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北票市金絲王棗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郭翠萍
『金絲王棗』是北票市地方棗樹變異株,為優良鮮食和加工品種,原產北票市上園鎮。 北票市上園鎮果樹大戶在錦州義縣親屬家採到的 4 個枝條,嫁接了 12 株棗樹,經 20 多年的培育,早已作為母株進行擴大繁育。 上園鎮 1998 年栽培 666.7m 2 , 2019 年為 1333.3hm 2 ,栽植農戶 300 餘個,年產鮮棗 150 萬 kg 。 行情較好時,收入達到2400 萬元,戶均增收 5000 元以上。 2003 年,北票市大三家鎮廟下村種植 120hm 2 朝陽孫家灣大棗,由於產量、價格都不高,效益不好,在 2007 年全部改接來自於上園鎮的『金絲王棗』。 2010 年,廟下村成立了大棗專業合作社,現在已發展到 166.7hm 2 ,年產大棗 17.5 萬 kg ,實現收入 2800 多萬元,給棗農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2009 年獲「遼寧特色經濟林產品」「全國首屆森林食品博覽會金獎」等榮譽。 2013 年 3 月 15 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北票『金絲王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主要性狀
果實橢圓形,深紅色,色澤鮮豔,外形美觀,平均單果重 10.92g ,最大 25.6g 。 果肉淡黃色,皮薄,肉厚,核小,可食率 94.9% 。 肉質細膩,掰開半乾的紅棗可清晰地看到粘連果肉的縷縷糖絲, 拉伸八九釐米而不斷,故名。 總糖含量 22.58% ,甜味濃,適宜貯存。 早果性強,當年生新枝摘心後即可坐果。 8 月中下旬開始成熟,採摘期長達 1 個月。 適合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排水良好的土壤環境。 栽後第 2 年見果。 盛果期( 5 年以上) 666.7m 2產鮮果 400 kg ,經濟效益達 4 000~6 000 元,遠遠超過種植農作物的收入。
2 栽培技術
2.1 園地及苗木選擇
果園選擇有灌溉設施、 交通便利的陽坡耕地或荒坡(避開陰坡)。 嫁接苗選擇主莖壯實,木質化程度高、地徑 1cm 以上,沒有病蟲害,根系發達,最好是用山棗作砧木的。 秋天起苗後立即假植在 1m 深的溝裡,並灌大水,立冬時分 2 次覆蓋玉米秸稈。 第 2 年春天起苗栽植,既節約栽植成本,成活率也高。
2.2 整地與栽植
按株行距 2m×3m 挖長、寬、深各 60cm 的栽植坑,先填表土,後填底土。 荒坡若遇有石頭,要清理乾淨,客土栽植。 栽植前 10~15d 灌足栽植坑水。
栽植前 1d 起苗,用清水浸泡棗苗根部 24h 以上,使苗木充分吸水,同時剪掉主根一小部分(見新茬),目的是增加苗木吸水量,促發新根,提高成活率。栽植時間一般為 4 月, 即土壤解凍後至苗木萌發前為宜,北票市多在 4 月 15 日前後。
在栽植坑中心先挖一二鐵鍬土,小坑內澆滿水,打成泥漿,插入棗苗,上下提一提,使根系舒展、扶正後填土。過一二天表層再覆一層土,輕踩實,修好樹盤。栽植時根頸部要略高於地表,使嫁接口露出地面約 5cm 左右為宜。 沒有灌溉設施的地塊要注重修樹盤,以利於存蓄雨水。 最好能覆黑地膜,可以防止水分蒸發和雜草生長。 栽植後在 25~40cm 處定幹。 栽植後如果沒有大雨,15d 後要澆 1 次透水。[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2.3 土肥水管理
栽植第 1 年 6 月, 採用一二個點穴施法株施尿素0.1kg , 離樹幹 30~50cm , 深 15~20cm ; 9 月下旬至 10月上旬進行秋季穴施有機肥 2.5kg ,深度 35cm 左右。
第 2 年後每年都在 6 月每 666.7m 2 穴施尿素 10 kg 、複合肥 16.5kg , 分 3 點穴施; 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株施有機肥 3~4kg ,穴施一二個點,配施氮磷鉀複合肥或腐熟的農家肥。
栽植 4 年後,進入 7 月如發現缺肥現象,應及時補充葉面肥或衝施肥。
每年 4 月 10 日前澆水 1 次。 棗樹開花期容易乾旱,水分不足容易落花,水分充足則明顯提高坐果率。
因此開花前天氣乾旱要澆水 1 次。 澆水不能採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漫灌容易落花,宜滴灌 3~5 次。 7 月下旬—8 月上旬果實生長最快,這個階段的生長條件直接決定果實質量,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灌水量。
建園後的前 5 年, 棗樹較小, 行間可種植矮稈作物;以後實行果園自然生草,雜草高度達到 30cm 以上人工或用割草機刈割,不得使用除草劑。
2.4 修剪
樹形一般採用矮冠開心形等。 6 月對栽植第 1 年萌發的枝條只留下不同方向四五個,其他枝條全部剪掉,並及時抹掉沒有用的芽。 立秋前對所留枝條剪掉頂尖部分,使所留枝條木質化,培養好樹形,安全過冬。 以後每年在 6 月都需要剪除沒有用的枝條,並抹芽。 立秋前對所留枝條打尖,使其儘快木質化,安全越冬。 第 5 年春季修剪後高度不能超過 1.3~1.5m 。
2.5 花果管理
盛花初期即棗吊開 3~5 朵花時噴 920 , 要霧化好。不能直接噴花,因能把花粉衝掉,影響坐果; 7d 後再噴1 次 920 。花期乾旱噴水、放蜜蜂可提高坐果率。對有生理性落果的樹要馬上噴葉面肥或開溝衝施有機肥。
2.6 病蟲害防治
從栽植第 2 年起每年萌芽前全園噴 1 次 5 °Be 石硫合劑, 包括樹幹、樹冠下、地表面, 目的是殺菌、殺蟲、殺卵。 冬季一定要清除棗園雜草、落果、殘枝落葉,消滅越冬菌源。 5 月 1 日前後 (芽萌動期), 噴防蟎藥劑, 如樂果類。 花期防治灰斑病, 用 450g/L 咪鮮胺乳劑 1000~2000 倍液葉面噴霧。 幼果期 ( 6 月 25 日— 7月 5 日)防治潰瘍病、 黑星病, 用 3% 中生黴素可溼性粉劑 800~1000 倍或 20% 噻森銅懸浮劑 300~500 倍液,配表面活性劑有機矽(百士威農藥公司生產的 10g/ 袋)2000 倍液噴霧。 7 月 15 日前後用菊酯類農藥防治食心蟲。 7 月 10 日— 8 月 20 日是防治各種病蟲害的關鍵期,視具體情況用藥。 防治縮果病可選用 2.5% 氟哌酸粉劑 2000 倍 + 發酵牛奶 100 倍液,效果很好。轉色期防治炭疽病, 可選 25% 溴菌氰乳油 2 000 倍 + 發酵牛奶100 倍液噴霧。
此外,工具要消毒,防止感染棗瘋病,發現病株應立即連根刨除、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