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丨桃花源記

2020-12-06 建築檔案

融創桃花源,每到一處,皆能引發一次關於城市文化的討論。每次設計起始,都是為了創建一座屬於人們心中的桃花源。她從時間裡追溯,外加情懷與產品力的加持,以及對空間真實感的反哺與建構,讓每次「桃花源敘事」都唯美無比。

作為西南首座桃花源,重慶融創桃花源於2020年11月6日正式亮相。建築檔案此次走進重慶融創桃花源,將分為「園志」、「聽園」、「遊園」三個篇章,進行一次關於美學的探討和記錄......

【園志】篇章

「賦」予園志,寄情於城

取於古意,融於當下

陶淵明敘就一曲「桃花源記」,以生活的基本面,展示了中國人對生活方式的終極表達。這位中國田園派詩歌鼻祖,通過空間的「悠然」與空間之間的「自在踱步」,記錄了古人對於「人間詩話」的白描與續寫。正所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面籬笆,一道牆,南山未必是「山」,隻言片語之間,給予一種「緩慢時間」中的生活節奏。

(古意悠然,境從中來)南宋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 - 春

現如今,我們置身於城市之中,處於高效運轉的現代化語彙之間,尤缺桃花源般的生活意境。

融創從蘇州起始,今又落位於重慶,在城市之間給予一方「桃花源記」,讓新都市主義形態下的城市,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續寫篇章之中,和歷史進行一場跨地域、跨時間、可傳承的對話。

(敘事架構,輕描淡寫)唐 王維 輞川圖

我們從中國文明中找到痕跡,從痕跡中嘗試梳理一種脈絡,於不同時段的時間點上,進行不同「形態層面的」延續性對話。

我們不僅僅需要汲取古意的精髓與文化的傳達,也要給出一種「當下」的意味。桃花源的精髓,旨在於時間深處,探討一種「人,活著的自在」,並通過建築獨白,於速度之中承接一種獨屬於新時代美好生活。

毫無疑問,生長中的城市和那些建築,更加需要文化的滋養。曾以一篇《重慶朝天門賦》聞名於世的熊篤先生,以「賦」寓「意」,讓我們這次探討和記錄更有詩情畫意。

重慶融創桃花源賦

上古桃花源,在酉陽公認;當代桃源夢,經融創成真。重慶科城東北,群黌負郭比鄰。梁灘河上,白鷺偕漁翁伴隱;飛雪巖下,瀑雷激騷客驚魂。唐修飛雪寺,喜山幽而水俊;宋鑿流杯池,樂詩酒而神欣。

步入桃花源內,園景富麗新鮮。似天宮聖殿,大觀林園。連片白牆青瓦,高低翹角飛簷。三開間迴廊環抱,四面廳四面窗軒。鵝卵石眾衢鋪,海棠花十字嵌。鑲玉珠粒地毯,感手工藝精研。菠蘿格美人靠,透雕牖圖畫懸。粉牆映婆娑樹影,竹巷幽陶冶心田。人歸客至,心醉神酣。靈思頓湧,詩興勃添。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落雨四簷天井,洞天「四水歸堂」。顯天露地,通氣採光。日月星辰籠照,天光雲影壺裝。天降甘霖雨露,人藏財氣寶倉。陽臺眺望,遐邇無藏。晴看落升烏兔,雨聽滴打蕉篁。

四大主題庭院,命名四季內涵:紫氣東來春暖,夏木繁蔭避炎,風送秋波致爽,飛雪藏舟瑞年。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門樓圖案雕磚,意蘊深遠;齊家理念宗旨,翰墨題刊。隨牆門抱鼓雙石,喻門當戶對;垂花門雙卉懸掛,寓花好月圓;將軍門身價顯貴,呈威武莊嚴。門口三階,借喻三羊美善;月洞多門,連接十二巷延。曲徑通幽,流連忘返;湖山滴翠,秀色可餐。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嗟夫!大隱隱居造化,尊卑共羨;追求生活高端,貧富同攀;好萬鍾而守禮義,丘軻理贊;處廟堂而系桑梓,家國情牽。偉哉陶令,千秋垂範;桃源真諦,萬古傳焉!

【聽園】篇章

從研究伊始

聽園有聲,情理之中

產品研究:傳達美好,價值索引

對話融創西南區域副總裁李景申:把最好畫作,留給這塊土地

難得有機會在重慶還能遇到這樣一塊土地,這塊土地,也位處於重慶的整體發展方向上,同時還有那麼好的文脈和濃厚的人文價值。

我們曾經反覆糾結到底做什麼,才能配得上這塊土地的稀缺性?後來確定一個想法: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把最好的畫作,留給這塊土地、留給這座城市生活著的人們,因為我們的本職就是在大地上作畫。

好的產品就是要實現與城市的共建,要以建築的這種形式給城市加持,繼而通過建築傳承城市的基因。這樣的建築處在城市的空間裡,大家在感覺變化的同時,又能尋到一些傳統的線索。而且,重慶以前沒有這種真正純中式的、有傳統文化元素的產品,所以,這一塊存在著缺陷和遺憾。

重慶融創桃花源之難得,是因為不像一般現代的或者是中式的建築作品,整個作品中的一山一水、一點一滴都需要細緻的雕刻與研磨。

能不能做出來大家喜歡的中式產品,是不是大家心中的那個桃花源,是不是能夠接得住融創TOP級這個品牌,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我們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最終造就中國人的人居夢,從古至今,大家都在描繪一個桃花源的夢想。

桃花源,也以此成了一場醒不了的中國夢。我們也希望現在的中國能重新把老祖宗的東西重拾起來,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夠實現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桃花源。

在我們所造就的桃花源裡,也希望大家能夠在這裡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生活,讓這個場所的存在可以更好地與重慶的特色融合,讓文化與土地之間共建一種當代生活的空間認同感。

重慶融創桃花源的存在,應該能夠為這座城市找到一些珍貴的精神,使人住進去之後,能感受到屬於這塊土地之上相關文化的延續。

進入重慶17年丨融創和這座城市一起成長

目前中國有四大城市群:長三角、環渤海、大灣區、成渝經濟帶。成渝一體化以後,重慶的經濟發展潛力會更大,西部(重慶)科學城,就是基於國家戰略和成渝發展戰略的新規劃。

我們洞見了這個城市、這個區域的潛力,未來它能承接得住最好的產品,讓這塊土地不浪費,讓我們最終所有情懷、所有夢想能夠在這塊土地上實現出來。

現在重慶的發展是向西,將來重慶西部肯定有一個更新更好的發展。桃花源的選址,本就有非常高的要求,我們把重慶融創桃花源放在這塊土地,確實也承載著重慶的發展方向。

融創從2003年進入重慶,17年間在重慶做了很多產品,有融創凡爾賽花園、玫瑰園、玖璽臺等,這些產品同樣引領著城市的發展。

未來,我們依舊需要和這座城市一起發展,也期望在將來回過頭來看城市風貌的時候,有那麼一兩個超級產品是我們做的。這個地域基於重慶融創文旅城的基底,桃花源落地以後,我們也希望能為這座城市賦能、為這個區域賦能。

超越桃花源的丨只有下一個桃花源

這個項目從想法到最後的呈現,一共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才把它打造出來。之所以投入這麼多時間,是因為我們覺得項目本身也是對這座城市的一個交代。我們到底能給這塊土地留下什麼,這是作為從業者需要思考的。

如果是一般的產品,做完之後把它賣掉,最後也在這塊土地悄無聲息地就沒了,甚至會被淹沒在紅海裡。所以,還是需要花時間把這塊土地真的理解透了,把所有的這些歷史、文脈的價值進行透徹的解構,最終才能呈現出一個好的作品,同時讓這座城市、讓未來的歷史記住。

桃花源作品系,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延續土地的歷史、文脈,這塊土地也是重慶市的長河、古道、池曲交匯之地,梁灘河、虎溪河兩河環抱,基於這塊土地文脈,我們將打造一片精彩絕倫的桃花源盛景。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重慶融創桃花源的研發,也是一邊學習、繼承傳統,一邊創新、為當代造生活之境的漫長過程。超越桃花源的,也只有下一座桃花源。

我們討論了幾十版的方案,並在蘇桃、上桃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與融合。中國園林,對於中國人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在項目中融合了「皇家遊園」的精髓,並內化於規劃、建築、園林小景的多維空間之中。當然,也因為土地的稀缺與資源的稟賦,重慶融創桃花源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孤島」,再有沒有能超越它的。

產品設計:山水之間,文化重塑

對話融創西南中式產品線負責人朱泮錫:以「時間」和「空間」演繹美好新生活

重慶融創桃花源的美好盛景,不僅增添了一曲新的城市樂章,也是於山水之中構建的一座城市山林,還城市一派天然風景線。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在延續傳統的形制下丨承載一種現代生活

重慶融創桃花源這個項目,跟以往的蘇州桃花源和上海桃花源相比,在設計上包含更多方面的考慮和升級。古典建築多是木構的,體量也比較小,以前的窗門都是小扇的,室內空間會相對比較閉塞,這跟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點矛盾,現代人,多喜歡住有大玻璃的房子,能保持一種相對通透的室內外關係。

所以,重慶融創桃花源這次跟蘇州和上海桃花源的不同之處,就是把那些窗門都取掉了,中間做了大玻璃,在客廳看院子是很舒服的。同時,也希望在這種延續傳統形制的空間下,又能夠承載現代人生活習慣。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結合重慶人生活習慣,重慶融創桃花源會更大開大合一點,院子更大,園林也會更大。一是由於容積率低的場地條件,第二是考慮重慶人的性格會更開放一點,所以,在空間尺度上會做得稍微大一點。

此外,重慶人愛好晚上在路邊吃燒烤、吃火鍋,骨子裡就喜歡這種開放式空間,所以我們做了特別多的露臺和陽臺。居住者也可以坐在自己主臥外面的陽臺,看自家院子下雨的場景。

一房一院丨把生活放在自然中間

重慶融創桃花源在戶型上也做了很大創新,一房一院的戶型,是以往蘇州和上海桃花源都沒有的。因為,這塊地0.45的低容積率,才有條件給每個房間分別做一個院子。

而產品背後邏輯是:我們深入研究了江南園林裡的傳統居住模式演變路徑,中國的傳統住宅是一條中軸貫穿幾進的院落,有前廳、客廳、旅廳、臥室,普通人家可能就一進兩進三進,好一點的四到五進,更有錢的就是六進,若是六進可能還不夠住,再建一排。若是覺得不夠有情趣,可能會再修建一個園林,裡面放上亭臺樓閣,曲徑流水。

示意圖

這就是古典建築的基本模型,每一進都是一個院子,每個房間都有院子。而且中國人喜歡院子,就是因為「院子」讓人能夠親近自然,同時具有一定的儀式感和私密性,所以,我們這次給每個房間都做了院子。尤其,我們認為老人的起居室一定要有獨立院子,因為老人早起打太極拳鍛鍊身體,也更加希望有自己獨立的院落。

提取「園林」的魂丨而不囿於傳統的形式

在這裡面,我們非常注重人的生活,居住的空間,最終給客戶的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給你一張很漂亮的皮,外面雕梁畫棟,這次要實現的是從戶型的改變真正去影響居住者的生活。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戶型設計的靈感,來源於傳統建築的幾進式,但如果完全去套用它,可能反而沒那麼好用了。重慶融創桃花源跟普通的豪宅或者別墅比,普通別墅一般進門就是玄關,可能也就大一點。但我們在玄關跟客廳之間卻是隔著一層院落,多了這樣一層關係。但並非完全按照古代的形制去做,確實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以前的前廳,多是管家、傭人停轎子的,客廳是給男主人會客用的,但我們現在的生活不再需要帶轎夫出去,司機休息室也會有獨立的空間。所以,從進式院落中提取空間的魂,給予一定的生活儀式感。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中國人是最講究禮儀的,這種傳統的生活習慣和人文精神,一直貫穿在我們的產品內核價值之中,空間的塑造,既要保留居住儀式感的魂,又要適合我們現代人生活的狀態。

桃源夢境的文化追溯丨探索中國人的最好居住形態

桃花源本身,是來自於中國人對理想生活和居住空間的追尋。在陶淵明之前,中國人覺得在海上有座蓬萊島有個仙山,那是一個我們夢境中最好的地方,到魏晉時期,慢慢衍生出陶淵明看到了那個我們夢境當中那個叫桃花源的地方,但他出來之後,別人再去找就找不到了。就因為有了這一次完整的描述之後,中國人就一直在找,就像西方人找天堂一樣。

西方人把他們的天堂做在自家園林中,中國人則把仙境做在園林中,人們大都希望把最好的東西放在自家的院子裡面,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西方園林基本形制就是十字交叉的水渠,中間會有一個噴泉,這其實來自於《聖經》裡對天堂的描繪:十字交叉的一條河流,最中間有一個噴泉,一條河裡是牛奶,一條是蜜,一條上面是酒,一條飄著瓜果這類吃的東西,他們會覺得這就是天堂的樣子。中國人想像中的仙境,或許就是在海上有一座蓬萊仙山,一池三山、煙霧繚繞的一幅人間仙境。

中國人的園林,也是在崇尚一種自由、曲線的水系關係,環繞著假山、亭臺樓閣。可能我們找不到桃花源,所以,才把自己所有的對美好世界的想像都做在自家園林裡。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園林,在後來也發展成一種文化運動,一些士大夫會修牆把院子隔起來,在自己家裡面造一方天地,把看到的自然山水都放進來。比如,蘇州的拙政園,就是在城市當中創造的一方自然的天地,這是我們的文化訴求。因此,桃花源也變成了一種精神符號,我們也希望我們嚮往的東西,可以更好地呈現在產品裡面。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空間設計:空間之間,精神歸藏

對話GOA大象設計總建築師陳斌鑫:無法複製的桃花源,衍變中的「家園」設計

重慶融創桃花源既滿足了精神上的歸隱,又兼顧了物質上的享受,並高度凝練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是一種稀缺且可以被珍藏的產品。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要做一個隱於世的桃花源丨城市山林之間的古意與自然

GOA大象設計一直在參與桃花源系列,這方面有相對成熟的經驗,但在西南地區還沒有設計過桃花源系列。在項目初期,自然會對項目的落地性和工業性有顧慮,桃花源的匠人、材料都需要在東部尋找,成本上會更高,所以,在精緻和工藝上,異地建築要超越本地建築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是,重慶融創桃花源0.45的容積率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戶型較大,因此庭院更寬敞,有較大公共平面。反之,空間就會被分割切碎,也許每個家庭都有院子,但是面積不大。對於住戶而言,如果公共空間很小,房主都會坐在自己的院子裡,但如果有一個大院子,住戶願意把自己的空間分出來,創造更大的公共空間,供大家共享,這是與其他項目不同的前提。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中國園林裡邊,如果從東邊進來,照到園子的光線最好,早晨的陽光從後面進來,所有的景色都會被陽光遮住,等到落日的時候,光線會射進人的眼睛,人的視線會模糊不清。因此,重慶融創桃花源選擇南向入戶,光線不會射入人眼,陽光從後面照到想看的東西,同時,可以避開高層的視線,入戶的感覺就是步入一個隱世桃花源。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這個項目的主旨是:讓工藝更精細,讓空間發揮無限可能。

此外,在做園林時,周邊的建築也要兼顧,周圍有許多100米高的建築,如果入口處方向不當,園林背景會出現許多100米高的建築。因此,重慶融創桃花源的入口的方向是由南向北,由分段落的方式,將園林移到中間,又把花園的厚度和長度控制在100米以內,消隱周邊高樓,營造出只看到一片天空,一片園林的空間體驗。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從技術方面,桃花源設計時,首先也要考慮不能在城市中過於暴露,如果有周邊高層的介入,桃花源將成為可見的桃花源,而非隱於世的桃花源。

因此,這片土地,雖然看起來和其他桃花源相似,其實在設計時要考慮場地本身的情況,需要充分考慮光線、視野上的限制,但目標都是在城市生活中塑造一片山林。之所以要建造一個城市山林,也是因為中國人會習慣的以生活寄情山水,希望在城市生活,又能看到園林山水,同時還有自家的庭院。

可遊走的空間狀態丨從城市到園林自然漫步

重慶融創桃花源的中庭花園,低密度的社區條件可使中庭花園能更好地表達禮序,這裡的禮序不是古代建築中的幾進幾院,似乎只是一種表演儀式。重慶融創桃花源的禮序,是依據需求形成一定的秩序,可以更加合理安排當代人的空間秩序和生活。

比如現代人開車,從機動車的速度和桃花源中行人的速度,人的心理轉換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首先進入的汽車落客廳,從城市空間到達落客區域,此時往裡走,人的身體在園林中會有浸入式的體驗,然後,再進入水庭院,這個水院稱為彼岸,隔水相望,人的心境會發生轉變,在繞水院走的時候,人已經脫離了城市,回歸到了身體的尺度,完全進入了另外一種舒適的生活狀態,水庭院前也有亭子式的建築,這就是桃花源的真實面貌。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這種轉折,是園林中取景技術的一種。對設計來說,這卻是當代人真正能體驗到的空間感受,也是與生活有關的理性實現,並非電視劇中演繹的禮序感,而是以空間的轉換實現人從城入林心理上的轉變。汽車從南邊進入時,周圍的建築和景色,已經不是都市快節奏的感覺,而是置身於在江邊綠化帶中,心理上已經開始向自然生活空間過渡。由繁複的城市到桃花源的入口,再由入口進入園林,在心理上進行轉換的同時,讓人從車的尺度向身體的尺度轉換,並非直接的轉換,而是經由空間設計上的轉換實現。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在此之後,重慶融創桃花源將傳達出一個相對開放的意境,與山水意境相似,其中包括中國人詩意的園林狀態,進入園林後是人體的尺度,而非汽車的尺度,當漫步於園林當中,步移景異,疏密有致,人在園中走,如在畫中遊。

因此,我認為在桃花源中拍的局部照片,無法真實地反映桃花源的身體感受,所以,我希望人們都能進來桃花源之中走走、轉轉。

所謂「空間之間」丨園中有院,房中有房

重慶融創桃花源的戶型也極具特色,這是桃花源系列中為重慶融創桃花源量身定做的戶型,有三種不同類型。目前桃花源系列的戶型,有共同之處,如現代生活與傳統外表的結合,以及生機盎然的庭院、後院、側院、老人院等,但由於土地緊張,傳統方式基本上都是以主院為主,房屋呈L形圍成。

但在重慶融創桃花源項目中,面積較大,院落呈四合院之勢,形成多進院落,進門後有庭院,然後,進入四水歸堂的中院,所有的功能都圍繞著中院展開,以及其公共區域的部分,圍繞著前庭園林而自然展開。

重慶融創桃花源 · 四水歸堂實景圖

重慶融創桃花源院落特點,是周圍有很多房間都帶有私家小院,也有一些戶型是帶院落的,但我們做的是從客廳到內室的時候,先進院,再進房。我們看過的大多項目都是先進房,這其中的區別就是先進院、後進房的體驗式空間結構,營造一種房中有房的感受,存在著一種院宅關係,在一個小園林中有另一座房子,房宅相望,室內的範圍向外擴延,所以,人從客廳出來一瞬間的感覺,不是在客廳裡或臥室裡,而是在一個小園子旁邊的一間房中。

房園關係在呈現的時候,會有一種大宅的感受,所以,很多在這生活的人進來以後就會聯想:當老人或者朋友來訪,可以常住在房子裡,還帶一個小院,可以在那邊生活,以此形成了眾多庭院與庭院之間的禮序構架,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體驗上的一些微弱變化,從而呈現出一個大宅的氣象。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項目的總體格局上是大宅,但要給人創造一種院落、園林的意境,這些其實是一些含蓄表達的細節,院落之間並沒有特別明確的定義,但可能跨一步就是院,進來一步就是宅,呈現一種「進退自如」的生活狀態。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獨一無二的體驗也是為了豐富的生活,所以,重慶融創桃花源需要切身體驗。包括在第二層,這裡會有一個小露臺,但露臺也有圍牆,這樣就像一個小院子,如此一來,二層的主臥室就像圍繞一個小院子建造的兩個獨立的房子,體驗非常獨特。所以,這個項目上我們在空間上的創新大於細節構造上的創新。

空間邊界並不會十分清晰,大邊界跟小邊界之間是一種含混的狀態,以此,創建了整體空間和空間之間上的一貫性,營造空間成為一體化的體驗狀態。

正在覺醒的建築基調︱演變,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建築設計不能四不像,要美觀、實用。像亭臺樓閣之處,屋簷的狀態要內斂一點,這是符號體系和體驗狀態之間需要形成的關係,但重要的節點我們依舊會用一些傳統建築的符號語言,這是由於傳統文化已經深深地植根於中國人心中的符號系統,在設計過程中,如果缺少某種符號,就會感覺像家中缺少裝飾一樣。例如,衣服上會有扣子,也因為它是一種符號記憶的成分,也是自身體驗之外重要的關聯性事物,更是時間留給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集體記憶。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假如把一切都剝離了,似乎就變成了沒有延續性的東西,一個房子和院子的關係,也可以不用那麼多的中式符號,也可以用玻璃等材質作為重要的介質,也許,未來我們會這樣做。

人,總處於一種不斷演變的狀態,城市也是,這裡並不能完全斷檔,建築師也是如此。在一個時代當中做設計,少數建築師做跨時代的建築,肯定有人不理解,但不理解的事物可能就會被遺忘,只有一小部分會適應未來時代,當然有前瞻性,但卻是很難的。

大多數房子就像人一樣,沒有經過15歲,不可能到17歲,需要一個過渡期。未來的房子,要在現在亦或是過去的基礎上延續,就不能被徹底割斷。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建築,最重要的感覺是過去的時間和當下的真實,時間是過去的,城市是主動的,重慶融創桃花源園林裡我們也用了太陽能等一些現代化的科技與智能,但我們選擇的審美、尺度都是現代的,所以,這裡有些房子的符號性會是微弱的。

地域之上的叢生︱文化的移植、承接與全新的建築文化語境

針對西南地域,我們做過一些調查,文化,是其中一方面,但在中國做建築,我們需要關注的更多是集體資源或是集體記憶。

重慶本土與江南的文化屬性是完全不同的,北京的四合院與江南的四合院也不同。北京,以前是權力中心、政治中心,禮序層面上要比江南更嚴格許多房屋都是要講究禮序上的對位,日常使用中也講究有序,房屋內也有其特定的秩序。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所謂:山高皇帝遠,越遠越浪漫,文化上的束縛就越少。重慶,也擁有著更野性一些的文化基底,位於兩江交匯之處,上遊和下遊的物資在兩江交匯之處要進行一個空間和經濟上的轉換,這裡也就自然形成了古代至今的一個物流體系。過去的重慶就是各方來客匯聚的場所,城市文化上也比較包容,並沒有太多的利益衝突,所以,重慶給人的是一方江湖豪傑的感覺。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重慶是一個江湖,空間上呈現大開大合之狀,交通體系依託在山水之間。江南離行政中心較近,所以它既想跟行政中心保留一定的關係,但是又不能離得太遠,但是江南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自然選擇了江南地區,所以,像揚州、蘇州那一代就形成了一種帶有地方屬性的定居文化。

而重慶並非是定居文化,而是江湖文化、一種帶有流動性文化特質。就如同重慶的桃花源,就是要給予一種居住文化。重慶的原型是很難做到的,要選擇江南建築符號的原型,但江南和重慶的原型要做哪些方面的聯繫,這是一個很大課題。江南和重慶的植物也不一樣,重慶的緯度,氣候都和杭州相近,但如果把這事物放在東北,植物就會結冰,這樣的邏輯是不能照搬的。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另外,桃花源是獨立的,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把一個帶有開發屬性或者一個建築文化的載體帶進這個城市來,這也是另外一股湧動的文化現象,就如同原來把西方的東西搬進中國一樣,這種跨地域的對話,促使了桃花源這種建築載體的產生。用這詩情畫意的江南小橋流水式的態度與地域產生對話,在文化質感上可以有新的生成方法,也許,以後也會與地方進行一個更為深刻的融合,但也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如今,重慶融創桃花源融合了江南的地方性元素,這樣的房子肯定會給重慶本地人對住宅的理解帶來一些新的觸動和感悟。但在將來,我們在營造的時候,桃花源也可能會有一種迭代,也會優先選擇當地的材料與工藝工法,以此達到我們想要的本地化的生活意境,自然也就會產生另一種重慶當地的桃花源。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桃花源秉持的始終是內外兼修、簡約有質地的設計原則,可能將來去掉很多符號化的東西,但又滿足了居住的需要,用材上也許也會更加輕巧些,園子裡或許也沒有那麼多石頭,也許在後來柱子會被取下來,但我們依舊需要一個演變的過程。

角度的轉變︱空間生成與設計解構

在重慶融創桃花源中最精彩的是整個大區的呈現,大區中有多種不同的街巷,每一條街巷都會不同,「最後呈現的」才是真正難以超越的東西,0.45的容積率真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做了重慶融創桃花源之後,建築的本質或者住宅的本質,對於我個人會有所進益。不會很拘泥於傳統,符號的設計和運用也會有所改變,我認為這個系統可以在以後繼續發展下去。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對於設計師而言,語言有很多種,如同音樂:搖滾樂是一種音樂,交響樂和戲劇都是音樂。要在這裡唱這部戲,就會用到各種語彙。

一直以來中國的宅子都是徽派建築,杭州的氣候也與重慶的氣候有相似的條件,拆解它的結構關係也不過只是符號的原因,但在人居的理念層面是相同的,江南地處魚米之鄉,富有且與北京的距離又不遠,所以,很多人都選擇江南地區。

我們做重慶融創桃花源,並不是要複製一個建築,這是個難題,桃花源由誰來做,都是個大難題,因為很難創新,而且還是異地建設。由於工藝的實現、材料的擇取很難做到一模一樣,但有個意圖或者形態也挺好。而且好的園林,一定要親自去體驗,園林也是無法在照片上體現出來的,在園子裡,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有不同的路,不同的心境,身處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也都是不一樣的。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融創也是有追求的業主,工程早期還有點其他的聲音,雖然是借用IP,但還得一直挖掘其內在的邏輯本質:房子是七分,三分靠主人,主人要有這份心,有這份文化情感的投射,是作品可成的先機。從桃花源上方看去,房子裡有院子,又在園子中間,借用中國山水的鏡像闡述,層層疊疊的感覺中,在重慶的大山大水之間,一座城市山林以此而起。

【遊園】篇章

一方自在,得一處人間

桃花源記,留得住的詩意棲居

步入丨開始一種敘事

「步」,即是「緩慢」。城市太快,人群湧動,世間,總是混雜,世界,總要在混雜之中,與世間窺見「自我世界的一斑」。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不慌不忙」,擺脫世間。給予自我另一個世界的對話,空間的生成也是為了創造一個「時間點」,在某一刻給予自我一個「靜謐時空」。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向更加深遠的角落裡尋找歸屬。」一種對於時間的回應,總在空間對時間回應的敘事之中,空間的開啟,也就是要把最自在的人生和人的日常構建一種關聯,可迂迴,可生長。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轉折丨洞見每一個瞬間

「方向感」,一個好的空間生成,總是讓我忘卻身在何處?又走向哪裡去?中國園林的精神裡有一種空間方向上的恍惚感,在當下,也在遠方,在近旁,也身處曲線空間的動人節點之上。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空間,總是人與時間的共處方式」,每走一步,向前或者向後,總有一番生活的情致,如同文字與文章之間的關係,作文,以文達意,以意成文,自然流暢,相映成趣且無痕。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轉折之處,走過時間的奇妙與悠揚」。

「偶然間的會心踱步」,建築,在大與小之間,串接一種情緒,推演著人與硬質構築物之間的溫度,敘事結構可以不複雜,不止於造物,空間的動線裡,園林的深處,房子,塑造的自然人生。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宛然丨構建一種狀態

「至」,即為「到達」,創造一個「心靈可到達的空間狀態」。人,走過的路總是太長,空間的結構裡,需要一種傳統裡的優雅,快慢之間,到達一種狀態,完成對於生活實踐的描寫。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致」,有所嚮往與追溯,向內求,求的安寧納藏與自我的最佳狀態,不會有凡俗叨擾,不理會某一種既定規則的束縛,自由與傳統之間,看得見的人間詞話。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近人尺度的語言」,形制為表,形制為裡,形制也是內核,自然化去時間再建築表皮的痕跡,不拘泥於「殼」的困頓,通達於「殼的甦醒與當下的融合」。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局部丨形制於細部中的生長力

「敏銳」,抓住了人心最簡單的訴求,落在這一處的材料與形態,形制,內化了結構的語言秩序。薄薄的文化感,輕撫著俗世中的我們,即刻,成就了永恆。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收放自如」,傳統,自然的跳進生活中間,給出一種空間狀態,創建一種獨屬於「身體」空間的架構,空氣、水、風以及從溶洞的歲月裡搬出來的石頭,幻化成為人們的日常,建築的細部語彙,釋放與收斂之間,寫意一份生活的從容。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局部為骨,意象生成之法」,順延傳統形制的肌理,把文化納入細部生產的結構之中,漸入園林的整體律動裡,古意,成就經典。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園子丨為人在生活的間隙而設計

以土地為底,以山水為引,以活為旨,造一個園子。以此,放置一方人間歡趣,記憶中的與創造的記憶裡,別一處空間,自有的雅與身邊的味道,緩緩地浸潤在人的周圍,陽光和風,伴同文化的意味,飄然進入生活的每一處。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園中有院」,從「一」開始,散落之中的空間有點靜默,也有即將開始的故事,石子路交錯有序,似山非山,有水非水,山水有益,潤物有聲。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不可忘卻的園子,流連忘返的瞬間」,空間本就無序,有序的展開,留下了時間,停在「瞬間與剎那」,補位於當代表皮的浮華,站於此刻,方得一個詩意人生。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院子丨一處留白,虛實之間的尺度考量

「留白」,虛與實之中,構築物的生命感,因為文化的再現,而給予生活足下的完美,設計師的手,在規定格式中找出最簡單的基調,賦予空間豐富的格局。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設計師的手」,帶著一點痕跡,轉化一種情緒,留下一處妙境,這一處的情與境之間,讓設計變成實體的、可觸摸的文化生活質感,輕輕帶領人們走進自我內心的別處。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距離與尺度」,最大的難題,最敏感的觸動,就是要在微小的間隙之間,找出可以駐足的空間價值思考,讓人進來,讓人可以與人同行、同遊、同吃、同樂。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悠遠丨看過去的方式

「看」,從上往下看,自外向內的進入,從裡向外的張望,動態與景致的細膩交叉反哺,在語彙之外,給出了秩序與曼妙的迴響。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聽」,不似是建築,有點過去的味道,也在當下,變色的牆面成了生活的背景,一步一景成了一個多幕劇,以「人」為起點的精神世界打磨,每一個細節,都有一種來自「遠方」的回望。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觸及」,在手邊,在左邊,或者右邊的一處,山水,跳躍進入了生活,在近旁訴說著過去與未來,中國建築的生命感,需要這樣一種時間的追溯與深切的靠近。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鏡像丨有生命力的建築敘事

「硬質是為起點,鏡像看見過程」。傳統為文,建築為道,桃花源,以文載道,在重慶的山水之上,疊入另一幅山水畫卷。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桃花源記」,以建築為記,以桃花源為空間原型,陶淵明一曲桃花源記,古意成就東方人的美好生活,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在人間而不在人間,以此,踱步,悠然。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重慶融創桃花源,有意與無意識的空間本體的探討。空間,不是獨立的,因為人的進入,場所連帶的一些語言,都只為了成就一個當代生活的真實鏡像。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自明丨個體精神生活的終極歸屬

「淡泊,而自明」,大時代之下,快速的城市進程中,個體精神生活的重構是一個重要切口,建築,作為這個時代重要的城市記錄方式,順應成為了時代最重要的記錄手段,通常,我們看到的建築是大的,大多來自於西方邏輯的演繹,而中國當下,時代的序曲之上,我們將重歸「園林生活本質的現場實踐」,建立屬於東方人的、充滿中國文化意味的空間邏輯。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園林序曲的真實生命感」。從園林開始,落位於重慶,桃花源的詩意寫就,回應個體在時代中的文化價值思考,以建築的形態,讓人可以近距離觸感時間存在的方式。

重慶融創桃花源實景圖

「一個園子,一個院子,也是一種生活」。把看得見的文化拿下來,放在這裡,建一棟房子,記錄著時間,以空間的再造,生成一幅美好生活的未來畫卷。

本文圖片由融創中國

相關焦點

  • 讀《桃花源記》,訪人間仙境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裡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裡。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留有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存,是《辭海》《詞源》中《桃花源記》原型地。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57.55平方公裡,其中世外桃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裡,武陵人捕魚為業的沅水風光帶水域44.48平方公裡。外圍保護區96.9平方公裡。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真是人間仙境?3個細節揭露恐怖真相
    桃花源記,細思極恐 走進桃花源記的世界,首先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充滿著美麗風景,人們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文章整體採用了一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作者陶淵明將自己想像中的美好生活和現實相結合
  • 煙雨桃花源 仙境在人間
    國慶、中秋「雙節」即將到來,被秋雨浸潤過的湖南常德桃花源,如同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山青青,水潺潺,好似人間仙境。看多了晴時的美好,何不來桃花源感受一下雨中的詩意?撐一把小傘,漫步青石小路之上,置身於秋雨中的桃花源,不需要路途顛簸遠赴江南,在桃花源就看到比江南更美的煙雨景色。萬畝桃林位於桃仙嶺,每當桃花盛開的時候,萬畝桃林紅雲漂浮,赤霞騰飛。如今,在秋雨的襯託下,更是呈現了「煙雨桃花源、紅雨報奇蹤」的美好畫面。
  • 正安桃花源記、酉陽桃花源與湖南常德桃花源。
    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千百年來令人嚮往自由、安居樂業的理想國度。而桃花源到底在哪,一直是令人爭論不休。但套上桃花源外包裝的全國旅遊景點也越來越多。正安桃花源記景區,因景區入口為一個十分隱蔽的山洞,穿過山洞後的景象豁然開朗,是一片優美的山水畫,與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記》入口有類同感,所以景區取名桃花源記。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正安桃花源記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主題,設計布局景點,做到一步一景、一季一景。景區分為三部分:大阡古寨、桃花湖、接待中心。
  • 陶淵明和《桃花源記》
    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詩》(《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序言)等。《桃花源記》借武陵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黑暗現實生活的不滿。
  • 《桃花源記》桃花源真的存在?其中細節,令人細思極恐!
    然而,桃花源真的只是美麗富饒的人間福地嗎?如果你仔細閱讀這篇文章,你會發現,雖然作者毫不猶豫地描述了桃花源的美景和美好生活,但它處處透露出奇怪的東西,令人感到細思極恐。《桃花源記》講的是一個漁夫在釣魚的時候迷了路,沿著一條小溪走到桃花源的故事。這裡的美景不像人間,漁夫大吃一驚。他走到這片桃花林的盡頭,看到了一個神秘的洞。
  • 綠城「印象」丨桃花源小記
    今天不把自己悶在家裡,帶上一把傘,擁抱杭州桃花源的自然風光,漫步雨中,感受又輕又細絹絲一樣的、似有似無的清風、飄飄灑灑的雨煙微朦……雨,是一種優雅,它是一種穿透歲月的美麗。桃花源實景桃花源仍勝似人間仙景
  •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
    所以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了,第二個時期是學士時期,從即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也就是他二十九歲,0到四十一歲這段時間,第三個時期是歸田時期了,也就是從一七二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後的二十多年,是他創作最為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之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一共有詩一百二十五首,文十二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其那麼在他的作品桃花源記當中
  • 桃花源記作者是誰 桃花源記作者是什麼朝代
    說到《桃花源記》,大家一定都十分嚮往文中所描繪的世界。那個世界是美好的、沒有黑暗的,是人們所嚮往的大同社會。那麼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答案吧。  《桃花源記》的作者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他是我國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 《桃花源記》的恐怖真相,陶淵明描述的世界真的是人間嗎?
    二者主人公,一個是漁夫,一個是小女孩,漁夫誤入一片絢爛桃花林,小女孩誤入一條悠長的隧道;漁夫到了一個名叫桃花源的奇怪村子,小女孩進入了空無一人的恐怖小鎮;不過,漁夫在桃花源受到了村民優待,有魚有肉,有酒有飯,而小女孩的境遇糟糕的多了,父母變成了豬,孤零零的她,又遇到了可怕的幽靈……
  • 桃花源記ㄧ它到底是「墳場」還是「樂園」
    他有一篇傳頌千古的美文,寄託了作者對與世無爭寧靜和諧生活的一種嚮往,那就是《桃花源記》。但是如今網上卻有人對其解讀出了另一種意境,那就是桃花源記是一個鬼故事,字裡行間更是隱晦透露出這個與世無爭的村子其實是一片墳場,一個不折不扣的死人國,這就是桃花源記的恐怖真相嗎?著實讓人思細級恐。
  • 【古詩文賞析】​《桃花源記》
    在《桃花源詩》的結尾處就剖露了「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願。他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於桃花源中。但《桃花源記》的藝術成就和魅力絕不僅限於此,陶淵明也不僅僅是企望人們確認其為真實的存在。所以,在虛景實寫的同時,又實中有虛,有意留下幾處似無非無,似有非有,使人費盡猜想也無從尋求答案的話題。桃源人的叮囑和故事結尾安排的「不復得路」、「規往未果」等情節,虛虛實實,徜恍迷離,便是這些話題中最堪尋味之筆。
  • 桃花源記的作者簡介 桃花源記的作者被稱為什麼
    《桃花源記》的作者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  《桃花源記》主要內容  晉朝太元年間,武陵一個漁夫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穿過桃林的盡頭的一座山的山洞。
  • 歌手駕到《新桃花源記》交友又出新花樣
    每個周末,YY8114《新桃花源記》遇見我的遇見,聽見我的聽見。專區>> 禮包>> 下載>>暢聊人生,遊戲人間,聽歌段子,豈不快哉?更多精彩資訊、爆料內容,請關注《新桃花源記》官網!
  • 【名家名作賞析】《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
    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名叫劉子驥的人,是位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是沒有實現,他不久就病死了。後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 必背64篇古詩文鑑賞|《 桃花源記》
    《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必背64篇|《 桃花源記》鑑賞及複習梳理
    《 桃花源記》鑑賞及複習梳理(陝西師大附中  蒼向鵬老師整理)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仿佛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 【美聲詩詞】陶淵明《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 錦繡瀟湘·十大文旅地標丨常德桃花源
    桃花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主體標誌——桃花源牌坊,高16.8米,寬26.8米。清晨雨後的秦溪,霧靄繚繞,宛如人間仙境。高舉閣——尋契己身,登高舉;胸懷壯志,返田園。常德桃花源位於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裡,地處沅水下遊,與湖南張家界、鳳凰共同構成湘西北旅遊金三角,是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重要樞紐,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所描述的避秦之所原型地。
  • 酷炫萌寵《桃花源記2》神獸大亂鬥
    《桃花源記2》輕爽不刪檔內測《桃花源記2》的所有神獸自帶暖心效果,神獸全身環繞著一圈淡淡的光環,彰顯著自身獨特的魅力!神獸分為 法系路線 和 物理路線 兩大發展分支,兩種路線的寶寶都攜帶相當實用的神獸技能。一旦入手,能讓你的戰鬥力瞬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