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後,有日軍躲在東寧要塞不出來咋辦?蘇軍做法「絕了」

2020-12-16 大國將令視頻

戰爭最可怕的一點就是,它會打破一切規則和秩序,在戰爭的影響下,道德和良善成為了少數派,而暴行卻在整個大地上肆虐。在戰爭還沒開始的時候,民眾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地區安穩生活,而戰爭一旦爆發,他們往往只能離開家園四處流浪。二戰作為一場世界大戰,傷亡自然是非常大的,它基本上把整個世界都攪成了一鍋粥,很少有國家能夠在這場浩劫中倖免於難。因為通訊手段不夠發達,加上戰爭的破壞,消息傳遞也變得非常緩慢。

日本承認戰敗後,日本天皇宣布日本將會無條件投降,但當時還有大量日軍沒有返回國內,例如駐紮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後來蘇聯決定派兵將其剷除,那些日軍打了敗仗,於是便躲在位於地下的東寧要塞中不願意出來,這要咋辦呢?只能說蘇聯的做法簡直絕了。

在義大利倒戈德國戰敗以後,軸心國基本上就完了,只剩下一個日本還在苦苦支撐,為了儘快結束戰爭,美國繼續對日本施壓,而蘇聯則是出兵我國東北地區,目標就是那支鼎鼎大名的日本關東軍。

因為這時候的日本關東軍早就沒有以前那麼強勢了,所以蘇聯沒費多少力氣就俘虜了大部分關東軍。可是負責看守東寧要塞的日軍卻有點特別,他們因為一些意外而和外界失去了聯繫,壓根不知道日本投降了,所以面對蘇聯的來襲,他們打算要奮戰到底。

其實留守在東寧要塞的日軍數量並不多,但是卻讓蘇聯紅軍十分頭疼,因為東寧要塞幾乎是日軍最堅固的一個要塞了,它大部分都位於地下,日軍是打定主意不露頭,外面的人也是很難攻進去。

為了解決東寧要塞裡的日軍,蘇聯也是下了血本,可是他們也是低估了東寧要塞的堅固程度,僵持了數天以後,蘇軍的武器是用了不少,但是日軍基本上沒出現什麼傷亡。

時間長了蘇軍也是慢慢沒了耐心,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招,先把東寧要塞能堵的縫和出口都堵了,然後就倒進汽油,接著又點了一把火。地下畢竟氧氣有限,加上火勢兇猛,曾經保護日軍的堡壘現在卻成了墳墓,大部分日軍不是被燒死就是被嗆死了,倖存者不過百人。

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來說,蘇軍的行為的確是顯得有點殘忍了,那些倖存的日軍在戰後也紛紛譴責蘇軍,但真要說的話,日軍也沒什麼資格把自己偽裝成受害者去責備蘇軍,因為他們在中國犯下的暴行哪件不比這個兇殘?

在戰爭結束後中國也是一心發展自己,提升軍事實力以及綜合國力,為的就是能更好的保護民眾,讓所有國家都忌憚我們,不讓類似的悲慘歷史再次重演。

相關焦點

  • 二戰戰敗後,一隊日本「鬼軍」躲中國地下,寧願吃老鼠都不敢出來
    發展起來的日本很快將中國當做首要侵略目標,在戰爭前期,由於我國的軍事實力較弱,所以被日軍打得節節敗退。但是我國並沒有放棄勝利的希望,最終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不過,日本在二戰失敗後,還有一支「頑強」軍隊躲在中國地下,寧可吃老鼠都不敢出來,其結局很是殘忍。事實上,這支日軍就是駐紮在黑龍江東寧縣的日本關東軍。
  • 東寧要塞:被日軍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可實際情況令人意想不到?
    當時,日軍並不知道此名單的內容,不過,很快名單被土屋方雄給破譯了出來,原來用字母拼寫的名單,都是一些潛伏人員的名字。最後,劉丹華等幾名同志均被日軍抓獲。被捕期間,劉丹華等幾名同志均被日軍上刑逼供。包括:灌辣椒水和涼水,將人吊起來上大掛,把人脫光了埋在雪地裡,上老虎凳等等一些酷刑。
  • 日本戰敗後,還有一支頑強軍隊躲在我國地下,死法真是太殘忍
    這支部隊憑藉他們修築的防禦工事抵抗著蘇聯的進攻,其中有個要塞比較有名叫東寧要塞。在日本戰敗之後,日軍還有一支大規模部隊在這個區域,總共加起來有三個師團,和一個日軍旅,這些人是日本最後還在作戰的部隊。他們防禦做得非常的好,要塞裡有完整了作戰系統,包括水電系統,以及可以運作的兵工廠,後後勤設施準備非常的充分。
  • 任偉中 | 參觀虎頭要塞和東寧要塞有感
    參觀虎頭要塞和東寧要塞有感 最近,在黑龍江省中俄邊境的雞西虎林市和牡丹江東寧縣,我有幸參觀了日本關東軍修築的虎頭要塞和東寧要塞,對日本侵華史、中(朝)蘇(俄)抗日史有了新的了解。現整理一下,分享於大家。
  • 日本戰敗後,一支「鬼軍」躲在中國地下戰鬥,給人留下惡夢般回憶
    這次我們要說的這段歷史往事,就是關於殘存日本士兵的故事。大部分勞工不是在裡面活活累死,就是不堪日軍折磨,最終精神崩潰而死,還有一些人則是因為反抗日軍,被無情抹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軍侵華的罪證,也是真實的歷史,都被記錄在東寧縣的縣誌之中,保留了起來。在日本投降之後,還有很大一部分日本人,躲在了東寧要塞之中,不肯出來。因為是個軍事要塞,裡面有著槍械武器,想要攻破還是比較麻煩的。
  • 橡樹 | 八月風暴:蘇軍的滿洲會戰始末
    因為東寧要塞相對遠離城市支撐,日軍專門為東寧要塞修建有專線鐵路、公路、機場,以及供電供水系統,機械和軍工配套生產、維修系統。東寧要塞以勝洪山和麻達山兩個南北相距20公裡的主要塞陣地為核心,設計駐防兵力達3個野戰師團。東寧要塞修建有機庫、火炮、倉庫等設施,防禦正面20餘公裡、縱深近10公裡,號稱遠東最大軍事要塞。
  • 日本投降後,這支隊伍躲在中國地下負隅頑抗,寧願餓死也不出來
    日本的琴湖戰爭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屈辱史和奮鬥史,給我們國家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失,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史上,日軍曾將在東北和蘇聯的國境線之間修建了非常多的要塞和堡壘,而在今天的黑龍江東寧縣三岔口鎮,就有一個東寧要塞。
  • 東寧要塞
     東寧要塞是國家旅遊局批准的東寧境內的邊境線長139公裡,距離日本海僅50公裡,距俄遠東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也只有153公裡。也正因這獨特的地理位置,才產生了這個用於進攻和防禦前蘇聯、由日本侵略者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亞洲構築的最大的軍事要塞群。車在山間公路行駛兩個多小時,步步下坡,層林盡染,山區夏日風景美不勝收。車停要塞前廣場,綠樹叢中東寧要塞映入眼帘。何為東寧要塞?你的什麼要素如此折磨人們的靈魂?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東寧
    東寧這座小城受到關東軍重點關注的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向東南越過邊境153公裡是重要軍港海參崴,地勢開闊平坦,蘇軍在此駐有大量軍隊。日軍預測,這裡是蘇軍最有可能發動進攻的地區。二是東寧地勢險峻,到處是崇山峻岭形成的一道道天然屏障,在這裡修築軍事基地不容易被發現,也可以藉助有利地形進攻和防守。
  • 為消滅這支日本「鬼軍」,千升汽油灌入地洞,1600名日軍燒成灰
    日本軍人一向都非常的有骨氣和自己的傲嬌的,他們能夠在一場戰爭失敗之後切腹自盡,所以要他們投降比登天還難。不過在1945年的時候,在美國,蘇聯還有中國的圍攻下日本宣布投降。當時為了讓日本投降,蘇聯率領大軍進入我國東北地區,不過蘇軍要進入我國首先就要通過東寧要塞,當時日本修建東寧要塞就是為防止蘇聯軍隊。而東寧要塞作為當時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易守難攻,不過由於當時蘇聯的武器先進,人數眾多,所以很快大部分的據點就悉數全被攻破,而這個時候日本天皇已經正式宣布投降了。
  • 侵華日軍在中國東北邊境地區修建的17個軍事要塞
    1934年至1945年的十幾年間,日本關東軍徵用百萬中國勞工,在[滿、蒙、蘇]4700多公裡的邊境地帶上,侵華日軍在東起吉林琿春,西至內蒙古海拉爾和阿爾山中蘇邊境地帶,修築了17處軍事要塞,共約8萬個永備工事。要塞群相加約有1700公裡長度。其中包括數以千計的永久地下倉庫,電站、通信樞紐部、給水站等。
  • 二戰時期,蘇軍是如何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的?
    現在不敢了,哪怕十年前他們還勉強有種撲騰撲騰,現在的軍力差距太大,已不配稱為對手,他們自己也明白,就是個墊背的存在。當時的背景不得不說根據美軍佔領日本後進行的情報收集得出結論:無論美國扔不扔核彈;無論蘇軍是否揮師東北;無論有沒有日本全國大轟炸;無論有沒有進攻計劃和實施,日本政府都會投降……這跟誰說理去。
  • 探訪東寧要塞
    這是8月13日拍攝的東寧要塞景區(無人機照片)。 東寧要塞景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寧市,包括二戰時期侵華日軍修築的亞洲最大軍事要塞群——東寧要塞群中的勳山要塞遺址、東寧要塞遺址陳列館、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兵器園等。
  • 為消滅這支日本「鬼軍」,千升汽油灌入地洞,1600名日軍燒成灰
    日本軍人一向都非常的有骨氣和自己的傲嬌的,他們能夠在一場戰爭失敗之後切腹自盡,所以要他們投降比登天還難。不過在1945年的時候,在美國,蘇聯還有中國的圍攻下日本宣布投降。當時為了讓日本投降,蘇聯率領大軍進入我國東北地區,不過蘇軍要進入我國首先就要通過東寧要塞,當時日本修建東寧要塞就是為防止蘇聯軍隊。而東寧要塞作為當時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易守難攻,不過由於當時蘇聯的武器先進,人數眾多,所以很快大部分的據點就悉數全被攻破,而這個時候日本天皇已經正式宣布投降了。
  •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一座用勞工血淚和生命築成的要塞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一座用勞工血淚和生命築成的要塞[2014年12月27日(周六 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位於海拉爾城區北部的敖包山下,也稱海拉爾築壘地域,是日本關東軍為進攻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
  • 東寧新發現三處侵華日軍神社遺址
    成為日軍侵華的又一佐證。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東寧縣文物管理所初步鑑定這些遺址均為侵華日軍神社遺址。據了解,在侵華日軍東北要塞區域內,凡駐軍比較集中的地方都設有神社,在要塞的一些陣地上也設有神社。當地老百姓稱這些神社為「日本廟」。   在前些年的「三普」調查中,東寧縣境內已經發現有2處侵華日軍神社遺址,即東寧鎮西山神社和郭亮神社。其中,東寧鎮西山神社建於1940年,佔地約1.5萬平方米。
  • 日軍731細菌部隊舊址:各棟建築有地下通道相連
    記者到黑龍江探訪日軍731細菌部隊舊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迅速淪陷,1932年,日本在東北扶持建立偽滿洲國,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東北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長達14年。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 日軍戰敗後,400多名日本女子在東北遭屠殺,兇手簡直慘無人道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上個世紀40年代左右,是我們中國乃至世界最暗淡的一段歷史了。就在這個時期,日軍向我們中國發起了「九一八事變」和「七七盧溝橋事變」,從此日軍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中國抗日戰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捍衛國土完整和民族大義的鬥爭,我們不能落下半分。
  • 探究侵華日軍遺留在東北地區深山要塞裡,戰略物資的去向?
    經組織有關單位的人員實地勘查,在「頭道關」口發現日軍設置關卡崗樓的基座;在「草坪東山」東坡頂地面發現一坐碉堡遺址、飛機場、土兵訓練場、蓄水池、勞工居住的地窨子;在草坪東山東、南、西三個山坡上,發現要塞巷道通風口,有巨大的石料堆,數量無法估量。這顯然是一座完好的要塞,日軍逃跑之前,提前隱藏封堵,幻想有朝著一日回來啟用。
  • 諾門坎戰役蘇軍到底是大勝還是慘敗?關東軍瞞報戰損證明日本戰敗
    其實題目中的這兩個結論都不準確,蘇軍在1939年的這場戰役中最恰如其分的結果描述應該是「慘勝」,之所以承認蘇軍最終獲勝,是因為首先提出停火的確實是日本人:1939年9月9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向蘇聯提出了在諾門坎停戰的要求,莫斯科就坡下驢,一周後雙方籤訂停戰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