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黃埔區得知,黃埔臨港經濟區將迎來488米至高地標建築,與廣州國際金融城起步區的450米地標建築形成簇群,再度刷新廣州東沿江的天際線。
11月18日下午,第三屆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地區規劃及城市設計專業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國際金融城東區(AT0914、AT1018規劃管理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披露了廣州東沿江天際線的相關信息。
當天審議的廣州國際金融城東區地塊位於珠江北岸,距珠江新城CBD約6.5公裡,範圍面積1.31平方公裡。該地塊將聯合黃埔臨港經濟區,打造成為廣州輻射東莞,連接深圳與香港的橋頭堡。
廣州市自然資源局介紹,近十幾年來,廣州沿珠江向東,形成了「珠江新城—金融城—黃埔臨港經濟區」的發展趨勢。而黃埔臨港經濟區將代表廣州未來最高輻射能級、最高端科技創新、最高環境品質的門戶,將與國際金融城聯合打造成為集創新金融、信息服務、科技與專業服務、區塊鏈金融等的高端集聚區,是廣州輻射東莞,連接深圳、香港的橋頭堡。
該項目於2020年10月13日徵求地區總規劃師意見並召開專家會,提出4個控制原則:臨江一線不能太高;濱江天際線要有層次感;一組建築可有三四個地標形成簇群;沿江幾個簇群按兩端高,高旁有矮的簇群相襯託。此次規劃優化方案提出要延續兩端高、高旁有矮的沿江多峰簇群形態。
方案以金融城起步區(450米)和黃埔港CBD(暫命名,488米)作為至高地標簇群,金融城東區範圍內2個次高簇群(地鐵車陂南站簇群330米、地鐵三溪站簇群260米),將銜接金融城起步區和黃埔港CBD天際線。根據規劃顯示,高488米的地標建築位於裕豐圍地鐵站周邊。
上圖:金融城起步區至黃埔港CBD天際線示意圖
根據建築「前低後高」布局,臨江一線建築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二線地塊控高120—260米,三線地塊控高240—330米,形成階梯式天際線。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繆璟 何瑞琪 通訊員 埔宣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繆璟 何瑞琪 通訊員 埔宣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