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西瓜燈雕刻創意大賽在平湖市先鋒廣場舉行,200名選手同臺競技。 記者 林雲龍 攝
浙江在線9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肖未 何伊伲 林上軍 王豔瓊 幹婧 於山 楊晨 鄭欣慰 黃玉環 錢禕 趙靜 陳鋮 通訊員 任迎春 錢雲翔 陳祥磊 張春月 周洲 蔡鳳 潘楓 鮑雯霞)
金山
滬浙農民同歡樂
9月23日上午9時,伴著一曲歡樂喜慶的《祥龍起舞》,以「鄉村振興幸福家園,城鄉融合共享豐收」為主題的長三角首屆農民豐收節在上海市金山區廊下生態園拉開帷幕。來自上海市金山區和浙江省平湖市、嘉善縣三地的近600位農民齊聚一堂,共同點燃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澎湃熱情。
「開秧門咯!」隨著一聲嘹亮的吆喝,嘉善縣姚莊鎮的農民紛紛走進田野。當傳統插秧前的「開秧門」儀式被融入嘉善獨有的「田歌」,人們對豐收的期盼與喜悅一覽無遺。
平湖市新倉鎮雙紅村村民的《打菜油》一出場,便憑藉其陽剛而不失優美的舞蹈「吸睛十足」。
「菜花麼蠟蠟黃喲——菜籽麼鋪滿地喲——」,嘹亮的「打油號子」一響,數十位身穿藍印花服飾的壯漢便舞動起來。他們時而撞動千秋錘,時而歡欣起舞。一幕傳統古法榨油的場景,就這樣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了大家面前。
金山廊下農民則上演了一出「非遺」舞曲——《豐收日裡樂蓮湘》。只見,盛裝的阿姨們手執蓮湘棒閃轉騰挪……在上海金山地區「打蓮湘」的發源地中聯、中豐村,每當節慶日,男女老幼都會通過「打蓮湘」來分享喜悅。
據悉,此次豐收節活動將從9月23日持續到10月8日。三地還將圍繞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享豐收、助豐收五大主題開展系列活動。
舟山
科技絕活上舞臺
「耶囉吼嘞!阿拉家裡嘞!……」9月23日下午,在舟山國際水產城漁民廣場,隨著原汁原味的舟山漁歌號子響起,2018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首屆中國·舟山漁場豐收節活動拉開帷幕。
品海鮮、賞節目、展技術……眾多舟山市民紛紛趕來,共同慶祝舟山漁場秋冬汛作業大獲豐收。
「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請看大屏幕。」主持人話音剛落,視頻中出現兩條剛從市場收購來的魚,它們被放入以零下196攝氏度液氮為製冷劑的超低溫速凍機內。先速凍後解凍,僅用10分鐘時間,兩條解凍魚重新在水裡遊動起來。經過液氮超低溫速凍後的梭子蟹,口感如活蟹一樣鮮美。
據介紹,不久前,該技術獲得了省第四屆農民創業大賽「好點子」獎,目前,舟山市相關部門正在制定《舟山液氮活凍梭子蟹技術標準》。
科技促豐收。去年舟山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4.7億元,全市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1元。舟山目前正以國家綠色漁業實驗基地和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的建設為抓手,努力實現漁業經濟新的騰飛。
泰順
稻田迎來城裡客
「總算是真正當了回農民!」來自溫州市區的大學生陳正軍在金燦燦的稻田體驗區,舉起剛割下的大把稻穗開心地說。9月23日上午,泰順縣大安鄉大丘坪村非常熱鬧。為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大安鄉特地舉辦非遺旅遊體驗活動,鄉民們表演傳統技藝,擺起豐收福宴,邀請遊客一同享受農村豐收樂事。
大安鄉地勢平坦,適宜種植水稻,常住人口6000多人幾乎都是農民。每年豐收季,鄉裡鄉間特別熱鬧,農民們還傳承8項非遺技藝。
「原來村裡的泥巴這麼好玩。」在土陶體驗室,來自泰順縣城的十幾個小學生排排坐,滿臉興奮地議論,四五位手工制陶師傅在旁手把手教著。縣級非遺傳承人楊宗尾給大家上課。
走進隔壁的米塑非遺展示館,五彩斑斕的展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米塑愛好者張甜清現場教學,他拿起各色米粉團,捏、掐、刻、扮,很快捏出了一桌「滿漢全席」。
「快來看,快來看!」傳統舞龍和非遺項目龍鳳獅子燈表演開始了,十幾個小夥藏在「龍」身裡舞動著龍姿。「跳完這場舞,來年也盼豐收哩!」村民楊宗明拍手叫好。
「過去鄉民們豐收糧食,現在享受物質、精神雙豐收。」大安鄉黨委書記曾柏建說,當地正立足生態資源和文化底蘊,謀劃觀光項目,發展文旅產業。
紹興
非遺展覽話秋實
「這是成熟的穀物,可以收割了。」9月23日,紹興市非遺館內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觀。這裡正在展出「紹興二十四節氣非遺主題展之秋實展」。
「秋實展」突出「豐收」主題,展現與秋季緊密相關的非遺項目,以此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表達紹興人民對豐收的喜悅之情,使紹興民眾重拾記憶深處的秋日生活畫卷。
李阿姨帶著自己的孫女正在參觀。她說:「今天來到這裡參觀,想起了以前上山下鄉的一些場景,很有感觸,覺得農民真的不容易。」
本次展覽開展儀式還邀請了紹興市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前來參加,致敬農民的勤勞、智慧與奉獻。
「秋分是豐收的一個標誌,從這一天開始,醬油和醬品陸續製作完成了。」紹興醬油傳統釀造技藝省級傳承人滕軍康說,每年4月至6月醬料會被放入醬缸進行發酵晾曬,到了秋分,最早的一批已經可以收穫了。
「今天通過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載體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融入現代生活,服務人民群眾,讓生活更加美好!」紹興市非遺中心主任俞斌說。
柯城
現場創作農民畫
9月23日上午,衢州柯城區石樑鎮坎底村鑼鼓震天響,百餘位農民畫創作者共同參與柯城區「農民畫·畫豐收」現場創作大賽,喜迎中國農民豐收節。
這是一場以橘子為主題的豐收節活動。現場創作要求以橘樹、橘子、橘農為創作內容,反映橘農豐收的喜悅,體現橘鄉農民新生活新思想新氣象。現場創作比賽開始了,餘東村的農民畫畫家毛老虎揮筆在紙上畫出兩隻鴨子,鴨子在一片金黃的豐收背景中互相嬉戲。
很快,現場創作的農民畫就有了雛形,有的用鮮豔的紅黃表達豐收盛景,有的用上了誇張的描繪手法,還有一些走簡潔明快的路線,勾畫出柯城美麗的田園風光。
來自開化的農民畫畫家江日耀留著長鬚,扎著長發。在他的畫作中,有一對非常逼真的松鼠,碩果纍纍的樹下,出現了偷果子吃的松鼠。江日耀說:「這幅畫取名碩果。」
東陽李宅村村民排練「大頭舞」。 東陽日報記者 胡揚輝 攝
東陽
古村新韻煥新顏
9月23日正午,東陽城東街道李宅村文化禮堂內格外熱鬧,75歲的村民李巧榮忙著組織老年協會成員排練新的「大頭舞」,給正在舉行的秋季鄉村旅遊節添喜增福。
李宅村是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文化底蘊深厚,圍繞古建築群和「荷花燈」品牌打造的休閒觀光遊近年來很是紅火。據不完全統計,自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之東陽市秋季鄉村旅遊節於本月中旬開幕後,作為主會場的李宅村,過去一周吸引了省內外遊客12萬人,帶動消費超過100萬元。
如今的李宅村,到處都呈現出一片忙碌景象。「預計村民人均年收入可達到6萬元左右。」李宅村黨支部書記李長春說,為推動「荷花燈」品牌的市場化運作,他們在今年7月成立了李宅荷花燈文化藝術傳播(東陽)有限公司,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完全控股,目前該公司已承接了1300萬元的燈會布展項目。
龍泉
載歌載舞慶「蜂收」
9月23日,由中國養蜂學會、浙江省畜牧獸醫局主辦,麗水市農業局、龍泉市政府承辦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蜜蜂)——蜂收節」活動,在住龍鎮西井村精彩上演。
上午10時,掛滿蜂桶的崖壁前,鑼鼓喧天,獅龍引路。舞臺上,一群小蜜蜂模樣打扮的孩子嘴銜鮮花依次而出,翩翩起舞。蜂農強身健體的蜜宗拳也被搬上了舞臺,讓來客現場感受到龍泉獨特的養蜂文化。
大山深處藏百花,百花叢中釀香蜜。眼下,正是蜂蜜收穫的季節。活動現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了山谷,也唱出了蜂農豐收的喜悅。
這邊載歌載舞,那邊叫賣聲不絕於耳。清甜潤喉的蜂蜜水、紅彤彤黃豔豔的辣椒醬、純天然的酸棗糕、晶瑩剔透的蜂蠟手工皂……老街上,家家戶戶擺攤推銷自家的農特產品。琳琅滿目的原生態產品令人流連駐足。
當天,共有來自全市的2000餘名蜂農參加現場活動,更有來自外國和國內蜂行業專家學者30餘人受邀參加,共同為振興美麗鄉村,大力發展「中蜂產業」出謀劃策。
南湖
多彩民俗寄期盼
秋風起,秋意濃。9月23日,嘉興南湖區鳳橋鎮的田間地頭一片瓜果滿園、稻穀金黃的豐收景象。為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場歡慶盛典在鎮裡舉行,居民通過傳統祭祀、農民運動會、河燈祈福等活動,分享豐收的喜悅,展示農村發展新面貌。
身穿古裝的居民擂大鼓、敲銅鑼、舞長龍,還通過還原傳統祭祀儀式,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為慶祝豐收,當地還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民運動會,包括運南瓜大賽、滾蠶匾、抓魚競賽、螃蟹運糧等。
位於鳳橋鎮永紅村的花夢小鎮,小鎮裡的白墳墩遺址保存良好,是省級文保單位。當天,花夢小鎮舉行啟動儀式,並進行農產品技術籤約。
「豐收節以『農民慶豐收、田園新生活』為主題,突出鳳橋鎮農村的鄉味、土味和趣味。」鳳橋鎮相關負責人說。
三門
蟹鄉漁趣品鮮甜
9月22日,三門小海鮮啤酒音樂節人流絡繹不絕,三門縣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正在當地進行。
三門灣畔品鮮甜。中國小海鮮博覽會、「烹小鮮」廚藝大賽、三門「鮮甜之旅」等一系列慶豐收活動,讓四面八方趕來的村民和遊客樂不思蜀。
「開鍋了!」上午11時半,美食一條街上,一聲激動人心的號令響起,直徑長達3米的豐收大鍋被10餘人共同掀起鍋蓋,熱氣蒸騰,三門小海鮮的濃鬱鮮味和五穀雜糧的甜味誘得人食指大動,青蟹肥美、蟶子鮮美、玉米鮮甜……美味當前,遊客們早已按捺不住,在大鍋前拿起小海鮮大快朵頤。
美食節盡享舌尖美味,博覽會讓人驚喜連連。五彩繽紛的珊瑚、小海鮮全席展、漁民豐收畫等引人駐足。海洋文化展廳現場,手工藝人們還復原出一項古老技藝——魚拓。將捕獲的大鯿魚塗上墨汁,按壓在宣紙上,拓出魚的形狀,大鯿魚便在紙上「活」了,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
據統計,去年三門青蟹線上銷售額2.4億元,網絡寄件量24.3萬票,分別增長140%、98%。今年,三門與北京、南京、杭州等城市的上百家餐飲名店合作,其中僅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4月份合作以來,每月的三門小海鮮採購額近1000萬元。小海鮮已成為三門「最鮮甜的IP」。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蜜蜂)——蜂收節開幕式。 拍友 張有鋼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