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麼要設立「大都督」和「大都護」?它們都是什麼級別?

2020-12-21 煮酒評史

唐朝的都督府,一般置於「緣邊鎮守及襟帶之地」。唐初規定,管十州以上的為大都督府,不滿十州稱都督府。玄宗開元時進一步規定,戶滿二萬以上為中都督府,不滿二萬為下都督府。

都督府設都督1人(大都督府從二品,中都督府正三品,下都督府從三品)。大都督一般以親王遙領。都督既是軍事長官,故其僚屬也以長史、別駕、司馬為名。開元以後,特別是安史亂後,從邊疆到內地相繼興起了節度、觀察、團練、防禦等使。都督府雖未明令廢除,但已成空名。

為了管理周邊少數民族事務,唐代還在邊疆地區設置了都護府,所謂「都護」,其意本為監察,《新唐書·;百官志》說:「都護掌統諸蕃、撫慰、徵討、敘功、罪過,總判府事」。唐從貞觀到天寶間,先後設置過六個都護府:①安東都護府;②安南都護府;③安西都護府(治龜茲);④安北都護府;⑤單于都護府;⑥北庭都護府。此外,高宗時設昆陵都護府(治碎葉川以東),蒙池都護府(治碎葉川以西),均隸屬安西都護府。

都護府有大都護府與上都護府之分。大都護府設大都護1人(一般由親王遙領),從二品,副大都護2人,從三品,副都護1人,正四品上;上都護府設都護1人,正三品,副都護1人,從四品上,其下僚屬之設置,略同於都督府。邊疆地區的都督府和都護府都有管轄羈糜府州的職責。

所謂羈糜府州是唐朝前期於邊遠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置的一種類略仿於內地的行政單位。大者稱都督府,小者稱州,以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新唐書;地理志》說,這些府州「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也就是說,中央不向這些府州徵收貢賦,一般內部事務也任其自治,但仍須接受邊州都督與都護的領導。這樣的羈糜府州,據《地理志》的記載,有856個,比內地府州還多。這種以羈糜府州自治,而以都督、都護府監領的邊疆行政體制,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唐朝設立的安西都護府輝煌時與西突厥都有哪些較量?效果怎麼樣?
    眾所周知,唐朝曾在邊遠的邊疆地區設立過若干都護府,這些都護府的設立使唐朝政府有效延展了對周邊地區的控制和影響。今天就具體說一說唐朝著名的安西都護府是如何同西突厥進行較量的,尤其是其第二任大都護郭孝恪到任後,對加強安西都護府所採取的一些行動。
  • 唐朝為何設四個大都督,都在哪裡?
    說到都督,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三國東吳的大都督周瑜了。實際上,唐朝也有都督,而且唐朝不是一個都督,而是「一堆」都督。唐朝的「第一批」都督,設於唐高祖李淵起兵太原之時。李淵起兵時,開大將軍府,設了兩位大都督。左領大都督領左三軍,右領大都督領右三軍。
  • 熊津都督府,唐朝實力達到鼎盛的標誌之一
    唐朝才停止了西徵的腳步。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唐朝的疆域在唐軍和少數民族的爭鬥當中,一直在變化。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邊疆地區,唐朝在西域,漠北,東北分別設置了都護府,即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 唐朝時期節度使、都督、大總管,哪個官職大?
    而且就這三種官職在唐朝的發展來看,節度使是伴隨著行軍大總管和都督的沒落而產生、發展和強大起來的,以至於後來擁兵自重,造成部分藩鎮格局。三者之間,單純就軍權來說:行軍大總管權力最大,官職最大,節度使次之,都督最小。如果看綜合權力,則節度使的權力是最大的,要不也不會在安史之亂中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 談談唐朝的羈縻政策:羈縻府州到底算不算唐朝的正式領土
    詳細談談唐代羈縻府州唐朝在少數民族部落的領域設立羈縻府州,由原部落的人擔任羈縻府州的都督、刺史等,這些通常都是由原來的可汗、俟斤等擔任,唐朝雖然賜予了他們都督、刺史等官名,但也不剝奪他們可汗、俟斤等稱號,他們的權力也沒有絲毫變化。
  • 唐朝的行軍總管、都督、節度使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唐朝之所以強盛,與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分不開,而都督、節度使、行軍大總管便是唐朝常見的三種軍事官職,其中都督和節度使更類似於現代的軍區司令,不同之處在於都督職權較輕,而節度使則職權更重,且在掌握民政和財政之後成尾大不掉之勢;而行軍總管(大總管)則是戰時的軍事最高長官,不過卻是臨時職位,
  • 唐朝安西都護府32任都護名單
    安西(大)都護府32任都護、20任大都護名單列表:喬師望、郭孝恪、柴哲威、麴智湛、楊胄、蘇海政、高賢、匹婁武徹、裴行儉、陶大有、董寶亮、杜懷寶(兩次擔任安西都護)、王方翼、李祖隆、王世果、閻溫古、昝斌、許欽明、公孫雅靖、田揚名
  • 唐朝的「宰相之職」多為三品,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顯赫的官職?
    在唐代宗大曆二年之前,中書令、侍中這兩個中書省、門下省的最高長官也就是正三品,要知道唐朝「門下省」掌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審查,及籤署章奏,有封駁(封還皇帝失宜詔令,駁正臣下奏章違誤)之權;「中書省」掌機要,負責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起草與發布,這兩個部門都是唐朝中央最高的執政中樞部門,而作為這兩個部門的最高長官中書令和侍中居然也才是正三品,可想而知唐朝正三品的含金量是有多高。
  • 為什麼唐朝的宰相只是這個級別的?比宰相更高級別的官是什麼官?
    歡迎來到小天講古今,有人問,唐朝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唐朝的朝廷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和六部都是官位的合稱。三省就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中書省和門下省本來是宮裡的職位,隋朝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開始由官職轉為和尚書一樣的行政職務,成了朝官。
  • 大唐精銳「安西軍」的興盛與衰亡,附歷任大都護姓名及任期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 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大將軍 侯君集遠徵西域,目的就是收拾那個沒眼力見的 高昌國王鞠文泰,當大唐鐵騎兵臨高昌城下後,鞠文泰當夜竟給活生生的嚇死了,侯君集在滅掉高昌後,便在其地設立了大唐西州都護府,治所在 西州, 同年9月又在 交河城(今 新疆 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立了安西都護府, 安西 都護府的第一任都護為 喬師望,後又由 郭孝恪接任,安西都護府開始時只有數千人的兵力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但在唐朝還真不是這麼回事兒,掌握實權的宰相只有正三品!那麼很多人就會奇怪了,那既然宰相都只是正三品,那一品和二品的那還能是些什麼官啊,難道比宰相還大?您別說,還真有,今天請聽小祁為您細細道來。
  • 談談唐朝的羈縻政策:羈縻府州到底算不算唐朝的正式領土
    詳細談談唐代羈縻府州唐朝在少數民族部落的領域設立羈縻府州,由原部落的人擔任羈縻府州的都督、刺史等,這些通常都是由原來的可汗、俟斤等擔任,唐朝雖然賜予了他們都督、刺史等官名,但也不剝奪他們可汗、俟斤等稱號,他們的權力也沒有絲毫變化。
  • 唐朝時期節度使、都督、大總管,哪個官職大?
    而且就這三種官職在唐朝的發展來看,節度使是伴隨著行軍大總管和都督的沒落而產生、發展和強大起來的,以至於後來擁兵自重,造成部分藩鎮格局。三者之間,單純就軍權來說:行軍大總管權力最大,官職最大,節度使次之,都督最小。如果看綜合權力,則節度使的權力是最大的,要不也不會在安史之亂中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 鞏固國家統一,唐朝安西北庭,兩大都護作用
    唐朝邊防軍的軍事單位「大日軍,小日守捉、日城、日鎮,而總之者日道」。當時在北庭大都護所轄範田內,駐有翰海軍、青海軍、天山軍、伊吾軍等;安西大都護掌管四鎮重兵,即所謂唐代安西四鎮:龜茲鎮、疏勒鎮、于闐鎮和焉者鎮。守捉更是遍布於今新疆許多地方,其中比較著名的如蔥嶺守捉,就是諸守捉之一。唐朝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在西域地區曾經起過重大作用。
  • 盛世唐朝的代表之一,安西都護府的戰爭與和平!
    但是高昌國王鞠文泰卻選擇了西突厥,選擇與唐朝為敵。有些時候做出的錯誤的選擇往往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而鞠文泰就是自食其果的人。當時的唐朝皇帝李世民就用事實告訴鞠文泰與大唐作對的後果到底是什麼。唐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唐朝大將軍侯君集率軍西徵,為的就是收拾高昌國王,從而削弱西突厥的實力。
  • 歷史那些事,「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邊疆官制
    都護的職責是「撫慰諸落,輯寧外寇」,凡對周邊民族之「撫慰、徵討、敘功、罰過事宜」,皆其所屬。這六大都護府像六根擎天柱石一樣,守護著國家邊境的安全。都護府的出現,是唐初邊攝地區民族關係發展的客觀需要。安西大都護府主要管轄天山以南地區,這一帶原來由西突厥控制,貞觀二十二年(648)唐軍打敗西突厥後,天山以南的小國紛紛歸附唐朝。唐朝政府就在龜茲設立了安西都護府,統領龜茲、於閡、疏勒、四鎮,史稱安西四鎮。
  • 唐朝的正三品官,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先說說,為什么正三品官成了宰相。從兩漢開始,皇帝們就發現,宰相們擁有的權力太大了,嚴重影響到了皇帝的權威。於是漢武帝設置了中朝以分權,讓大將軍大司馬成為實際的決策者;到了東漢,光武帝將實際政務權力改到尚書臺,而將三公設置成為虛銜。
  • 大唐精銳「安西軍」的興盛與衰亡,附歷任大都護姓名及任期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 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大將軍 侯君集遠徵西域,目的就是收拾那個沒眼力見的 高昌國王鞠文泰,當大唐鐵騎兵臨高昌城下後,鞠文泰當夜竟給活生生的嚇死了,侯君集在滅掉高昌後,便在其地設立了大唐西州都護府,治所在 西州, 同年9月又在 交河城(今 新疆 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立了安西都護府, 安西 都護府的第一任都護為 喬師望,後又由 郭孝恪接任,安西都護府開始時只有數千人的兵力
  • 契丹:唐朝在契丹設置營州都督府,該機構的演變過程是什麼?
    唐朝建立後,改郡為州。邊疆地區則設置總管府,統領數州之兵。「凡邊要之州,皆置總管府,以統數州之兵。」總管府設置總管,由邊要之州刺史兼任。後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總管為都督。高宗以後,為加強都督府權力,加「使持節」使其專徵,此即後來節度使之緣起。
  • 新疆北庭大都護府遺址日前慘遭破壞
    新疆北庭大都護府遺址日前慘遭破壞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10日19:47  人民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