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小故宮」:六百年前壁畫「修舊如舊」 被首次臨摹

2020-12-11 大眾網

  

  【解說】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瞿曇寺是中國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築群,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宮」。

  【解說】據了解,瞿曇寺隆國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出自一個藍本,20世紀90年代,官方對瞿曇寺古建築進行過一次比較全面的修繕,從2013年起,官方再次開啟了保護工程。

  【同期】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 逯海章

  對瞿曇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我們現在看到的瞿曇寺裡面的迴廊以及瞿曇殿,都包括在這次維修範圍內,還有外圍的古城牆,前前後後花了2000多萬元,然後包括現在還正在進行的壁畫保護維修,已經實施了三期。

  【解說】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逯海章表示,寺內約1700多平方米的壁畫繪於明清,以佛傳故事為主,在西北首屈一指,因為敦煌壁畫繪畫時間最晚至元代,因此學界稱「前有敦煌,後有瞿曇」。之前,瞿曇寺壁畫出現了起甲、空鼓、酥鹼及鳥糞汙染等病害,如今壁畫修復已歷時三年,預計在2021年10月全部修復完成。

  【同期】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逯海章

  文物講究的是修舊如舊,我們作為文物保護者,其實就是起到一個文物醫生的作用,不是人們所想到的在原有的壁畫上進行重彩,敦煌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們對我們瞿曇寺裡面現存的壁畫進行了全方位的修復。

  【解說】目前,這些六百年前的壁畫不僅被「修舊如舊」 ,來自青海當地的美術工作者丹增謝朱還對寺內450平方米的的迴廊壁畫進行了首次臨摹。

  【同期】青海壁畫臨摹美術工作者 丹增謝朱

  壁畫都是由南京的宮廷畫師派遣下來以後在這裡繪製,所以仔細看完這個壁畫以後,這個壁畫的精彩程度真是讓人叫絕,而且整個用了工筆的人物,青綠山水來(貫穿)整個釋迦牟尼本身故事這樣一卷畫卷。

  【解說】丹增謝朱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曾長期在海外從事藝術創作的民間美術工作者,他被這裡漢地畫風與藏傳佛教相結合的壁畫深深吸引,所以他從2017年開始,自費來到瞿曇寺臨摹壁畫,現在已經繪製約400平方米,明年年末就可以全部臨摹完成,到時他也會將臨摹完整版本贈予寺院。

  記者 劉禕 青海報導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小故宮」瞿曇寺立體保護:「修舊如舊」又非「以舊復舊」
    青藏高原「小故宮」瞿曇寺立體保護:「修舊如舊」又非「以舊復舊」 2020-12-06 14:11:40「小故宮」瞿曇寺立體保護:「修舊如舊」又非「以舊復舊」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中國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築群瞿曇寺,雖名不見經傳,但卻被譽為是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宮」。
  • 「小故宮」青海瞿曇寺局部明清壁畫臨摹保存
    圖為臨摹的瞿曇寺壁畫中的釋迦牟尼佛涅盤。 張添福 攝圖為臨摹的瞿曇寺壁畫局部。 張添福 攝圖為臨摹的瞿曇寺壁畫局部。 張添福 攝圖為臨摹的瞿曇寺壁畫局部。 張添福 攝  11月30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歷時四年,歸國畫家丹增·謝朱首次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寺臨摹四百五十平方米的壁畫。
  • 青藏高原上的明故宮——瞿曇寺
    瞿曇寺的彌勒菩薩像除此之外還有堪稱藝術三絕的壁畫、彩畫和石雕。瞿曇寺的壁畫總面積為1523平方米,僅其數量就十分驚人,其中明代早期壁畫佔79%,餘為清代壁畫。其中隆國殿內牆壁畫級別最高,其內容分為三世佛和藏密宗歡喜佛,畫面巨大,高達5.5米,而且全部是瀝粉貼金,繪製精美,色彩豔麗,據張君奇先生的估計這些壁畫為藏傳佛教繪畫高手之筆。
  • 修舊如舊讓西藏札達古格王朝遺址煥發生機
    修舊如舊讓西藏札達古格王朝遺址煥發生機  【解說】古格王國遺址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外的一座土山上,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和地方開始投入巨資維修保護遺址。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記者踏訪古格遺址。
  • 敦煌壁畫臨摹的意義
    張大千率領徒弟在敦煌臨摹了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200餘幅壁畫臨摹作品,隨後在重慶、成都等多地舉辦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展覽,朝野震驚,使曾經繁盛千餘年又沉寂數百年的敦煌壁畫首次呈現於世,敦煌藝術的珍貴价值和歷史地位才逐漸被世人所重視。
  • 敦煌壁畫現狀臨摹的實踐探索
    1.前期調查及準備工作   ⑴臨摹前解讀壁畫內容題材、了解所臨摹壁畫的時代背景,研究時代繪畫風格和技法特徵(圖1);⑵進行詳盡的色層關係、圖像及洞窟環境等分析,換位思考原作者的感情表達,對比研究同時代洞窟壁畫造型的特點,進行忠實客觀的現狀臨摹;⑶完善和繼承老一輩藝術家臨摹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當代高科技數位化技術和保護實驗室對色彩的分析結果,更加科學準確地再現敦煌壁畫藝術的精髓
  • 44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是什麼樣子?
    「4400萬年前,在印度大陸向北俯衝作用下,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區貢覺盆地由海拔700米的沙漠,快速隆升為海拔3800米的森林。」這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碰撞隆升及影響丁林院士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日前,丁林團隊首次利用多種定量指標重建了青藏高原分水嶺山脈東段的隆升歷史,揭示了青藏高原東南部從低海拔沙漠到高海拔森林的重大環境轉變,探討了青藏高原隆升對於亞洲季風格局和區域環境類型演化的驅動作用。相關成果發表於《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
  • 河北「草根畫家」潛心十年 復原臨摹毗盧寺壁畫
    「情懷毗盧寺」——姚淑龍復原臨摹毗盧寺壁畫展正在河北師範大學展出。面對參觀者詢問10年間是如何堅持的,自喻「草根」的姚淑龍先是糾正別人對其「畫家」的稱呼,然後如上表示。始建於唐代天寶年間的毗盧寺,位於河北石家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保存的明代水陸壁畫,與甘肅敦煌壁畫、北京法海寺壁畫、山西永樂宮壁畫並稱中國現存四大壁畫。
  •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高清36幅!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
  • 修舊如舊再現老上海風情 百樂門月底重開業
    ■ 修繕後的百樂門設舞廳、餐飲、KTV等 記者 陳夢澤 攝原標題:修舊如舊再現老上海風情 百樂門月底重開業說起「老上海」,百樂門不能不提。昨天下午,記者從靜安區召開的「百樂門保護修繕利用專家研討會」上獲悉,經過3年多的修舊如舊,百樂門將於本月底重新掀開「蓋頭」,和公眾見面。記者先睹了重修後的百樂門,外觀上還原了當年百樂門塔頂的原樣及內透光的模式,是歷次外立面修繕最為完善的一次。百樂門修繕方——上海建築裝飾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中偉介紹,百樂門總建築面積約3700平方米。
  • 海水稻首次種上青藏高原
    海水稻首次種上青藏高原 2020年06月09日 05:43:06 來源:新華社 記者 王豔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普遍生長在鹽鹼地,具有耐鹽鹼、抗澇、抗病蟲害、抗倒伏等特點。  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鹼試驗、耐寒試驗等方法,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專門培育出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初,工作人員將溫室大棚裡培育出的海水稻移栽到鹽鹼地中。
  • 揚州五亭橋「修舊如舊」 黃金周開放迎客(圖)
    據悉,為了達到「修舊如舊」的目的,施工方在具體操作中力求保持五亭橋的古色古香。屋面寶頂半世紀前曾用灰板條鋼絲網粉刷,1989年改水泥預製板,這次維修將恢復古建正常做法。存在五亭橋上五十餘年的水泥「壽」字脊換成了磚細「壽」字脊。此外,原屋面上的燈帶及現代燈具也被移除,恢復了建築原貌。  現在,遊人站在五亭橋上可以聽到風動銅鈴的清音。
  • 段文杰——他才是敦煌壁畫臨摹的大師
    從1946年開始,段文杰共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他的臨本,形象準確,色彩真實,技巧純熟,其大部分敦煌壁畫臨摹品已經成為文物,可以說代表了敦煌壁畫臨摹的最高水平。段文杰臨摹 都督夫人禮佛圖(130窟 盛唐)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是段文杰精心繪製的壁畫臨摹品。
  • 中國青藏高原一萬兩千年前的石碟,外星人存在過的證據?
    中國青藏高原一萬兩千年前的石碟,該石碟證明是杜立巴神秘石,這是外星人的在一萬年前造訪地球的證據,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中國青藏高原一萬兩千年前的石碟。萬年前外星人石碟有人說人一生中必須去一次青藏高原,不然會一生遺憾,青藏高原不止有美不勝收的美景,還有很多億萬年前的古蹟!
  • 杭州平遠裡建築群"修舊如舊" 再現民國裡弄風貌
    杭州平遠裡建築群"修舊如舊" 再現民國裡弄風貌 「平遠裡建築群保護整治工程一期已完成施工驗收,工程一期主要涉及15個牆門,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通過拆除後期的違章建築,恢復原有的建築格局和裡弄式的風貌。」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如此介紹。  沿著浣紗路往北,過解放路口再走150米不到,往右一拐,便到了平遠裡。
  •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四萬年前人類首次登上青藏高原
    四萬年前人類首次登上青藏高原  這一發現將人類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歷史推進到4萬年前,也書寫了世界範圍內史前人類徵服高海拔極端環境的最高、最早的記錄。當天,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  「挖穿萬年」  這一研究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高星課題組和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合作而成。
  • 首次紮根青藏高原!海水稻的厲害,你知道嗎?
    6月8日,袁隆平團隊研發的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試種植,具體是咋回事?海水稻首次紮根青藏高原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
  • 那就是青藏高原的「羌塘」——藏北高原
    青藏高原美麗而神秘,它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藏北草原是指由念青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崑崙山以及可可西裡山等眾多山脈環繞的高原。它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又稱為「羌塘」,意為北方廣闊的平原。
  • 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試種植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609/af221b3cdc094ac08ee0f7c973865c03.mp3 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試種植
  • 2020青海新絲路遊—從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的人文之旅(7天)
    這是周圍藏族、蒙古族心中的聖湖,我們從青海湖開始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茶卡鹽湖:茶卡鹽湖中國的「天空之境」,我們吃的食鹽就是產自於此,鹽湖水晶瑩剔透,天水一色,現實與夢幻交錯,仿佛是在天上。黃河:中國的母親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在青海境內,黃河水山清水秀,我們遊覽的貴德是集峽谷、黃河,丹霞地貌於一體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