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圖片中遊弋的是成年中華白海豚
從第一張圖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建築物,白海豚則是海中央粉紅的一個小點。第二張是第一張圖的局部放大,白海豚的輪廓清晰可見,正在海中遊弋,而遠處的岸線也可以分辨出是大亞灣核電基地的防波堤。
隨後,記者詢問了幾位市民,他們都說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圖片,自己不是第一目擊者。儘管圖片中的建築物可證實為大亞灣核電基地,但圖片拍攝的日期不能確定是否為昨日。對於該圖片是由誰拍攝上傳的,是否經過PS處理,本報記者將跟蹤了解。
當記者將這幅圖片轉給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研究人員時,研究人員從第一張未放大的圖片就立即判斷出海中遊弋的生物為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喜歡棲息在亞熱帶海區的河口鹹淡水交匯水域,在中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廈門九龍江口和廣東珠江口。儘管被稱為白海豚,但其實成年豚體的顏色為粉紅色,長度大約為2米到2.5米。專家表示,圖片中的應該是一隻成年的中華白海豚。
據研究資料記錄,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在河口的伶仃洋、萬山群島和香港西南部水域,一般來說,最北面在深圳機場對開水域,最南面在香港的東澳-小蒲臺島一帶;東側的大鏟島、深圳灣、龍鼓洲、香港新機場北部水域和大嶼山沿岸,西側的香洲灣外和澳門對開海面。
市民觀察中華白海豚應保持至少100米距離
對於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專家的評論是「少見」。古錫純表示,汕頭附近海域曾報告過中華白海豚出沒,但大亞灣海域近年來幾乎未有報告。「一隻單獨的中華白海豚出現不能代表什麼趨勢,也許是它的定位系統出現問題,今年初,廣東清遠的北江流域就曾報告過發現一隻中華白海豚。」
林文治也認為,與大亞灣相隔不遠的香港西貢海域也偶有中華白海豚的身影,因此在大亞灣見到中華白海豚儘管少見,但並不出奇。
「近段時間雨量很大,珠江中下遊的淡水線都在往外擴。」林文治表示,根據研究團隊的觀察,珠江口淡水線近期往東南部偏移,所以喜愛在鹹淡水交界處生活的中華白海豚會跑到不常見的深圳東部海域。
根據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數量不斷減少,人為因素是白海豚生存的主要威脅。深圳東部市民能夠見到中華白海豚的機會非常少,如果真的有幸在海上遇到了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的白海豚應該怎麼做呢?
林文治表示,首先應該與海豚保持安全距離,船隻應該至少與中華白海豚距離100米或以上,這樣的距離已經足夠肉眼清晰觀察到白海豚,又不會對它形成滋擾。如果有行駛中的船隻發現白海豚在附近出沒,則儘量減低船速避免造成白海豚受傷。
「白海豚在海中遊弋,我們可以基本判斷它是健康的。」林文治說,如果一旦發現白海豚擱淺,應立即通知漁政部門,並由漁政部門通知海洋動物專業獸醫實施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