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2020-12-11 科技爆發點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

目前全球總共有3000多種蛇類,大部分都是肉食性動物,看起來它們的身體比較柔軟,但是全身卻布滿了鱗片,在溫度低於15攝氏度的時候時候就會進入冬眠狀態,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來看,其實蛇最開始也是有四肢的,在受到環境影響變化之後,所有的蛇就開始逐步的退化成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成為了爬行動物。

關於蛇的祖先一直都比較具有爭議性,早在2018年的時候,由中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的科學團隊首次在琥珀當中發現了蛇類的標本,才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物種,讓我們對蛇的祖先有了初步的了解。那麼它們到底發現了什麼呢?

緬甸一直是琥珀的高產區。這裡的大部分湖泊都產生於距今0.99億年前,在這裡他們發現了,琥珀當中的古鳥類恐龍和一些蛙類的琥珀,這都是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首次發現,蛇類的化石更是極為稀有。因為蛇作為一種爬行動物,它們的骨骼質地相對比較柔軟,所以想要形成化石保存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從來沒有發現過琥珀中的蛇類。

曾經科學家一度以為陸地蜥蜴或許是人類的祖先或者是海洋系列,一直到中國地質大學的副教授和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共同在緬甸發現了蛇類琥珀之後,向我們揭示了緬甸小蛇的真實面目,我們才知道,蛇類的祖先比我們想像的更為複雜。在這個琥珀標本當中,這條蛇的長度大約為9.5釐米左右,在另外一個湖泊當中還發現了蛇皮的存在。

這張蛇皮可達60~70釐米,是一個大型的捕食者。這條緬甸曉蛇是人類首次在湖泊中找到的蛇類,也是首次在化石記錄中發現的,新生說這是史無前例的。在科學家們研究的路途當中,琥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為人類提供了自然界當中動物演化的更多線索,在未來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們也能發現越來越多的蛇類化石向我們揭示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重要價值緬甸曉蛇復原圖 劉毅繪/光明圖片本報北京7月19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
  • 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 來自一億年前是蛇類祖先之一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傳奇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再次傳出「新知」。由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隊日前在產自此地的兩塊琥珀中,首次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研究成果於9月16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部分人員參與了這項研究。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1億年前白堊紀時期:科學家琥珀中發現新物種
    據《科學報告》報導稱,中美兩國科研團隊首次在緬甸發現了中生代蛙類琥珀化石標本,鑑定並報導出一個全新的蛙類物種。報告中提到,這是人們首次在緬甸地區發現的蛙類琥珀化石,歸屬於大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成為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蛙類琥珀化石記錄。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頭骨的比例表明,這隻恐龍和蜂鳥的大小差不多,這使得新發現的恐龍比一角硬幣還輕。這種微小的生物似乎與始祖鳥和Jeholornis這兩種現代鳥類的遠親有羽毛的恐龍關係最為密切。研究人員懷疑,和這些動物一樣,這種小恐龍也有羽毛狀的翅膀,但如果沒有更多的化石,他們就無法確定它飛得有多好。儘管體型像蜂鳥,但這種小恐龍並不是花蜜的供應者。
  • 《科學》封面專訪邢立達: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動物園
    然而這次發現的琥珀裡包裹的可不只昆蟲和其他陸生無脊椎動物,而是貨真價實的脊椎動物!這真的令人大為驚奇。」僅2018年,科學家就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321種保存完好的古生物新物種,這一年的發現就已經佔到目前總發現數(1195種)的四分之一。有人說,在緬甸琥珀中發現的古生物多樣性,沒準會超過以前化石發現中的恐龍數量的總和。「你可能覺得難以置信,不過事實的確如此。」
  • 這塊琥珀裡居然有條蛇?長頸鹿是不是不遠了
    其中一些埋藏了成千上萬年,最終變成極具收藏和研究價值的琥珀化石,再次展現在人們眼前。 當然,除了常見的昆蟲與植物,琥珀裡偶爾也會出現罕見生物——如蛙類、古鳥類、介形蟲,乃至恐龍尾巴……這些「爆款」琥珀一出世,有位科學家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便是中國的青年古生物學家——邢立達[1-4]。
  • 15歲高中生琥珀中發現恐龍時代新物種 距今約9900萬年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協助導師打磨了許許多多琥珀後,去年初的一天,當時年僅14歲的宋丞峻發覺,有一塊琥珀有些特別。經過一年多研究,今年12月21日,中國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一種恐龍時代的昆蟲新物種——齒胸波眼甲(Notocupes denticollis)。這是一種極其原始且稀有的甲蟲,來自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緬甸。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但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有可能是一種身上披滿羽毛,外形和禽類相似的動物,而最有力證據莫過於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的恐龍羽毛了。緬甸北部克欽邦的胡康谷地是一座「聚寶盆」,這裡的琥珀年齡最大,多形成於9千萬年以前,古生物學家曾在緬甸產的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名為眼齒鳥,這種鳥的頭部非常小,僅有14毫米,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
  • 緬甸發現數億年前琥珀 定格蜘蛛捕食瞬間
    所謂琥珀就是指數千萬、甚至數億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而更令一些琥珀價值連城的原因是它們有時恰巧在從樹木上滲出滴落時包裹住了一些小的生物,大多是昆蟲等,由於琥珀天然的防腐效果,這些小蟲子會被完整地保存起來,直到再度被人發現的一天。而日前美國科學家就十分幸運地在緬甸發現了一枚有數億年歷史的琥珀化石。
  • 中外科學家在琥珀裡發現世界最小恐龍
    來源:新浪科技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繪圖 韓志信眼齒鳥琥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今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南京古生物所:緬甸琥珀中發現苔類植物新類群
    揚子晚報網6月4日訊(記者 於丹丹)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科研人員在對緬甸克欽邦白堊紀中期琥珀苔植物進行深入研究,發現苔類植物新類群。該項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於國際地學刊物《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
  •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原標題:古化石重塑魚類家譜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軟骨魚和硬骨魚的共同祖先。   科學家已經知道,這兩種類別是在距今約4.2億年前分道揚鑣的,但兩者最後的一個共同祖先到底是誰卻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如今,從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條小魚化石的腦中發現的秘密可能會提供一些線索。   討論中的化石材料是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具有一個頭骨和鱗片的早泥盆世魚類,距今約4.15億年。
  • 緬甸琥珀是最硬的琥珀嗎?緬甸琥珀有什麼特點?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緬甸琥珀的相關知識。緬甸琥珀形成年代久遠,石化時間長,硬度比其他琥珀都要高,有著「硬琥珀」之稱,還有著不同於其他琥珀的一些特點。緬甸琥珀主要產自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胡康河谷,上千年前就被發現並開採,緬甸琥珀製作成珠寶飾品以及各種雕件。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緬甸琥珀中發現昆蟲育幼行為的直接證據
    2012年和2014年先後有兩篇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文章分別揭示了中生代薊馬和葬甲化石的育幼行為證據。但古代昆蟲育幼行為主要依據於化石形態學推測或現生昆蟲系統學的間接推斷,直接化石證據先前只在新生代琥珀中發現。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25年前,美國作家麥可·克萊頓在小說《侏羅紀公園》裡想像,科學家在琥珀保存的蚊子體內找到了恐龍血的殘跡。當然,這只是在科幻小說裡的場景,並不是現實當中的真實寫照。不過你也不必為此感到失望,因為現在,在現實的科學世界裡,我們有了比小說裡更好的發現。
  • 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長相極為奇特
    不過,前段時間科學家的一個發現卻刷新了人們對恐龍的認識。那就是他們在緬甸發現了一塊琥珀。而這個琥珀裡面居然有恐龍的身影,而且還是完整的一隻恐龍的身影。眾所周知,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雲石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且琥珀內部通常包含著蜜蜂等小昆蟲,形狀美麗又小塊。那麼,這次發現的恐龍琥珀有多大呢?
  • 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極為奇特
    不過,前段時間,科學家們的發現卻否定了人們對於恐龍的看法。因為,他們在緬甸發現的一塊琥珀上找到了恐龍的身影,而且還是一隻完整的恐龍。我們知道,琥珀是由樹脂包裹住一些小動物或者小昆蟲所形成,一般形狀都很小。那此次發現的恐龍琥珀,是不是猶如一座小山一樣呢?其實不然,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這隻恐龍竟然只有1隻蜂鳥般大小。
  • 蜘蛛吃蜘蛛: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的鵜鶘蜘蛛
    1854年,一隻看起來好奇的蜘蛛被發現保存在五千萬年前的琥珀裡。這個蜘蛛的長頸狀結構和從頭部像一個有角度的喙突出的長的口器,與小鵜鶘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幾十年後,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鵜鶘蜘蛛,科學家們了解到他們的行為與他們的外表一樣不尋常,但是因為這些蜘蛛生活在世界的偏遠地區,所以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沒有被查明 - 直到最近。 在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蛛形綱動物和多刺蝠cu的管理員漢娜·伍德(Hannah Wood)對馬達加斯加野外的數百隻鵜鶘蜘蛛進行了檢查和分析,並通過研究保存在博物館藏品中的鵜鶘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