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區規劃如何設計「體驗感」?

2020-09-03 旅遊規劃怎麼搞

▲ 點擊上方紅色按鈕添加「關注」

1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原則


1突出景觀特點

獨特性——吸引遊客最關鍵的要素,如黃山奇特、泰山雄偉、華山險要。


2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

景區內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必然建設人文建築,便要求從色調、風格等方面力求與景區風格一致,使建築能融入風景之中,從而使遊客感到風景和諧統一的境界,如白鹿洞書院。


3維護生態平衡

可持續發展中,生態是基礎。旅遊業的開發也要做到維護生態平衡,由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如西湖經過開發,生態環境更加優越。


4最佳綜合效益

一點多用,原因是旅遊區不宜建設過多的建築,因此有一些必須建的也可以做多種用途,如燈塔與觀光臺。


2旅遊景區規劃前期過程


1旅遊規劃考察前期需要看以下三個方面

I 交通情況

看交通情況,高速、高鐵、航空離規劃區有多遠,外界交通通暢不通通暢,規劃區內的交通怎麼樣,需不需要修,到達各景觀景點是什麼路,是羊腸小道,還是根本沒有路,這些都是要搞清楚的,拍下照片。

I 電力情況

看電力情況,輸電線到達規劃區沒有,是高壓電還是低壓,有無變壓器。開發旅遊是否需要增加變壓器等。

I 通信設施

看通信設施,電信,移動,寬帶情況,這些是否到達了規劃區,為什麼提到前面講,這在考察中容易被忽略,回來寫文本時,記不清了,沒注意,做現狀圖時沒有圖片,考察一出門就得開始留意這些。這些是開發旅遊的外部條件。

2旅遊景區規劃背景分析,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I 從區位條件、自然條件進行分析

自然的條件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地壤、植被、動物、礦產資源等。

I 從人文條件進行分析

人文條件包括歷史沿革、區內文化,如苗族文化,布依文化、佛教文化等。對突出的文化現象作簡要的敘述。歷史文化,如史前文化、屯堡文化等,有就寫沒有就不寫。

I 從社會經濟條件進行分析

包括現狀經濟、未來發展情況。

I 從空間支撐進行條件分析

包括交通、供水、供電條件。

3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主要內容


1景區形象

景區的特色決定著對遊客的吸引力,是景區形象的決定性因素,而景區形象就是對景區特色的直接反映。通常景區主題口號要加以概括,口號易於宣傳,易於被人們接受,如不到長城非好漢、桂林山水甲天下。

2功能分區

為了追求景區內的生態環境、 社會經濟和加漫科技產業,農遊利用的最優化,並保證旅遊景區的可通過功能分區的方式來規劃景區。

3空間布局

通過對土地及其負載的旅遊資源、旅遊設施分區劃片,對各區進行背景分析,將旅遊六要素的未來不同規劃時段的狀態,落實到合適的區域,並將空間部署形態進行可視化表達。

4旅遊景區的三大營銷方法

景區要形成強大影響力, 保持持久生命力,保護好旅遊資源是首要前提,而關鍵則是必須滿足市場需求。

景區開發與規劃設計若要走出困局,就要深入研究市場和時代的需求,尤其是對資源不出眾的小景區來說,不能再把眼界局限於自己眼前微不足道的資源,應該重新審視時代需求,順應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潮流與趨勢!


1注意力經濟時代,打造景區網紅爆品

注意力經濟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用戶或消費者的注意力,通過培養潛在的消費群體,以期獲得最大的未來商業利益的經濟模式。

在這種經濟狀態中,最重要的資源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資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眾的注意力,只有大眾對某種產品注意了,才有可能成為消費者,購買這種產品。

而要吸引大眾的注意力,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視覺上的爭奪,也正由此,注意力經濟也稱為「眼球經濟」。

正如凱文·凱利在《必然》中說, 「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既然它是最後的稀缺資源,那麼注意力流向哪裡,金錢就跟到哪裡。」注意力帶來影響力,影響力帶來價值。未來的景區規劃開發是搶奪注意力的經濟,並且在你提供高質量的、良好的體驗後,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流速會讓注意力主動找上門來。

2懶人經濟時代,設計更加便捷、高效、舒適

「懶人」不是傳統意義上好吃懶做的懶人。現代人大量的時間都被捆綁在社會運作中,承受著來自工作和經濟上的壓力,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如何高效的利用閒暇時間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類人有支付的能力,消費能力強,消費理念新,並敢於嘗試購買不同服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學生黨或都市白領,更願意把精力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以騰出更多時間從事其他事情。

在景區產品設計中,考慮到這一群體和群體心理,應該大大增強產品的實用性能,同時豐富產品的種類,打造旅居式生活,讓生活更有品位,可以專門針對新時代懶人,設計涵蓋懶人健康、懶人生活、懶人廚房、懶人休閒等諸多方面產品,實現「天天懶、時時懶、處處懶」的時尚生活境界,帶給都市新懶人看得見的體貼和關懷。


3體驗經濟時代,從心智上設計旅遊產品

凡是能夠從心智上設計,並通過肉體感受的經濟活動,就是體驗經濟。同樣,凡是能從心智上設計,並通過肉體感受的旅遊活動,就是體驗旅遊。

因此旅遊景區規劃更應該重視體驗設計,體驗對於個體而言,其特點都必須是個體感官,即眼、耳、鼻、舌、身體等所強烈感知的,並同時觸發了個體的情感,最後隨時間推移沉澱到個體自我認知的意識裡。從心理學角度看,就是從個體的腦核激發,並在腦中激蕩,最後在大腦皮層留下深深的印記。

註:本文圖文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公眾平臺,如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景區建設如何「套路」人心—旅遊景區規劃設計
    景區為什麼做規劃?怎麼規劃好才能留住遊客?景區規劃,一面是為了立項,另一方面也著實在為景區以後的運營做指導思想。所以如今的旅遊規劃必須找到景點的「靈魂」所在,不然景區就是「千篇一律,沒有靈魂」。那麼景區如何為日後運營管理提供更好的條件,如何在規劃階段就規避掉運營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滿足運營的功能設計呢?
  • 文旅解讀:如何規劃設計一個受消費者歡迎的旅遊景區(上)
    伴隨著旅遊行業的發展,旅遊景區由簡單的觀光區,逐步轉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綜合商業體。要建成環境優良、設施完善、品牌突出、品質超群、受消費者歡迎的旅遊度假區,該如何規劃?如何找到事半功倍之道?
  • 旅遊景區線路設計如何聯動整個景區?
    近年,新文娛遊玩方式逐漸多樣化,旅遊景區為了滿足大眾出行需求,在旅遊規劃開發上,就會規劃不同的旅遊線路,以此聯動整個旅遊景區,也能給遊客出行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那麼在旅遊線路設計上,一般是如何做的呢?(一)旅遊線路設計包含的內容(1)旅遊線路時間:總的旅遊時間以及整個旅遊過程中的時間安排。(2)目的地(旅遊資源的類型、級別等):主要遊覽的景區、景點的特色,旅遊目的地決定了旅遊活動的主要內容。(3)交通:旅遊交通方式和工具。
  • 旅遊景區開發類型—旅遊景區規劃設計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中市政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屬於基礎設施工程規劃設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當前的景區建設過程中,其市政基礎設施規劃設計作為伴隨著城市的發展而建立的一門傳統學科,難免會帶上城市的烙印。如何正確理解旅遊景區規劃設計與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如何避免盲目照抄城市化建設、如何升級改造落後的基礎設施,成為旅遊景區規劃設計中值得注意和探討的問題。1 、旅遊景區開發類型從開發內容方面可以將共生商業模式分為兩種類型,即生物資源主導型共生和文化資源主導型共生。
  •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心得體會
    一個旅遊景區能否成功,和規劃設計有很大的關係,旅遊景區規劃設計是從吸引力打造到建築、景觀和設施設備再到商業模式、營銷模式、運營管理等一系列設計過程,筆者參與了不少旅遊景區規劃設計項目,下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與景觀設計的異同點!
    一、景觀設計與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繪畫與電影景觀規劃設計的作品是「一幅畫」,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是「一部電影」,一部立體的電影,一部遊客可進入的電影。他們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藝術品,有不同的藝術價值取向,但無高低之分。
  • 文旅解讀:如何規劃設計一個受消費者歡迎的旅遊景區(下)
    伴隨著旅遊行業的發展,旅遊景區由簡單的觀光區,逐步轉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綜合商業體。要建成環境優良、設施完善、品牌突出、品質超群、受消費者歡迎的旅遊度假區,該如何規劃?如何找到事半功倍之道?
  • 旅遊景區如何打造深入人心的「體驗式旅遊」?
    體驗式旅遊 是一種以追求心理愉悅體驗為終極目標的旅遊,我國旅遊業目前也正在由低層次的「觀光旅遊」向更為高級的消費模式——「體驗式旅遊」逐步過渡。旅遊景區如何打造深入人心的體驗式旅遊?本文將從體驗式旅遊的特徵、打造方法、規劃要點等三個方面講述。
  • 海島旅遊景區規劃設計原則
    海島旅遊景區需要從整體進行規劃把控,運用多種生態建設方法解決工程問題,協調自然景觀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打造特色旅遊度假景區。下面淺談一下海島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幾點原則:1、生態化原則生態化是實現海島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選擇,規劃設計前期應該充分考慮海島的生態旅遊承載力
  • 旅遊景區如何規劃種草項目達到引流
    部分景區創新升級生態休閒景區,打造健康、生態、運動類文旅景區,但同樣需要高效的引流點,當下旅遊現狀淡季多為中老年人,旺季年輕人為主。一、景區規劃創新景區在策劃設計過程中,必須最大程度考慮能否滿足遊客需求和個性化的具體的觀賞、遊樂、住宿體驗方式,並進行專門的設計。
  • 景區規劃設計|戶外運動公園,如何成為可復購的旅遊目的地?
    中國的旅遊產業正從傳統的「觀光遊」向「度假休閒」轉變,景區的盈利模式也從單純的「門票經濟」向「服務內容化」轉型升級。傳統旅遊產業有賴於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交通條件,極少重複性消費,不可「復購」,容易陷入淡旺季不均、靠廣告拉客火三年的處境。
  • 旅遊景區建築規劃設計的特殊性研究
    旅遊景區建築規劃設計和一般的建築規劃設計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貼近旅遊景區的文化主題,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並與自然環境相融合。旅遊景區的建築風格與外形特點直接影響著景區的整體形象。為此必須充分認識到景區建築規劃設計的特殊性,合理布局與策劃,注重與當地自然環境與文化風俗相融合,形成獨特的建築風格,增加景區美感。
  • 案例精選|旅遊景區動線設計分析
    景區中動線的設計會大大影響遊客的體驗感,好的動線設計往往不易被遊客察覺,但設計不夠合理的動線設計卻一定會使遊客產生不舒適感。深圳市創藝園旅遊規劃設計院作為一個具有多年主題樂園規劃設計經驗的文旅企業,對旅遊景區的規劃設計 有一些理解和體會,今天就以自身參與設計的案例與大家交流一下關於景區動線設計的看法。
  • 旅遊景區標識系統如何設計
    想必熱愛旅遊的人或多或少都明白,旅遊景區標識系統不僅具有方向指引、講解提示、文化傳達等功能,更是承載著豐富的內涵,傳遞更多的人文信息與空間感受,增加不同環境的空間辨識度,為身處其中的遊客創造獨特的場所印記。同時,隨著國家對旅遊業的重視和旅客對景區、景點體驗感的提升,旅遊景區標識系統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特別是景區標識系統的設計與製作。
  • 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度假景區等項目規劃設計
    旅遊規劃設計項目:長春蓮花山特色旅遊小鎮總體規劃、貴州貢芽雲上茶溪谷養心旅遊示範園項目總體規劃、廣東東莞道滘北島鄉村旅遊項目總體規劃、興義峰嵐.貴地灣養心谷項目總體規劃、桑植縣老道灣鄉村旅遊項目總體規劃、廬山西海水世界總體規劃、江蘇鎮江伊人島國際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陝西飛渡峽景區•麥渣坪古村落修建性詳細規劃、上饒靈山植物園總體規劃、鹽城記憶·盤灣文創樂園總體規劃、黃岡安國寺旅遊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陳潭秋故居總體規劃及局修建性詳細規劃、夢湖生態旅遊景區總體發展規劃、桃花源景區世外玫瑰島項目總體規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
  • 武漢的旅遊景點同質化嚴重 旅遊的體驗感和差異性 該如何提升
    在武漢的景點旅遊中,哪些景點能讓人的體驗感最好?如果實事求是的說,恐怕沒有多少,如果追尋自己的內心,來感知這些旅遊景區,恐怕絕大部分都不能說好。於是,這樣的思路用作旅遊開發中,國內很多景區大同小異,除了自然風光的大同小異,人工雕琢的部分,更多的是為了人們拍照而建設,自身參與的體驗感,並不強,與眾不同的差異性並沒有顯現,當然這樣的差異更多是在中部和東部,西部的山區,無論是新疆,西藏,還是雲南,旅遊的差異性還是很大的,旅遊的價值也還是很大的。
  • 文化旅遊如何提升體驗感?
    隨著「體驗經濟」的到來,旅遊也進入體驗時代。人們越來越注重在產品消費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強調參與性和融入感,文化旅遊也是如此。  目前國內文化旅遊模式,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基於文化遺產遺址、文物以及傳統民族文化的展示模式,如雲南昆明民俗文化村;第二類是文化主題城,如上海的迪士尼、杭州的宋城、深圳的華僑城等;第三類是創意型文化藝術基地,如北京798藝術區。還有一類是與科技相結合的開發,通過構建虛擬場景來增強互動式體驗,如圓明園公園利用「VR+歷史」設計的新遊園模式。
  • 河北保定淶源縣白石山旅遊景區如何規劃的
    黎志說:」打造美景,就是要讓景區好看,耐看,經得起看。_山嶽型景區五大特點:奇、雄、險、幽、幻,白石山偏「奇」。沒有景觀創造景觀增加遊客的體驗度。這是黎志為白石山設計的一個市場策略。因而,他們建造了長96米、寬 2米、海拔1900米,目前國內最長、最寬、最高的玻璃棧道,並通過網絡營銷迅速擴散,立即引爆了市場,收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
  • 大旅遊時代紅色景區如何「突圍」?瀘定橋景區規劃設計告訴你答案
    在紅色旅遊蓬勃發展的時代,瀘定橋,作為老牌的紅色旅遊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年也鄭重決定發揮出長徵時的突圍精神,力求在眾多紅色景區中突出重圍,打造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示範地、中國紅色第一橋!據悉,在今年下旬,瀘定橋景區選定國內一線文旅規劃設計品牌華採堂承擔整體設計工作和部分景觀建築翻新、新建及風貌改造任務。作為一家擁有泛文旅全業態的開發經驗,在城市旅遊地標、古鎮建設、主題樂園產業園區、旅遊度假區等規劃設計領域多有建樹的文旅品牌,華採堂充分整合當地資源,為瀘定橋景區量身打造改造與提升方案。
  • 大遺址旅遊:情景規劃與體驗設計策略技巧
    大遺址旅遊市場具有教育性良好、可支配收入較好、停留時間較長、易於獲得深度體驗、受季節影響小等優勢,成為文化旅遊重要的一環。綠維文旅對遺址旅遊的開發模式進行了探討,在以保護為前提下,通過情景規劃和體驗設計等手法對其進行合理開發,可滿足遊客觀光需求,也可提升景區競爭力,有效反哺大遺址資源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