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野火頻率增加的原因找到了!研究發現:「水」竟然是助攻

2020-12-17 奇點使者

過去的200多年時間裡,人類因為工業革命的出現,科學技術水平、生活水平等有了質的飛躍,不過,從事物發展的角度來看,凡事都有兩面性,很多人都說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而這把雙刃劍,如今正在「反殺」人類自己。

西伯利亞野火頻率增加

進入到21世紀以來,原本氣候寒冷,給人感覺非常偏遠的西伯利亞,卻在每年進入春夏季節的時候,都會發生野火,而且近年來野火發生的頻率增加,同時野火的燃燒規模也越來越大。

拿今年來說,今年5月份開始,西伯利亞地區就再次進入野火燃燒期,燃燒面積超過了300萬公頃,同時,向大氣中釋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就足足比去年多了近700萬噸,達到了可怕的6000萬噸左右。研究者也表示,今年西伯利亞地區的野火,是過去18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都會到,西伯利亞是處於北極圈,它原本就是非常寒冷的氣候環境,而且到處都是永凍土,按理說即使如今氣溫升高,當春夏季節到來的時候,會導致永凍土融化,可是「水火本不相融」,為何沒有什麼可燃物的西伯利亞,卻頻頻發生火災呢?

研究發現:「水」竟然是助攻

這個問題的答案,日前被我國科學家找到了。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一直都從事東北地區凍土退化,對於氣候環境方面影響的研究。

前段時間,通過大量的數據匯總分析,最終研究者給出了答案,原來之所以西伯利亞地區的野火頻率增加,是因為當凍土融化的速度加快,就會釋放大量的甲烷,而這些甲烷則是野火燃燒不止的關鍵。

研究者表示,多年來,由於全球變暖的大環境影響,環繞北極的凍土帶目前已經都岌岌可危了,在凍土層地下,原本儲存的溫室氣體,比方說甲烷,它們也會因為底層凍土的融化而進入到大氣之中,同時,由於其自燃機制,自燃也就會導致野火頻發了。

而且不止是西伯利亞地區,我國東北的山林近年來火災的發生頻率也加大了,這裡的原因也與氣候變暖導致凍土融化,同時氣候相對乾旱助燃有關。

未來如果凍土融化的速度無法減弱,那麼,可能野火發生的頻率仍然會不斷增加。這次發現了凍土和野火之間的重要性後,也可以幫助減少野火的發生,比方說在凍土的融化高峰期,可以通過人工幹預的手段,讓地表內的甲烷濃度降低,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野火的發生。

說起來,凍土的融化並不止讓野火不斷這麼簡單,真正隱藏在凍土中的,還有很多可怕的事情,比方說遠古病毒、地面塌陷等等。

凍土融化有哪些威脅?

先讓我們簡單來看一下永凍土的概念,永凍土一般都是處於地球的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這裡的氣候環境也都是相對寒冷乾燥的。

永凍土一般分為2層,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分別是沉積物、有機物、巖石,然後在寒冷的作用下,加上冰的介入,將它們嚴絲合縫的凍在一起。

當進入春夏季節的時候,伴隨著氣溫的回升,永凍土表層是會季節性融化的,這只是薄薄的一層,對於凍土層上面的建築,當地的氣候環境等,也都沒有任何的影響。

真正有影響的是永凍土的下層,這一層最遠的可以追溯到上個冰河世紀時期,也就是說至少距今有百萬年的時間。

在下層的永凍土中,不僅有著史前動物的屍體,同時也有著遠古時期的病毒、細菌等大量的史前微生物,當它們伴隨著融化進入到現代環境之中,如果外界氣候環境適合,那麼,很多遠古病毒、細菌就會紛紛「甦醒」。

自然界是一個整體,當它們進入到自然界,參與到生態循環的時候,由於我們對於它們完全不了解,也就意味著人類很可能會因此而遭遇厄運。

比方說在2015年的時,就曾經有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地區的永凍土中,發現了因為融化而現身的遠古病毒,雖然距今已經過去了3萬年,但是仍然傳染性極強,而且活性很高。

所以,永凍土對於人類來說,無異於是高緯度的「定時炸彈」,它就好像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很容易讓現有生物陷入危機。

相關焦點

  • 我學者首次揭秘凍土與野火的關係
    科技日報哈爾濱12月8日電 (記者李麗雲 通訊員孟姝軼)凍土和野火也能扯上關係?對,有關係!記者從東北林業大學獲悉,該校單煒教授科研團隊歷時十年監測,首次發現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區地質甲烷排放會進一步促進野火的發生及蔓延。相關論文已在線發表於《科學報告》。
  • 澳大利亞山火「復燃」,科學家找到原因,凍土融化竟是「助燃劑」
    說起來,今年的野火發生頻率似乎特別高,比方說在今年5月份,澳洲的山火更熄滅,西伯利亞就被野火「圍困」。不過,西伯利亞地區地處北極圈,它本來是及其寒冷的環境,地上也都是永凍土層,為何西伯利亞也會著火呢?而且從本世紀出開始,西伯利亞的野火也就變得越來越頻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凍土融化竟是野火的「助燃劑」!
  • 冰雪下的火焰:前所未見的北極野火燃燒了什麼?
    野火釋放了創紀錄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原因是野火燃燒的是一直以來作為碳匯的古代泥炭地。今年夏天,野火肆虐北極圈,苔原燃燒起來,將西伯利亞的城市蒙上了一層煙塵,刷新了以往的火災季節紀錄。
  • 北極野火和海冰融化加劇,西伯利亞6月最高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出10℃
    世界氣象組織24日表示,西伯利亞「超常和持續已久」的溫度導致北極部分地區比佛羅裡達更溫暖,並連續第二年發生了「破壞性」的野火。該組織警告說,俄羅斯極地海岸的海冰面積在迅速減少。高速氣流北移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造成過長的高溫天氣的原因是北極上空巨大的天氣鋒線的「阻塞」作用,以及一直向該區域輸送暖空氣的「噴射氣流的持續北移」。
  • 2018年加州最大野火, 竟然是一把羊角錘引起的?
    原本是兩場分開的野火——牧場山火(Ranch Fire)和河流山火(River Fire),它們在尤奇亞(Ukiah)附近相遇,一夜之間火勢暴增25%。   超過3000名消防員投身滅火,整個複合大火總共焚燒了459,123英畝土地。小編想問,還記得被那場大火「嚇破產」的PG&E嗎?
  • 野火產生的煙霧可能危及鯨和海豚
    他說:「隨著呼吸速度的加快,鯨、海豚和鼠海豚每次呼吸時都要進行大量的肺部氣體交換,它們暴露在煙霧中的風險也會增加。」 Field稱,英國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後,46隻海豚被衝上岸,它們的屍檢結果也為野火煙霧如何危害海洋哺乳動物提供了參考。
  • 美媒:研究發現2014年全球大地震頻率翻番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27日報導,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地質勘探局研究地球的物理學家湯姆·帕森斯說:「我們最近經歷的時期是大地震發生頻率最高的時期之一。」但帕森斯和該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國地質勘探局研究員埃裡克·蓋斯特說,雖然全球地震發生頻率在增加,地震發生次數仍是偶然的。他們的發現21日刊登在《地球物理通訊》雜誌網站上。
  • 致命性高溫、高溼來襲 研究:極端天氣頻率與強度持續增加
    科學家們在亞洲、非洲、澳大利亞、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幾個熱點,發現數千件前所未見的致命極端天氣事件。根據這份新研究,1979年至2017年期間,潛在致命的高溼高溫事件數量增加了一倍,而且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1979年至2017年期間,潛在致命的高溼高溫事件數量增加了一倍。
  • 西伯利亞發現小鳥遺骸,距今4.6萬年,科學家研究後感到擔憂
    因為西伯利亞地區很多地方都是無人區,所以,多年來那裡也有著很多有趣的傳說,比方說前段時間,就有人發布了一段幾十年前的錄像,表示自己的父親在二戰時期,曾經在西伯利亞地區拍攝到了已經滅絕1萬多年的猛獁象。這不,前段時間,又有人在西伯利亞發現了一副小鳥的遺骸,可能一些朋友看到這裡會感到有趣,畢竟,小鳥可能是被凍死在西伯利亞了,在地球上,每天都有各種生物死亡,發現小鳥的遺骸有什麼需要介紹的呢?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於,這副小鳥的遺骸距今已經有4.6萬年歷史了,它一直到最近才被發現。
  • 西伯利亞凍土層融化,房屋開裂油管洩漏火災變多
    據歐洲媒體報導,俄羅斯和歐盟7月15日聯合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稱原本十分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如今正在經歷著一場「八萬年一遇」的罕見高溫(也有人聲稱這是記者的誤讀,但至少也是數百年一遇的高溫),可能直接導致此地的永久凍土層融化,並激發一系列的生態環境事件。
  • 澳大利亞野火不滅,專家懷疑是老鷹在背後放火!
    澳大利亞自去年9月野火季開始以來,一直燃燒未曾停熄,是澳大利亞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野火。據動物專家保守估計,野火導致僅新南威爾斯州近5億動物死亡,其中包括近萬隻考拉。小視頻上考拉的各種慘狀令眾網友心痛不已,紛紛質疑澳洲政府的不作為,野火竟然燒了4個多月都撲滅不了?
  • 加拿大研究發現:酗酒增加多種癌症患病機率
    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多種癌症的發病率與飲用啤酒和烈性酒有密切關係。 影響明顯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醫學院流行病學家和癌症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量飲用啤酒和烈性酒的人患食道癌的機率比普通人高7倍,患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9倍,患結腸癌的機率增加80%,患肺癌機率增加50%。
  • 北極「殭屍野火」死灰復燃,隨時爆發的核洩漏……2020年下半場可能...
    其實在過去的兩年中,北極圈內發生的西伯利亞熱浪和野火都已變得司空見慣。 在2018年和2019年,北極野火已經燒毀了數百萬公頃的凍原森林。 據俄羅斯綠色和平組織稱,單單是去年八月,西伯利亞就有超過400萬公頃的森林著火。 綠色和平組織項目部主任弗拉基米爾·楚普羅夫(Vladimir Chuprov)說,今年大火已經比往年更早地開始。
  • 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頻率依賴選擇是非休眠性種子逃避松鼠...
    近年來,繼在四川都江堰地區發現赤腹松鼠切除橡子胚芽現象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肖治術等研究人員在陝西秦嶺地區發現巖松鼠也具有切胚行為。這個發現為洲際間動物行為的趨同進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櫟類主要依賴松鼠等動物通過分散貯藏的方式來傳播其種子。由於被切胚橡子的萌發率極低,因此松鼠的切胚行為明顯不利於非休眠性的白櫟類橡子的擴散和自然更新。
  • 西伯利亞居民體驗到了生活在熱帶的感覺,6月份出現38℃高溫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伯利亞就是酷寒之地,它與寒流幾乎就是聯繫在一起的,「西伯利亞」基本就是寒冷的代名詞,然而在剛過去的6月份,這裡的溫度卻創造了有記錄歷以來的最高值。
  • 土壤也會「冒泡」,出現在西伯利亞,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我們知道,平常生活中我們喝的水大多都經過沸騰消毒,當我們煮水的時候看到水面滾起了氣泡,就知道水已經煮沸騰了。在西伯利亞地區,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實在的發生了,那裡的土壤就產生了氣泡。不過這個氣泡現象,卻不像我們平常所熟知的液體中產生的氣泡。雖然兩者都是因為溫度高而產生的氣泡,但是只要你深入探究就會發現,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你想知道是什麼嗎?
  • 西伯利亞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是什麼東西?
    在前一段時間有消息稱西伯利亞萬年凍土融化。發現14,300年前生物,專家表示人類該清醒了。西伯利亞是一個接近北極高寒地帶,這裡常年被冰川覆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著一定的研究意義。在前一段時間有一支考察隊希望西伯利亞。意外發現了這樣的一種神奇的景象。那就是位於西伯利亞的一塊萬年洞土層正在逐漸融化。
  • 野火肆虐全球!衛星地圖顯示:世界多個地方同時被火災「籠罩」
    最近一個月,野火肆虐全球,襲擊了北極、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衛星圖像捕捉到了在北極和俄羅斯地區燃燒的野火。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格陵蘭島都受到了火災的影響,許多火災是由乾燥的風暴和炎熱的天氣引發的。
  • 北極「殭屍野火」死灰復燃,隨時爆發的核洩漏...2020年下半場可能更兇險
    而這樣異常的高溫,正說明全球暖化已在逐年升級,甚至帶來的影響已經超出我們的想像。更讓人們震驚的是,今年北極圈內的野火已經提前燒了起來。在北極圈的北部和南部,熊熊大火正在肆意地燃燒著。其實在過去的兩年中,北極圈內發生的西伯利亞熱浪和野火都已變得司空見慣。在2018年和2019年,北極野火已經燒毀了數百萬公頃的凍原森林。
  •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發生火災(2)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4月24日 (外代二線)(13)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發生火災 4月23日,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房屋被火燒毀。 當日,由於乾草地起火引發的野火造成當地15座房屋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