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場所的配套設施,尤其是停車場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景區的人文景觀和對其他地區的吸引力。
隨著國民越來越富裕,旅遊休閒熱情持續高漲,而出遊的自駕人群所佔比重逐漸上升。這就給景區停車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方面旺季不管騰出多大的面積還是「車滿為患」,另一方面淡季的時候停車場空空如也,諾大的水泥場不僅浪費景區面積,還使生態遭到了破壞。
各個景區想要解決這些煩惱的問題,首先還是要從景區停車場的規劃設計入手。以下是關於景區停車場相關的一些設計要點。
景區停車場是為旅遊者使用的汽車提供停車服務的場所。景區中常見的車輛類型有大型客車、中小型客車以及摩託車和電瓶車。
停車場類型按照停車所處於的空間位置來分,可以分為路邊停車場以及路外停車場。
(1)路邊停車場
是指在道路的一側邊緣或者兩側邊緣劃出一定的範圍作為車輛停放的設施。一般來說,在交通量大的區域,路邊停車場一般不會成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2)路外停車場
是指在道路之外,不佔用道路的停車設施,一般在景區中的停車場類型常採取平面式和立體式。
車輛停放時車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種,或混合採用此三種停車方式。
(1)垂直式
即車輛垂直於通道停放。採用這種形式,一定長度內停放的車輛數最多,用地較省,但停車帶較寬(以最大型車的車身長度為準),車輛進出車位要倒車一次,須留較寬的通道。
(2)平行式
即車輛平行於通道停放。採用這種形式,停車帶較窄,車輛駛出方便,適宜停放不同類型、不同車身長度的車輛。但一定長度內停放車輛數最少。
(3)斜角式
即車輛與通道成斜交角度停放。一般按30°、45°、60°三種角度停放。採用這種形式,停車帶寬度隨車身長度和停放角度而異。斜角式適用於場地寬度受限制的停車場,車輛停放比較靈活,車輛駛入和駛出方便,可迅速停置和疏散。
一般停車場的規劃建議:
強調自然協調
風景區停車場規劃的首要問題是「自然」,包括場地本身的「自然」及與周圍風景銜接的「自然」。
景區景觀的保護與開發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保護天然的有審美價值的地貌與景觀是旅遊開發和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前提,即便是開發,也應是合理、科學的開發。保護是自然風景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根本基礎。
風景區停車場是景觀審美中重要的構圖要素。切忌形成城市停車場中橫平豎直、中規中矩的框架,失去風景區停車場的特點,進而破壞風景區的自然品質。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勢建造。如果沙礫地面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就儘量不去硬化地面。
停車場區內大客車與小汽車要分區停放,用綠化及道路劃分出各自的停車空間。小汽車停車場常常結合場地地形及建築物布置情況靈活分散成幾個組來布置。
儘量留地於人
有條件的地方應儘量將停車場建在地下或水下。景區內地皮非常寶貴,應拆遷沒有保留價值的危房或建築物,而騰出的地面最好用於建遊園,搞綠化,或擴大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車場要綜合研究,科學設計,其內部設施要現代化。對於此類停車場,建議景區評定時考慮加分。
設置服務設施
要在整個停車場的合適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閒設施、一定數量的公共電話亭等,以方便遊客使用。
設置臨時停車場
有些景區的旅遊季節性非常強,旺季停車位嚴重不足,淡季又全部閒置,浪費嚴重。為避免破壞環境,不適合再修建新停車場的景區可考慮建造臨時停車場。
目前有一種新產品叫草坪格,是一種具有環境親和力的產品,它的出現既解決了停車問題又美化了環境。它與混凝土網磚相比綠化率大大提高,其綠化率能達到90%,負載能力可達20噸/㎡。其特殊設計使其安裝快速簡便,便於移動及耐高壓、抗紫外線、對環境無汙染,可廣泛應用於建造臨時停車場、步道。
旅遊季節性強的景區可使用草坪格來修建臨時停車場,緩解景區旺季停車壓力,既環保又生態。此項也可作為加分項設置。
生態停車場的規劃建議:
生態型的停車場宜採用組團式、分散式的布局。採用綠化草坪磚,以灌木為隔離線,用高大喬木和藤蔓植物遮蔭。景區的停車場應成為景觀,避免採用使大面積車輛曝曬的硬化停車場。國外有景區採用太陽能電池板或太陽能集熱器作為停車場的車棚。既可防止車輛曝曬,為開空調而多耗油汙染景區空氣,又可以為景區提供綠色電源。這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有條件的景區可以考慮修建這樣的停車場,其他景區也可以倡導這種理念,同樣也可以作為景區評定的加分項。
此外,景區停車場的建設要建一個,用一個,建成後的停車場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設法收回。避免對景區停車造成困擾和負擔。
(1)根據與景區關係確定區位:
旅遊景區的空間規模對停車場區位的選擇有直接的影響,按照停車場與景觀空間上的位置關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區位類型:
景區外部集中布局
當旅遊景區內部腹地空間較為有限,不宜作為停車場地或景觀不容破壞時,可以在景區外部開闢一個地塊作為景區停車區。
景區外部分散布局
當景區停車場設置在景區外部是,若外部空間也較為狹長或不適宜作為集中停車場,可以採取分散布局停車場的方式。
景區內部集中布局
如果景區有足夠的空間或環境容許將部分空間開闢作為停車場之用,可以在景區內靠近大門處開闢一主停車場。
景區內部分散布局
對於面積較大且景點之間距離較遠,徒步行走不便的景區,停車場採取景區內部分散布局的模式。在景區內部幾個主要景點附近設立停車場。
(2)根據環境和景觀確定區位
停車場規劃時要儘量避免對景區的環境和景觀造成破壞。停車場的景觀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停車場對景觀風格的破壞,
二是停車場對環境意境的破壞。
一般而言,停車場要結合景區的整體格調進行設計,一般設計在遠離大門設置。
(3)根據交通通達性確定區位:一般而言,景區停車場應布置於景區快速交通道附近,如景區外部聯通道的分岔口處。
停車場車位數規模可以按照景區佔地面積和旅遊人數兩種計算。前一種是粗略的估算,後一種計算方式相對準確。
按景區面積預測:
根據以下表格的數據計算出:在市區的景區:N=AA*0.80/100;在郊區的景區:N=AA*0.12/100;城市公園的 :N=AA*0.02/100;其中:N—景區車位數;AA—景區佔地面積。
按旅遊人數預測: 旅遊出行停車需求的主體是旅遊出行車輛,其規模顯然取決於景區接待的遊客數量。因此,首先對景區未來接待遊客數量進行預測(以最大容納能力可作為未來景區接待遊客規模預測的重要控制指標);然後結合對未來景區接待遊客的出行方式分析,從而確定未來景區由旅遊出行而引發的交通量規模,並以此計算得到景區未來停車需求規模。除了結合國內外常見標準,各個景區應該修建何等規模的停車場,還可根據所處區位按照城中景區、郊區景區和偏遠景區來劃分。
(1)位於城市當中的景區,有些是居民主要的體閒娛樂場所之一,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使其可充分利用周邊各處的停車場所,所以高峰和平峰時段停車需求差異不明顯。大可不必修建面積過大的停車場。城市高昂的地價對於投資商來說也是一項挑戰。
(2)位於城市郊區的景區,節假日呈現較多的停車需求量,應配置相對較高的停車位指標,有旅遊度假村的景區,其配建停車位標準要較前者更高,生態停車場是首選。
(3)遠離城鎮、位置較偏遠的旅遊景區可利用土地資源豐富,動態交通壓力相對較小,對環境要求較高,建議建設高標準停車位。西部偏遠、經濟不發達地區由於情況特殊,可根據自身條件,從生態與地質角度出發,建設與景區相協調、配套的停車場所。
當然,上述決定所有類型的停車場建設規模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要考慮到規劃中的景區規模和遊人容量。
1. 機動車停車場的出入口應有良好的視野。出入口距離人行過街天橋、地道和橋梁、隧道引道須大於 50米;距離交叉路口須大於八十米。
2. 機動車停車場車位指標大於50個時,出入口不得少於2個;大於500個時,出入口不得少於3個。出入口之間的淨距須大於10米,出入口寬度不得小於7米。
3. 機動車停車場內的停車方式應以佔地面積小、疏散方便、保證安全為原則。
4. 機動車停車場車位指標,以小型汽車為計算當量。設計時,應將其他類型車輛按表一所列換算係數換算成當量車型,以當量車型核算車位總指標。
5. 機動車停車場內的主要通道寬度不得小於6米。
6. 自行車停車場原則上不設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應不少於二個,寬度不小於2.5米。
7. 自行車停車方式應以出入方便為原則。
8. 專用自行車停車場的停車位指標應不小於本單位職工人數的30%。
旅遊景區停車場的規劃與建設工作並不需要高深的理論和昂貴的高新技術。只要具備科學的理念和知識,因地制宜地從實際出發,從每個環節細節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就一定能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