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佳陽:讓畲族文化薪火相傳

2020-12-23 閩東家園

日前,福鼎市佳陽畲族鄉舉辦第一批福鼎市非遺畲族文化(佳陽畲族民歌)傳習所傳承培訓活動,分享畲族文化傳承保護經驗,教唱、展示畲歌民俗,推動畲族文化傳承發展。

據了解,佳陽鄉於2001年從原前岐鎮析出設鄉,2009年改設為畲族鄉,毗鄰浙江省馬站鎮、岱嶺畲族鄉。近年來,該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重點做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雙華「二月二」會親節的保護傳承,打造民族特色旅遊產品,實施多種文化特色項目。

畲族彩帶

李花開來桃花開,雙華二月起歌臺,一來會親二會友,會親會友比歌才。」每年「二月二」會親節,佳陽畲族鄉雙華村裡,人如潮,歌如海,畲族民俗文化展覽、民俗風情研討、歌舞表演等活動輪番上演,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該節日始於1649年,至今已有370年歷史,是一次民族的大交流大聚合,又被稱為「會歌節」「盤歌節」,流傳其中的歌謠、諺語、民間故事十分豐富,經過專家學者收集整理,光彩奪目,部分被收入省、地、縣(市)三級民間文學的集成卷本。早在1983年,福鼎市就把雙華畲族「二月二」會親節定為福鼎市畲族文化節;2001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文化界、民俗界享有聲譽,曾作為我國56個民族畲族民俗專輯向國內外推介。

畲族服飾

有趣的是,畲族人在服飾上也有不少講究。珠翠生輝的鳳冠,華貴精緻的鳳凰裝,形如鳳尾的飄逸彩帶……居住在大山裡的畲族人,把對鳳凰的圖騰崇拜徹底「搬」到了日常生活中來,並不斷發揚壯大,讓畲族服飾煥發新的光彩。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畲族服飾福鼎鳳凰裝製作技藝列入第三批福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閩東畲族傳統服飾製作技藝(福鼎)列入寧德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福鼎市金鳳畲族服飾有限公司被授予「閩東畲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示範點」,2015年至2020年間多次參與國內外大型民族服飾展演活動,並獲得12項殊榮。

身著畲裝的提線木偶也頻頻亮相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中。一尊尊衣袂飄飄、妝容精緻、極富戲曲特色的木偶,在數十根細線一提一放地細緻操作下,或織布紡紗,或泡茶倒酒,演繹著人間百態。2013年6月,福鼎畲族提線木偶劇團入駐佳陽畲族鄉雙華村福鼎市畲族文化館,成為當地活態畲族文化特色項目,創造出《畲妹子茶藝》《畲家紡織樂》《鼠年不辦過壽宴》《提線木偶反詐騙小品劇之刷單詐騙》等優秀作品。其中,《畲妹子茶藝》把畲歌、茶文化、太姥山等三個特色鮮明的福鼎元素深度融合,在「中國微演藝」、畲族傳統節日、第六屆海峽兩岸民族豐收節、省地市電視臺、大中小型茶博會中精彩登場,並先後獲得國內外非遺獎項25項。

畲族提線木偶

文化,是一個民族獨一無二的符號與印記。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畲族人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將璀璨的畲族文化薪火相傳。目前,佳陽畲族鄉共有雙華村畲族文化館、佳陽村畲族民歌傳習所等2處畲族文化交流場所,雙華村「二月二」會親節、佳陽村八月十七「弼公節」、羅唇村正月十五「冥齋節」等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畲族特色節日,進一步豐富福鼎畲族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包含畲族文化在內的福鼎地域特色文化繁榮進步。

「近40年來,佳陽幾代畲族文化工作者始終懷著將畲族文化傳承下去的滿腔熱情,努力將他們所認識的畲族文化內涵展現給所有人。福鼎畲族民俗文化的傳承之路遠沒有終點,它還需要更多的人參與,一起將畲族的文化發揚光大。」福鼎市民宗局局長藍俊元說。

來源:王婷婷

圖片來源:福鼎市佳陽畲族鄉文化館

閩東快報

相關焦點

  • 福鼎佳陽畲族鄉:種好有機茶,帶富眾鄉親
    福鼎佳陽畲族鄉探索「企業+農戶+茶園」利益聯結機制,推進佳陽貢眉品牌建設種好有機茶,帶富眾鄉親東南網9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蔡雪玲 丁鵬)天湖山海拔700多米,山勢緩升,茶園綿延,光照充裕
  • 江蘇如皋:讓紅色文化在「雲端」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江蘇如皋:讓紅色文化在「雲端」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為了緬懷過去的鬥爭歲月,弘揚革命先烈的紅色精神,4月—8月,江蘇省如皋市委網信辦聯合市委黨史辦開展紀念紅十四軍建軍90周年系列網絡主題活動,讓紅十四軍旗幟高揚「雲端」,用紅色文化唱響網際網路愛國主旋律,匯聚起助力地方發展強大正能量。
  • 福鼎佳陽榮膺「中國貢眉之鄉」
    原標題:福鼎佳陽榮膺「中國貢眉之鄉」   經專家評審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製圖:蔡華偉核心閱讀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可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
  • 福州「筷子大王」張國天:讓中國筷子文化薪火相傳
    中新網福州10月31日電 題:福州「筷子大王」張國天:讓中國筷子文化薪火相傳作者 鄭江洛 彭莉芳「5000年燦爛的華夏文明,民族風格、百家姓、十二生肖……在一雙小小的筷子裡就能得到體現。」有著福州「筷子大王」之稱的福州市倉山天天筷廠董事長張國天如是說。
  • 薪火相傳傳承家文化:中興商業讓「愛」自由流動
    這是所有企業都嚮往的和期待的企業文化。  常言道,「家以方圓,感恩回報」,多年來,中興商業始終做好「傳承家文化理念」,並在混改後秉承「以員工為中心,把員工當親人」的方大集團理念,為員工著想,讓員工感受家的溫暖。混改伊始,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就為中興商業全體員工上調崗位工資50%。同時,公司全面實施方大集團各項福利政策。
  • 看大腕雲集,也看「薪火相傳」
    老中青少四代登臺曲藝在山東「薪火相傳」  本屆全國非遺曲藝周的主題是「非遺曲藝、薪火相傳」,在晚會現場,這一主題也得到體現。  比如「泉味兒」十足的山東大鼓《鼓曲新韻》,來自濟南市曲藝團、濟南市天橋區文化館、濟南市館驛街小學的26位老中青少四代演員,以拆唱、合唱的形式傾情演繹,既展現了泉城濟南的美好風貌、書山曲海的深厚底蘊,更體現了這一藝術形式在濟南的「薪火相傳」。  作為壓軸節目的山東快書《名段新唱》同樣如此。
  • 深圳首個民俗文化園開園「點燈」本地文化薪火相傳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本地文化薪火相傳園區設立糕點學院,建設非遺傳習基地、民俗文化交流展演平臺,手工傳統小食生產、研發、培訓及旅遊娛購產業化發展配套的一體化綜合文化園區,是展示非遺傳承與民俗文化活動的宣傳陣地,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它將打造成一個永不落幕的深圳民俗文化產業博覽館,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和文化增添一抹斑瀾的色彩。
  • 不忘初心薪火相傳
    在這裡共憶從警生涯傳承忠誠警魂12月11日上午,西雙版納州強制隔離戒毒所隆重舉行首次民警榮譽退休暨新警入警儀式,致敬老同志無私奉獻、見證新老警察薪火傳承我保證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法律……我願獻身於崇高的司法行政事業,為實現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奮鬥」,在隨後舉行的新警入警宣示儀式上,9名新入職警察立正肅立,高舉右臂,緊握右拳,在李開軍副所長的帶領下,在退休民警的注視下,向警旗莊嚴宣誓,一場薪火相傳的接力在這裡起航。
  • 畲族文化--畲族服飾
    福建古田縣畲族戴竹笠,穿草鞋,婦女以藍布裹發戴冠,短衣束腰帶,裙長不蔽膝,跣足。浙江景寧畲族不分寒暑,都穿麻布衣。男穿單袷,女短裙蔽膝,有穿短襪裹綁腿的習慣,腰間多懸圍身裙。婦女頭戴鳳冠,裹以花布,布斑斑,飾以珠,珠累累。近幾十年來畲族的服飾變化不大。 民國以來地方志所載,福州侯官一帶畲族「短衫跣足,婦女高髻蒙布,加飾如瓔珞狀」。德化畲族男子不巾不帽,短衫闊袖,椎髻跣足。
  • 柬埔寨的「中國元素」: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
    柬埔寨的「中國元素」: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 2018年10月24日 15:07   來源:玉林日報
  • 薪火相傳:央視紀錄片《傳薪者》致敬大師
    央視4集系列紀錄片《傳薪者》——薪火相傳,致敬大師  「敦煌女兒」樊錦詩、「譯界泰鬥」許淵衝、「半世清史」戴逸、「詩詞留香」葉嘉瑩潤物細無聲地向我們走來。  用影像留住文化風骨,讓閃光思想薪火相傳  文化有多重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民族的魂。魯迅先生1925年就說過:「文化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昭示著中華文化的閃耀與輝煌。文化界有一批德業雙馨的哲學社會科學家,經歷和見證了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
  • 通訊:粵東「大寮嵌瓷」薪火相傳 走向海外
    中新社汕頭8月31日電 題:粵東「大寮嵌瓷」薪火相傳 走向海外作者 陳妍 馬真山 許雁玲嵌瓷是潮汕地區的民間建築裝飾工藝,它採用各種釉彩光澤的陶瓷片作為主要原料,經敲制、剪取、鑲嵌、粘貼、堆砌而成人物、花鳥、山水等半浮雕或立體圓雕效果的工藝品,通常應用於寺廟、祠堂、民居等建築。
  • 「紅色記憶 薪火相傳」張清紅色主題油畫作品展開幕
    三湘都市報10月30日訊(通訊員 何帥文 記者 楊斯涵 黃京)「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優秀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寶貴的優良傳統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10月28日下午,「紅色記憶 薪火相傳」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張清紅色主題油畫作品展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致美樓一樓開幕,在開幕式上,該校黨委書記餘克泉表示,張清紅色主題作品生動再現了艱苦的革命歲月和革命先輩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對初心使命的責任擔當、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
  • 生活頻道系列紀錄片 《璀璨秦韻,薪火相傳 陝西工藝美術巡禮》圓滿...
    系列紀錄片《璀璨秦韻,薪火相傳 陝西工藝美術巡禮》以文化關注與人文關懷的視角為切入點,全景式反映陝西特有的工藝美術技藝以及陝西地域人文歷史風貌,突出表現這些工藝美術大師作為陝西人特有的思想情感,精神風貌和性格特徵,在語境表現上具有鮮明的陝西地域風情及文化特色
  • 紫金農商銀行江寧支行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本報訊 日前,紫金農商銀行江寧支行在武家嘴風情谷,為2019年退休的員工舉辦了主題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退休儀式。一段記錄退休員工日常工作的視頻短片拉開了儀式的帷幕。儀式現場,「常回家看看」和「離崗不離心」的彼此交流中流露出濃濃的紫金「家」文化。隆重的退休儀式既表達了對退休員工的感謝和祝福,也是崇尚勞動光榮和落實員工關懷的具體表現。(丁學榮)
  • 【倒計時4天】「濱城樂匠」薪火相傳:復州鼓樂團挑戰《百鳥朝鳳》
    【倒計時4天】「濱城樂匠」薪火相傳:復州鼓樂團挑戰《百鳥朝鳳》 2019-09-2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8「華夏文明薪火相傳」系列圓滿收官!
    "華夏文明·薪火相傳"臺灣青年學生研學活動在江蘇順利開展。臺灣師生在研學活動中深刻感受到江蘇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認識到大陸的高速發展和科技進步。無錫惠山泥人於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秉承"傳承中華文化,傳播匠人精神"的宗旨,此次行程還精心安排了同學親手製作惠山泥人。
  • 振興國家傳統工藝 龍泉青瓷寶劍百億產業薪火相傳
    龍泉青瓷和龍泉寶劍作為當地最有特色的經典產業,在「剛柔並濟」中得到薪火相傳。龍泉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劍瓷名城。一塊普通的泥巴經藝術之手,變成了世界「非遺」——龍泉青瓷;一塊普通的鋼鐵經千錘百鍊,成為了高雅藝術品——龍泉寶劍。兩大產業還入選全省十大經典歷史產業,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 推動徽派藝術薪火相傳 安徽青年畫家油畫展合肥開展
    推動徽派藝術薪火相傳 安徽青年畫家油畫展合肥開展 2015-11-30 20:18:58責任編輯:楊彥宇   11月30日,新徽派藝術新銳培養計劃——2015安徽青年畫家油畫作品展在中環藝術館開幕,活動旨在進一步挖掘和培養安徽新徽派優秀青年油畫藝術家,推動徽派藝術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