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

2020-12-24 廣西新聞網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

12月12日,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這是近三年鯨豚調查發現最多的一天。

據了解:保護區與科研機構近年來連續開展保護區海域鯨豚調查,每年調查15個航次以上。其中2018年發現中華白海豚5次,2019年發現12次,2020年發現7次。通過照相識別技術,2017年識別16頭,2018年識別21頭,2019年識別42頭,2020年識別7頭次,共識別個體80頭。利用模型估算,儒艮保護區中華白海豚數量約106頭,95%置信區間為90-145頭。

相關焦點

  •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據了解:保護區與科研機構近年來連續開展保護區海域鯨豚調查,每年調查15個航次以上。其中2018年發現中華白海豚5次,2019年發現12次,2020年發現7次。通過照相識別技術,2017年識別16頭,2018年識別21頭,2019年識別42頭,2020年識別7頭次,共識別個體80頭。利用模型估算,儒艮保護區中華白海豚數量約106頭,95%置信區間為90-145頭。調查隊拍攝到的中華白海豚↓↓↓
  • 合浦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_中國海洋...
    12月12日,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這是近三年鯨豚調查發現最多的一天。據了解:保護區與科研機構近年來連續開展保護區海域鯨豚調查,每年調查15個航次以上。其中2018年發現中華白海豚5次,2019年發現12次,2020年發現7次。
  • 多隻中華白海豚現身昌江海域,數量稀少極珍貴
    」)專家確認,這些海豚為中華白海豚,因數量稀少,被稱為海洋中的「大熊貓」,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海豚(資料圖)近年來三亞、東方、海口等地附近海域曾多次被發現鯨豚類海洋生物滿屏都是跳躍的「海上精靈」快戳視頻遇見你的小幸運↓↓↓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今天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它們就是極少在銀灘近岸海域現身的中華白海豚。
  • 泉州灣石湖港海域:中華白海豚重現石湖港戲水
    中華白海豚重現石湖港戲水泉州灣石湖港海域,村民拍下手機視頻;專家確認為中華白海豚,或為雄性 3月8日,蚶江石漁村民郭先生在石湖港區卸貨時,幸運地拍下了中華白海豚戲水石湖內海的場景。消息甫出,令人驚喜。昨日,該段視頻經廈門海洋珍稀物種保護區管理辦公室主任辛建軍鑑別,確認為中華白海豚,或為雄性偏老年個體。這段視頻僅有數秒,但從畫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頭白海豚正在海面上暢遊,躍出海面,瞬間又潛入海中,並發出歡快的嬰兒般的叫聲,不遠處即為石湖港塔吊。
  • 香港將軍澳發現中華白海豚
    中新網10月18日電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將軍澳海灣發現海豚「稀客」。一向聚居香港大嶼山西部水域的中華白海豚,17日被發現在將軍澳對面海面暢遊,表現活潑,有市民用手機拍下罕見一刻,將片段上傳網絡,引起網民熱議。
  • 廣西北海觀測到中華白海豚群 數量為近3年最多
    近日(12月12日),位於廣西北海市的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保護區海域觀測到5次中華白海豚群,最多時有30多頭,是近三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聲音來源: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 張宏科:當天我們是按照我們的航線做的調查,我們不是說執意去找海豚的,我們第一次是發現只有3頭,然後接著往前走的話就發現了更大的種群,然後最大的種群是在(當天)10點鐘(發現的),大概我們記錄的話有30多頭。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白海豚!海洋中的「大熊貓」現身昌江海域
    ,經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下稱:中科院深海所)專家確認,這些海豚為中華白海豚,因數量稀少,被稱為海洋中的「大熊貓」,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實, 近年來,三亞、東方、海口等地附近海域曾多次被發現鯨豚類海洋生物。今年4月5日,三亞海警局千舟艦在執行日常巡邏任務時,先後兩次看到大量海豚在三亞附近海域騰空嬉水,最多一次遇見上百隻。
  • 廈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屍體 屍體高度腐爛
    (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供圖)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記者 吳海奎)在廈門海域,生活著一群充滿靈性、活潑可愛的生物,它們就是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然而,昨日下午,一條令人遺憾的消息傳來——一隻成年中華白海豚屍體在海滄嵩嶼附近海域被發現,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表示,這隻白海豚死亡超過四五天了,由於屍體高度腐爛,死因暫時無法查明,很可能是外港漂到廈門的。目前,白海豚屍體已經作深埋處理。據了解,這也是兩個月內,廈門第二次出現白海豚死亡案例。
  • 為了中華白海豚暢遊港珠澳大橋海域
    中華白海豚又稱「海上大熊貓」,對海洋環境要求極高,而港珠澳大橋所在的珠江口海域中,棲息著2000多頭野生中華白海豚,如果在橋上眺望,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它們時而躍出海面,時而歡快互動。白海豚不搬家,是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建設目標之一。而今,港珠澳大橋已通車,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實現了這一目標,既自豪也欣慰。
  •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除了母親及幼豚,白海豚組群不會有固定的成員。通過對我國海域的中華白海豚調查跟蹤發現:數量最多的種群發現於珠江口,現在約有2000頭;北部灣的中華白海豚
  • 【驚訝】珠江口大部分中華白海豚將遷移到臺山海域?
    之前我們報導過,清明期間,在赤溪銅鼓海角城景區附近的海面,連續兩天都出現中華白海豚的身影。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中國沿岸的中華白海豚有時進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曾進入珠江到達廣州的海珠橋,並曾進入西江約300 km之遠;廈門附近的曾進入福建省九龍江約60 km;閩江口的曾進入閩江45 km;東海北部的曾進入江蘇省長江段約220 km。
  • 霞浦驚現2隻中華白海豚【視頻】
    4月22日12時許,霞浦縣北壁鄉四門橋支線往四門橋避風港方向海域,出現兩隻中華白海豚,白海豚時而躍出海面,時而鑽入水中,逗留嬉戲近半個小時
  • 廣西北海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28年守護中華白海豚
    在北海市合浦縣沙田鎮附近那片蔚藍的海域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仔細對照手上的資料,細心辨別著每頭不一樣的中華白海豚;他們用每一個鏡頭細心捕捉著中華白海豚一天天的變化。自1986年至今,他們一直默默守護著這片海域的珍稀海洋生物,使它們能在這裡悠然、自由地生存。
  • 北海銀灘近岸海域罕現中華白海豚
    8月27日上午8時許,銀灘鎮村民張春傑在銀灘海濱浴場的沙灘上工作時,突然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似乎有「大魚」在遊弋。「作為一個北海『土著』,海面那個身影我們太熟悉了,我趕緊放下手頭工作,開著摩託艇出海。靠近一看,果然是2頭海豚。」張春傑說。看到海豚後,他趕緊拿出手機拍下這罕見一幕。
  • 泉州灣海域環境變好 泉州灣大橋海域現白海豚戲水(圖)
    白海豚不時躍出水面戲水 (視頻截圖)  陽光明媚,湛藍海水中,一條漂亮可愛的中華白海豚暢遊在漁船周邊,不時躍出海面,歡快戲水。昨日上午11時許,在泉州灣大橋海域,出海捕魚的漁民用手機拍下了這令人欣喜的情景。
  • 漁船在「追」中華白海豚?真相是……
    這段視頻拍攝於珠江口西部的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海域。視頻中,一艘未作業的拖網漁船正在海面上乘風破浪,船頭的前方一群中華白海豚歡快地遊動著。在漁船前方遊動的中華白海豚是漁船在驅趕海豚嗎?「其實是這群中華白海豚主動靠近漁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