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疫情衝擊下,海爾6月份銷售額和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GE家電把海爾的一套做法搬到美國,順利復工,疫情期間實現了增長。
「海爾」現在已經是一個物聯網生態品牌了,這些正增長究竟怎麼來的?近期,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到海爾集團探訪,進行了一場「生態之旅」。
你以為日日順就是一個送大件的物流企業嗎?海爾生物醫療是賣冷櫃的嗎?海爾智家是賣家電的嗎?
海爾這三大業務板塊,一個即將上創業板,一個是科創板新貴,在海爾智家孵化出的卡奧斯,3年成長為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獨角獸。他們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認可,印證了作為「新物種「的價值。
這些新興業務板塊都脫胎於傳統家電,在「物聯網生態「的催化下,現在變得既朝陽又性感。
日日順是一個物流企業嗎?
總投資達4.5億的日日順即墨智慧物流園,最讓人震撼的是吸盤龍門揀選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的機械臂可達數十米,只有在從事大件物流配送的智能倉庫中才能看到這樣的「巨無霸」。
但日日順和京東物流、順豐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如今,中國90%以上的健身器材配送,都由日日順完成的。一臺跑步機被配送到用戶家中後,這對其他物流公司來說意味著業務完成,對於日日順而言,故事才剛剛開始。
日日順將跑步機變成網器,使健身者和日日順的運動社群以及線下健身體驗店彼此交互。
疫情期間,大家宅在家裡都憋壞了,義大利人在陽臺上開起了音樂會,日日順組織了一場「陽臺馬拉松」,近10萬家庭參與了這場陽臺健身活動,180萬人次參與眾播。
這180萬粉絲大部分是一群喜歡運動的年輕時尚人群,他們也是「數位化原住民」。
在直播過程中,海爾淨水提供健康飲水方案,樂家誠品制定了健康飲食解決方案。用戶跑完步後,換下鞋子放入智能鞋櫃「一鍵殺菌」。
一場「陽臺馬拉松」,能吸引180萬流量,全網累計交互量超過1600萬,這意味著身體日常管理被精細化放大,作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在社交網絡風靡。
這場活動吸引了運動飲品、有機食品、健身器材等30多家資源方加入,定製出2000餘個居家健身的場景解決方案。
新場景挖掘出來了,流量和資源方也吸引來了,成不成功,最終還要看轉化率。
那麼,這瓶運動飲料能否賣出去,關鍵在於能否滿足陽臺健身場景下的消費需求。
日日順在這裡起到什麼作用?把跑步機送到用戶家裡,這是物聯網生態起點,物流場景服務師通過與用戶交互發現新的需求,圍繞這個需求連結各資源方,提供解決方案,然後持續挖掘新場景,滿足用戶需求獲取新的價值,把用戶變成終身用戶。
這就是「海爾」物聯網生態品牌幹的事。
在傳統物流企業,快遞員扮演的是每天上門送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業者角色,而日日順裡的「物流場景服務師」,核心能力就是針對物流領域的持續場景開發能力。
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後,靠什麼往上走?靠服務業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個時候,「物流場景服務師」這樣的創新型新職業出現,代表了新趨勢。
一臺工業品「低溫冰箱」,如何打開資本市場想像空間?
現在,海爾生物醫療是青島高新區的明星企業。但你知不知道,這個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青島企業,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海爾特種電器設備廠。
在展廳,我們看到海爾生物醫療在超低溫存儲領域的一系列核心產品,能提供-196攝氏度至8攝氏度的產品,助力航空航天、南極科考,萬米深海探秘,把物聯網、人工智慧、5G、雲計算等技術融合到業務中,2019年研發投入佔比達到11.99%,充滿了科技企業的範兒。
但最讓人感興趣的是,一臺工業產品的「低溫冰箱」,如何經過數次裂變,串起一個生物醫療的物聯網生態?一個主業不在醫療領域的企業,為什麼能把生物醫療板塊業務做成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海爾生物醫療成立於2005年10月28日。這一年,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開始在海爾推行以用戶為中心的人單合一模式。
海爾生物醫療創始人,原為海爾集團低溫技術研究所任所長的劉佔傑開始思考技術以外的問題——這樣的低溫製冷冰箱除了放在醫療和科研機構用於存儲,還能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2019年1月,江蘇金湖被曝出145名兒童被接種了過期的脊灰疫苗。兒童接種疫苗的安全底線如何守護?
臨床用血痛點是什麼?安全、血源、療效。如何保證患者安全用血,同時也減少手術中的不合理用血,讓患者少花錢?
這些社會痛點長期存在。在這樣的思考維度下,海爾生物醫療開始了一個傳統硬體製造商的蝶變,用物聯網的解決方案,改造傳統疫苗接種、用血等場景中的痛點,創新出疫苗網、血聯網這樣的物聯網生態。
青大附院的2個手術區顯示,每月送回血液合計15000ml,半年累計退回血液9萬ml多,相當於整個院區用血量的10%,平均每位患者可以節約1000餘元。臨床用血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到現在不到1分鐘。
目前,海爾生物醫療已經與全球疫苗聯盟合作,在印度裝機了6萬臺疫苗冰箱,在埃塞爾比亞,海爾的太陽能疫苗冰箱和智慧疫苗解決方案,保障了當地兒童的疫苗接種安全。
2019年,生物醫療物聯網解決方案實現生態收入1.47億元,同比增長364.88%,佔比收入達14.5%。這是海爾生物醫療生態轉型的一項重要指標。
海爾生物醫療用物聯網思維解決疫苗、血液市場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業務成立小微企業,風險投資參與進來,海爾跟投上市,成為海爾這個創業平臺上孵化出來的首家科創板企業,也成為海爾創投能力的試金石。疫情期間,海爾生物股價持續上漲,8月4日漲至上市以來最高股價99.6元。
一臺工業產品的「低溫冰箱」,是不具備這樣的想像空間的。
迪卡儂CEO到訪衣聯網1號店,他來看什麼?
位於青島國際創新區的海爾衣聯網1號店,現在成了「網紅打卡地」,連法國運動品牌迪卡儂CEO阿巴利亞都到訪過。
海爾衣聯網1號店擺了一款3D雲鏡。阿里、京東搞新零售,被賦能的線下門店都少不了這樣一款融合了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智能檢索的智能「試衣鏡」。
但海爾這款試衣鏡最大作用是成為連接器。
海爾雲裳物聯一位負責人在現場告訴我們,他們正想方設法從這面鏡子中挖掘出更多場景,擺到更多不同行業的線下門店中,通過這面鏡子連結更多行業資源,豐富衣聯網生態。
這就像衣聯網裡的洗衣機,現在最重要作用不是洗衣服,而是作為網器深入到陽臺、洗衣房、衣帽間,和晾衣架廠商、服裝廠商、洗護行業廠商連結,產生新價值,如同「陽臺馬拉松」裡的跑步機一樣。
一枚鑲在衣服上的4毫米寬RFID電子標籤,和洗衣機上的傳感器「對話」。傳感器讀取RFID上存儲的衣服材質、品牌等數據,上傳到海爾COSMOPIat工業網際網路雲平臺,服裝企業通過授權付費使用數據,掌握用戶喜好,按照用戶需求開發新品,就能減少庫存。
現在很多場合,我們不再聽到海爾賣洗衣機、賣電冰箱、賣空調了,而是不斷聽到,海爾把衣帽間賣出去了,把玄關賣出去了,海爾開始賣陽臺了!
因為晾衣架、窗簾通過物聯網技術,能和洗衣機「對話」了。去年11月份,海爾的智慧陽臺場景賣了3.6萬套。通過衣聯網,海爾智慧家庭吸引到100多家晾衣架、窗簾等資源方加入,為用戶打造了運動、寵物、休閒等5種場景解決方案。
「海爾賣陽臺」體現了一個新場景被開發後帶來的商業價值,新的商業競爭力是什麼?就是場景建設能力。
衣聯網在不斷地進化迭代中,目前衣聯網通過與服裝、家紡、洗染、織物、物聯網技術行業的跨界合作,已經接入5300餘家生態資源方。衣聯網1號店展示的是一個關於衣物的智慧生活體驗中心,不光提供專業的衣物洗護服務,還提供奢飾品皮革護理。不過,擁有1511家實體門店的全球最大體育用品零售商迪卡儂CEO阿巴利亞來青島,絕不是看一家「洗衣店」怎麼洗衣服的。
阿巴利亞最感興趣的是,衣聯網1號店裡展示的一套繁複的數位化管理技術,都是海爾內部孵化的小微搭建的。這些小微為什麼有這麼大創造力?而保有自我驅動的增長力量,對一家企業來講來太重要了!
答案在哪裡?
海爾的鏈群組織和對賭跟投模式。衣聯網創始人、海爾雲裳物聯總經理孫傳濱在公司進行了對賭跟投,整個團隊都在鏈群裡進行增值分享,不設上限,發展好的話可以上市,個人價值就能變現。
截至目前,海爾創業平臺上已經孵化了5家獨角獸企業22家瞪羚企業,創業速度甚至比外部創客都要快,這就非常值得思考了。
卡奧斯為什麼3年長成工業網際網路獨角獸?
8月4日,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發布,卡奧斯COSMOPlat成為首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獨角獸。
卡奧斯2017年成立,3年成為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獨角獸。卡奧斯為什麼跑得這麼快?
現在,一談起工業網際網路,更多人看到的是技術驅動:大數據、雲計算、5G、物聯網、數字孿生、工業APP、算法,機器視覺……
其實,新技術只是工具,只是冰山一角。創客自驅力,增值分享、生態建設,這些作為強大的底層能力支撐卡奧斯快跑。這些能力自海爾從2005年進行人單合一模式的變革時就開始探索了。
疫情期間,連續舉辦70多年的全球最大工業博覽會漢諾瓦工業展都停辦了,但卡奧斯COSMOPlat卻在這個「全球產業鏈停擺「的非常時刻做了很多事。
大年初二,卡奧斯4個創客兩天時間寫軟體,兩天測試,大年初六上線了一個醫用物資供需平臺,很快連結上2000多家醫用設備、原材料資源方。從對接醫療物資供需信息到復工復產,「雪球」越滾越大,總計連結2萬家企業,發布企業需求8700萬件,創造了56億元的價值。
這個平臺的搭建,不是出於領導下達的指令,而是源自4名創客的自發。
從醫療隔離艙,到物聯網隔離殺菌通道,卡奧斯快速整合各方資源,短短幾天開發了多種抗疫產品,現在物聯網隔離殺菌通道還在海關使用。這些解決方案的形成,全部是卡奧斯旗下幾個小微在一起碰頭,又整合了第三方技術能力,迅速形成解決方案,推向市場。
這個平臺,6天幫山西侯馬一家企業落地投產日產能10萬隻的口罩生產線,3天幫助淄博牛仔服裝企業海思堡轉產防護服。海爾本身具備大規模個性定製生產能力,為什麼不像比亞迪、通用五菱汽車也去做口罩超級工廠?
因為一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廠商的定位,就是整合產業鏈資源,不是下場搶飯碗。海爾能做這些事,在於強大的生態聚合能力。
目前,卡奧斯平臺上匯集了上億用戶和百萬量級生態資源。這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廠商作為生態規模、生態引力的一個重要標誌。
現在,海爾內部評價體系出現一個新指標,叫「生態吸附力」。這個項目有沒有價值,就看你能吸引多少外部資源進來,目的是讓企業通過生態吸附力,形成外循環式發展。
這個細節告訴你,企業領導力的評價指標已發生變化。
全球化變局下產業鏈轉移與重組正在發生。影響產業和企業轉移的要素,以前是勞動力、土地、能源成本、資本供給、制度創新、產業鏈等,現在在工業網際網路這種新型組織形態下,生態影響力權重漸高。
7月份海爾召開的一次內部會上,張瑞敏說,「從大形勢看,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一個人很難遇上一個歷史風口,遇上,就要抓住。」
36年前,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起來,就因為抓住了歷史風口——改革開放,今天又來了物聯網這個大風口,36年前只是全國風口,今天的風口是全世界的。
這個時候,中國品牌要做的是引領。所以,2018年海爾斷然換道,將「海爾「這個家電品牌改為」物聯網生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