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了什麼?
全民參與的理念
豐富的公共健身資源
美麗的市容市貌……
雖然十二運的聖火已經熄滅,但對於瀋陽人來說,全運會後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全運會,給瀋陽帶來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為了尋求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歷時兩天,採訪了全運會的參與者、組織者以及市民和體育愛好者,聽聽他們是如何看待全運給瀋陽帶來的影響。
財富1:奧體外場本月底或對外開放
全運會期間,一塊塊金牌在奧體中心產生。而全運會過後,這裡將卸下盛裝,走親民路線。
奧體中心體育場副場長吳雲認為,全運會留給瀋陽最大的財富就是場館。「當初建設時就考慮過會後的利用問題。」吳雲說,這些場館大多在大學裡,全運會期間承辦賽事,而全運會後將為大學所用。平日裡,普通百姓很難在奧體中心進行健身活動。「這回好了,這個月底左右,奧體中心的外場和訓練場可能將向公眾開放。」吳雲說。
財富2:更多人加入廣場舞隊伍
廣場舞表演者馮君娥說,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平日健身的廣場舞,會被搬到全運開幕式的大舞臺上。開幕式結束的第二天,馮君娥和老夥伴們依舊去廣場健身,不同的是她們這支隊伍吸引了很多新成員。
如果問全運會給馮君娥留下了什麼,她認為是更多的夥伴加入到了她的健身隊伍裡來。「用句時髦的話,這叫全民參與,回歸體育。」馮君娥說,她會發動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共享健身的快樂。
財富3:積累賽會醫療保障經驗
全運會期間,僅田徑比賽場就有來自急救、醫院等六個單位的70多人參與到醫療保障的工作中。作為這支隊伍的領導者,有著20多年醫療從業經驗的韓淑賢告訴記者,雖然這些人來自不同單位、崗位,但很快就融為了一體,形成了打破界限的醫療保障隊伍。
「全運這是對應急醫療隊伍的考驗。」韓淑賢說。全運會期間,僅田徑賽場就接診146人次,轉送醫院16人,這只是若干個全運賽場中的一個縮影。如果問韓淑賢全運會給她和同事們留下了什麼,那就是經驗。韓淑賢說,全運會讓他們積累了大型賽事醫療保障的經驗,這對瀋陽來說是寶貴的。
財富4:渾南城市化進程加速
市民李德祿清楚地記得,五年前他剛搬到渾南時,連請裝修工人們吃飯的地方都找不到。「那時我家周圍很空曠,開車回家停在路邊都不放心。」而五年後的今天,渾南的變化翻天覆地,別說是飯店,連星級酒店都有了,而且商圈林立。
李德祿認為,渾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與全運會分不開。「濟南全運會後,奧體周邊的城市建設速度飛快,房價大漲。」李德祿說,他相信全運會的後續效應還將繼續影響渾南。
財富5:積累舉辦大型賽會經驗
十二運是瀋陽辦過的規格最高、項目最全的一次體育盛會。對于田徑競賽委員會競賽處副處長孫凱宇來說,全運會給他們留下的是一筆寶貴的經驗。
讓孫凱宇引以為豪的是耗時一年編寫的田徑競賽組織運行工作指南,裡邊詳細記載了器材、醫療、場地的籌備組織要求。「賽事組織就猶如導演一樣,比賽精不精彩,全靠它。」孫凱宇說,通過全運會他們積累了舉辦大型賽會的經驗,那本工作指南,以後不論是省運會還是單項比賽都能用得上。
財富6:增添大批公共健身資源
張鵬是一位健身愛好者。對於他來說,全運會留下的就是豐富的健身資源。每天早上,張鵬都會到富民橋下的籃球場去打籃球。張鵬說,這幾年瀋陽增添了很多公共健身場所和設施,尤其是全運會前,渾河南岸還開了奧林匹克公園,讓人們出了家門就能找到健身的地方,而且還是免費的。「我覺得這就是全運會給瀋陽留下的最寶貴資源。」
採訪結束時,記者走在五裡河公園內健身步道上,身旁是成群結伴的健身者。全運會結束了,但它給瀋陽留下的財富是豐富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全民參與的體育精神,將讓瀋陽更加具有活力。
瀋陽晚報、瀋陽網高級記者 柳雲松 攝影記者 王江 常晟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