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臺灣經濟關鍵詞:臺商回流,沒戲!

2020-12-21 華夏經緯網

9月臺灣經濟  臺灣名店關門潮

  高雄知名餐不堪虧損歇業,廳外懸掛「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海報(圖片來源:中評社)

    9月,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期在臺灣宣布歇業的企業名店越來越多,包括6月熄燈的老牌音樂餐廳BROWN SUGAR、懷石料理始祖新都裡瀧四店、詹記麻辣火鍋南京店、年底將畫下句點的六福皇宮飯店等,有媒體分析這波歇業海嘯背後有臺當局政策失靈、租金行情狂飆等7大原因,讓臺灣老闆不得不黯然關店。

  《遠見雜誌》報導,蔡英文當局上任後,陸客赴臺人數縮減,讓不少商家營運不下去,雖然臺當局努力拉攏東南亞旅客,力推「新南向」政策,但逢甲觀光夜市自治會主委凌森耀直言,「陸客跟東南亞客人的消費力相比,差異絕對上百倍!」他以陸客赴臺買名牌運動鞋為例,「因為臺灣售價比較便宜,很多陸客一買就是十幾雙。」

  儘管備受爭議的「一例一休」政策歷經修正,但因勞工意識抬頭,很多老闆很怕觸法及員工檢舉,在臺北沅陵街商圈開店多年的老闆透露:「現在假日都是老闆自己加班,這根本是三輸,當局輸稅金、老闆輸營業額、員工也輸掉就業機會。」《《《《《《《詳文   

-------------------------相關連結-------------------------

  「倒閉潮」恐慌下,臺灣商家只能砸自家店出氣?

  赴臺陸客逐年減少 臺業者憂9月旅行社倒閉潮  

  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 臺東旅遊業者:或現倒閉潮  

------------------------------------------------------------

8月臺灣經濟  島內退休憂慮症升溫

  臺灣銀髮族組織的健走活動(資料圖片)

    島內新近一項調查顯示,島內社會對退休潮來臨最大的擔憂就是經濟問題,不論是勞工還是公職人員,都面臨退休金嚴重縮水甚或破產危機。臺灣對軍人、公職人員、教師、勞工分別設有保障基金。據臺當局精算報告指出,軍保基金預計在2019年破產;勞保基金預計2027年破產;教保基金預計2028年破產;公保基金2030年破產。

    據報導,臺灣經濟不振,民進黨當局又熱衷於政治鬥爭,經濟上力求推開大陸市場,開源既然無能,就只剩節流一途了,目前奉行的是個簡單粗暴的「砍」字。臺當局日前頒布新規,大砍傳統藍營支持者軍公教階層的退休金,對象包括所有已退休和將退休的軍公教人員。

  大環境如此,島內民眾唯有自求多福,提前做好養老計劃尤其是經濟規劃。調查顯示,四成臺灣人平時有做投資規劃。在這些人中,40到50歲的偏愛保險、50到60歲的偏愛金融商品、70歲以上的則愛定存。在保險方面,年金險與儲蓄型保險最受青睞。臺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表示,這顯示越年輕者越有提早規劃保險的觀念,他提醒別忽略醫療險的重要性,隨年齡增長更顯重要。 《《《《《《《詳文 

--------------------------相關連結--------------------------

    調查顯示:逾八成臺灣上班族憂心退休金不夠用

    83%臺灣上班族認為存款1617萬新臺幣才敢退休  

    養老金告急火燒眉毛!臺灣或遭遇史上最大退休潮

    退休金不夠發了 島內民眾唯有自求多福? 

------------------------------------------------------------

8月臺灣經濟  臺消費經濟「黑暗期」正來臨

    臺灣夜景。(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火熱到冷清,除了人氣還少啥?臺北士林夜市文林路原本「一店難求」,如今卻有8家店鋪同時招租;臺中逢甲商圈曾經生意火爆,現在即便房東自降租金店鋪也無人問津;昔日生意好到人頭攢動的基隆碧砂漁港,當下的生意直直落……

  與前些年相比,近來臺灣不少商圈出現了不景氣的局面,甚至有人認為島內消費經濟的「黑暗期」正在來臨。短短數年間,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大陸有十幾億人口,當局卻不要這塊市場,到底是誰傻?」談及陸客減少對士林夜市的衝擊,臺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生氣地表示。據他觀察,2008年島內開放陸客觀光後,夜市生意連續幾年都不錯,最好的時候,每天有超過5000名陸客到士林夜市消費。「陸客來臺自由行需要出示財力證明,所以經濟能力都不錯。一名陸客在夜市購買幾十盒伴手禮的情況並不鮮見。」  《《《《《《《詳文   

--------------------------相關連結--------------------------

  從火熱到冷清 臺消費經濟「黑暗期」正來臨

  銀聯卡在臺消費「腰斬」 陸客因素影響巨大

  33個月來最悲觀?臺灣民眾投資消費意願下降

------------------------------------------------------------  

8月臺灣經濟  臺灣呈現低端經濟?

  臺灣夜市和學校附近多可見到夾娃娃機店,機器運營商在人潮眾多的觀光區,擺放超逼真的「便便」。圖片來源於網絡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說,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舉出經濟數據,誇說臺灣經濟正處於20年來表現最佳的時候,外界看到的卻是消費「M型化」、「低端經濟」日盛現象。近日社會熱議的議題,從「滿街娃娃機」到各種「XX之亂」,再到「洋垃圾大舉進口」,已清楚呈現臺灣低端經濟問題。

  文章說,所謂「低端經濟」,在產業上指的是廠商只求投資小、賺取微利求生存,不思大投資、提高技術層級,儘量規避經營風險;在社會上,則是升鬥小民長期處於低薪,看不到收入增加的可能,就全力省錢,消費唯CP值是問。廠商與消費者的「低端經濟」行為又彼此強化輝映,讓低端經濟更形強化、惡化。

  今年以來的「衛生紙之亂」、電信業的「499之亂」,再到近期的「大麥克之亂」,外界看到的是民眾為了省錢,寧可花時間排隊搶購,但試問,1串單價100元(新臺幣,下同)出頭的衛生紙,即使漲價2成,多搶購一串頂多省20、30元,一般民眾能搶多少串?省下的錢又能有多少?

  「滿街夾娃娃機」也是一個同時有產業與社會面意義的事件,更被認為是低端經濟的「代表作」。依照臺財務主管部門數據,5年前全臺夾娃娃店只有169家,2年前增為920家,今年已有3600家;依照業者的估計,全臺已有超過1萬家。雖然當局對消費、餐飲的統計數字上,外界看到還是正成長,但許多精華商業區的空店面增加,只有夾娃娃店進駐,許多知名老店一家一家的收攤,顯示的就是商業的真實面貌。商業發展研究院所發布的臺灣商業服務業景氣指針就顯示,這波商業服務業的復甦力道較過去都微弱。 《《《《《《詳文

--------------------------相關連結--------------------------

  滿街夾娃娃機夾出真危機?臺灣呈現低端經濟

    夾娃娃機「霸街」臺灣的警訊:中小業者已現疲態

    蔡英文被百萬人「寧靜革命」:臺灣經濟或損失800億

    臺灣夾娃娃機店劇增,輿論憂慮「暗藏警訊」

------------------------------------------------------------  

6月臺灣經濟  拿什麼讓臺商「回心轉意」?

 
  9月底,蔡英文出席「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4屆年會」開幕典禮時向大陸臺商喊話
 

  9月,蔡當局呼籲臺商回臺投資發展,並認為臺灣當前經濟各項指標較好。可是,當臺灣經濟環境缺水、缺工、缺人、缺地、缺電的「五缺」至今依舊未能解決。試問,蔡當局拿什麼讓臺商「回心轉意」呢?在事關臺商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上,尤其是大陸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商機機遇,是不能讓廣大臺商「忍痛割愛」,也不會「回心轉意」的。

 

  從臺商投資大陸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顯然蔡當局這種空喊話的招法,已經沒有了市場,更沒有了人心。因為,蔡當局不顧臺企臺商改善兩岸關係的呼聲,一味地阻擋和阻擋臺商臺企搭乘大陸經濟快車的腳步和動力,既留不住臺商也留不下臺商的心。

 

  蔡英文日前也表示,臺灣經濟增長率呈現正增長,失業率持續下降。事實果真如此嗎?臺灣同胞到底生活的好不好,臺商發展的環境好不好,拴心留人的氛圍好不好,投資願景和未來好不好,臺胞自有公論。現實情況,好的不會變壞,壞的不會變好。

 

  客觀來講,臺灣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在蔡當局先政治後經濟的理念驅動下,政治熱度高過經濟熱度,這對於臺灣同胞幸福生活以及臺商投資環境,百害無一益。同時,也正是蔡當局政黨利益和政治權謀,使臺青臺生不願淪落為政治的買單者和選票的犧牲品,紛紛以「逃離臺灣」的選擇,告訴蔡當局,偽裝下謊言「臺灣好」都是好還是不好。 

《《《《《《《詳文  

--------------------------相關連結--------------------------

    「五缺」未解,蔡當局拿什麼讓臺商「回心轉意」?   

    蔡英文喊話臺商回流 在大陸臺商會聽召喚嗎? 

    蔡英文喊話臺商回流 臺商:你就可勁兒忽悠吧 

    臺商「回流」有五缺 蔡當局欠缺解決問題的智慧 

    (華夏經緯網綜合)

相關焦點

  • 侯友宜訪越南 鼓勵臺商回流
    新北市長侯友宜考察東協三國,23日造訪臺灣紡織業股王儒鴻企業在越南同奈省的仁澤成衣廠,儒鴻近期在新北投資64億元(新臺幣,下同)興建複合式企業總部大樓,侯友宜讚許儒鴻是根留新北的最佳典範,也期盼臺商在海外打拼的同時也莫忘故鄉,踴躍回流投資,新北市的「招商一條龍」將提供最優質、最高效率的服務。
  • 10月臺灣經濟關鍵詞:依然冷寂的臺灣
    10月臺灣經濟  黃金周vs「冷颼颼」 綜合《中國時報》《聯合報》《中華日報》等臺灣媒體13日頭條新聞報導,在觀塘中油第三接收站建置完成後,除了供應大潭電廠第8、9號機組,尚有餘裕供應120多萬千瓦的發電量,因此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同意停止興建深澳電廠,臺當局行政機構也予以同意。
  • 臺商回流 高雄工業地搶手
    臺商回流工業地搶手,產二用地熱鬧開賣;圖為和發產業園區外觀。圖/業者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臺商回流獵取工業地的熱潮持續升溫,高雄市政府推出的和發產業園區,供製造業使用的產一銷售率即將突破7成,高市經發局12月20日正式公告標售5處產二用地,有意購地投資廠商,可視此次公告標售坵塊進行申標。
  • 浙江臺商新春座談會側記:經濟是大事 臺商不缺席
    (浙江臺辦 王健 攝)  中國臺灣網2月20日杭州消息 皚皚白雪給春寒料峭的杭城更添了幾分寒意。19日下午,省人民大會堂「全省臺資企業協會暨臺商新春座談會」會場內,熱氣騰騰,春意盎然。省臺辦的工作人員正在走廊來回穿梭,神情顯得有些焦慮:「天寒地凍,代表們能按時到會嗎?」
  • 臺媒:切割大陸臺商 臺灣經濟受傷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獲得有效控制,災情最嚴重的湖北省已解除封城禁令,疫情核爆區武漢預計兩周後解封,結束長達兩個多月的對外交通及人員管制。消息傳來,因封城而滯留武漢多時的臺胞雀躍不已,終於可以結束浪跡生涯,但沒想到,他們的返鄉路依然荊棘遍地。
  • 臺當局稱回流臺灣的投資額將超過8000億新臺幣 國臺辦:大家會相信嗎?
    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 (劉潔妍 崔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1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主持發布會並答問。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提問: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說中美經貿摩擦對臺灣的直接影響很有限,今年回流臺灣的投資額將超過8000億新臺幣,請問您對此有何評價?馬曉光回答:民進黨當局公布的所謂「回流」數字,與廣大臺灣同胞對經濟、民生、實際生活的切身感受相比,大家會相信嗎?
  • 臺商大規模撤離大陸?民進黨當局說法被「打臉」,大陸優勢未變
    民進黨當局此前聲稱,不少在大陸的臺商因中美對抗而回流,大陸產業鏈將因疫情重組,臺商將撤資轉投資或回臺。但臺灣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何啟聖接受訪問時卻指出,未看到臺商大規模回流,轉投資的也有限,因為生產模式是一個既定行為,沒有被打破的話,當然就會繼續生存下去。
  • 王建民: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臺商投資新動向
    2019年1月4日,臺「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召開制訂「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後第1次聯審會議,批准智邦科技、慶富實業等2家返臺投資申請案,分別在苗慄廣源科技園區與漳濱工業區分別投資8億與9.6億元(新臺幣,下同)。2月14日召開第二次「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會議,通過宇隆科技、亞旭電腦與迅得機械等3家臺資企業申請案,總計投資金額21億元,預計可增加700多個就業機會。
  • 蔡英文說今年臺商回臺投資能有5千億元
    民進黨當局將臺商回臺投資視為重要政績,大肆宣傳。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更設下指標,設定今年臺商回臺投資5千億元(新臺幣,下同),「經濟部長」沈榮津則表示有機會上看6千億元。臺灣《中國時報》發表社論指出,看起來將為臺灣帶來龐大的投資與就業機會,經濟前景可期。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按主要出口地觀察,2020年1-11月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地區)、美國及日本出口分別增長14.04%、9.49%及0.28%,對「新南向18國」及歐盟則分別衰退4.84%及6.09%。從出口產品種類看,累計1-11月出口貨品中,受惠於5G應用及宅經濟拉動,電子零組件出口增長20.34%(其中集成電路增長22.09%),資通與視聽產品增長15.14%。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臺灣經濟沒有本錢和大陸「脫鉤」
    臺灣旺報社評說,臺灣上半年(1-6月)出口表現不減反增,微幅成長0.5%,亮眼的出口數據為低迷的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當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都還深陷衰退泥淖之際,臺灣預估今年仍有1.67%正成長,推動力量不只是政府支出與投資,出口增長才是關鍵角色。
  • 臺灣記者追問臺商涉嫌經濟犯罪案件 國臺辦回應
    臺灣記者追問臺商涉嫌經濟犯罪案件 國臺辦回應 2020年12月16日 11: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 疫下臺商成績亮眼
    今年前7個月,臺資對大陸投資金額逾35億美元,同比增逾五成。圖片來源:大公報  今年以來,全球範圍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進黨當局又不斷設置障礙。但堅守在大陸的臺商卻迎來了「春天」。臺灣官方給出的預測,如果疫情在7月份結束,臺灣今年的經濟增長仍有望達到2%;民間的預測則悲觀得多,臺灣政治大學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認為臺灣經濟今年可能會負增長。
  • 臺媒:「綠色恐怖」嚇壞臺灣經濟前景,最令人擔憂的來了
    根據臺當局「經濟部」今年1~8月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相較去年同期,臺灣對大陸出口(含香港)萎縮6.9%,對大陸投資則大幅縮減57%,陸資來臺也急遽減少50%。在人員往來方面,陸客來臺在去年藍營地方選舉大勝後出現回春,成長將近3成,但隨著9月陸客自由行禁令與團客限縮的頒布,陸客來臺人數出現斷崖式下墜,「交通部觀光局」不諱言恐將出現8、9年來新低紀錄。
  • RCEP經濟規模26兆美元!港媒:臺灣被孤立將陷「核彈級危機」
    @銳看臺灣報導 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於本月15日完成籤署,臺灣卻被排除在外,長此以往臺灣恐產業空洞化。香港媒體評論稱,RCEP成員國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東協10國、澳洲、紐西蘭等15國,經濟規模高達26兆美元,佔全球GDP三成,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臺灣若未能加入不僅重創傳統產業,更將加速企業出走、擴大貧富懸殊,陷入「核彈級危機」;而唯一的解方,就是從根本上解決兩岸問題。
  • 臺灣經濟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蔡當局的空話慘遭打臉
    【兩岸快評第225期】日前,蔡英文宣稱臺灣經濟增長重返「亞洲四小龍榜首」。今年臺商回臺投資超過新臺幣6000億元,已成投資大爆發的時代。蘇貞昌也認為,臺灣經濟已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臺商回流資金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可以對未來更有信心。那麼,臺灣經濟到底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呢?首先是臺灣各部門的統計數據「揭謊言」。
  • 社會經濟事業再譜新篇 國家級漳州臺商投資區建設閩西南協同發展...
    下一步,漳州臺商投資區將在黨工委、管委會的領導下,區鎮村(社區、場)齊發力,繼續全面對接廈門,致力打造產業升級的實力臺商區、創新創業的活力臺商區、富美幸福的魅力臺商區。  【關鍵詞產業】  培育龍頭企業推動經濟增速換擋
  • 2020「工、住、辦」帶動2021年經濟復甦,利臺灣房市發展
    2021-01-04 11:47:37 來源: 臺灣房產 舉報
  • 境外資金回流閒錢爆量,臺灣今年超額儲蓄首度飆破3兆
    疫情陰影未散之下,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仍能寫下2.54%的好成績,放眼全球也是相當亮眼的表現;但有項數據值得關注,疫情導致消費大幅縮減,加上資金匯回,使得超額儲蓄暴衝,一舉飆破新臺幣3兆元。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超額儲蓄連年處在2兆元以上的高水位,主計總處8月時估2020年、2021年超額儲蓄分別為2.47兆元、2.70兆元,但11月底最新發布的國民所得統計,今明年超額儲蓄大暴衝,分別跳升至3.05兆元與3.01兆元。臺灣超額儲蓄水位激增,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點出3大因素,其中也不乏疫情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