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世間2種人最命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50歲再知道就晚了

2021-01-13 遼寧臺趣看天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事實上福與禍常常都是在我們一念之間,但是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看到別人的好,而看不到我們自己的壞,這是人之常情,但卻是最影響我們往後餘生的走向。

我國著名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是唯一一個能與儒學大家孔子孔聖人被並稱為「聖人」的人,他終其一生致力於研究「心」,他對於「心」的研究可謂非常之深入了,他的「陽明心學」自問世以來就非常受大家歡迎追捧,甚至流傳至海外,受到海外好多名人偉人的推崇,「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是其中一個!

王陽明熱衷於追尋「聖賢之道」,他強調:修身就是修心的一部分,而修心就是在為自己積福!

王陽明得出,世間這2種人最命苦:

一、不自重之人命苦

俗話說得好「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我們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價值,才能讓自己得到最具性價比的收穫。

在「陽明心學」中就有提到「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王陽明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沉浮與挫折以後,非常重視尋得自知之明,並且他認為這也是修行的一種,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需要我們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保持自己頭腦的清醒,不論是得意之時還是失意之時,都需要時時自省自察。

否則很容易在得意之時忘形,又或是在失意之時太過妄自菲薄,就像臺階一樣,若不是穩穩噹噹的一步一步結實的地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只能浪費更多時間到達目的地,甚至走不上去。

畢竟做人是需要有自知之明的,做事才能量力而行,否則若是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就不能埋怨失敗的苦果!

二、不知畏之人命苦

那些非常自尊的人往往都是內心自卑的人,而且越是能力欠缺的人,越喜歡用過分的自尊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感。

知畏就是讓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都要有數,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可以保持自信,但不能沒有敬畏,否則這個世界的秩序豈不就亂套了。

而不知畏的人常常說話沒有分寸,做事情和也不知輕重,為人處世也沒有什麼原則底線,而這樣的人往往得罪人了自己都不知道,很容易招惹禍端,

王陽明曾說:「君子之所謂敬畏者,非有所恐懼憂患之謂也,乃戒慎不睹、恐懼不聞之謂耳」。

做任何事應該先讓自己問心無愧,對世界保持敬畏之心,做規則之內的事情,他人的說法和看法都是次要的,不能全聽之信之,應該取之精華,去其糟粕才對。

所以不知畏的人常常會得罪人,還老喜歡幹「倒黴事」,很容易招惹禍事!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被稱作是「千古第一聖人」,身為一代心學大師,他還精通軍事理論,能把自己的心學理念有效地運用到軍事事業之中,能有效地運用其打勝仗,在世人眼中,他是一個十分有智慧的人,也是一個相當優秀的軍事家。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而《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點擊上方商品卡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世間2種人最命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50歲再知道就晚了
    王陽明得出,世間這2種人最命苦:一、不自重之人命苦俗話說得好「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我們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價值,才能讓自己得到最具性價比的收穫。在「陽明心學」中就有提到「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 塵世間2種人最苦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人到50歲再知道就晚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事實上福與禍經常均是在大家一念之間,可是日常生活大家老是喜愛見到別人的好,而看不見我們自己的壞,它是人之常情,但則是最影響大家往後餘生的走向。王陽明熱衷探尋「聖賢之道」,他特別強調:修身便是修心的一部分,而修心便是在給自己積福!王陽明得出,人世間這2種人最命苦:一、不自重之人命苦常言道「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大家只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價值,才可以讓自身獲得最具性價比的收穫。在「陽明心學」中便有提到「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 王陽明:世間有兩種人命苦,也有兩種人有福
    可以說,王陽明真的算得上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他只要想做什麼,幾乎沒有什麼是做不成的。另外王陽明還是心學大家,他認為:尋的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所以無論我們是忙碌還是清閒,不斷地自我省察都是非常重要的。王陽明提出,世間有兩種人命最苦,有兩種人最有福。
  • 王陽明:世間有兩種人命苦,也有兩種人有福
    可以說,王陽明真的算得上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他只要想做什麼,幾乎沒有什麼是做不成的。另外王陽明還是心學大家,他認為:尋的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所以無論我們是忙碌還是清閒,不斷地自我省察都是非常重要的。王陽明提出,世間有兩種人命最苦,有兩種人最有福。
  • 王陽明:世間有兩種人命苦,也有兩種人有福
    王陽明提出,世間有兩種人命最苦,有兩種人最有福。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自己是否是其中之一,若有則改之,若無則加勉。1、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命最苦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而自重,就是一種自知之明。
  • 「命苦」的人,身上通常具備這些特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你好,我是喵喵很高興認識你,不可思議十三億分之一喵喵導語:我們總是會羨慕好命的人,生活事業愛情一帆風順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都是自己決定的,你若是自身道行夠高,同樣能成為他人羨慕的那個好命人。「命苦」的人,身上通常具備這些特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明朝一哥王陽明:世間這2種人最命苦,不會幸福,希望你不是
    通過研究他的思想和資料,發現他早就透露出了世間這樣的2種人最命苦,不會獲得幸福。1. 不自重、命最苦有教養的人,不僅僅是對陌生人彬彬有禮,更重要的是懂得自重。王陽明認為:尋的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自我反省都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只有認清了自己的能力和自我價值,才不會得意忘形,過於自信,從而貽笑大方。得意忘形,不之天高地厚的人只能逞一時的神氣,如果真的碰到困難,只會因為過度的自負而輸得很慘。要想贏得別人的尊敬,首先必須要懂得自重、自我欣賞、懂得愛護自己。
  • 管理|也談「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中國的批評語境中,經常可以聽到一句古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管理活動中如何理解這句古訓,值得注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本來是宋代大儒朱熹對曾參「吾日三省吾身」的解釋,強調的是儒家的自省和反思。要求通過自省來糾正偏失,提高境界。這一用意是很恰當的。
  • 王陽明的人生哲學:世間這2種人,希望你不佔其一
    王陽明的「心學」中提到很多對人生的思考和建議,其中就有一個說的是,世間有2種人最命苦,很難獲得幸福。不自重者,自取辱,命苦「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渾;人自重,不失之尊嚴。」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麼能指望別人尊重你呢?
  • 半路夫妻,最「忌諱」的四件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要知道感情是可以培養的,但是,感情也會被兩個人所葬送的,所以,兩個人的態度很重要。半路夫妻最忌諱的四件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懷疑兩個人相處不論是朋友、情侶,還是夫妻,兩個人之間都不要有猜忌和懷疑。這樣的話,不僅讓對方沒有了尊嚴,也會讓對方對自己有些看法,認為你這個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滿足,總是沒事找事,挑刺。而半路夫妻最忌諱的就是懷疑了,誰能忍受對方天天懷疑自己呢?
  • 情商低的人,身上這3個特徵很明顯,希望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你會發現,那些情商高的人往往在社會上混得很開,他們懂得人情世故,處事圓滑,不管他們說什麼或做什麼,都可以讓他人信服,受人尊重。情商的培養不是一時半會兒就有效果的,這是需要長期的積累,是要與人打交道,一步一步總結出來的,生活中我們見得更多的是情商低的人,他們身上這3個特徵很明顯,希望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王陽明:世間有這2種人命最苦,不易獲得幸福,希望你不是
    以至於王陽明曾在晚年回憶時說:「應該是受到一個街頭相士的點撥,這句話改變了我的一生。」所以,王陽明這樣的人的觀點和理念,通常都是很有價值的。當然,聖人的也是人,不止是文學思想,世間瑣事也是很有研究的。王陽明就提出了世間有這3種人名最苦,通常是不會幸福的,看看你有沒有?
  • 曾國藩:面對別人的指責和議論,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曾國藩在《致沅弟·面對指摘宜自修》中指出:面對別人指責和議論,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01俗話說:「哪個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生活在世界上,生活在社會中,難免要與人打交道,也免不了要與人接觸,時間長了,就可能會產生一些摩擦,會被別人評說和議論。這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曾國藩在信中說:「外間指摘吾家昆弟過惡,吾有所聞,自當一一告弟,明責婉勸,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豈可秘而不宣?」曾國藩在許多信中,都告誡弟弟們不要在背後議論他人。
  • 職場女人陋習,你應該知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職場上,與有的人共事如沐春風,共同成就,而與有的人共事則很厭煩,進而惡性循環,影響工作效率,影響心情,影響事業。本文說說職場上女人的陋習,不光男人不喜歡,女同胞大多也會對你厭煩,在這裡說一說,沒說到的,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裡追加,也歡迎大家拍磚。
  • 你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坑了很多年:有些怒火背後,錯不在你
    媽媽說,我只是和別人謙虛一下,順便也提醒你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這樣的場景你熟悉不熟悉? 有人會把類似這樣的提醒、警戒,解釋為:家長為孩子好、老婆為老公好,也有人說,時刻鞭策自己、孩子與愛人不要驕傲是很重要的,因為,驕傲使人退步,虛心使人進步。 如果,你要是像文章開始的姑娘那樣說:我沒有啊!那你就會被家人、愛人說:怎麼這麼不謙虛呢,我這不是為你好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鬼谷子:「無福之人」往往都有這樣三個特徵,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鬼谷子:「無福之人」往往都有這樣三個特徵,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鬼谷子這個人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聞的,他是戰國時期的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也是留下了非常多的傳世之作,而鬼谷子這一生當中,有一個特別厲害的本事,這個本事就是看人非常的準,只要打過幾次交道的話
  • 肖戰工作室自我反思並表達態度,粉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首先,了解肖戰的人都知道,工作室是來之不易的,這是肖戰自己的團隊。工作室在心中提到創立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更好地架起肖戰與公眾溝通的的橋梁,將肖戰的工作動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準確清晰地傳遞,倡導健康良性的互動方式,發揮肖戰的公眾影響力,為社會創造更多有益的價值。
  • 王陽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這3種人很難成功,看看你是嗎?
    王陽明的一生也並不順利,年少時科舉沒考好,入朝為官以後,仕途又不順,到了中年時期,又因為得罪了權臣,而被貶龍場……雖然他一直遭遇困境,但是他總是能在逆境中不斷成長,最終成為明代哲學家,著名的心學大師,名號享譽中外!王陽明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這3種人很難成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鬼谷子:因為老實而混的差,6個弱點需正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審視6個弱點,別再被佔便宜了!文/婉清人一生於順境逆境起起落落,人人都想一生順遂於順境中大路平坦,但多半卻是於逆境中浮浮沉沉宛如浮萍。其實很多人不懂,順境不過是人生的目標而並非過程,風雨兼程才是人生,逆境才是常態。
  • 如果真正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會真的「虛懷如谷」
    我們前面說了仁者雖然平時可能大家覺得跟人的相處而如沐春風,但是,你有錯的時候,絕對不會考慮面子,人家直言不諱的指出你缺點,這樣的人通常情況下,不會被人喜歡的。你這個桶就這一截木頭斷了,那麼水就從那漏了,你的提升不上去了對吧?人家幫你把錯提出來了,這就是您生命中的貴人。所以我們要親近他,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