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鼎市佳陽畲族鄉舉辦第一批福鼎市非遺畲族文化(佳陽畲族民歌)傳習所傳承培訓活動,分享畲族文化傳承保護經驗,教唱、展示畲歌民俗,推動畲族文化傳承發展。
據了解,佳陽鄉於2001年從原前岐鎮析出設鄉,2009年改設為畲族鄉,毗鄰浙江省馬站鎮、岱嶺畲族鄉。近年來,該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重點做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雙華「二月二」會親節的保護傳承,打造民族特色旅遊產品,實施多種文化特色項目。
畲族彩帶
李花開來桃花開,雙華二月起歌臺,一來會親二會友,會親會友比歌才。」每年「二月二」會親節,佳陽畲族鄉雙華村裡,人如潮,歌如海,畲族民俗文化展覽、民俗風情研討、歌舞表演等活動輪番上演,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該節日始於1649年,至今已有370年歷史,是一次民族的大交流大聚合,又被稱為「會歌節」「盤歌節」,流傳其中的歌謠、諺語、民間故事十分豐富,經過專家學者收集整理,光彩奪目,部分被收入省、地、縣(市)三級民間文學的集成卷本。早在1983年,福鼎市就把雙華畲族「二月二」會親節定為福鼎市畲族文化節;2001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文化界、民俗界享有聲譽,曾作為我國56個民族畲族民俗專輯向國內外推介。
畲族服飾
有趣的是,畲族人在服飾上也有不少講究。珠翠生輝的鳳冠,華貴精緻的鳳凰裝,形如鳳尾的飄逸彩帶……居住在大山裡的畲族人,把對鳳凰的圖騰崇拜徹底「搬」到了日常生活中來,並不斷發揚壯大,讓畲族服飾煥發新的光彩。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畲族服飾福鼎鳳凰裝製作技藝列入第三批福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閩東畲族傳統服飾製作技藝(福鼎)列入寧德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福鼎市金鳳畲族服飾有限公司被授予「閩東畲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示範點」,2015年至2020年間多次參與國內外大型民族服飾展演活動,並獲得12項殊榮。
身著畲裝的提線木偶也頻頻亮相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中。一尊尊衣袂飄飄、妝容精緻、極富戲曲特色的木偶,在數十根細線一提一放地細緻操作下,或織布紡紗,或泡茶倒酒,演繹著人間百態。2013年6月,福鼎畲族提線木偶劇團入駐佳陽畲族鄉雙華村福鼎市畲族文化館,成為當地活態畲族文化特色項目,創造出《畲妹子茶藝》《畲家紡織樂》《鼠年不辦過壽宴》《提線木偶反詐騙小品劇之刷單詐騙》等優秀作品。其中,《畲妹子茶藝》把畲歌、茶文化、太姥山等三個特色鮮明的福鼎元素深度融合,在「中國微演藝」、畲族傳統節日、第六屆海峽兩岸民族豐收節、省地市電視臺、大中小型茶博會中精彩登場,並先後獲得國內外非遺獎項25項。
畲族提線木偶
文化,是一個民族獨一無二的符號與印記。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畲族人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將璀璨的畲族文化薪火相傳。目前,佳陽畲族鄉共有雙華村畲族文化館、佳陽村畲族民歌傳習所等2處畲族文化交流場所,雙華村「二月二」會親節、佳陽村八月十七「弼公節」、羅唇村正月十五「冥齋節」等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畲族特色節日,進一步豐富福鼎畲族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包含畲族文化在內的福鼎地域特色文化繁榮進步。
「近40年來,佳陽幾代畲族文化工作者始終懷著將畲族文化傳承下去的滿腔熱情,努力將他們所認識的畲族文化內涵展現給所有人。福鼎畲族民俗文化的傳承之路遠沒有終點,它還需要更多的人參與,一起將畲族的文化發揚光大。」福鼎市民宗局局長藍俊元說。
來源:王婷婷
圖片來源:福鼎市佳陽畲族鄉文化館
閩東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