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平常生活中我們喝的水大多都經過沸騰消毒,當我們煮水的時候看到水面滾起了氣泡,就知道水已經煮沸騰了。這種現象也被我們歸為自然現象,且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也經常發生。
對於水沸騰出現氣泡,我們已經見怪不怪,因為這是一種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現象。我們也知道之所以水煮沸會有氣泡,是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使得水中的氣體變成了氣泡。一個個小氣泡匯集在一起,就變成了大氣泡,不斷出現在水面。
這些氣泡出現在水的頂端時,接觸到空氣就會破裂開來,從而產生出很多熱氣。從小,我們就能從課本上知道,水中是可以產生氣體的。就好比我們剛才說的沸水,也比如我們經常喝的碳酸飲料中,都能看見很多小氣泡,並且對於這些現象的發生我們都有著科學合理的解釋。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即水中能產生氣泡,而在固體中我們卻很少見到氣泡,這是為什麼呢?就比如我們生活的陸地上,好像我們並沒有在土壤裡看見過氣泡。因為我們習慣了液體才能產生氣泡的理論,我們理所當然的以為土壤不會產生氣泡。但是我們沒有見過,並不代表不會發生,雖然固體中產生氣泡的事情概率很小,但也有例外。
在西伯利亞地區,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實在的發生了,那裡的土壤就產生了氣泡。不過這個氣泡現象,卻不像我們平常所熟知的液體中產生的氣泡。雖然兩者都是因為溫度高而產生的氣泡,但是只要你深入探究就會發現,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你想知道是什麼嗎?
首先,要給大家複習一下,我們在液體中看到的的氣泡的一些原理,比如水中產生氣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空氣,而碳酸飲料中產生的氣泡是因為碳酸。由此,我們可知西伯利亞的土地上出現氣泡也一定是因為什麼氣體,答案就是含碳元素的氣體。
含碳的氣體有很多,比如說甲烷。而我們知道,甲烷是一種可以燃燒的氣體。換言之,這些一氣泡就好像西伯利亞地區肉眼可見的地雷,一個不小心,就會發生爆炸。那麼這些氣泡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開始,這些氣泡出現在西伯利亞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別雷島。剛發現的時候,這樣的氣泡大概只有十幾個,因為數量稀少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這些氣泡相繼在西伯利亞其他地區出現時,人們才意識到它大的嚴重性,相關的科學家也隨之對它們展開了大量的研究。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出現這些氣泡的原因,很可能跟溫室效應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溫室效應,氣溫不斷升高,這些原本被冰封住的氣體逐漸出現,變成了如今人們看到的氣泡。這樣看來,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解決溫室效應給地球帶來的影響。但這個問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只能是加快速度,控制溫室效應嚴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