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紅色按鈕添加「關注」
1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原則
1突出景觀特點
獨特性——吸引遊客最關鍵的要素,如黃山奇特、泰山雄偉、華山險要。
2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
景區內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必然建設人文建築,便要求從色調、風格等方面力求與景區風格一致,使建築能融入風景之中,從而使遊客感到風景和諧統一的境界,如白鹿洞書院。
3維護生態平衡
可持續發展中,生態是基礎。旅遊業的開發也要做到維護生態平衡,由此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如西湖經過開發,生態環境更加優越。
4最佳綜合效益
一點多用,原因是旅遊區不宜建設過多的建築,因此有一些必須建的也可以做多種用途,如燈塔與觀光臺。
2旅遊景區規劃前期過程
1旅遊規劃考察前期需要看以下三個方面
I 交通情況
看交通情況,高速、高鐵、航空離規劃區有多遠,外界交通通暢不通通暢,規劃區內的交通怎麼樣,需不需要修,到達各景觀景點是什麼路,是羊腸小道,還是根本沒有路,這些都是要搞清楚的,拍下照片。
I 電力情況
看電力情況,輸電線到達規劃區沒有,是高壓電還是低壓,有無變壓器。開發旅遊是否需要增加變壓器等。
I 通信設施
看通信設施,電信,移動,寬帶情況,這些是否到達了規劃區,為什麼提到前面講,這在考察中容易被忽略,回來寫文本時,記不清了,沒注意,做現狀圖時沒有圖片,考察一出門就得開始留意這些。這些是開發旅遊的外部條件。
2旅遊景區規劃背景分析,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I 從區位條件、自然條件進行分析
自然的條件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地壤、植被、動物、礦產資源等。
I 從人文條件進行分析
人文條件包括歷史沿革、區內文化,如苗族文化,布依文化、佛教文化等。對突出的文化現象作簡要的敘述。歷史文化,如史前文化、屯堡文化等,有就寫沒有就不寫。
I 從社會經濟條件進行分析
包括現狀經濟、未來發展情況。
I 從空間支撐進行條件分析
包括交通、供水、供電條件。
3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主要內容
1景區形象
景區的特色決定著對遊客的吸引力,是景區形象的決定性因素,而景區形象就是對景區特色的直接反映。通常景區主題口號要加以概括,口號易於宣傳,易於被人們接受,如不到長城非好漢、桂林山水甲天下。
2功能分區
為了追求景區內的生態環境、 社會經濟和加漫科技產業,農遊利用的最優化,並保證旅遊景區的可通過功能分區的方式來規劃景區。
3空間布局
通過對土地及其負載的旅遊資源、旅遊設施分區劃片,對各區進行背景分析,將旅遊六要素的未來不同規劃時段的狀態,落實到合適的區域,並將空間部署形態進行可視化表達。
4旅遊景區的三大營銷方法
景區要形成強大影響力, 保持持久生命力,保護好旅遊資源是首要前提,而關鍵則是必須滿足市場需求。
景區開發與規劃設計若要走出困局,就要深入研究市場和時代的需求,尤其是對資源不出眾的小景區來說,不能再把眼界局限於自己眼前微不足道的資源,應該重新審視時代需求,順應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潮流與趨勢!
1注意力經濟時代,打造景區網紅爆品
注意力經濟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用戶或消費者的注意力,通過培養潛在的消費群體,以期獲得最大的未來商業利益的經濟模式。
在這種經濟狀態中,最重要的資源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資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眾的注意力,只有大眾對某種產品注意了,才有可能成為消費者,購買這種產品。
而要吸引大眾的注意力,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視覺上的爭奪,也正由此,注意力經濟也稱為「眼球經濟」。
正如凱文·凱利在《必然》中說, 「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既然它是最後的稀缺資源,那麼注意力流向哪裡,金錢就跟到哪裡。」注意力帶來影響力,影響力帶來價值。未來的景區規劃開發是搶奪注意力的經濟,並且在你提供高質量的、良好的體驗後,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流速會讓注意力主動找上門來。
2懶人經濟時代,設計更加便捷、高效、舒適
「懶人」不是傳統意義上好吃懶做的懶人。現代人大量的時間都被捆綁在社會運作中,承受著來自工作和經濟上的壓力,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如何高效的利用閒暇時間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類人有支付的能力,消費能力強,消費理念新,並敢於嘗試購買不同服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學生黨或都市白領,更願意把精力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以騰出更多時間從事其他事情。
在景區產品設計中,考慮到這一群體和群體心理,應該大大增強產品的實用性能,同時豐富產品的種類,打造旅居式生活,讓生活更有品位,可以專門針對新時代懶人,設計涵蓋懶人健康、懶人生活、懶人廚房、懶人休閒等諸多方面產品,實現「天天懶、時時懶、處處懶」的時尚生活境界,帶給都市新懶人看得見的體貼和關懷。
3體驗經濟時代,從心智上設計旅遊產品
凡是能夠從心智上設計,並通過肉體感受的經濟活動,就是體驗經濟。同樣,凡是能從心智上設計,並通過肉體感受的旅遊活動,就是體驗旅遊。
因此旅遊景區規劃更應該重視體驗設計,體驗對於個體而言,其特點都必須是個體感官,即眼、耳、鼻、舌、身體等所強烈感知的,並同時觸發了個體的情感,最後隨時間推移沉澱到個體自我認知的意識裡。從心理學角度看,就是從個體的腦核激發,並在腦中激蕩,最後在大腦皮層留下深深的印記。
註:本文圖文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公眾平臺,如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