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臺灣經濟 臺灣名店關門潮
高雄知名餐不堪虧損歇業,廳外懸掛「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海報(圖片來源:中評社)
9月,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期在臺灣宣布歇業的企業名店越來越多,包括6月熄燈的老牌音樂餐廳BROWN SUGAR、懷石料理始祖新都裡瀧四店、詹記麻辣火鍋南京店、年底將畫下句點的六福皇宮飯店等,有媒體分析這波歇業海嘯背後有臺當局政策失靈、租金行情狂飆等7大原因,讓臺灣老闆不得不黯然關店。
《遠見雜誌》報導,蔡英文當局上任後,陸客赴臺人數縮減,讓不少商家營運不下去,雖然臺當局努力拉攏東南亞旅客,力推「新南向」政策,但逢甲觀光夜市自治會主委凌森耀直言,「陸客跟東南亞客人的消費力相比,差異絕對上百倍!」他以陸客赴臺買名牌運動鞋為例,「因為臺灣售價比較便宜,很多陸客一買就是十幾雙。」
儘管備受爭議的「一例一休」政策歷經修正,但因勞工意識抬頭,很多老闆很怕觸法及員工檢舉,在臺北沅陵街商圈開店多年的老闆透露:「現在假日都是老闆自己加班,這根本是三輸,當局輸稅金、老闆輸營業額、員工也輸掉就業機會。」《《《《《《《詳文
-------------------------相關連結-------------------------
「倒閉潮」恐慌下,臺灣商家只能砸自家店出氣?
赴臺陸客逐年減少 臺業者憂9月旅行社倒閉潮
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 臺東旅遊業者:或現倒閉潮
------------------------------------------------------------
8月臺灣經濟 島內退休憂慮症升溫
臺灣銀髮族組織的健走活動(資料圖片)
島內新近一項調查顯示,島內社會對退休潮來臨最大的擔憂就是經濟問題,不論是勞工還是公職人員,都面臨退休金嚴重縮水甚或破產危機。臺灣對軍人、公職人員、教師、勞工分別設有保障基金。據臺當局精算報告指出,軍保基金預計在2019年破產;勞保基金預計2027年破產;教保基金預計2028年破產;公保基金2030年破產。
據報導,臺灣經濟不振,民進黨當局又熱衷於政治鬥爭,經濟上力求推開大陸市場,開源既然無能,就只剩節流一途了,目前奉行的是個簡單粗暴的「砍」字。臺當局日前頒布新規,大砍傳統藍營支持者軍公教階層的退休金,對象包括所有已退休和將退休的軍公教人員。
大環境如此,島內民眾唯有自求多福,提前做好養老計劃尤其是經濟規劃。調查顯示,四成臺灣人平時有做投資規劃。在這些人中,40到50歲的偏愛保險、50到60歲的偏愛金融商品、70歲以上的則愛定存。在保險方面,年金險與儲蓄型保險最受青睞。臺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表示,這顯示越年輕者越有提早規劃保險的觀念,他提醒別忽略醫療險的重要性,隨年齡增長更顯重要。 《《《《《《《詳文
--------------------------相關連結--------------------------
調查顯示:逾八成臺灣上班族憂心退休金不夠用
83%臺灣上班族認為存款1617萬新臺幣才敢退休
養老金告急火燒眉毛!臺灣或遭遇史上最大退休潮
退休金不夠發了 島內民眾唯有自求多福?
------------------------------------------------------------
8月臺灣經濟 臺消費經濟「黑暗期」正來臨
臺灣夜景。(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火熱到冷清,除了人氣還少啥?臺北士林夜市文林路原本「一店難求」,如今卻有8家店鋪同時招租;臺中逢甲商圈曾經生意火爆,現在即便房東自降租金店鋪也無人問津;昔日生意好到人頭攢動的基隆碧砂漁港,當下的生意直直落……
與前些年相比,近來臺灣不少商圈出現了不景氣的局面,甚至有人認為島內消費經濟的「黑暗期」正在來臨。短短數年間,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大陸有十幾億人口,當局卻不要這塊市場,到底是誰傻?」談及陸客減少對士林夜市的衝擊,臺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生氣地表示。據他觀察,2008年島內開放陸客觀光後,夜市生意連續幾年都不錯,最好的時候,每天有超過5000名陸客到士林夜市消費。「陸客來臺自由行需要出示財力證明,所以經濟能力都不錯。一名陸客在夜市購買幾十盒伴手禮的情況並不鮮見。」 《《《《《《《詳文
--------------------------相關連結--------------------------
從火熱到冷清 臺消費經濟「黑暗期」正來臨
銀聯卡在臺消費「腰斬」 陸客因素影響巨大
33個月來最悲觀?臺灣民眾投資消費意願下降
------------------------------------------------------------
8月臺灣經濟 臺灣呈現低端經濟?
臺灣夜市和學校附近多可見到夾娃娃機店,機器運營商在人潮眾多的觀光區,擺放超逼真的「便便」。圖片來源於網絡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說,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舉出經濟數據,誇說臺灣經濟正處於20年來表現最佳的時候,外界看到的卻是消費「M型化」、「低端經濟」日盛現象。近日社會熱議的議題,從「滿街娃娃機」到各種「XX之亂」,再到「洋垃圾大舉進口」,已清楚呈現臺灣低端經濟問題。
文章說,所謂「低端經濟」,在產業上指的是廠商只求投資小、賺取微利求生存,不思大投資、提高技術層級,儘量規避經營風險;在社會上,則是升鬥小民長期處於低薪,看不到收入增加的可能,就全力省錢,消費唯CP值是問。廠商與消費者的「低端經濟」行為又彼此強化輝映,讓低端經濟更形強化、惡化。
今年以來的「衛生紙之亂」、電信業的「499之亂」,再到近期的「大麥克之亂」,外界看到的是民眾為了省錢,寧可花時間排隊搶購,但試問,1串單價100元(新臺幣,下同)出頭的衛生紙,即使漲價2成,多搶購一串頂多省20、30元,一般民眾能搶多少串?省下的錢又能有多少?
「滿街夾娃娃機」也是一個同時有產業與社會面意義的事件,更被認為是低端經濟的「代表作」。依照臺財務主管部門數據,5年前全臺夾娃娃店只有169家,2年前增為920家,今年已有3600家;依照業者的估計,全臺已有超過1萬家。雖然當局對消費、餐飲的統計數字上,外界看到還是正成長,但許多精華商業區的空店面增加,只有夾娃娃店進駐,許多知名老店一家一家的收攤,顯示的就是商業的真實面貌。商業發展研究院所發布的臺灣商業服務業景氣指針就顯示,這波商業服務業的復甦力道較過去都微弱。 《《《《《《詳文
--------------------------相關連結--------------------------
滿街夾娃娃機夾出真危機?臺灣呈現低端經濟
夾娃娃機「霸街」臺灣的警訊:中小業者已現疲態
蔡英文被百萬人「寧靜革命」:臺灣經濟或損失800億
臺灣夾娃娃機店劇增,輿論憂慮「暗藏警訊」
------------------------------------------------------------
6月臺灣經濟 拿什麼讓臺商「回心轉意」?
9月,蔡當局呼籲臺商回臺投資發展,並認為臺灣當前經濟各項指標較好。可是,當臺灣經濟環境缺水、缺工、缺人、缺地、缺電的「五缺」至今依舊未能解決。試問,蔡當局拿什麼讓臺商「回心轉意」呢?在事關臺商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上,尤其是大陸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商機機遇,是不能讓廣大臺商「忍痛割愛」,也不會「回心轉意」的。
從臺商投資大陸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顯然蔡當局這種空喊話的招法,已經沒有了市場,更沒有了人心。因為,蔡當局不顧臺企臺商改善兩岸關係的呼聲,一味地阻擋和阻擋臺商臺企搭乘大陸經濟快車的腳步和動力,既留不住臺商也留不下臺商的心。
蔡英文日前也表示,臺灣經濟增長率呈現正增長,失業率持續下降。事實果真如此嗎?臺灣同胞到底生活的好不好,臺商發展的環境好不好,拴心留人的氛圍好不好,投資願景和未來好不好,臺胞自有公論。現實情況,好的不會變壞,壞的不會變好。
客觀來講,臺灣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在蔡當局先政治後經濟的理念驅動下,政治熱度高過經濟熱度,這對於臺灣同胞幸福生活以及臺商投資環境,百害無一益。同時,也正是蔡當局政黨利益和政治權謀,使臺青臺生不願淪落為政治的買單者和選票的犧牲品,紛紛以「逃離臺灣」的選擇,告訴蔡當局,偽裝下謊言「臺灣好」都是好還是不好。
《《《《《《《詳文--------------------------相關連結--------------------------
「五缺」未解,蔡當局拿什麼讓臺商「回心轉意」?
蔡英文喊話臺商回流 在大陸臺商會聽召喚嗎?
蔡英文喊話臺商回流 臺商:你就可勁兒忽悠吧
臺商「回流」有五缺 蔡當局欠缺解決問題的智慧
(華夏經緯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