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快評第225期】
日前,蔡英文宣稱臺灣經濟增長重返「亞洲四小龍榜首」。今年臺商回臺投資超過新臺幣6000億元,已成投資大爆發的時代。蘇貞昌也認為,臺灣經濟已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臺商回流資金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可以對未來更有信心。
那麼,臺灣經濟到底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呢?
首先是臺灣各部門的統計數據「揭謊言」。臺灣「主計總處」發布的失業統計數據顯示,八月份臺灣失業率為3.89%,比上月增加0.07個百分點,為近24個月的新高,其中八月份臺灣的總失業人數為46.6萬人,較上月增加約9000人。臺灣「財政部門」公布的最新進出口統計顯示,今年前七月臺灣累計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3%,累計進口同比下降0.8%,其中臺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較上年同期減少63.3億美元,同比下降8%,臺灣工業生產指數連續兩個月同比負增長,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0.39%,製造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0.61%,全臺外銷訂單及工業生產表現均不如去年五六月,都呈現負增長。
其次是臺灣各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擠水分」。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八月份臺灣製造業連續四個月呈現緊縮,首季製造業產值較去年同期減少4.95%,第二季度製造業生產值較去年同季減少4.57%,換來臺灣製造業產值上半年呈現全黑的結果,未來更是沒有明顯轉好的跡象。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商業服務業景氣預測顯示,到明年1月份臺灣經濟景氣將持續下降,蔡當局力推的臺商回流政策仍無法帶旺人力市場,比如第四季度全臺人力需求與第三季度相比,預計增加人力的企業佔21.85%,為近三年來的新低。臺灣中央大學發布八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顯示未來半年經濟景氣、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等六項指標全部下降,最大降幅來自未來半年就業機會,該指標創下2011年1月份以來的新低。臺灣工業總會發表的2019年白皮書指出,包括兩岸政策在內的九大單元、97個議題、211項建議中,指出臺灣「五缺五優六失」未見改善問題日趨嚴重,尤其是蔡當局以意識形態和對抗思維主導兩岸政策,讓兩岸關係日趨緊張,令臺灣企業界相當擔憂和臺灣民眾十分揪心。
還有就是島內輿論和外部機構的「潑冷水」。臺北市美國商會公布的2019年景氣調查顯示,對臺灣今年經濟前景有信心的下降了約十個百分點,跨國企業對臺灣未來經濟前景信心轉弱。德國在臺經濟辦事處發布的德商在臺商業信心指數調查的結果顯示,70%多的民眾對於蔡當局的新南向政策感到不滿意。美國學者也認為臺北30年來都沒有什麼變化,令人相當驚訝,臺灣的薪酬20年來未漲處於倒退狀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指出,蔡當局上任後的臺灣經濟只有1%或者2%的增長率,說是20年來最好,明明就是在吹牛。臺灣的經濟在變壞。中國國民黨臺灣2020參選人韓國瑜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臺灣整整鬼混了20年,完全在退步,讓人無法接受。臺灣還要繼續這樣下去嗎?
顯然,不管是臺灣各部門的統計數據,和臺灣各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還是島內輿論和外部機構發布的結果和分析,我們都可以看出臺灣的經濟到底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答案和結果已經很明了。無論蔡英文的投資「大爆發」,還是蘇貞昌的未來「有信心」,根本就是在暗夜吹口哨,為執政敗績壯膽,為謀求政治利益畫餅。
當臺灣政治熱、經濟冷,選舉多、福祉少,政客好、民生差,將心思和精力投到大搞政治鬥爭,而無心改善經濟和民生,臺灣將淪落到「投資不敢、撤資不斷」的境地,臺灣當局自欺欺人,畫餅充飢,用欺騙和謊言謀求政治利益和選舉選票,既掩蓋不住執政敗績,也遮擋不了臺灣經濟不好的事實。這些「打腫臉充胖子」的執政者,在民心、民願、民生、民盼面前,難道不感到心虛和臉紅嗎?(中國臺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