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開始解剖了 它有點「老」了 專家推測並非...

2020-12-06 網易新聞

11月16日下午,一釣魚愛好者在東江潼湖段看到該海豚疑似靠岸擱淺。該釣魚愛好者和朋友一起將它扶正並推回東江,希望能順利脫險,但最終未能如願。該中華白海豚不幸擱淺死亡,被運往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

新聞回顧可戳下面連結:

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

新聞視頻

記者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戶外臨時搭建的解剖棚內看到,中華白海豚遺體靜置在鋪有塑料布的桌面上,周身乳白,體表光滑,但略有少量傷痕和烏青,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專家已經到位。

中華白海豚遺體

在解剖開始前,專家先對海豚的外貌情況進行了檢查,包括測量和記錄海豚體長、魚翼、魚尾以及傷痕等數據信息;隨後,工作人員合力將海豚搬上秤測量了體重。

01

體重185公斤,是正常成年海豚

初步數據顯示,這頭中華白海豚體長約2.6米,體重185公斤,為正常成年海豚個體。專家表示,一般這些進入河道的動物,要麼身體有一些疾病或者回聲定位跟著魚群追逐到河道,這種案例都有的。但是具體到是什麼病致死,這種要做後期做很詳細的研究。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局技術科專家 陳希:

「今天我們會對它解剖,然後把內臟取出來,然後取樣後面做研究,心肝脾胃腎各個器官都取組織,隨便把皮剝出來,準備後期做標本。"

02

曾在香港周邊海域出沒

解剖當天,雖然還暫時無法明確海豚的死亡直接原因,但專家也發現了海豚生前的一些重要線索。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文治表示,這頭海豚曾在香港周邊海域出沒,由於背鰭是不同海豚個體識別的重要參考部位,相當於「人臉識別」,在這方面,研究機構已建立了一套詳細的資料庫,通過將這頭海豚的背鰭相片與資料庫比對可以判斷,它曾在香港大嶼山西側海域活動。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文治:

「我這邊的數據是掌握到2015年,它主要是在大嶼山的西北到深圳蛇口港那一帶活動,我們在廣東省海域也記錄過它,但是比較少,只有兩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香港海域。」

03

專家猜測:遊入東江流域是中華白海豚主觀意願

海豚,如此聰明的動物,為何會來到幾百海裡以外的惠州東江淡水流域?林文治分析,綜合過去十年間中華白海豚在珠江口附近擱淺案例,可以發現這些「誤入」淡水的海豚具有行為共性,首先是幾乎沒有成對或成群出現,多數為個體現象,另外,這些海豚大部分為年長個體,沒有發現年輕個體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文治:

「過去十年,珠江口進入的河道的白海豚會發現有共性。第一個就是進入河道都是個體,沒有試過兩個個體進入;第二就是進入都是老年個體,沒有年輕個體。然後在廣州曾經做了驅趕它們回生活海域,但是第二天它又回來河道,從行為上說,我們會傾向認為它們是主觀意願,它們不是迷路進來的。

04

白海豚將被製作成標本

接下來,相關行業專家將進一步對該白海豚誤入東江及死亡原因進行分析,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將把該白海豚製作成標本,供科普展示,呼籲更多市民關愛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擱淺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開始解剖了 它有點「老」了 專家推測並非迷路……
    該釣魚愛好者和朋友一起將它扶正並推回東江,希望能順利脫險,但最終未能如願。該中華白海豚不幸擱淺死亡,被運往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新聞回顧可戳下面連結:痛心!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
  • 擱淺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開始解剖了,曾在香港海域活動
    11月16日下午,一釣魚愛好者在東江潼湖段看到該海豚疑似靠岸擱淺。該釣魚愛好者和朋友一起將它扶正並推回東江,希望能順利脫險,但最終未能如願。該中華白海豚不幸擱淺死亡,被運往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
  • 誤入東江不幸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已被解剖,疑似致死的原因是...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已確認擱淺死亡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此前,這頭海豚在惠州東江博羅段發現,隨後發生擱淺,並不幸死亡。當天,記者來到現場進行了採訪拍攝。
  • 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解剖發現……
    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
  • 跟蹤報導 | 誤入東江不幸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已被解剖!發現疑似致死原因
    11月24日,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來自國內漁業科學研究專家團隊對中華白海豚遺體進行了解剖。此前,這頭海豚在惠州東江博羅段發現,隨後發生擱淺,並不幸死亡。當天,記者來到現場進行了採訪拍攝。(△視頻來源:惠州頭條APP)在解剖開始前,專家先對海豚的外貌情況進行了檢查,包括測量和記錄海豚體長、魚翼、魚尾以及傷痕等數據信息;隨後,工作人員合力將海豚搬上秤測量了體重。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在香港出沒,解剖發現腎臟器官腫大
    備受關注的中華白海豚擱淺惠州東江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現身香港,專家猜測……
    讓惠州人扼腕嘆息擱淺死亡的小精靈中華白海豚,日前被運往了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痛惜!惠州人失去時才知TA是她……)24日下午,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對該中華白海豚進行外部形態檢查和內臟器官病理解剖。
  • 有人在東江拍到了中華白海豚!
    「根據外形和膚色初步判斷,疑似一頭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視頻做出初步判斷,並推測這隻中華白海豚可能是從珠江誤入東江的。視頻截圖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國家惟一一級保護的海洋鯨豚,被譽為「海上國寶」。
  • 中華白海豚擱淺臺山!好在有他們...
    中華白海豚擱淺臺山!好在有他們...中華白海豚有「海上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棲息在珠江口一帶的中華白海豚,近年來誤入內河或擱淺事件時有發生。至下午3時30分左右,海水開始漲潮,工作人員再次對白海豚檢查並確認安全後,聯合熟悉水域情況的漁民,一起將白海豚抬至水位高的海域。脫離了擱淺灘涂,進入了足夠深的海水,白海豚終於能夠自由遊動。只見它搖動尾巴,頭往水下一紮,便向大海遊去。而此時,救援工作已過去7個小時。
  • 臺山民警救助擱淺中華白海豚返回大海
    江門臺山市大襟島至上下川島附近海域是中華白海豚在我國的第二大集中分布區域。近年來,隨著附近海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這些中華白海豚頻頻在此區域嬉戲追逐。偶爾也會有中華白海豚誤入內河或是擱淺事件。近日,江門臺山市民警出警時就遇到一頭擱淺在海灘上的中華白海豚,幾經波折,民警會同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將白海豚平安送歸大海。5月3日上午8時55分,臺山市公安局廣海派出所民警接到一個特殊警情:在臺山市烽火角往白宵圍方向淺水區,有一頭中華白海豚擱淺。民警火速趕赴現場,只見一頭長約2.5米的成年中華白海豚在泥灘裡掙扎。
  • 中華白海豚江門海灘擱淺 警民合力助其重回大海
    原標題:中華白海豚海灘擱淺 警民合力助其重回大海   7月18日,一條中華白海豚在江門臺山市烽火角咀附近海灘擱淺,經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合力營救,助其成功脫困,遊回大海。這是今年該市救助的第二條中華白海豚。
  • 誤入臺山內河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馮抗抗攝經現場查看確認是之前誤入內河的那頭白海豚保護區管理處已將白海豚屍體運回單位並將邀請專家對海豚屍體進行解剖分析其死亡原因△9月1日,救護人員及專家冒雨驅趕中華白海豚。受訪者供圖到9月1日,該頭白海豚一直在端芬鎮西廓橋附近河段徘徊,皮膚出現感染的跡象。救護人員駕駛漁船在跟蹤白海豚,並用鋼管深入水下通過敲擊發出聲響來驅趕它,但白海豚始終在這裡徘徊不前。隨後救護小組專家們的磋商決定採用繩索編網拖拽鋼管的形式,在河道形成一個橫面攔網,效果很明顯,該頭白海豚已經連續穿過了三座橋梁,往下遊走了十公裡多,抵達了陳策文大橋附近。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大灣區裡的中華白海豚
    ▲白海豚海上監測工作中華白海豚是世上現存的唯一一種白色的海豚。中華白海豚並不是生來就擁有雪白的膚色,它的一生中經歷了非常獨特的變化。剛出生的白海豚寶寶體型瘦小,全身黝黑,像是笨拙的「醜小鴨」。▲工作人員給中華白海豚體檢作為研究者,我們關注整個種群的存續,也關心構成這個種群的個體。擱淺海豚救助是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和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工作。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網友實拍東江河出現「中華白海豚」?!
    據了解,這隻疑似中華白海豚最早出現在8日。對於這件事情附近不少市民表示有所耳聞,「它在江水裡翻上來又沉下去,不要傷害它,要好好保護它。」常年在東江打魚的漁民劉伯興奮地告訴記者,最近幾天常在上午6點-8點和下午3點-5點時段看到它不時躍出水面。在目睹這一幕後,漁民們立即將此情況反饋到了縣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而工作人員也多次到場巡查,根據市民拍攝的視頻及現場該水生生物的活動情況判斷,這極有可能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資源保護不容樂觀
    圖 / 白海豚屬的四個物種1年齡與體色中華白海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其體色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從最初的深灰色逐漸過渡到老年的灰白色。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平常在海上看到的成年中華白海豚是粉紅色的,並不是它本身的顏色,而是劇烈運動後皮下的血管充血而形成的,這與調節體溫有關。
  • 一頭中華白海豚的生死七小時
    楊翌舒攝/光明圖片  5月3日8時55分,臺山市公安局廣海派出所接110警情稱,在廣海鎮烽火角往白宵圍方向淺水區,有一頭中華白海豚擱淺。聽到這個消息,民警鐘偉傑心頭一揪。在海邊長大的他,從小就聽說過中華白海豚的故事。能與300多頭被譽為「海上大熊貓」「媽祖魚」的珍稀物種相伴,是臺山人的驕傲。放下電話,鍾偉傑與4名同事立刻驅車出發。  9:20,救援開始。
  • 12隻擱淺,7隻死亡,一隻腹內竟有完整塑料手套.
    獲香港漁護署批准, 香港城市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系及海洋汙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專家自去年8月開始協助解剖及研究在香港擱淺的海龜,希望查找海龜的主要死因,也是全球第一個團隊,以影像解剖的方式去研究死亡的海龜。團隊研究的12隻擱淺海龜來自兩個品種:綠海龜和在香港極為罕見的稜皮龜,均是瀕危受保護動物(綠海龜——瀕危(EN)、稜皮龜——極度瀕危(CR))。綠海龜以前會在香港深灣的海灘生蛋,根據專家估算,每年在香港會發現約20至30隻擱淺或死亡的綠海龜。
  • 一頭白海豚誤入江門內河死亡後 又一頭糙齒海豚在臺山黑沙灣擱淺
    還記得在三個月前,一頭白海豚誤入江門臺山白沙河,經過十天的救護,依然未能回到大海,最終在江門開平市赤坎鎮附近的淺灘上擱淺死亡。而過了三個月,又一頭糙齒海豚近日在江門黑沙灣擱淺,這一次海豚能不能被成功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