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中國印】(一)如何欣賞印石篆刻作品

2021-02-22 青田文聯

一、青田印石的鑑賞:青田石是最能促成金石家筆意的印石,也是篆刻家尤為喜愛的印石。優質青田印石,細膩、溫潤、結實、堅脆、微透、富有光澤。青田石屬葉臘石礦物,爽刀是基本特徵,其色彩明朗,年久不變,愈久愈妙是其他印石不能相提並論的。青田印石的色彩相當豐富,以青色為主調。青蘭色的素雅,金黃色的豔麗,黑色的端莊,紅木色的深沉。奇紋異彩更具自然之美,令人賞心悅目。

印石的質與色是劃分優劣的唯一標準,質有粗細老嫩之分,色有純正晦暗之別。質嫩則易裂,色純最迷人,故純正明豔者為上。 

單色印石的鑑賞,關鍵在印石的純淨程度。純而無瑕,極為稀有。然純度是相對而言的,絕多數印石含有石筋石紋,或明或暗。其次是印石的顏色,純正、明豔為優,渾濁、晦暗為劣。印石的光澤度亦不可忽視,沒有亮澤的印石必然是劣質石。

花色印石的鑑賞,關鍵看質地。印石夾生於頑石之間,多數含有砂釘或質硬不能進刀,或光澤、質地不夠理想。如蘭星印石,寶蘭色軟星點而兼純封門青質地者則很稀有。

其次為紋理、色彩。如水草花印石,花色自然有致,質地優者為珍品;封門木紋石,其色彩純正、明豔,紋理清晰有序,光澤強者為印石佳品;封門三彩、雙彩其層次分明,色彩純正者為稀有珍品;周村葡萄凍,其凍點四面分布均勻,色純質細不含砂釘,亦別有風味;其他顏色奇特,紋理奇妙,具自然之美,天趣盎然,亦令人賞心悅目。

二、刻藝術的欣賞:藝術大師豐子愷曾說過,篆刻藝術是「經營於方寸之內,而賞鑑乎毫髮之細,審其疏密,辨其妍媸」。所以「書畫同源,而書實深於畫,金石又深於書」。

篆刻可從兩個方面,一為篆刻的藝術美,二為篆刻的材質美,前者為主。通常,印藝之美則可分化成四個部分:印文、印款、印譜以及印飾。鑑賞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徵,如篆法、章法、刀法,再要體會印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意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鑑、慢慢欣賞。

篆法就是要熟悉掌握各種篆體的構成規律、造型、特徵、體勢、風韻。印文章法就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位置安排和整體布局的方法。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給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蘊不足甚至是冒牌貨。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實、大方、端正,漢印章法大多根基於此,進一步要求自然生動、別饒情趣,這樣才可供欣賞、玩味。

刀法大致可分為兩種:衝刀和切刀。衝刀行進爽快,一瀉千裡,很像書法中一拓直下的筆法,能表現出雄健淋漓的氣勢;切刀則行進較慢,用短程碎刀連續切成,一步一個腳印,猶如書法中的澀筆,能表現出遒勁凝鍊、厚實穩健的氣象。有時兩種刀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


      我們知道,歷代許多文學家、詩人、書畫家都對印章情有獨鍾,許多印人同時也兼工詩書畫,他們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語、詩詞佳句或者俚俗語言作為閒章內容,往往能出奇制勝,饒有情趣和意味。當我們鑑賞到這類語句時,也會覺得分外的有滋有味、興趣盎然。

更多詳情,請關注青田文聯微信平臺(微信號:qtwl0578)。

1. 可通過右上方 分享到朋友圈

2. 點擊文章右上角「青田文聯」,點擊關注

3. 在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號「qtwl0578」,或在查找微信公眾平臺帳號    中輸入「青田文聯」,即可關注

 在關注頁面,查看歷史消息,了解往期精彩。

相關焦點

  • 四大篆刻印石該如何保養?
    但是印石也是需要去保養是一般初學篆刻的朋友不知道的,其實篆刻的印石和宜興的紫砂壺一樣,是需要愛石者去保養和養護,如果養護的方法對了,會把這些印石養護的色澤豐厚,細膩光潔。篆刻之中最最常用的是青田石,青田石產於浙江青田縣。青田石的石性石質和壽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並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封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
  • 親情中華青田石 瑞福新章西泠印 僑界慶華誕篆刻作品展在中國僑博...
    (出席開幕式領導和嘉賓合影)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7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浙江省僑聯、西泠印社、杭州市僑聯、青田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親情中華·瑞福新章」一一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浙江青田石篆刻作品展首展在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
  • 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精賞
    精訓詁、詞章、金石、書畫之學,工篆刻,時與吳昌碩、趙叔孺有並美之譽,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生前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浙江省文史館館員。 RMB:10,000-20,000 『 韓 · 登 · 安 』
  • 青田有佳石 燈光勝月光
    ,並手摩品賞陳巨來、劉江、張耕源、費名瑤、韓天雍等近當代篆刻名家以青田印石篆刻的作品及原石,期間和諸多青田籍藝術家和各階人士交流探討青田石文化及藝術心得,尤其是和青田石雕研究院夏可承院長及國內權威的青田石研究專家林一平老師的促膝長談,聽他們耐心細緻地介紹青田燈光凍過去現在將來的方方面面,更令我受益匪淺。
  • 天台的一塊石頭 讓印石篆刻歷史往前推170年
    專家、學者認定這方印石篆刻,為南宋時期官員盧淵所有,從而改寫了記載中的中國印石篆刻文化歷史從元代開始的結論,比原時間往前推了約170年。同時,與會專家、學者通過對新昌博物館館藏南宋印章的背景、史料和與台州天台寶華石實物的比對等取得共識,這方篆刻印章印料與天台寶華石極品米黃凍石極度相似,基本認定出自天台寶華石。
  • 千餘枚青田印石「閃耀」杭州西子湖畔的博物館
    「寶石流霞映西湖」青田印石文化展在杭州開幕  9月23日,「寶石流霞映西湖」青田印石文化展在位於杭州西子湖畔的西湖博物館開幕,1000餘枚青田印石亮相西湖博物館。  據了解,本次藝術展由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篆刻創作委員會、杭州青田藝術館等單位共同主辦,展出時間為9月22日至10月31日,共展出青田印石品種約280個,共計1000餘枚。
  • 人工智慧和傳統工藝融合 浙江大學智能篆刻系統在青田亮相
    12月5日—7日,以「石豔天下·雕刻世界」為主題的第八屆青田石雕文化節,又吸引全世界聚焦這一中外聞名的華僑之鄉。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今年的青田石雕文化節,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工藝美術界、文藝界、收藏界代表,故宮博物院、西泠印社領導代表等300餘位嘉賓歡聚僑鄉青田,大家共賞名石風採,共話青田藝術。
  • 你知道北京故宮「藏」著多少青田石嗎?
    郭福祥:經過我們的研究,也查了這麼多的資料,我認為整個青田石在中國的篆刻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和介質。它和中國的文人篆刻相始終,所以是支撐整個文人篆刻一個重要的基石。
  • 青田舉辦石雕文化節 海內外嘉賓共賞名石 青田石雕小鎮產值達15億
    通過「中國印文化」的深度植入,網際網路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現代科技,賦能青田石雕,面向世界講好青田石雕故事,努力把青田打造成為浙江「特色文化產業國際化、傳統工藝美術轉型升級」的重要窗口。青田印是一顆中國心印石之美,美在方寸;方寸之間,博大精深。
  • 初學篆刻,關於印石的那些敗家經歷
    自從喜歡上篆刻,對於印石,就開始了反覆敗家的經歷。花色齊全,都是便宜貨最開始,買的那種整套的初學套裝時,裡面是含有印石的。印象裡大小總共有三個,青田石,但質量很差的那種。2*2*2.5的小方塊青田接下來,就開始在網上買印石。
  • 再過30天,青田將迎來這一盛會!活動安排來了~
    03活動主題石豔天下·雕刻世界04組織機構●指導單位: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中國美術學院、西泠印社●主辦單位邀請青田縣委主要領導、中國印文化專家學者、國際雕刻工藝界專家,舉辦石文化主旨演講。2.「百年印記」——慶祝建黨100周年青田石篆刻邀請展部分作品發布儀式。在開幕式上發布與西泠印社合作的「百年印記」——慶祝建黨100周年青田石篆刻邀請展部分作品。3.《故宮博物院藏青田石》首發式。
  • 第八屆青田石雕文化節於僑鄉青田開幕
    青田向醫護人員捐贈青田石雕作品《共同抗疫》。 胡丁於 攝中新網麗水12月6日電(見習記者 胡丁於)6日,第八屆青田石雕文化節(下稱石雕文化節)於浙江青田開幕。青田石素有「印石之祖」之美譽,在明清兩代,青田石被廣泛運用於印章製作,受到歷代帝王的喜愛。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共藏有5件明清歷史雕作和1000餘枚印紐及一批尚未使用的青田石印。青田聘請首批青田石文化宣傳大使。 胡丁於 攝「故宮和青田有著穿越數百年的不解之緣。」
  • 百年西泠第二期 | 石章時代的開啟——青田石昌化石賞析+篆刻鑑定
    小小的印章是如何成為士大夫精神孤傲的堅持?作為藝術大師的社員豐子愷曾說過,篆刻(中國印或印章)藝術是「經營於方寸之內,而賞鑑乎毫髮之細,審其疏密,辨其妍媸」。欣賞中國印章可從兩個方面,一為中國印的藝術美,二為中國印的材質美。01中國印的材質美印章材質的多樣化選擇是中國印章的特徵之一。一方面是出於對不同色澤的欣賞,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實用器具貴重化的心理驅動,從而由單一的青銅擴大到金、銀、玉質印材。
  • 中國名石青田石
    關注我們,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愛上寫字 青田石產於浙江青田縣。青田石是一種變質的中酸性火山巖,叫流紋巖質凝灰巖,主要礦物成分為葉蠟石,還有石英、絹雲母、矽線石、綠簾石和一水硬鋁石等。
  • 寮國石治印的美|牧心印社寮國石印章系列
    自從寮國石進入中國的印石市場後,寮國石在數量上佔據了這個印石市場的主流。繼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四類中國的「四大名石」之後,寮國石因其豔麗的色彩、溫潤的質感在過去幾年一直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更有甚者,認為寮國石將稱為四大名石之後的第五大名石。
  • 西泠八家篆刻印章成拍賣亮點
    其間有兩座高峰,一是秦漢古璽印,二是明清流派印。秦漢就不說了,元代王冕以花乳石刻印,開了文人用印的先河。繼而明代中後期,文彭、何震等文人書畫家,以柔而易刻的青田石為載體,自篆自刻,寄託情懷,拉開了流派篆刻的序幕,使之發展成一門獨立的藝術品。明清兩代直至民國時期,印家輩出,流派紛呈,尤以丁敬為首的「西泠八家」、以鄧石如為代表的「皖派」最著名,影響深遠。
  • 印印得心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亮相
    中國印章藝術涉及印章、印譜、印材等多個方面。本次展覽以中國印章發展歷史為主線,匯集中國歷代璽印與明清以來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來集古印譜和篆刻家印譜,以及以「四大國石」為主的珍稀印材,展品總數560件(套),其中70%以上的展品為首次公開展出。展品之多樣、品質之高端、學術之豐厚、規模之龐大,可謂空前,是一個具有重要的藝術鑑賞與學術研究雙重價值的展覽,可以講是中國印藝的奧斯卡與嘉年華。
  • 初學篆刻,我是怎麼學會風油精印稿上石的
    一直喜歡篆刻,但對於印稿上石,一直是無法解決的一個難題,因此也澆滅了篆刻的興趣。但在去年一次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風油精上石的相關技巧,回家試了試,果然快捷方便,於是重新燃起了篆刻的興趣。後來無意中看到了風油精上石法,覺得這個既簡單又方便,而且精準度高,於是興衝衝的試了一試,沒想到一試就大獲成功,效果非常好,興奮不已。
  • 《西泠印社》:印石篆刻裡的中華文化
    可以說,西泠印社不單是對篆刻技能的探討、對名家印石的珍藏,他們更關注文化、關注君子之道,關注擔當之道。 大時代浪潮中,他們對書法篆刻的保護與傳承,不是時局的逃避者,而是某種意義的「振臂高呼」。在金石的方寸世界中,他們立足於孤山,卻又不止於孤山。
  • 青田石知識大全
    據《青田縣誌》記載,元時「趙子昂始取吾鄉燈光石作印」,從明代中葉開始大彰於世,並登上文人雅士之室。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為印材替代金屬、牙骨,從此,石材刻印應運而生。青田石為我國篆刻藝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劃時代貢獻。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基調為寫實而尚意;手法有圓雕、鏤雕、浮雕及線刻;工序分相石,開坯,粗雕、細雕、封蠟、潤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