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是當下熱點話題,其中多次提及到的班公湖,也備受輿論關注。
班公湖,位於何處?為何成為中印界湖?又為何屢屢吸引印軍越線佔控?
班公湖,也稱班公錯,又名措木昂拉仁波,位於西藏和克什米爾邊境的阿里地區日土縣。該湖泊狹窄且細長,彎彎曲曲像一條大河,是典型的河道型湖泊,也是一高原湖。該湖泊,自然環境優美,動物資源豐富,是當地著名景區之一。但因地處高原地區,又靠近國際線邊,很少有遊客到此一遊,故而鮮為人知。
班公湖,在地理位置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是中印的界湖。整個湖泊一分為二,東面三分之二的面積屬中國領土範圍,餘下西面三分之一則屬於印度。
歷史上,整個班公湖都是屬於我國的,包括其西部的拉達克地區。班公湖的部分主權的丟失,也與拉達克有關。清朝初期,拉達克地區隸屬於西藏地區管轄,還曾每年向西藏進貢,但在清朝末年,統治查謨的多格拉王朝,兩次入侵拉達克,拉達克兩次向清駐藏大臣求援,但清駐藏大臣拒不發兵,致使拉達克淪陷。
1846年,英國人入侵克什米爾地區,而後將拉達克地區,劃入英屬印度-克什米爾土邦。印度-克什米爾土邦範圍是從西到東為查謨、克什米爾山谷和拉達克。中國則控制地區西部的阿克賽欽和喀喇崑崙走廊。此外,巴基斯坦也在克什米爾地區與印度存有領土主權爭議。
多年來,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總是率先挑起鄰國矛盾,或許與以下原因有關。
一、宗教信仰複雜。在克什米爾地區,宗教信仰不一。印度國內主要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信仰伊斯蘭教。但當地居民大多數卻是穆斯林教,按照印巴分治的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則優先考慮印度。
二、戰略地位優勢。該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監控中、印、巴三國的最佳場地。印度地形北高南低,若獲得高地,無疑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班公湖不僅海拔高,達4250米,還可提供全天候的交通運輸通道,新藏公路靠近湖泊東畔。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印軍而言,控制此地,意義重大。
三、自然資源。印巴之間有共同的水域資源——印度河,而這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水源,但該河流上流卻被印度控制,1960年兩國籤署了用水條約,相安無事。可隨著印巴衝突加劇,印度以此威脅巴基斯坦。班公湖,也與印度河有異曲同工之效,位於我國境內的班公湖是淡水湖,而印度境內是鹹水湖。在地形因素的影響下,印控地區天氣又十分乾燥,不適宜印軍生存,自然就覬覦中控地段。
印軍知悉班公湖的重要性,我軍又何嘗不知。在班公湖上,我國駐有「西海艦隊」,部署了先進的高速巡邏艇,且配有機槍和導航系統,具有高原作戰的能力。印軍想要越過班公湖,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