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筷子大王」張國天:讓中國筷子文化薪火相傳

2020-12-15 環京津網

中新網福州10月31日電 題:福州「筷子大王」張國天:讓中國筷子文化薪火相傳

作者 鄭江洛 彭莉芳

「5000年燦爛的華夏文明,民族風格、百家姓、十二生肖……在一雙小小的筷子裡就能得到體現。」有著福州「筷子大王」之稱的福州市倉山天天筷廠董事長張國天如是說。

張國天出生於號稱「筷子村」的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齊安村,從高中畢業後就進了筷子廠學習工藝製作,到如今,他已在筷子行業打拼四十餘年。

張國天展示武術筷。 鄭江洛 攝   在張國天的記憶中,在上世紀末期,福州有許多筷子廠,漆箸作坊遍布鄉村。

「當年,筷子支撐著福州經濟的發展。」張國天告訴記者,曾經福州筷子市場很大,「熱鬧時,國內東南西北的筷子都是我們福州的。」

2000年後,大的筷子廠接連倒閉,到如今更是寥寥無幾。張國天的筷子廠,目前是福州為數不多的大廠,而堅持生產「漆箸」的筷子廠,更是屈指可數。

張國天收藏的青銅筷與玉簪筷。 彭莉芳 攝   張國天的筷子廠內,現有四十幾名老手藝人,工齡大約都在四十年上下,他們是「漆箸」生產的專家,每個人都掌握二十幾套製作筷子的工序。

這些老藝人們所生產的筷子,不僅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遠銷至日本、東南亞等國家。

「漆箸」,也就是俗稱的漆皮筷子,融入了福州的脫胎漆器工藝,並吸收日本若狹塗箸工藝特點,傳承至今百餘年,被列入福建省級非遺保護名錄。

多年來,在漆箸傳承的過程中,張國天在傳統的工藝上不斷加入時代元素。他表示,「世界筷子的發源地在中國,漆箸的傳承在我們福州。」

「做人一定要像筷子,頂天立地,拿得起放得下。」「筷子成雙成對寓意著『合則利,分則傷』。」張國天清楚記得孩童時期,家中長輩在餐桌上的教誨,「點點滴滴的文化注入腦海,是家人的教導而形成的。」

早在1998年,張國天就提出「媽媽教我用筷子」的概念,將中國筷子提升到文化傳承層面,並在個人企業中推廣。他認為,媽媽教孩子用筷子吃飯時,一雙筷子就是最好的教科書;筷子的圖案、色彩、款式、造型、花色記載著一個時代的文明。

2007年,筷子文化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次年,張國天成為福建省非遺項目漆筷製作工藝的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他一直致力弘揚筷子文化,在漆箸傳統的工藝上進行現代化的創新。

張國天不僅是一名專注於筷子工藝的老手藝人,同時也是一名熱衷於收藏各朝各代、不同樣式筷子的老「收藏家」。

他收藏的第一雙筷子「花竹」產自民國時期,這也是張國天長達數十年的收藏之路的起點。

張國天最昂貴的藏品,是成吉思汗時期的一雙刀筷。為了這雙刀筷,他連續三年聯繫西安古玩的賣家談價格,最終以6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購得。

如今,張國天收藏的筷子數量逾兩千雙,成本達兩千多萬。但對他來說,藏品是無價珍寶。

張國天已年過六旬,幾乎將半生都傾注在筷子事業中。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成立一個融入體驗館、學生教學等內容的中國筷子博物館。

「筷子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他希望將筷子文化傳播出去,一代一代薪火相傳。

「如果有需要,會將藏品奉獻給國家。」張國天時刻準備著,將一雙筷子做成文化,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的筷子文化,這也將是張國天餘生繼續奉行的「道」。(完)

【編輯:孫靜波】

相關焦點

  • 小小筷子學問大:年過六旬「筷子達人」的「筷」意人生
    鄭江洛 攝  張國天的「筷」意人生  與筷子結緣,對於張國天來說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家中長輩都是行業翹楚,而他自小成長的城市,正是漆箸的傳承之地。資料圖:福州「筷子大王」張國天。張斌 攝  「世界筷子的發源地在中國,‍‍漆箸的傳承在我們福州。」有著福州「筷子大王」之稱的張國天說。
  • 品牌故事會——上海筷子店:小小筷子的"筷樂"文化
    蜚聲中外的上海筷子店,於1979年開設在豫園三林路13號,現為豫園老路31號,開業至今19年,是國內首家專業經營各類筷子的名特專賣店,以其品種豐富、選材考究、製作精良而享有「筷子大王」的美譽。經營的筷子有竹、木、密、塑、玉、石、銀、骨等20多個大類,上千餘品種。
  • 日本筷子最容易學,韓國筷子最難學,中國的筷子呢?
    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又稱「箸」,但在中國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不過這在日本卻保留了下來,據歷史學家考證,我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毗鄰的日本和韓國,在效仿中國筷子的同時,經過長期發展,逐漸形成了符合各自國情的筷子。
  • 中國筷子長而粗,日本筷子短而細丨兩國筷子文化不同寓意也不同!
    筷子對於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在中國,有飲食的地方就有筷子的身影。筷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的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筷子的身影。日本奈良時代崇尚唐風,日本天皇派使者出使唐朝,意在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制度,與此同時,筷子也被傳入日本,並隨著時代的演變逐漸和日本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不同於中國的筷子的文化。因此,中日筷子文化開始顯現出明顯的差異。
  • 中國真正的筷子大王,一年賣出4億雙筷子,全國近9億人都用過
    筷子作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必備的餐具,卻因為價格低廉而很少引起關注。但是,就是這麼幾塊錢一大把的筷子,卻蘊含著巨大的商機。作為中國筷子領域巨頭的雙槍竹木便用年銷量4億雙的銷售成績,向世人證明了小物件也有大商機。
  • 中國筷子富有傳統文化內涵,你理解的筷子和中國文化是什麼
    從中國傳統文化與文明來說,許多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小小的一雙筷子也可以承載不少的內蘊呢。   別看筷子看起來只是非常簡單的兩根小細棒,但它卻有挑、撥、夾、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價廉物美;可以說,筷子也是當今世界上一種獨特的餐具。
  • 中國筷子大王,近9億人用過他的產品,一年賣出超過4億雙筷子
    在我們的飲食作息上,有些東西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的,在進行用食的時候,最離不開的就是筷子了。一雙筷子說平凡卻也不平凡,但卻有著極大的作用,如今遍及各個國家,外表設計的圖案也層出不窮。但是我們是否想過,筷子也能給我們帶來商機,也能推動我國的發展?
  • 中國真正的筷子大王,一年賣出4億雙,靠一雙筷子幹到全球第一
    在中國,有靠一瓶水營收200億的農夫山泉;也有靠一副耳機賣出6500萬的1MORE巨頭,同樣也有靠一雙筷子打天下的雙槍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筷子行業巨頭,每年有4億雙筷子、1000萬片砧板、70多億根牙籤產自雙槍公司。
  • 小筷子,大學問!孩子用筷子有什麼好處?
    事件起因是源於杜嘉班納發布的一則廣告片,因視頻中傲慢的語氣以及模特用奇怪的姿勢使用「小棍子形狀的餐具」吃「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餅」等被指不尊重筷子文化。之後D&G設計師大爆粗口,稱「中國屎一樣的國家」引起全民公憤。事後,杜嘉班納聲稱帳號被盜意圖甩鍋,引起更多人憤怒。線上銷售渠道幾乎全部下架D&G產品。
  • 中國筷子歷史文化不簡單
    說起「筷子」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也許有一部分九零後,零零後來說不是很了解,特別是零零後,他們會疑惑難道這小小的筷子文化難道還能豐富到哪裡去?那麼我現在可能會喚醒你們小時候畏懼的回憶。顛倒乾坤指的是筷子兩頭正反不分,直接就上桌夾菜。老一輩流傳下來的說法是這樣做會被他人看不起,只有乞丐或者餓得不知禮儀的人才會飢不擇食,做不顧顏面的顛倒筷子行為,因此這也是他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我們現在能夠禮貌他人與老一輩人的「老式」教育方法也是分不開的。筷子的起源是因為很久以前古人們在發明熟食後,無法用手拿取滾燙的食物,便隨手摘了樹枝作為取食的媒介。
  • 中國傳統筷文化:筷子如何象徵政治,又是如何影響中華文化的?
    筷子是中國人最常使用的餐飲工具,同時筷子也是中國文明的產物,是中華文明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筷子有很多種,有竹筷,木筷,石筷,還有瓷器做的,骨頭做的筷子。《韓非子·喻老》中記載紂王曾用象牙當筷子:「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 看完中國的筷子、韓國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沒想到差別這麼大
    看完中國的筷子、韓國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沒想到差別這麼大。世界各地飲食文化不同,用餐方式也不一樣,西方人用刀叉,中國人用筷子,而印度、阿拉伯國家人則習慣用手抓飯吃。據統計,目前全世界超過18億人在使用筷子,其中以中國、日本,韓國最為流行。雖然都是筷子,但它們的長度,形狀,材質截然不同,你能分清這三個國家筷子的區別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看完中國的筷子、韓國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想不到差別這麼大
    本期導讀:看完中國的筷子、韓國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想不到差別這麼大 筷子屬於亞洲地區通用的餐具之一,不過你有發現,中、日、韓三國的筷子有所不同嗎?想不到差別這麼大,看完你一定會大呼長知識了!「筷子」屬於亞洲常見的餐具之一,但鄰近國家的中、日、韓所使用的筷子卻有些微妙的不同?
  • 中國的筷子,日本的筷子,韓國的筷子,沒想到差別這麼大!
    1.你知道筷子的故事嗎?筷子作為中國的進食餐具歷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如今使用筷子作為進食餐具的國家都分布在亞洲,主要以中國、韓國、日本三個國家為主,各個國家的筷子也各有千秋。先來說說我們國家的筷子吧,中國的筷子長而平,以木質為主,少數地區為塑料筷。這與中國的飲食習慣有關,中國以熟食為主,吃的也較油膩,木質筷子摩擦力較大可以防止打滑。
  • 江蘇如皋:讓紅色文化在「雲端」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江蘇如皋:讓紅色文化在「雲端」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為了緬懷過去的鬥爭歲月,弘揚革命先烈的紅色精神,4月—8月,江蘇省如皋市委網信辦聯合市委黨史辦開展紀念紅十四軍建軍90周年系列網絡主題活動,讓紅十四軍旗幟高揚「雲端」,用紅色文化唱響網際網路愛國主旋律,匯聚起助力地方發展強大正能量。
  • 明明都是使用筷子的國家,為什麼中國的筷子跟日韓兩國不同?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使得與其他國家的往來日益密切。特別是最近這幾年,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奔著中國美食來的。不過老外們在吃中國美食的同時卻非常頭疼,因為根本就不懂得怎麼使用筷子,所以吃起來非常麻煩。
  • 外國品牌D&G辱華事件,需要讓他們知道「筷子文化」的深厚
    近日,因為國外品牌D&G辱華的事件,筷子罕見的上了一波全民熱手。同時也表達了我們對不尊重中國文化的品牌,必定會予以回應的決心。在中國文化受到挑戰的時候,網民都一致的對外,要給不懂中國筷子文化的外國品牌一些科普。
  • 「筷勺文化」:韓國人和中國人,誰更會用筷子?
    有心的觀眾在看《大長今》《一起用餐吧》等韓劇時可能會發現,雖然同屬東亞文化,韓國的飲食文化相較於日本和中國,還是有著一些明顯的區別,大同之道在,小異之處亦有。就拿最普通的餐具——筷子——來說,韓國的筷子就和中國與日本有很大的不一樣。它們多為金屬製成,短、細且扁平,拿在手上卻更有重量。
  • 同樣是筷子差別這麼大?日本的筷子有哪些不同和禁忌? | 日本文化
    因為日本主要是以魚、蝦等水產為主要食料的,所以他們的筷子在外形上就跟我們使用的那種又寬又長的筷子有著一定區別。日本的筷子是相當短,這樣更方便日本人的使用。而且我們說筷子有文化承載功能,這點也能從中日筷子的兩點不同處體現出來。首先,中國的筷子尖端大部分是燉的,這大概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具攻擊性。而日本的筷子尖端普遍是一個尖銳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