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記者朱敏 賀威通)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22日)是秋分節氣。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城裡的人們,對秋分最多的感受,是晝夜等長,不冷不熱。然而春種秋收,秋分,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秋分前後,各地五穀豐登、瓜果飄香,一年的辛勞有了收穫,三季農忙即將休止。
五穀豐登關乎著我們的三餐。這個秋分日,也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的豐收節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主場活動設在山西省運城市。這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以來,首次將主場活動搬到了北京之外。今天的豐收節主會場有哪些精彩的活動?
今天豐收節主會場設在山西運城市萬榮縣的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內。博覽園的中央是廣場演藝區,環繞在演藝區周圍的是各主題展館。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是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年。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億萬農民和50萬農技人員,發揚偉大抗疫精神,艱苦創業,擔當作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各種自然災害影響,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收的果實。慶豐收,迎小康,歡度農民豐收節,他們是理所當然的主角……」啟動儀式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宣布了「全國十佳農民」和第二屆全國最美農技員十位代表的名單。
在廣場演藝區周圍環繞著主題展館區,由沿黃9省區分別布展,還包括貧困地區農產品展。來自貴州六個貧困縣的特色農產品前來參展,參展商張志偉表示:「全國的農產品都能在這兒展示,大家能互享資源,促進農產品的流通,更利於農產品的發展。希望通過這次農產會,把大山裡面的農產品帶到全國。」
除了好聽、好看的節目,好吃的農產品,還有好看的文化展。
其中,陳列著惟妙惟肖的農民群像的面人攤位吸引了多人停留。73歲的老藝人張登民捏麵人50多年,對面人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如數家珍,他專門捏了這群男女老少的農民像迎接農民豐收節。
張登民說:「過去,捏麵人就是擔著擔子,背著箱子,走南闖北。現在這個屬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人也成了非遺傳承人。小小的作品也能登上大雅之堂了。」
據了解,黃河流域9省區特色農產品和傳統農耕文化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6日,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
傳統的悉數登場,新業態怎能缺席?在另一個區域,農戶們把直播間搬到了豐收節的主會場。作為農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的最大平臺,淘寶在過去一個月的豐收節期間,跟30萬商家一起打造了一場農產品的「雙十一」,賣出超過8.4億件農產品。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除了有黃河流域9省區聯動的慶祝活動外,各地也都結合本地區的特色舉辦了豐富多採的慶祝活動。
「黑土地、大糧倉」。黑龍江省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承擔著我國糧食安全的重任,因此被稱為中國的「戰略糧倉」。今天,黑龍江省慶祝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活動在佳木斯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舉行。現場評選出了70名農業各領域先進典型。黑龍江省和糧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張芳獲得最具帶動能力農產品加工企業創辦人稱號。
張芳介紹說:「線上線下的網際網路模式打通六大行動版,多年來,我們帶動6700多個社員和農戶共同增產增收了7000多萬元。」
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當地重點打造的班彥五彩小番茄今年迎來豐收,燈光下,紅、黃、玫、綠、粉五彩小番茄晶瑩剔透。互助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朱安香說:「等到明年我們加上白色和黑色,(打造)一個七彩小番茄。我們過完年就育苗,明年五月份定製七彩小番茄,到七月中旬就可以摘到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