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拍記錄片 國民黨還原「二二八」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在「二二八」59周年前夕,國民黨與鳳凰衛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春蟄驚夢:二二八還原記事》與觀眾見面。通過採訪當事人,該片還原了歷史,顛覆了一直為「獨派」人士所片面宣揚的省籍衝突,再現了鮮為人知的省籍互助事實。鳳凰衛視向本報獨家提供了該紀錄片的文字資料。

剛剛光復的臺灣,百業待興。剛剛從日本殖民統治下掙脫的臺灣民眾,熱烈慶祝光復,回到中國的懷抱,但是隨後成立的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並沒有帶給臺灣民眾希望。當時在南洋的臺籍日本兵,也陸續搭船回到故鄉,但是回家的喜悅立刻被現實的殘酷所摧毀。

從光復的喜悅到失治的痛苦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說:「好像那時候臺灣的人口有600萬,失業人口他們估計就有30到50萬之多,這個失業率是很高的。」

繼失業而來的是物價波動,從光復初期到1946年底,臺灣物價指數已經飆漲了30倍,隨著1947年的腳步接近,臺灣島內一場風暴隱然成形。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規定,臺灣重要物資都由政府掌控,沿襲日本殖民當局的專賣制度,百姓不準私自販售。加上大陸國共衝突範圍逐漸擴大,許多物資都運送大陸,臺灣人開始發出怨言。

當時正處學生時代的張永福回憶說,「臺灣出產的米等民生用品,大量由基隆港出海,用到國共戰場,當時的臺灣人沒有工作,當然沒有收入,沒有錢買米。」

據「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沈澄洲回憶,「一日三市,你今天的價錢,明天又一漲,漲了好幾百倍。新臺幣4萬塊換原來的1塊。不管是有錢人,沒有錢的人,都是有這個感受,就是經濟(崩盤),以後的生活不能穩定。所以人人都在恐怖之下度日,東西到後來只好實行配給制度。」

臺灣光復時,每臺斤白米只要0.2元,一年多後,每臺斤的米價高達80元,飆漲了400倍。

令人失望的接收者

前來接收臺灣的「中央大員」,並沒有遵守「不偷懶、不欺騙、不揩油」的三不規定,貪汙事件時有所聞。連當時的專賣局長任維鈞,都有監守自盜的嫌疑。而接收日本資產的過程,更提供了公務員貪汙的機會。

接收人員蔣君宏就曾親眼目睹貪汙現象。「司令部先派了一個王中尉,到臺中去接受。他一去呢,日本的隊長就派個酒家女陪他……這個王中尉到每個倉庫去,他把好東西都拿去,也不寫收據,所以你抓不到他證據。」

蔣君宏對上級的作為是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對一般百姓來說,公務員的貪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計。日本投降後回到臺灣的臺籍日本兵黃金島回憶說,「祖國的軍隊來了以後,到布店去買布,假設說一匹布是100元,(他們)叫店家開收據,一定要寫300元,還說這樣寫沒關係,過去的規定就是這樣。我們很單純,拿100元的商品,寫300元的收據給他們。過一個禮拜,另一批軍人拿著短槍上門,表示這批布我沒用到,要退貨。原本商品售出,是不接受退貨的,但是看到他們舞弄著手上的短槍很害怕。最後沒辦法,只好收回。想不到,他們拿出來的收據是300元,當時是收100元,現在卻得還給他們300元。」

1947年2月27日下午,臺北市天馬茶房前,販售私菸的攤販們一陣驚慌,因為緝私人員又來取締了!其中一個名叫林江邁女攤販,不但私菸全被沒收,連錢都被查扣,不甘心的她,緊抓著緝私人員的衣角,苦苦哀求!

當時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負責人廖進平剛好在現場,據他兒子廖德雄回憶,林江邁拉著緝私人員傅學通不放,傅學通就用短槍敲擊她的頭部,聽見下面人聲鼎沸,廖進平於是下樓察看。「我爸爸他們大喊要大家安靜下來,但是民眾已經失去理智了。大家都喊著打打打。」

被遺忘的歷史:省籍互助

接連幾天,整個臺灣幾乎失控,民眾攻擊的怒火,從臺北一路延燒到整個島內。當時正在臺中洽公的交通處長嚴家淦(在當時被視為「外省人」),就因為臺灣友人林獻堂的保護,才逃過一劫。

據嚴家淦之子嚴雋泰回憶,林獻堂讓嚴家淦躲在樓上倉庫裡。但「激烈的民眾還是不放過他,去追林獻堂,要他交出家父來。」林獻堂拍胸脯說,你們要嚴某人的話,先要踩過我的身體才可以去。

隨著國民黨的正規軍趕來鎮壓,島內局勢發生逆轉。許多臺灣社會精英都遭到逮捕,甚至被殺。

就在一片風聲鶴唳中,仍有一些外省人,為了報答曾在緝私血案剛發生時,保護他們安全的本省同胞,而出面聯名擔保,向警備總司令部求情。

而在國民黨檔案室的角落裡,還收藏著1947年3月臺灣省黨部主委李翼中,呈送給中央執行組織部部長陳立夫的密函。密函中他力保創辦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臺灣人蔣渭川的清白,並對廖進平等臺籍黨員遭到殺害,深表遺憾。蔣渭川後來得以倖免。(感謝鳳凰衛視李輝為本篇報導提供的幫助,竇晨整理)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相關焦點

  • 洪秀柱:民進黨利用「二二八」摧毀國民黨歷史記憶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網絡資料圖)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23日表示,「二二八」將至,預計綠營又要開始製造仇恨,但民進黨當局卻並非真想了解「二二八」真相,而是盼藉此以「殖民史觀」對抗中華民族文化史觀,以徹底毀滅中國國民黨的歷史記憶。
  • 國民黨話語權盡失,「二二八」成民進黨打擊藍軍的提款機
    「二二八事件」已過去73周年,島內各界近些年來年年紀念,但真相卻似乎越來越模糊。尤其是綠營,更是把此事件當成打擊國民黨的提款機。蔡英文雖然標榜「包容」,但結果卻是紀念一次撕裂一次。當天他一口氣參加四個紀念活動,包括先到二二八公園裡的福德宮參拜,接著到二二八紀念碑追思,然後到二二八紀念館參觀特展,最後參觀「被遮蔽的燭光:殷海光誕生百年紀念特展」。
  • 「二二八」事件70周年:還原歷史真相,莫讓臺獨勢力操弄兩岸人民真...
    幾天之內,暴動民眾控制了臺灣省大部分地區,後國民黨政府調派部隊對群眾進行大規模血腥鎮壓,造成數萬民眾死傷。「二二八」事件、包括之後的「白色恐怖」,是國民黨當局不光彩的一段歷史,所以國民黨刻意掩蓋事件真相,而民進黨恰恰利用這一點,竭力歪曲歷史事實,從起初的挑撥省籍矛盾、撕裂族群、製造社會對立,到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又把「二二八」起義操弄成所謂「轉型正義」的關鍵歷史事件。
  • 「二二八」事件69周年 國民黨黨部遭投汽油彈
    參考消息網2月29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2月28日是臺灣「二二八」事件69周年紀念日,全臺灣各地舉辦相關紀念活動。同日凌晨,國民黨中央黨部遭人丟擲汽油彈縱火,現場並散發多張宣傳單。八德大樓相關人士表示,內容指涉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由於當時起火情況並不嚴重,保安迅速撲滅外,也立即報警處理。
  • 「二二八」事件:被選擇性闡釋難見全貌
    而國民黨則一直努力擺脫二二八的省籍衝突魔咒,在給予受害者以巨額補償的同時,也發掘出有別於二二八事件傳統論述的其他面向。中國大陸對二二八的論述,也有著因應時代轉變的明顯痕跡,「反美反蔣」的基調也已降調。65年的時間,學術終於可以在更少政治幹涉的情況下,對二二八事件發言。中國社科院臺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褚靜濤所著《二二八事件研究》,是近年大陸學界二二八研究的集大成者。
  • 蔡正元:「二二八事件」馬英九未替蔣介石講公道話不是稱職國民黨員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綜合報導】今天(4月5日)是蔣介石逝世42周年紀念,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5日上午表示,日前他在「臉譜」(Facebook)上批評馬英九,與馬辦發言人徐巧芯筆戰並非「黨內互打」。
  • 「二二八事件」與臺灣的轉型正義
    這是二二八事件首次在國民黨主控的殿堂被確立為臺灣歷史的悲劇。  這意味著"二二八"的"脫敏"進程已經從民間和反對力量到執政黨後,又從官方機構獲得突破口。1992年,"行政院"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此外,臺灣當局成立了"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二二八公園,二二八紀念館等等。
  • 守護歷史真相 反對「臺獨」史觀——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起義70...
    時隔70年,島內各界圍繞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70周年舉行了一系列活動,悼念罹難者,再次重申「二二八」起義作為中國人民解放鬥爭一部分的歷史定位,呼籲正本清源,還原歷史真相,反對「臺獨」勢力惡意歪曲歷史、挑撥族群對立、宣揚「臺獨」史觀,期盼兩岸攜手維護臺海和平,致力於民族復興大業。
  • 單大毛:關於二二八事件,必須要知道的四件事!
    對不少大陸民眾來說,「二二八事件」之於他們可能會有一定的距離感和陌生感。畢竟這個事件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遠離今天的大陸民眾,以至於我們必須首先把目光投回到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水深火熱的臺灣,從還原歷史真相開始。
  • 王曉笛:大陸為什麼要紀念「二二八」?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曉笛】 在臺灣,「二二八」是一個敏感的存在,它會在每年的二月末,將人們的悲傷和恐懼都拿出來曝曬。形形色色的人會在這一天表達各種各樣的訴求,不僅代表本土勢力的民進黨及其綠營支持者,要罄竹難書地聲討國民黨的暴政,表達對受難者的哀思,代表外省勢力的國民黨也要低聲下氣,表示要尊重人權,崇尚和平。
  • 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
    當日,臺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辦紀念儀式,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活動,向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獻花並致辭。馬英九表示,「二二八」事件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傷痛,面對歷史必須就事論事,面對家屬必須將心比心,臺當局補償「二二八」事件的誠意與行動將延續下去,永遠不讓歷史重演。
  • 臺灣各地舉行「二二八」紀念活動
    28日是「二二八」起義69周年紀念日。臺灣各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對這起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致以哀思,期盼悲劇不再重演。  當天上午,「二二八事件69周年紀念儀式」在臺灣「二二八」紀念館戶外廣場舉行,在潔白的帳篷下,八根花柱綴滿白色的花朵,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受難者家屬及各界代表逾兩百人參加儀式。
  • 白先勇:臺灣二二八事件的關鍵十六天
    當局對付父親的策略,是將父親的歷史,如北伐、抗日的軍功,當然也包括「二二八」時來臺宣慰的成績,消滅抹煞;企圖將父親在民間的聲望,在民國史上的地位,撼搖更改。例如官方出版唯一一本有關抗戰著名戰役「臺兒莊大捷」的書籍,登載國民黨軍隊將領照片,卻獨缺白崇禧、李宗仁兩位桂系主帥。另一方面,國民黨宣傳機構自徐蚌會戰失敗、因而失去大陸之後,不斷宣傳:華中白崇禧按兵不動,見死不救,徐蚌會戰乃敗。
  • 馬英九:"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 非族群衝突
    馬英九:"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 非族群衝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31日 04:36 來源: 來源:新華社據臺媒報導,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24日重申,「二二八事件」不是族群衝突,是查緝私菸導致的官逼民反,事件發生後,臺灣人保護外省人、外省人保護臺灣人的情況非常多,希望大家60年後看待這個事件要抓住重點,要和解、和諧。
  • 臺灣「二二八起義」
    在紀念「二二八事件」55周年的時候,本文通過解讀有關檔案,力圖還其本來面目。大量的事實證明,發生在55年前的「二二八」起義,是臺灣同胞反抗國民黨專制統治的民主運動,是臺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的真實寫照。國民黨士兵還誤殺了許多根本未參加「二二八事件」的臺胞。新聞記者王康在臺北目睹國民黨士兵槍殺無辜,就此責問軍官。其回答:「援軍到達時,還有暴民開槍抵抗,軍隊不能不採取戰地措施,士兵發現前面有人,問口令不答,或答得不對,士兵就要開槍。  關於臺胞的傷亡人數,眾說紛紜,從「幾百人」到「十幾萬」不等。
  • 吳克泰:六個方面談我所經歷的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我是臺灣《中外日報》記者,恰在臺北,第一篇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詳細報導,就是我和周青先生合寫的。事件後,我們被國民黨反動派通緝,並被迫離鄉。作為當年參加起義的一分子,我有責任把自己的經歷、見聞、感受、認識寫出來,以正視聽,並求教於方家。
  • 林獻堂:一個臺灣士紳的「二二八」
    發生於1947年2月28日的「二二八事件」,無疑是近代以來對臺灣影響最大的歷史事件之一。白先勇先生曾言:「不理解『二二八』,就不會對臺灣人的心理有深刻了解。」誠如斯言。而有「臺灣第一士紳」之稱的林獻堂,他在「二二八」之中的經歷和所想,也能恰當的體現臺灣精英知識分子對於這一事件的真實態度。
  • 臺灣《遠望》雜誌:蔡英文不願面對的二二八真相
    由於這種解釋可將事件的主要責任歸咎於國民黨(不論是在臺的陳儀或在南京的蔣介石),因此也被後來的「臺獨」所接收。至於臺灣左翼統派人士,有些人當年就曾參與二二八對抗國民政府,有些則是追隨中共說法,大多也持這種史觀。
  • 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首映
    原標題: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首映  中新社臺北5月31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5月31日在臺北首映。該片由白崇禧之子、臺灣作家白先勇監製,費時兩年拍攝,力圖透過影像還原白崇禧在臺灣「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
  • 影片移花接木 島內綠媒二二八紀錄片被指造假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島內新聞界再度傳出造假事件。據臺媒報導,由島內親綠媒體三立電視臺新聞部製作的「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特別報導,竟然將國民黨軍隊在上海街頭行刑的紀錄片,移花接木當作「二二八」時期國民黨軍隊殺害臺灣民眾的影片。臺媒指出,三立製作單位移花接木,誤導觀眾。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這部特別報導的紀錄片名為「二二八走過一甲子」,共有十三集,由資深主播陳雅琳主持,播出時間是今年3月3日到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