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二八」59周年前夕,國民黨與鳳凰衛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春蟄驚夢:二二八還原記事》與觀眾見面。通過採訪當事人,該片還原了歷史,顛覆了一直為「獨派」人士所片面宣揚的省籍衝突,再現了鮮為人知的省籍互助事實。鳳凰衛視向本報獨家提供了該紀錄片的文字資料。
剛剛光復的臺灣,百業待興。剛剛從日本殖民統治下掙脫的臺灣民眾,熱烈慶祝光復,回到中國的懷抱,但是隨後成立的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並沒有帶給臺灣民眾希望。當時在南洋的臺籍日本兵,也陸續搭船回到故鄉,但是回家的喜悅立刻被現實的殘酷所摧毀。
從光復的喜悅到失治的痛苦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說:「好像那時候臺灣的人口有600萬,失業人口他們估計就有30到50萬之多,這個失業率是很高的。」
繼失業而來的是物價波動,從光復初期到1946年底,臺灣物價指數已經飆漲了30倍,隨著1947年的腳步接近,臺灣島內一場風暴隱然成形。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規定,臺灣重要物資都由政府掌控,沿襲日本殖民當局的專賣制度,百姓不準私自販售。加上大陸國共衝突範圍逐漸擴大,許多物資都運送大陸,臺灣人開始發出怨言。
當時正處學生時代的張永福回憶說,「臺灣出產的米等民生用品,大量由基隆港出海,用到國共戰場,當時的臺灣人沒有工作,當然沒有收入,沒有錢買米。」
據「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沈澄洲回憶,「一日三市,你今天的價錢,明天又一漲,漲了好幾百倍。新臺幣4萬塊換原來的1塊。不管是有錢人,沒有錢的人,都是有這個感受,就是經濟(崩盤),以後的生活不能穩定。所以人人都在恐怖之下度日,東西到後來只好實行配給制度。」
臺灣光復時,每臺斤白米只要0.2元,一年多後,每臺斤的米價高達80元,飆漲了400倍。
令人失望的接收者
前來接收臺灣的「中央大員」,並沒有遵守「不偷懶、不欺騙、不揩油」的三不規定,貪汙事件時有所聞。連當時的專賣局長任維鈞,都有監守自盜的嫌疑。而接收日本資產的過程,更提供了公務員貪汙的機會。
接收人員蔣君宏就曾親眼目睹貪汙現象。「司令部先派了一個王中尉,到臺中去接受。他一去呢,日本的隊長就派個酒家女陪他……這個王中尉到每個倉庫去,他把好東西都拿去,也不寫收據,所以你抓不到他證據。」
蔣君宏對上級的作為是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對一般百姓來說,公務員的貪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計。日本投降後回到臺灣的臺籍日本兵黃金島回憶說,「祖國的軍隊來了以後,到布店去買布,假設說一匹布是100元,(他們)叫店家開收據,一定要寫300元,還說這樣寫沒關係,過去的規定就是這樣。我們很單純,拿100元的商品,寫300元的收據給他們。過一個禮拜,另一批軍人拿著短槍上門,表示這批布我沒用到,要退貨。原本商品售出,是不接受退貨的,但是看到他們舞弄著手上的短槍很害怕。最後沒辦法,只好收回。想不到,他們拿出來的收據是300元,當時是收100元,現在卻得還給他們300元。」
1947年2月27日下午,臺北市天馬茶房前,販售私菸的攤販們一陣驚慌,因為緝私人員又來取締了!其中一個名叫林江邁女攤販,不但私菸全被沒收,連錢都被查扣,不甘心的她,緊抓著緝私人員的衣角,苦苦哀求!
當時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負責人廖進平剛好在現場,據他兒子廖德雄回憶,林江邁拉著緝私人員傅學通不放,傅學通就用短槍敲擊她的頭部,聽見下面人聲鼎沸,廖進平於是下樓察看。「我爸爸他們大喊要大家安靜下來,但是民眾已經失去理智了。大家都喊著打打打。」
被遺忘的歷史:省籍互助
接連幾天,整個臺灣幾乎失控,民眾攻擊的怒火,從臺北一路延燒到整個島內。當時正在臺中洽公的交通處長嚴家淦(在當時被視為「外省人」),就因為臺灣友人林獻堂的保護,才逃過一劫。
據嚴家淦之子嚴雋泰回憶,林獻堂讓嚴家淦躲在樓上倉庫裡。但「激烈的民眾還是不放過他,去追林獻堂,要他交出家父來。」林獻堂拍胸脯說,你們要嚴某人的話,先要踩過我的身體才可以去。
隨著國民黨的正規軍趕來鎮壓,島內局勢發生逆轉。許多臺灣社會精英都遭到逮捕,甚至被殺。
就在一片風聲鶴唳中,仍有一些外省人,為了報答曾在緝私血案剛發生時,保護他們安全的本省同胞,而出面聯名擔保,向警備總司令部求情。
而在國民黨檔案室的角落裡,還收藏著1947年3月臺灣省黨部主委李翼中,呈送給中央執行組織部部長陳立夫的密函。密函中他力保創辦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臺灣人蔣渭川的清白,並對廖進平等臺籍黨員遭到殺害,深表遺憾。蔣渭川後來得以倖免。(感謝鳳凰衛視李輝為本篇報導提供的幫助,竇晨整理)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