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卡羅琳海山成因接近「地幔柱假說」

2020-12-2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青島3月12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科考取樣和實驗室分析發現,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隆起部分玄武巖的形成早於其東側海山鏈的玄武巖,而且兩處玄武巖同位素相同,說明這座海山的成因接近從未被證明過的「地幔柱假說」。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介紹,卡羅琳海山臨近雅浦海溝和世界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是海底地質運動活躍地帶,海山隆起是600公裡見方的洋底高原,最高處距離海平面僅有38米。2015年,他帶領的科研團隊依託「科學」號科考船對卡羅琳海山隆起的不同部位進行了巖石採集,獲得樣品主要是玄武巖。

  「玄武巖說明這裡是火山噴發形成的,而海山隆起的東側又有海山鏈,這就引導我們對卡羅琳海山成因是否符合『地幔柱假說』進行了科學探索。」張國良說。

  近半個世紀前,科學界提出「地幔柱假說」,用來解釋海洋底部的洋底高原和海山鏈。「地幔柱假說」認為,在距離地表約2800公裡的地核與地幔交接處,會出現猶如炸彈爆炸一般的現象,以蘑菇雲狀上湧,形成大量巖漿,洋底高原就是「蘑菇雲」頂部,而海山鏈就是「蘑菇雲」尾部,由於板塊漂移,二者的先後順序在地表體現為空間上的連接性。

  但地球上的洋底高原和海山鏈大都單獨存在,也沒有證據顯示二者成因相連現象,因此科學家一直未能找到「地幔柱假說」的證據。

  張國良團隊對採集到的玄武巖樣品進行了年代學、巖石學、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研究。「我們發現卡羅琳海山隆起形成時間確實比海山鏈早,而代表巖石『基因』的同位素又非常相似,這說明卡羅琳海山的洋底高原和海山鏈很有可能來自同一地幔柱,成為目前最接近『地幔柱假說』的例證。」他說。

  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國際地學期刊《化學地質學》在線發表。

相關焦點

  • 綜述:「科學」號探秘卡羅琳海山發現了什麼
    新華社「科學」號8月31日電 綜述:「科學」號探秘卡羅琳海山發現了什麼新華社記者張旭東8月7日至29日,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對人類從無探索過的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進行了精細調查同時,科考隊員調查發現卡羅琳海山曾是露出水面的島嶼,並首次在西太平洋寡營養深海底發現「珊瑚林」和「海綿場」。萌醜「海怪」齊聚首「科學」號此次執行的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中的2017年卡羅琳海山航次,這個海山此前從未被人類探索過。
  • 【新華網】「科學」號探秘卡羅琳海山發現了什麼
    8月7日至29日,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對人類從無探索過的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進行了精細調查,共採集到深海巨型及大型底棲生物樣品近400個、170多種。同時,科考隊員調查發現卡羅琳海山曾是露出水面的島嶼,並首次在西太平洋寡營養深海底發現「珊瑚林」和「海綿場」。
  • 互相矛盾的海底擴張和地幔柱,該信誰?
    01 地幔柱假說是板塊構造學說創立者們提出來的,起源於夏威夷群島上火山測年呈現嚴格的線性關係。但這個重大發現卻出現了邏輯問題,因它與海底擴張存在極大矛盾。 圖1是得到普遍引用的關於地幔柱的權威解釋。其解釋是:以地幔熱活動中心的熱點夏威夷為參照系,保持不動。
  • Nature:克拉通巖石圈地幔的成因模型
    Nature:克拉通巖石圈地幔的成因模型 克拉通是地球上古老而又穩定的大陸地塊。克拉通的巖石圈地幔是金剛石的寶庫,它們形成於25億年前的太古宙和16-25億年前的古元古代(Peslier et al., 2010; Lee et al., 2011)。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 抵達地幔了解地震火山成因
    這是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第360航次,也是名為「SloMo」計劃的第一個航次。「SloMo」是「慢速擴張脊下地殼和莫霍面的性質」縮寫。該計劃致力於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以檢驗「在慢速、超慢速擴張脊下方的莫霍面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的假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劉傳周研究員、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懷陽教授、課題組成員馬強博士等人全程參加。
  • 科學家在紐西蘭海岸發現世界上最大的「熔巖燈團」殘骸!
    據最新消息稱,科學家科學家在紐西蘭海岸發現世界上最大的「熔巖燈團」殘骸!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看!據專家表示,該紐西蘭的Hikurangi高原曾經是覆蓋地球表面1%的巨大火山的一部分。大約1.2億年前,一團巨大的熱巖從地核邊緣脫落,向地球表面滲出。今天,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大團——或者地質學家稱之為「超級地幔柱」可能潛伏在紐西蘭海岸外。
  • 研究超級火山成因秘密 浙大學者揭示地球內部奧秘
    它們在很大程度上與來自深部的地幔柱活動有關, 是地幔柱巖漿活動的直接產物。都是礦產資源豐富之地,著名的攀枝花鐵礦,就位於峨眉山大火成巖省區域。 「對於大火成巖省形成機制的研究,將幫助人類更好地去發現新的礦產資源。」
  • 科學家第一次解釋雅魯藏布江中遊峽谷成因
    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解釋雅魯藏布江中遊峽谷的成因及特點。邊千韜教授是中國喜馬拉雅山南北坡國際綜合科學考察隊的一員。科考隊15日從拉薩出發,當天在赴江孜縣途中考察了尼木縣與仁布縣交界地段的雅魯藏布江中遊峽谷。邊教授指出,尼木-仁布段峽谷地處雅魯藏布江中遊。峽谷以北是岡底斯山,屬於歐亞大陸板塊的南緣,山體以花崗巖為主。峽谷以南是喜馬拉雅山北緣的增生帶。
  • 地球地幔中的熱點令科學家對格陵蘭島融冰量的預估出現偏差
    (原標題:地球地幔中的熱點令科學家對格陵蘭島融冰量的預估出現偏差)
  • 南海深部計劃:歷時八年 提出海盆成因和氣候演變新假說
    據「南海深部過程演變」重大計劃報告會的介紹,南海深部計劃是我國地學界海洋基礎研究規模最大、科學收穫最大的計劃。8年來對於南海深部進行了系統觀測,從海盆成因與演變機制,到深海系統的運行模式都取得了新的認識,使得南海成為世界深海研究程度最高的大型邊緣海。通過一系列的發現,我國取得了南海深部研究的科學主導權。
  • ○冰期成因有哪些假說?
    ○冰期成因有哪些假說?
  • 廣州地化所發現東亞大地幔楔深部地幔熔融新機制
    地震層析成像顯示俯衝的西太平洋板塊平躺、滯留在地幔過渡帶中,形成了寬達1000–1500公裡的東亞大地幔楔構造。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研究都揭示出東亞大地幔楔具有特殊的物質組成,理論預測滯留板塊會釋放流體助熔大地幔楔深部地幔,但是從未被證實。
  • ...表面發現「火環」!地幔熱柱噴湧而出,形成千奇百態的圓形火山形貌
    科學家首次在金星表面發現「火環」!令他們驚訝的是,他們在這個星球上發現了先前從未被發現的「火環」。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奇怪的圓形表面特徵是由地球深處的地幔柱形成的。而金星上發現的「火環」,與板塊構造引發的地球「火環」(形成夏威夷群島)似乎在起源和演化方面截然不同。金星上的冕狀物地幔柱是熱的熔融巖石的上升流,通過對流將其從下地幔輸送到圓柱體中的地殼,該圓柱體在頂部呈蘑菇狀加寬。它所攜帶的熱量使外殼表面呈圓形融化結構。
  • 在地球深處,科學家發現比珠穆朗瑪峰還高的怪異塊狀物體!
    在我們腳下大約2000公裡的地方,存在著大量的熱地幔物質,這在過去40年裡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科學家們在20世紀70年代末首次發現了這些斑點。研究人員那時發明了一種觀察地球內部的新方法:地震層析成像。地震層析成像是一種基於地震或地震活動產生的地震波對地球地下進行成像的技術。當地震震動地球時,它會向四面八方釋放能量波。
  • 科學家:地幔中一種罕見霓虹燈點亮地球形成
    不過今天,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終於在地球地幔層中找到一種罕見的霓虹燈物質,證明地球的誕生方式,統一了紛爭多年的理論。在沒有統一之前,科學家關於地球形成有著三種不同的理論,每一種理論都有著多名支持者。因此,這三種理論就像《三國演義》中三國一樣成三足鼎立之勢,紛爭多年卻沒能統一。
  • 廣州地化所在峨眉山地幔柱與古特提斯洋俯衝帶相互作用研究中獲進展
    北羌塘弧巖漿時空變化顯示二疊紀中期俯衝的古特提斯洋板片開始後撤,其引起的地幔對流可能導致輕的峨眉山地幔柱發生變形而向西流動(如圖),其地幔柱物質部分替換和改造了原來的古特提斯洋虧損上地幔。因此,被俯衝組分交代之前的地慢楔中富集地幔組分可能是來自於峨眉山地幔柱物質。
  • 神秘百慕達:科學家發現新的火山形成方式
    科學家們對取自百慕達群島深處的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這座安靜的火山的形成方式截然不同。在本周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中,研究者不僅解決了一個有關這個美麗的大西洋島嶼的長期謎團,還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火山形成方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小組檢查了一根近800米長的巖柱,也是唯一一個取自百慕達群島的巖芯樣本。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幔:地球表面火山活動的巖漿來源地
    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情況示意圖我們通過地震波在地幔當中的傳播情況進行觀察,當地震波通過莫霍界面向下傳播時,橫波和縱波的速度都相應的加速,直到碰到古登堡界面後,橫波突然消失,縱波速度迅速下降,一般認為地幔部分結束,進入到了以液態物質為主的外地核。所以根據地震波速度在地幔當中不斷加速的特徵,科學家推斷,其組成物質主要為固態物質。
  • 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看過宇宙的樣子,不禁讓人想了解宇宙之外的樣子,科學家曾發表了一個「泡泡宇宙假說」,關於宇宙外的假說有多種,然而種種都讓人難以置信!人類生存的地球已經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盛世,人類也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生物,但是人類的起源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生物學家們經過多年的試驗發現,人類可能是一個外來物種,人類身上的種種特點和其他生物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