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亮翅!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2020-12-18 半島都市報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其中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既關係到生物安全、人民健康,同時也是生態環境的「風向標」。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作為山東省鳥類種類最多、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之一,青島對於野生鳥類的吸引力再創新「紀錄」。記者從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獲悉,截至目前,在膠州灣溼地觀測到的野生鳥類極危物種已經達到5種,包括青頭潛鴨、黃胸鵐、中華鳳頭燕鷗、白鶴、勺嘴鷸等。據了解,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鳥類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是極端接近絕種危險的最嚴重等級。而在同一區域同時觀測到5種鳥類極危物種,極為罕見。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表示,這說明膠州灣的生態保護非常好,適合各種鳥類棲息生活。

白鶴(薛琳 攝)

五種鳥類極危物種現身膠州灣溼地 中華鳳頭燕鷗一次性觀測到37隻

膠州灣處於全球三大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澳大利亞至東北亞遷徙線路上,每年遷徙季節都會有大量的遷徙鳥類在膠州灣停歇。

「近些年來,青島加大了對溼地的保護力度,先後建立唐島灣國家級溼地公園、少海國家級溼地公園、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等一批自然保護地,環境的改善使得野生鳥類資源得到恢復和增長。」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孫大慶告訴記者,在膠州灣大沽河口溼地、姜山溼地、太平山等傳統的候鳥棲息地,每年都有新的鳥類紀錄誕生,全球珍稀瀕危鳥類如青頭潛鴨、小青腳鷸等相繼被發現。

據介紹,截至2019年底,青島境內已記錄到的野生鳥類有21目72科398種,較此前新增加11種,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28%,佔山東省鳥類種類數量的91%。在這些鳥類中,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如丹頂鶴、大天鵝等64種。新增鳥類主要為水鳥,如:遺鷗,漁鷗,褐翅燕鷗,斑臉海番鴨等,以及白頂鵖,棕眉柳鶯等其他鳥類。此外還有蛇雕,草原雕等猛禽類。

而這其中,膠州灣溼地區域的野生鳥類棲息地狀況最為令人欣喜。

曾經被認為在全球滅絕的神話鳥—中華鳳頭燕鷗,自從2016年夏季重新在膠州灣溼地現身後,如今已經是這裡的「常客」。「中華鳳頭燕鷗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只有120多隻,屬於極危物種。」薛琳告訴記者,大沽河口作為膠州灣最重要高潮歇息地,每年8-10月都是中華鳳頭燕鷗的主要擴散地,也是整個膠州灣水鳥種群最密集的區域。而據他們觀測發現,近兩年來此棲息的中華鳳頭燕鷗不斷增加。「去年夏天在膠州灣溼地一次性觀測到37隻,除了繁殖島,這在全世界可以說是唯一一次。」

中華鳳頭燕鷗(薛琳 攝)

除了中華鳳頭燕鷗,青頭潛鴨、黃胸鵐、白鶴、勺嘴鷸等野生鳥類極危物種也都可以在膠州灣溼地區域觀測到。「到目前為止,在膠州灣溼地區域同時記錄到5種極危物種,這是很罕見的。」薛琳認為,野生動物保護首先要保護棲息地,而近年來在膠州灣溼地區域發現的鳥類極危物種、瀕危物種不斷增加,正說明了這裡的生態環境保護良好,適合各種鳥類棲息生活,具有極大的保護價值。

17歲「高齡」野生銀鷗連續七年出現在極地觀測點 觀鳥人士盼一月再相聚

青島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珍稀野生鳥類的棲息樂園,而事實上,鳥類的到來也與城市的生態環境實現了良性互動。

「從鳥類的飲食習性來說,很多鳥吃蟲子 ,可以起到保護森林淨化美化環境的作用。」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高級工程師王希明說,以西伯利亞銀鷗為例,青島冬季常出現在濱海排汙口和河口、近海岸邊碼頭、大型水庫、河川等區域,取食魚類、海洋生物以及生活汙水中的食物殘渣和動物屍體等,有清潔環境的作用,「鷗類在自然界也被稱作『清道夫』」。

「在青島,城市跟鳥類的相處正在越來越和諧密切。」青島市觀鳥協會副會長徐克陽用他的親身經歷向記者說明了這一點。2014年1月,他在位於極地海洋世界外側巖灘的鳥類觀測點拍攝時,無意間記錄到一隻帶有翼標的銀鷗,「翼標上寫有AF53。」徐克陽說,翼標是世界上鳥類觀測科研人員常用的一種鳥類環志,上面刻有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類型、編號等,便於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規律。他根據拍攝到的翼標信息確認後得知,這隻銀鷗來自俄羅斯貝加爾湖。而此後發生的事情,讓他的這次無意拍攝變成了一段佳話。

連續七年來青島的「AF53」(徐克陽 攝)

「從2014年開始,我每年都會在極地的觀測點拍攝到這隻佩戴AF53翼標的銀鷗,今年已經是第七年了。」徐克陽說,每年一月份是銀鷗來青島越冬的季節,而這位「老朋友」從未缺席,如今在觀鳥圈提起「AF53」,已經是無人不知的「紅鳥」了,「佩戴翼標的鷗類,在青島每年都能拍到,這目前是唯一一隻。」徐克陽說,更加特別的是,根據監測信息顯示,「AF53」今年已經17歲了,這在野生銀鷗來說已經算是「高壽」。而眼看2021年的一月份即將到來,他十分期待,已經準備好再次迎接老友歸來。

「充足的食物和穩定的生態環境是銀鷗棲息的重要條件。」王希明說,連續七年在同一地點觀測到同一隻野生鳥類,正是青島良好自然生態的體現。

黃胸鵐(薛琳 攝)

另據青島市鳥類環志站統計顯示,全年野外監測與環志時間共42天,監測並記錄到野生鳥類166種共3533隻,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21種,瀕危物種以及青島市鳥類新紀錄--慄頭鳽1種,極危物種--黃胸鵐1種;環志放飛鳥類43種,共194隻,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4種,新環志棕眉山巖鷚、遠東樹鶯2個新種。

生態改善野生動物救助電話逐年增多 專家建議科學救助科普應跟上

除了生態環境改善為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近年來青島各界野生動物保護救護意識和監管執法工作也在不斷加強。

今年11月,青島市發布《關於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通告》,禁止以任何方法和工具獵捕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山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名錄》的陸生野生動物。

青頭潛鴨(薛琳 攝)

「我們幾乎每天都能接到救護野生動物的求助電話。」17日,青島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高級工程師遲仁平告訴記者,據他粗略統計,今年已經接到258個救助電話,「這幾年城市環境生態日益改善,普通市民偶遇狐狸、刺蝟、猴子等一些常見的野生動物的情況也逐漸增多。」遲仁平說,隨著大家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不斷提高,救助電話也越來越熱。

據統計,陸生野生動物收容救助方面,青島市動物園、青島市森林野生動物世界2個市級救護中心今年共救護獼猴、狐狸、刺蝟、蝙蝠、黃鼠狼、娃娃魚、鱷龜、鱷魚、蛇、各種鳥類等野生動物 270餘只(條),回復12345政務熱線、政民互動、群眾諮詢230餘件。

此外,青島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還與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執法處、市工商局聯合執法,查處清理野生鳥市場5次,放飛野生鳥120餘只,打擊非法鳥市交易,並對執法查獲的野生動物進行鑑定及妥善處置。

「公眾對於野生動物保護意識逐漸提高以後,更加科學合理的救助知識普及也應該跟上。」遲仁平說,從目前的救助實際情況來看,存在一些因為對於野生動物習性不清楚而造成的「誤區」,比如有市民認為把動物養起來就是保護它,其實除了嚴重外傷或疾病、沒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動物,一般的小傷野生動物都能自己處置。「對野生動物來說,最好的生存環境就是野外,在加強對非法獵捕行為執法打擊的同時,對於野生動物救助科普也應該同步跟進,讓普通市民增加救助辨識知識,區分情況進行合理救助。」遲仁平建議。

勺嘴鷸(薛琳 攝)

相關焦點

  • 鳥類的天堂
    本報記者 李偉鋒 數百隻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顴在東洞庭湖裡悠閒地覓食,一群白鶴「譁」地一聲從湖面上飛過……在東洞庭湖鳥類保護站裡,一幅幅照片展示了東洞庭湖裡鳥與人和諧相處的情景。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趙啟鴻介紹,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9萬公頃,是鳥類的天然樂園。
  • 河南多個溼地公園成鳥類天堂 請來這些地方走走
    白鷺在水面飛舞覓食核心提示丨這裡是地球之腎,是城市之肺;這裡是鳥類天堂,是遊客樂園;這裡是攝影愛好者的雲集之地,是千百年來詩意流淌的地方……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中原大地的眾多溼地公園吸引了數百種鳥類棲息
  • 452種鳥類津門「留痕」:燕子說 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七裏海溼地 258種七裏海溼地的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七裏海溼地觀測到的鳥類總數也由此前每年20萬—30萬隻增加到2019年的40萬—50萬隻。
  • 探訪武漢府河溼地:鳥類天堂 青頭潛鴨的繁殖地
    中新網武漢9月9日電 題:探訪武漢府河溼地:鳥類天堂 青頭潛鴨的繁殖地作者 武一力5156公頃的武漢府河溼地,湖泊星羅棋布,河岸蜿蜒曲折——這兒是鳥類的天堂。被列入世界極危(CR)物種、全球僅存約1500餘只的青頭潛鴨,也是府河溼地的「來客」。該物種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一種小型野鴨,頭大嘴寬,青頭白眼,板慄色花紋,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圖為顏軍正在拍攝鳥類 武一力 攝2014年,青頭潛鴨首次在府河溼地現身。
  • 青島市溼地保護顯成效!野生鳥類398種,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28%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璐 青島報導  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野生動植物保護越來越受到全社會關注,近年來,青島市加大了對溼地的保護力度,
  • 鳥類的天堂:池杉湖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育演替和十三年的精心修復,池杉湖溼地公園現已形成分布池杉總數五萬多棵、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水上森林」溼地景觀,並成為長江下遊沿江地區鳥類重要的集中棲居地。
  • 秋到青銅峽,庫區溼地成「鳥類天堂」
    初秋時節,寧夏青銅峽庫區已成為候鳥的天堂,如畫一般的自然溼地生態景觀躍然眼前。  青銅峽庫區溼地是黃河上遊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寧夏境內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這裡灘涂、林區、湖泊並存,非常適合遷徙鳥類停留、覓食,每年4月和10月中下旬,途經這裡的鳥類數量能達到幾十萬隻,非常壯觀。」青銅峽庫區溼地保護建設管理局資源管理科科長朱銳說。
  • 在武漢最美溼地,觀全球極危鳥類,露營野餐,看雲聽風等你
    上個周末,我們在武漢最美溼地騷柔造作了一把。露營野餐,看雲、聽風、等你……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實地尋訪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沒錯,這種學名叫鴨的動物其實是一種鳥)。跟著導航一路順暢,直到開上東西湖堤,就說明距離溼地不遠了。 風景隨一路的風聲呼嘯而變化,境隨心轉,倒也愈來愈波瀾不驚。岸邊倒影成詩,野草萋萋。 在這裡,我們就著雲朵和綠草地,飲酒、吃茶、發呆,瞬間感到人間值得。
  • 東港市鴨綠江口溼地:鳥類的天堂,觀鳥勝地
    遼寧鴨綠江口濱海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東港市境內,面積10.81萬公頃,保護對象為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物種。鴨綠江口溼地內陸地、灘涂、海洋三大生態系統交匯過渡,形成了包括蘆葦溼地、沼澤、湖沼、潮沼及河口灣等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類型。
  • 4至5月北戴河溼地迎來鳥類聚集的高峰
    在5月的陽光下,這幅人鳥和諧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北戴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沿海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城市溼地。溼地處於「西伯利亞-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途經的重要通道,每年3月初,北飛的候鳥開始到此歇腳棲息,4、5月間鳥類集聚達到高峰;6、7、8月是留鳥繁殖期;到了9月,鳥類開始遷徙。
  • 北京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野鴨湖,生存近280種鳥類,鳥類的王國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北京比較著名的溼地自然保護區有延慶的野鴨湖溼地、順義的漢石橋溼地自然保護區、蒲窪自然保護區等,其中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是北京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也是唯一的溼地鳥類自然保護區,還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候鳥中轉站,每年候鳥遷徙時都會吸引鳥類愛好者、攝影愛好者才來觀看。
  • 【圖文欣賞】鳥類的天堂:池杉湖
    池杉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與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交界處,總佔地5800畝,包括核心區池杉湖及周邊土地(含溼地、沼澤、水系及農田),其中安徽約2200畝,江蘇約3600畝。經過近四十年的發育演替和十三年的精心修復,池杉湖溼地公園現已形成分布池杉總數五萬多棵、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水上森林」溼地景觀,並成為長江下遊沿江地區鳥類重要的集中棲居地。
  • 觀鳥去這裡,邂逅黑龍江的「鳥類天堂」!還有一個好消息
    一、呼蘭河口聆聽百鳥爭鳴 呼蘭河口溼地公園位於哈爾濱市區東北部,是松花江與呼蘭河交匯處自然形成的原生態溼地。公園內水生植物茂盛,引大量珍稀鳥類棲息於此,也是野生鳥類生息繁衍的天堂。
  • 遼河生態景觀建設:法庫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白鶴遷徙「加油站」
    法庫是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的所在地,位於東北亞重要的遷徙走廊沿線。每年春季和秋季這兩個遷徙季節,獾子洞都會迎來約3000隻珍稀鳥類,其中約2000隻白鶴,它們在此停留90到100天。白鶴是一種及危物種,與東北虎和熊貓具有相同的保護等級。
  • 美麗溼地 鳥類天堂
    美麗溼地 鳥類天堂 2020年12月18日 11:56   來源:阿克蘇日報   天山網訊(記者楊碩攝影報導)12月17日,新疆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仿佛一幅水墨畫,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像美麗的玉蝴蝶,似舞如醉,似飄如飛,花草樹木被妝點成玉樹瓊枝,一步一景皆在畫中,宛若人間仙境。
  • 瀋陽法庫:構築生態屏障 打造鳥類天堂
    每逢春秋兩季,正在遷徙的世界珍稀鳥類白鶴就會在位於瀋陽市法庫縣的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落腳,在這裡悠然覓食。白鶴每年遷徙兩次,往返約5000公裡,而獾子洞溼地是白鶴主要的中途停留點之一。據統計,全球白鶴數量約3000隻,每年遷徙至法庫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的白鶴數量,高峰期可佔全世界總量的70%左右。近年以來,法庫縣通過退耕還溼,大幅增加了獾子洞溼地面積,更好地維持了物種多樣性。
  • 北京野鴨湖新增鳥類18種
    今年,觀鳥愛好者們在這裡觀測到了林柳鶯、短嘴金絲燕、東方中杜鵑等18種以前沒見過的鳥類,還看到了每年來這裡棲息的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野鴨湖現鳥種達到343種。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季的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荻紅蘆黃,遠山近樹濃淡相間,倒映在秀美的野鴨湖中。
  • 遼河生態景觀建設:法庫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白鶴遷徙「加油站」
    法庫是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的所在地,位於東北亞重要的遷徙走廊沿線。每年春季和秋季這兩個遷徙季節,獾子洞都會迎來約3000隻珍稀鳥類,其中約2000隻白鶴,它們在此停留90到100天。白鶴是一種及危物種,與東北虎和熊貓具有相同的保護等級。
  • 鳥類「活化石」白鶴首度造訪福建石獅「圖」
    臺海網11月17日訊 據石獅日報報導 秋冬時節,白鶴南飛,在中國最南到江西鄱陽湖越冬,從未在福建被記錄到。11月17日,記者在福建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白鶴不入閩」的歷史成為過去。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危滅絕的鳥類之一,屬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主任委員、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中國是鶴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在世界15種鶴類當中,我國就有9種,如丹頂鶴、灰鶴等。
  • 河北白洋澱發現5種新鳥類
    新華網石家莊6月8日電(記者呂國慶)河北省安新縣與河北農業大學動植物學院聯合近期對白洋澱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期間,新發現5種在白洋澱沒有記載的鳥類,分別是羅紋鴨、針尾鴨、文須雀、環頸雉、黃腹鵲鎢,使白洋澱有記載的鳥類品種達到197種。  白洋澱地處華北平原中部,是中國北方最典型的淡水溼地,被人們稱為「華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