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數千年前就曾說過:「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看來,到了七十歲,才能做到憑著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在隨心所欲的同時,還要做到「不逾矩」。可惜,我們在三十歲時未必能做到他曾說過的「三十而立」,四十歲也做不到「不惑」,五十歲更不可能「知天命」,如今看來,我們也未必要在七十歲才能「隨心所欲」。
88歲股神巴菲特在採訪時說,自己從來就是想吃什麼吃什麼,從來不忌口,如果只能吃蔬菜水果,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局限在一個思維方式中,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東西。等到年老時回憶這一生,才發現自己只有虛名,而錯過了真正的人生真諦。如果你已經步入中年,你的生活重心應該放到了哪裡呢?
你的家庭
家庭,是一個人心靈的庇護所。在這裡,我們可以得到安寧與撫慰,輕鬆與自在。如果你的家庭沒有這些東西,你就需要反思了。是你在這個家庭中所付出的精力太少,以至於最後沒能讓家庭變得溫暖,反而成為家庭每個成員的冰窖,唯恐避之不及。
家庭和房子是兩個概念。只要你有錢,就能有供你居住的房子。而家則需要你用情感維繫,投入精力,花費時間,才能建造出來。有家庭的人,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有底氣。有房子的人,縱使家財萬貫,依舊會覺得孤寂。
你的親人
妻子和孩子,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前者,能陪我們走完一生,而後者,又是我們象徵意義上的生命延續。對於前者,我們要花費時間,如此兩個人才不會被繁瑣的小事磨平了感情,縱使磕磕絆絆到了白首,也未必能有安詳的晚年。對於後者,我們也要花費時間,我們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不能不負責任,只給他們物質上的保障,卻忘記最最重要的精神世界。
人到中年,事業已經有所成就。人生的步伐也要放慢,在忙碌之餘,不要忘記關係身邊最親近的人。我們的伴侶,為家庭付出了所有青春年華,如今她已經不再年輕,可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是她付出的證據。等到年老那一天,我們還要牽著彼此的手,互相扶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許未來我們並不指望孩子給養老,但我們依舊期盼兒孫繞膝的快樂。在孩子們身上投入的時間,從來都不會白費。
人生的樂趣是什麼呢?如果能早早明白自己心底最想要的快樂是什麼,那就順應自己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