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北宋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註:
次韻:用原作之韻,並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
章質夫:人名,即章楶(jié),他常與蘇軾用詩詞互相贈答唱和。
楊花:即指柳絮。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不僅在詩、詞、散文、書、畫領域造詣頗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菜餚亦大有研究。
蘇軾在詩作方面,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作方面,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在散文方面,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在書法方面,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其作《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合稱「三蘇」。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上闋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漫天飛舞的柳絮說它不是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飾春景。說它「似花」,它又色淡無香,形態碎小,隱身枝頭。天下惜花者雖多,但惜楊花者卻少。任憑它無所寄託地飄蕩著,離開了枝頭,隨意委身於路旁。
這樣看似無情的選擇,卻正是飽含深情的結果。柳樹也有情義,纖細嬌柔的柳枝,如同在魂牽夢縈的相思中鬱結的滿懷柔腸,那嫩綠的柳葉,猶如沉浸在似真還夢的思念中欲開還閉的嬌眼。
思念難耐,索性化作輕盈飛舞的柳絮,在夢中隨風行萬.裡,去將那心上人尋覓。在夢中,追尋千萬.裡,好像馬上快要尋到了心裡牽念的人了,卻又被黃鶯的啼叫從美夢中驚喚起。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下闋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不恨楊花飄飛落盡,只可嘆西園裡百花凋零,滿地落花難以連綴,不可能重回枝頭。清晨一場風雨過後,楊花的蹤影不見了,它在哪裡呢?一池春水中它靜靜浮於表面,好似已化為細碎的浮萍。
若把春.色姿容分作三分,其中的二分化作了塵土,還有一分與楊花一道墜入了流水。細細看來,哪裡是柳絮啊,一點一滴,分明是那離人傷心的眼淚。
思念難消,願如楊花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
看到這首詞的時候,多少人會乍然驚覺,自己便如同這楊花呢?
有的人因為謀生不得不背井離鄉,迫於經濟壓力,妻兒只好留在家中生活、上學,一年之間的團聚,只得春節期間。若選擇相聚,在老家謀生卻收入微薄,無法給家人提供好的生活和成長條件。有的人則因為工作需要,無奈分隔兩地,想要聚攏一處,又受困於車貸、房貸,承受著供養父母,養育子女的壓力,實在不敢輕言辭職,只好抑制思念,接受這漫漫的分離。
分離而彼此牽掛的人應該都能體會,獨自生活著,也總是能夠保持堅強,因為心裡有一個他(她),默默支撐著自己孑然一身而不害怕。但有時候,難免會遭遇思念突襲,明知不可相見靠攏,卻無法控制思念猝不及防鋪天蓋地而來,分離之人,很怕遭遇這樣的情緒體驗。
這一刻,我想與你分享,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聯絡到你;我受了委屈,你因為在忙沒有察覺到我的失落,或者察覺到了卻無閒暇給予安慰和開導;我只想擁抱你一下,卻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
思念難消的時候,多希望自己能化作楊花,在夢中隨風飛到你的身邊,但夢總是會醒,清醒過來,惆悵更加綿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