開放和衰敗來周期的計算日子。
  •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
    第一個時期是二十八歲以前,由於父親早亡,所以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了,第二個時期是學士時期,從即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也就是他二十九歲,0到四十一歲這段時間,第三個時期是歸田時期了,也就是從一七二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後的二十多年,是他創作最為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之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一共有詩一百二十五首,文十二篇
  • 初中語文《桃花源記》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桃花源記》。下面我將從「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這三個維度來分享我的教學設想。一、說教材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桃花源記》選自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9課,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作者陶淵明敘述了漁人迷路後誤入桃花源,從桃花源優美的景色以及人們自由平等的生活等方面展開描述,進而表達了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學習本文有利於進一步了解陶淵明,了解那個時代。
  • 正安桃花源記、酉陽桃花源與湖南常德桃花源。
    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千百年來令人嚮往自由、安居樂業的理想國度。而桃花源到底在哪,一直是令人爭論不休。但套上桃花源外包裝的全國旅遊景點也越來越多。正安桃花源記景區,因景區入口為一個十分隱蔽的山洞,穿過山洞後的景象豁然開朗,是一片優美的山水畫,與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記》入口有類同感,所以景區取名桃花源記。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正安桃花源記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主題,設計布局景點,做到一步一景、一季一景。景區分為三部分:大阡古寨、桃花湖、接待中心。
  • 《桃花源記》的恐怖真相是什麼?
    《桃花源記》的創作背景是在東晉時期。當時的老百姓過得很苦,國家四分五裂,戰火不停,政府苛捐雜稅猛如虎。生活在當時的陶淵明一心想著佛系生活,對長期的戰亂感到身心疲憊,因此借幻想出來的美好生活,寄託自己理想中的社會。以上是小時候語文老師教我們的,關於《桃花源記》的美好解讀。
  • 桃花源記作者是誰 桃花源記作者是什麼朝代
    說到《桃花源記》,大家一定都十分嚮往文中所描繪的世界。那個世界是美好的、沒有黑暗的,是人們所嚮往的大同社會。那麼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答案吧。  《桃花源記》的作者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他是我國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 桃花源記的作者簡介 桃花源記的作者被稱為什麼
    《桃花源記》的作者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  《桃花源記》主要內容  晉朝太元年間,武陵一個漁夫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穿過桃林的盡頭的一座山的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