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豐富的資源給國人提供了許許多多的美食。說到吃,中國人認第二無人能奪第一。而且國人吃的能力真是驚人,經常有新聞報導某某國家魚泛濫,某某國家小龍蝦泛濫,某某國家生蠔泛濫,網友的評論出奇的一致「出機票我們去吃光他們!」。
說到海鮮就不能忘了一種魚,這種魚號稱「活化石」,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因而具有「水中大熊貓」的美稱,主要產於黑龍江水域,個頭非常的龐大。一般體重能夠達到20-100公斤,更大的能夠達到1000公斤,主要以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大、力量強而著稱,這種魚就是鰉魚。
根據資料,至19世紀末,黑龍江的鱘和鰉的資源幾乎尚未開發利用,自然存在的種群數量較大。從20世紀始,一經開發捕撈,便存在捕撈過度問題,資源遭受破壞,產量急劇下降。本種個體大,性成熟年齡甚遲,加上幼齡魚期成活率特別低,補充群體數量小,恢復期緩慢。種群資源由於濫捕親幼魚而致使處於易危狀態。
鰉魚的嘴又尖又長,有點像鯊魚。身體兩側各有5行黃褐色菱形骨板,每行13塊,上面長著利刺,當地漁民稱之為「鐵甲鱗」,是鰉魚的自衛武器,鰉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名貴魚類,鰉魚籽尤為難得。
鰉魚除了體型大之外,肉質也是非常的鮮美,要不然怎麼會遇到中國美食家之後就要瀕臨滅絕了呢。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非常豐富。鰉魚籽也是非常難得的好東西,一般一條鰉魚能夠產5斤左右的魚籽,大約有15萬粒。三粒鰉魚籽的營養價值就能夠抵得上一個雞蛋。
鰉魚可以說是全身上下都是寶,除了魚肉和魚籽,魚鰾可以製作成魚肚,脊索可以做成魚膠,魚骨都是脆骨,曬乾之後也是珍貴的美味。鰉魚的鼻子也能製作成上好的名菜。
野生鰉魚在現在的市場上已經很難再見到了。由於鰉魚的繁殖能力周期比較長,一般需要16年,才可以開始進行繁殖,加上人們需求量太大,沒過多久鰉魚就開始大量的減少。現在市面的鰉魚多數人工養殖的了。而且,還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買到的。
還有一種魚和鰉魚名字很相似,很多人經常搞混。這個魚叫湟魚,二者的名字僅一個偏旁部首的差別。
湟魚是裸鯉的俗稱,是青海湖中的特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在魚類中屬鯉科,學名叫做「青海湖裸鯉」。裸鯉全身裸露,幾乎無一鱗片,體形近似紡錘,頭部鈍而圓,嘴在頭部的前端,無須,背部灰褐色或黃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黃色,身體兩側有不規則的褐色斑塊,魚鰭帶淡灰色或淡紅色。也有個別全身呈淺黃色或深綠色的。
前段時間有網友網上直播吃湟魚被抓到並且罰款,網友一下子就熱議了起來,並且很多人都把湟魚和鰉魚搞混了一直在是不是保護動物能不能吃之間爭議。
無論是湟魚還是鰉魚它們目前已經被我們吃到瀕危了,我們要少去捕捉它們,儘可能保護好它們的生活環境,避免它們滅絕的情況出現,這都是我國的珍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