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二手車交易市場作為全國二手車成交率最高的地方,為二手車行業的發展提供著重要的支持,同時也為無數車商提供了成長的平臺。但因為城市規劃,很多地方的二手車市場不得不「挪窩」,從原來廣為人知的地方搬遷到陌生的地帶。
這裡是很多剛拿到駕照的新手,買練手車的地方;這裡是很多剛創業的小老闆,買豪車「撐門面」的地方;這裡是很多想換車的家庭,賣出自己愛車的地方……這裡便是漢西二手車市場。
一年賣10萬輛二手車,佔武漢二手車總交易量的70%,綜合排名全國第三……說起漢西二手車市場的繁榮,一連串數字都說不完,然而它即將成為過去式。據楚天都市報29日報導,根據《關於軍隊和武警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活動的通知》要求,漢西二手車市場將逐步關停。
趕集趕出的二手車市場
昨日上午,牛永志坐在自家位於漢西二手車市場對面的二手車精品店裡,淡定地喝著茶。
作為漢西二手車市場最早的一批商戶,他是市場的靈魂人物之一,如今卻早已從市場抽身,在武漢市多地開了幾千平方米的城市展廳,專賣中高檔二手車。但他還是喜歡坐在離市場最近的店裡,「心從未離開,聽說市場要關停,真心有點捨不得,花了快20年的心血,才有了漢西二手車市場的今天。」
牛永志最初做二手車摩託車生意,1998年,生意不太好,他聽說在唐家墩有個停車場,是二手汽車的集市,只在周末兩天開市,於是他決定去趕趕集。
只見,人們都是開著自家的車來,交5元停車費,想賣了舊車去換新車。牛永志看到了商機,「我要是在這個停車場附近租個門面,做二手汽車生意,不就天天開市了嘛,大家不用等周末了。」
然而集市附近並無店面,他不甘心,到處尋覓,發現漢西有一排臨街門面空著,店外空間也大,可以停車。當業主聽說他要租來賣二手車時,流露出懷疑的眼神。
「你信不信,6個月後,我會讓這裡其他空門面租完。」牛永志拍著胸脯說。最終,他以800元每月的租金,租下300平方米的店面。
此後,每個周末,他照舊去趕集。每到傍晚5時,他就一口氣將早已看中的車全買下,擺在租來的店面前賣。「漢西亂停亂放估計是從我開始的,但那時沒人管啊。」說起這段草莽的發家史,牛永志笑了。
每周收來的車,根本不夠賣。牛永志就不停邀約以前一起賣摩託車的班子,來入夥。很快,他兌現了承諾,沿街的店面被租一空,漢西二手車市場慢慢形成。
賣臺二手富康曾可賺2萬多
省二手車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鄭鵬稱,漢西二手車市場的老商戶,大多分為兩個流派,一派就是以牛永志為代表的「摩託車派」;另一派就是以梅傳慶為代表的「修理廠派」。
作為市場裡的超級大戶,梅傳慶在上世紀90年代是開修理廠的。那時,不少人到廠裡來修車,後來車不想要了,就放在廠裡,讓梅傳慶幫忙找買家。「我相當於代售,從中賺一點差價。」梅傳慶說。
一點是多少?梅傳慶透露,1998年賣一輛二手富康就賺2-3萬元,「主要靠信息不對稱,開修理廠讓我掌握大批車源,雖然利潤大,但畢竟信息不通暢,賣得少。」
當時,他的修理廠一個月才賺2萬多元,賣一臺車趕上辛苦一個月了。2萬元在1998年是什麼概念?普通人一個月工資才幾百元,汽油是每升1.7元,即便到了2000年,常青花園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才10多萬元。
梅傳慶看到了暴利,他決定投身二手車行業,但再像以前那樣代賣不行了,他學著像「摩託車派」那樣,花錢收車在漢西市場租店面來賣。那一年,他賣車就賺了近20萬元。
但他依然覺得賺少了,因為當時買得起二手車的人太少。那個年代一輛富康新車要16萬多元,即便是二手車也要7萬元,還不能貸款,一般市民買不起。而且武漢人好面子,看不上二手車,所以到市場來買車的人中,周邊地市佔了七成,還有很多是在武漢做生意的外地人,以浙商居多。
行業火爆車商日子卻不好過
儘管是暴利,但在二手車行業裡卻沒有一夜暴富的故事。「二手車行業沒有統一標準,一車一價,沒法開連鎖,擴大規模也難,只能一輛車一輛車積累。據我所知,市場裡身家超過2000萬元的老闆都不多。」梅傳慶說。
從1998年到2012年之間,漢西二手車市場發展並不快,2012年後才開始爆發式增長。梅傳慶歸功於汽車金融。「在此之前,買二手車的多為有錢人,因為要全款,不能貸款。」他說。有了汽車金融,二手車也能分期了,讓二手車消費群體迅速擴大。同時,汽車金融還能幫車商融資,讓他們有更多資金去收車。
車商賺了錢,拿去收車,車收來沒地方停,只得再多租車位停車。2012年起,漢西二手車市場規模像吹氣球一樣擴大。然而車商們卻笑不起來,因為很多人突然發現,這一行沒以前那麼賺錢了,有的甚至開始虧錢。
反應最直接的是租金高企。2012年,梅傳慶所在的精品區,一個車位一年需5000元左右;到如今一個車位一年要1.6萬元,翻了3倍多。一位難求,記者深有體會,採訪車進入市場後,轉了幾圈都沒找到車位停。
梅傳慶算了筆帳,10個車位需要16萬元,請兩個員工,工資開支一年得10萬元,還得準備150萬元收車,利息一年要15萬元,一年成本要41萬元,遠超賣車所得的利潤,「車商的日子也不好過。」
他表示,賣一輛10萬元的車,如今能賺5000元就不錯了,「賣一臺富康賺2萬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啦。」
除了網際網路的興起,打破了信息不對稱外,從業人員激增,也是利潤大減的原因。據統計,去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上漲了20%多,但從業人員達到34萬人,相當於每個人才交易2.5輛車。「這行沒什麼門檻,餅子一下攤薄了。」梅傳慶說。
武漢二手車市場該何去何從
就在記者採訪時,市場管理方上門來發騰退通知。梅傳慶想都沒想,爽快籤了字。據市場方介紹,商戶的租金交到什麼時候,就經營到什麼時候。最早的一批29家,在8月底就要關停;最晚的幾家大戶,在今年12月底也要離場。「市場要關停了,心裡肯定不捨得,但從長遠來看是好事。」梅傳慶說。
核心地帶佔地5萬平方米,外延達到20萬平方米,全國像漢西這樣一家獨大的市場已經很少了。梅傳慶稱,市場是個大熔爐,把所有商戶都磨成了一個樣子,踏進每家店,都差不多。記者發現,牛永志店裡和梅傳慶店裡的茶具竟然都一模一樣。
由於商戶過於依賴市場的吸引力,缺乏業態創新,反而制約了行業的發展。更有甚者因為利潤降低,不少小商販開始弄虛作假,賣事故車、泡水車,扯皮糾紛時有發生,給漢西二手車市場帶來不好的影響。
據市場管理方介紹,和市場直接籤約的商戶有186家,但很多商戶底下還有一些小商戶,總共約有400多家。
魚龍混雜,讓有心做大做精的車商頭疼不已。牛永志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離開市場自立招牌開城市展廳去了。梅傳慶也在外面開了幾家,但始終顧忌市場,因為這裡吸住了大部分客戶資源。「真正打散以後,行業才會更有發展。」他說。
採訪中,梅傳慶的電話不斷,武漢其他二手車市場聞風都來挖大商戶,有幾家甚至直接找上了門。
鄭鵬介紹,目前漢口北、升官渡、紳寶、巴博士、黃金口、歐亞達、人民國際汽車城都在爭奪漢西市場的商戶。
未來武漢二手車市場究竟該往何處去?牛永志稱:「以後的二手車市場一定是細分的,不會再像漢西那樣『大鍋燴』,比如你想買10萬以下的車,可以去哪裡;想買30萬的車,去哪裡車子多。」
梅傳慶認為,未來的業態會輕資產化,不像現在砸錢收車租場地,網際網路+實體店是未來的方向,著重於服務會讓業態升級。
「二手車加」,是二手車垂直領域自媒體,微信公眾號:usedcar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