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近半年來,中印在西部邊界阿克賽欽地區,主要是加勒萬河谷和班公湖地區,發生多次交鋒和衝突,嚴重影響了中印兩國關係發展。而近期中印在班公湖南岸發生嚴重衝突以後,印度外長提出中印關係應該保持平衡。那麼什麼是印度的平衡戰略需求?如何從戰略平衡角度看懂中印邊界西部地區的交鋒?筆者結合各方面資料,希望通過該篇文章給你帶來介紹。
首先要說明的是,邊疆地區的交鋒,其主要目的不是每一寸領土的爭奪,而是佔據戰略要地,爭取戰略主動,守護國家安全。
從阿克賽欽地區進入印度,主要有兩條主要路線。
其中一條是經德普桑平地、狹長的什約克河谷,然後到達拉克地區主要城市列城,進而進入印佔克什米爾地區和印度。這也是古代新疆地區與印度的一條商貿路線。但是這條路線過於狹長,德普桑平地海拔五千多米,寸草不生,鳥不拉屎,對於中國威脅印度並沒有太大的戰略價值,也基本沒有在此駐軍。但是印軍沿著什約克河谷到達德普桑平地以後,發現此地地勢平坦,而且離新藏公路219國道很近,只有幾十公裡,可以威脅新藏公路,進而威脅新疆和西藏,於是沿著什約克河谷修了一條簡易公路,並在德普桑平地修建營地和機場等,長期駐軍。而中國後來在德普桑平地雖然也進行了駐軍,但已經無險可守。可以說,德普桑平地是印度威脅中國的西藏和新疆,獲得戰略主動的一隻手。即使駐紮成本很高,印度也要在此駐紮下去。而中國佔據加勒萬河谷,就相當於中國在這隻手的手腕上放了一把鐵鉗。加勒萬河是什約克河的一條支流,中國在加勒萬河流入什約克河的河口處駐軍,可以監視印度通往德普桑平地的一舉一動。每天有多少車輛經過,是什麼型號的車輛,大約運送了多少軍隊,多少食物和彈藥,中國通過在加勒萬河谷的監視就可以一清二楚。這樣,印度的所有行動都暴露在中國的監視之下,甚至在特殊時期從加勒萬河谷出兵,掐斷補給路線。這樣就使德普桑平地失去了作為戰略攻擊要點的意義,成了一個雞肋。今年5月份,中國在加勒萬河谷修建設施,加強監視,受到印軍的阻撓,被訓練有素的中國邊防軍隊打慘了,連被打傷凍死加上衝入河水失蹤的印度士兵,足足有幾十人,使得印度國內掀起了反華浪潮。這就是加勒萬河谷爭奪的由來。佔據了加勒萬河谷,就可以挫敗印度利用德普桑平地威脅中國新疆和西藏的企圖。
從阿克賽欽地區進入印度,另一條主要路線就是出了班公湖,進入一片相對平坦的地區,直達列城,進而進入克什米爾和印度核心腹地。這是中國快速進入印度的一條通道,也是懸在印度頭上的一條利器。中國在1962年擊潰印度以後,就在此地長期駐紮了下來。班公湖是一條很有意思的湖,非常狹長,東部有淡水注入,湖水可以直接飲用。而西部則沒有淡水注入,而且東西湖中間非常淺,湖水流通交換不暢,使得西部屬於鹹水湖,不能作為飲用水使用。而印度為了化解中國的威脅,就必須在中國的前沿陣地附近駐軍,修建一條防線。而駐軍是需要大量消耗的,食物,軍械彈藥,飲用水等。其中飲用水的消耗最大,如果一天消耗一斤的乾糧,就需要消耗十斤的水。中國佔據班公湖東部,駐紮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而印度佔據沒有飲用水的西側,飲用水就要從遠處不斷運來,駐紮成本大大提高。相當於如果假設中國駐紮成本是一人一天一百元,而印度駐紮成本則是一人一天三百元。再加上中國軍隊戰鬥力強,駐紮人員少,經濟實力強,而印度軍隊戰鬥力弱,駐紮人員多,經濟實力弱,長期駐紮下去,對於印度來說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是明顯不平衡的。而對於印度來說,想要降低駐紮成本,就必須到達班公湖東側,獲得班公湖的淡水資源。至少,也應該佔據班公湖東側的南岸,與中國邊防軍在北岸對峙。這就是印度的平衡戰略。印度也以此為目標,不斷在班公湖的中國一側挑釁,妄圖步步蠶食。當然,中國在班公湖南岸也有部署,在一些平地上建立了據點,由這些據點經過狹長崎嶇山路可以到達班公湖南岸。
而八月底,印度使用山地特種部隊,經過精密認真部署,成功拔除了中國在班公湖南岸一塊平地上了的據點,算是取得了一個所謂的勝利。這也是這幾天中印關係再次緊張的來源。如圖所示,圖中綠色的印軍駐地,在八月底之前是被中國控制的。
接下來中國應該怎麼應對?
要能看到的一點是,這次印度的行動是引動蓄謀準備已久的。因此,印度短時間內一定會加強防衛措施,不給中國邊防部隊機會。所以短時間內中國想要奪回該據點是不太現實的。但是,中國也絕不能讓印度將取得的成果變為長期現實。中國如果承認印度的戰領事實,也將極大地助長印度的囂張氣焰。中國目前所能夠採取的措施,就是首先在道義上進行譴責,拒不承認印度的佔領,然後尋找合適的時機,將據點奪回來。畢竟,只要不讓印度達到東側班公湖南岸,取得班公湖的淡水,印度在此地高昂的駐紮成本,將會一步步拖垮印度。當印度不勝高昂的駐紮成本之時,尤其是寒冷的冬季即將到來,這就是中國的機會。
從長遠角度來看的破局之道
從圍棋的角度來說,印度的德普桑平地和什約克河谷就如同插入中國棋局的一排棋子,雖然令中國很不舒服,但早已失去了做活的機會和跑馬圈地的能力。而印度在班公湖的布局,只要不能飲馬湖水,獲取班公湖東側的淡水資源,就終究是一盤死棋。就算是打劫掉中國的一兩枚棋子,也不能徹底改變棋局,反而會加劇中國的重兵防守和反打劫。如果印度想要實現其平衡戰略,最可行的辦法就是放棄在德普桑平地和什約克河谷駐軍,然後換取在班公湖南岸飲馬班公湖淡水的資格。只有這樣,印度才能獲得在班公湖與中國的對弈中形成雙活的局面,在邊境之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成為活棋。
對於中國來說,一直在對印的戰略對弈中佔據著戰略主動,是一盤活棋。但是困獸猶鬥,而中國不願在對印關係中放置太多的棋子,投入太多的精力。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是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棋子來應對臺海局勢,應戰中美之爭。
中印衝突能否破局,關鍵還是看雙方高層能否拿出大智慧來處理,尤其是印度是否願意從經營多年的德普桑平地撤軍。這背後,還需要印度高層想辦法應對高漲的民意,應對美國在背後的推波助瀾,更需要大智慧。
短時間內中印之間想達成理想的和解是不太可能的。也許,經過阿克賽欽地區寒冷冬天的教訓,印度才能夠認清現實,與中國達成有效的和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