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0多年時間裡,人類因為工業革命的出現,科學技術水平、生活水平等有了質的飛躍,不過,從事物發展的角度來看,凡事都有兩面性,很多人都說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而這把雙刃劍,如今正在「反殺」人類自己。
西伯利亞野火頻率增加
進入到21世紀以來,原本氣候寒冷,給人感覺非常偏遠的西伯利亞,卻在每年進入春夏季節的時候,都會發生野火,而且近年來野火發生的頻率增加,同時野火的燃燒規模也越來越大。
拿今年來說,今年5月份開始,西伯利亞地區就再次進入野火燃燒期,燃燒面積超過了300萬公頃,同時,向大氣中釋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就足足比去年多了近700萬噸,達到了可怕的6000萬噸左右。研究者也表示,今年西伯利亞地區的野火,是過去18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都會到,西伯利亞是處於北極圈,它原本就是非常寒冷的氣候環境,而且到處都是永凍土,按理說即使如今氣溫升高,當春夏季節到來的時候,會導致永凍土融化,可是「水火本不相融」,為何沒有什麼可燃物的西伯利亞,卻頻頻發生火災呢?
研究發現:「水」竟然是助攻
這個問題的答案,日前被我國科學家找到了。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一直都從事東北地區凍土退化,對於氣候環境方面影響的研究。
前段時間,通過大量的數據匯總分析,最終研究者給出了答案,原來之所以西伯利亞地區的野火頻率增加,是因為當凍土融化的速度加快,就會釋放大量的甲烷,而這些甲烷則是野火燃燒不止的關鍵。
研究者表示,多年來,由於全球變暖的大環境影響,環繞北極的凍土帶目前已經都岌岌可危了,在凍土層地下,原本儲存的溫室氣體,比方說甲烷,它們也會因為底層凍土的融化而進入到大氣之中,同時,由於其自燃機制,自燃也就會導致野火頻發了。
而且不止是西伯利亞地區,我國東北的山林近年來火災的發生頻率也加大了,這裡的原因也與氣候變暖導致凍土融化,同時氣候相對乾旱助燃有關。
未來如果凍土融化的速度無法減弱,那麼,可能野火發生的頻率仍然會不斷增加。這次發現了凍土和野火之間的重要性後,也可以幫助減少野火的發生,比方說在凍土的融化高峰期,可以通過人工幹預的手段,讓地表內的甲烷濃度降低,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野火的發生。
說起來,凍土的融化並不止讓野火不斷這麼簡單,真正隱藏在凍土中的,還有很多可怕的事情,比方說遠古病毒、地面塌陷等等。
凍土融化有哪些威脅?
先讓我們簡單來看一下永凍土的概念,永凍土一般都是處於地球的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這裡的氣候環境也都是相對寒冷乾燥的。
永凍土一般分為2層,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分別是沉積物、有機物、巖石,然後在寒冷的作用下,加上冰的介入,將它們嚴絲合縫的凍在一起。
當進入春夏季節的時候,伴隨著氣溫的回升,永凍土表層是會季節性融化的,這只是薄薄的一層,對於凍土層上面的建築,當地的氣候環境等,也都沒有任何的影響。
真正有影響的是永凍土的下層,這一層最遠的可以追溯到上個冰河世紀時期,也就是說至少距今有百萬年的時間。
在下層的永凍土中,不僅有著史前動物的屍體,同時也有著遠古時期的病毒、細菌等大量的史前微生物,當它們伴隨著融化進入到現代環境之中,如果外界氣候環境適合,那麼,很多遠古病毒、細菌就會紛紛「甦醒」。
自然界是一個整體,當它們進入到自然界,參與到生態循環的時候,由於我們對於它們完全不了解,也就意味著人類很可能會因此而遭遇厄運。
比方說在2015年的時,就曾經有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地區的永凍土中,發現了因為融化而現身的遠古病毒,雖然距今已經過去了3萬年,但是仍然傳染性極強,而且活性很高。
所以,永凍土對於人類來說,無異於是高緯度的「定時炸彈」,它就好像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很容易讓現有生物陷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