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12年素食心路歷程 慶幸 感恩 建議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nipic)  

是的,我是一個素食者。但是在人群中,我和你沒什麼不同。如果我不告訴你,你不會知道我是一個素食者。在學校,我是稱職的老師;在家,我是愛家的人;在朋友中,我是可信賴的人。。。像我這樣的人現在越來越多,他們就在你的身邊,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但不外乎:宗教信仰、健康、環保、動物保護、時尚。。。

12年前,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看了一篇「為什麼素食」的文章就再也不想吃魚、肉、蛋和奶了。為什麼?因為合乎邏輯。比如,人的生理構造適合素食,吃動物不安全(譬如前不久席捲全球的「狂牛症」和「非典」);比如素食可以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可以保護生態環境(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的今天,每天卻有十六萬四千人餓死。真是糧食不夠嗎?每年飼養動物所耗費的一億二千四百萬噸的穀類及大豆,若供給世界上每個人每天一杯糧食,時間可達一年);從慈悲的角度,其實沒有人喜歡殺生,可是因為你吃肉,所以必須有人為你去殺動物。。。

(圖片來源:nipic)

10年間,人們對「素食主義」從聞所未聞,到如今各主流媒體紛紛介紹素食文化,這主要歸功於佛教界、綠色環保組織和人士以及那些為推動素食做出實實在在工作的先行者和促進者,例如「北京大學素食文化研究會」的成立,還有像「齊善」這樣的生產「仿葷食品」的生產商,網上的「中國素食者之家」等,客觀上使素食作為一種健康的、「綠色」的生活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圖片來源:nipic)

選擇素食的生活方式是我一生中最明智的決定。經過12年的實踐,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素菜看著賞心悅目,吃得放心,吃過之後身體沒有負擔。我的體形10多年來沒什麼改變。我身邊素食多年的朋友,在單位每年的例行體檢中,都是唯一一個沒有問題的人。而且長期素食者最直接的好處之一是: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4-5歲。我並不是在此鼓吹什麼,只是實話實說。一定不要強迫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但如果你覺得素食是合乎邏輯的,而且好處多於「壞處」(例如目前素食館不太多,交友應酬可能不太方便,家人可能反對等等),那麼至少可以嘗試一下。

(圖片來源:nipic)

剛開始嘗試素食的人遇到的問題是「吃什麼」?其實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只要搭配得當,素食提供的營養足夠一個人每日所需。素菜不是青菜加豆腐。實際上素菜包括了蔬菜、菇類、麵筋類和豆製品類、澱粉類(如土豆、芋頭,粉絲等)、乳製品類、堅果類等。

因為我不是每天上班,所以我的每日菜單不具備普遍性。但我的一些朋友他們是上班族。他們的經驗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早餐應喝粥或豆漿,在加上麵包或饅頭等自己喜歡的面點。

中午一般在單位吃。如果有條件的,可以早上把中午的菜準備好,到時候加熱一下就行了。如果嫌麻煩,可以到單位食堂選擇素菜。也有人寧願中午吃泡麵、乾糧或巧克力的。但建議飯前吃一個蘋果等水果,增加維生素。

晚餐一般在家吃,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吃頓美滋滋的正餐。以穀物主食為主。也可以適當吃點甜點。

祝大家健康快樂。

(圖片來源:nipic)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素食文化:12年素食心路歷程 慶幸 感恩 建議
    12年前,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看了一篇「為什麼素食」的文章就再也不想吃魚、肉、蛋和奶了。為什麼?因為合乎邏輯。比如,人的生理構造適合素食,吃動物不安全(譬如前不久席捲全球的「狂牛症」和「非典」);比如素食可以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可以保護生態環境(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的今天,每天卻有十六萬四千人餓死。真是糧食不夠嗎?
  • 素食文化:時尚與感恩——靈山素食進江南大學
    圖片來源:靈山社區導語:中國素食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先秦的文化典籍中「齋」,「齋戒」,「布衣蔬食」等概念就已經出現,佛教傳入中國後,基於慈悲護生的觀念推動了素食文化的廣泛傳播。2010年11月27日下午,在設計學院鞏淼森教授的邀請下,「靈山素食進江大」公益活動走進了他們的研究生PSSD4S課程成果發布會,靈山蔬食館和靈山義工合作設計的素食體驗活動,讓廣大師生體驗了素食之美,並得到了一致好評。此次靈山蔬食館設計的素食菜單的出發點有三個:時尚,感恩和「國際素食日」!
  • 「感恩敬老·品味素食」活動圓滿舉行
    11月28日下午,廣州市素食慈善協會在流花湖邊古香古色的流花茶藝城裡舉辦了一場暖意融融、熱鬧非常的「感恩敬老 品味素食」活動。現場決定於12月7日在廣州市白雲區博愛養老院舉行「廣州市素食慈善協會送健康愛心早餐暨關懷長者公益慰問活動」,為養老院的老人家送上素食能量營養早餐及暖心日用品。
  • 【素食文化】瀋陽素食店推薦
    呂頌賢,他是素食大俠,吃素已經十幾年,為素食傳播出力不少。健康、陽光、朝氣的形象,為素食做無聲的代言。方大同,他的父母都是素食者,所以他是胎裡素,一出世就是「素食寶寶」,一吃就24年。奧蘭多•布魯姆25年來一直吃素食,維持良好的形象與狀態。素食的明星還有很多,李連杰、張學友、陳坤、馮小剛、藍正龍、劉愷威、蘭昊宇、劉信宗等,因為他們選擇了健康無傷害的飲食方式,將會更值得我們喜歡。
  • 「感恩吃素」——金華雨花齋素食體驗行 微信稿
    「感恩吃素」——金華雨花齋素食體驗行10月15日,文傳學院周老師帶著廣告學專業素食策劃小組一行8人,來到金華雨花齋了一次難忘的素食體驗。這是《營銷傳播案例》課程實踐環節的一部分。它是一家以「恭敬生命,感恩吃素」為宗旨、非營利性、無交易的免費素食互助餐廳。自7月3日開業以來,它已經接待了4000多名家人回家用餐。到雨花齋之後,雨花齋店長周國華先生對大家進行了基本的義工禮儀培訓。雨花齋的每天用餐時間為11點到12點,在正式開餐之前,周店長帶領所有義工在孔子聖像前宣誦感恩詞。
  • 感恩吃素-惠安免費素食餐廳~雨花齋
    2011年,浙江建德市出現了第一家免費素食餐廳「雨花齋」,如今全國各地的「雨花齋」有七百多家,供餐千萬份,可每家店之間並沒有組織關係、沒有規章制度、沒有交易,更沒有經濟利益,完全憑著各地愛心人士的善心自發形成。
  • 素食文化:清代的民間素食與社會背景
    因政治、經濟、文化的不同,人們素食的態度是有所不同的,所尚素食亦有不同。 特定文化中的素食偏好是其相關經濟狀況與文化因素的互動產生出來的。(圖片來源:yuxin)。 《閱微草堂筆記》云:「嘗見一人服松脂十餘年,肌膚充溢,精神強固,自以為得力,然久而覺腹中小不適,又久而病燥結。無藥可醫,竟困頓至死。。古詩『服藥求神仙,多為藥所誤』,豈不信哉!」「問『服食延年,其法如何?』曰:『藥所以攻伐疾病,調補氣血,而非所以養生。方士所餌,不過草木金石。草木不能不朽腐,金石不能不消化。彼且不能自存,而謂借其餘氣,反長存乎?』。」。
  • [素食]靈庠禪文化中心素食品鑑會圓滿落幕
    11月26日,廈門正值冷空氣入侵,鷺島內外紛紛述說著「入冬成功」。
  • 武警退役戰友合開素食餐廳:「感恩吃素 吃素是福」
    武警部隊退役小夥開素食餐廳:「感恩吃素 吃素是福」武警部隊退役小夥開素食餐廳:「感恩吃素 吃素是福」武警部隊退役小夥開素食餐廳:「感恩吃素 吃素是福」新安晚報 安徽網訊 國慶節當天,在合肥城隍廟南門對面的飛鳳街,一家名為「素福素食」的素食自助餐廳正式對外營業。
  • 素食文化:舌尖上的臺灣 素食者的天堂
    而2012年,擁有深厚素食文化底蘊的臺灣素食更是愈加繁榮,長期深受全球素食者的嚮往;無數遊客與美食家紛至沓來,嘗遍素食美味的同時更是對東方素食文化的意蘊與美麗大加讚賞,而作為一個以吃聞名的地區,臺灣素食文化的發揚與繁榮同樣是臺灣飲食經濟甚至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 素食文化:淵源與發展 鮮為人知的日本素食文化
    公元676年,當時的日本天武天皇宣布一項法令,在禁止食用獸肉和家禽肉的同時,還禁止食用魚類和貝類。隨後,在奈良時代的公元737年,成務天皇認可了食用魚類和貝類。從奈良時期到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明治維新間的1200年間,日本人民的膳食一直是素食類型的。他們通常以大米為主食,同時吃豆類和蔬菜。只有在很特殊的場合或者是慶典日,他們才食用魚類。
  • 全省首家眾籌公益素食館「迎客」
    全省首家眾籌公益素食館「迎客」作為全省首家眾籌公益素食館,馬鞍山公益素食館內部試營業即將結束。12月26日,該館將試營業,開門迎客。2016年1月4日,該館將正式營業。屆時,市民只需花上19元,就能美美地享受一頓素食自助餐,品味素食文化,還能獻一次愛心,助力公益。每天300多人來「嘗鮮」12月24日正午,馬鞍山市湖東北路200號,裝修一新的馬鞍山公益素食館門庭若市。據統計,內部試營業以來,每天有300多位市民前來「嘗鮮」。83 歲的裴光義和老伴沈爾英吃了20多年素食,老兩口酷愛素食文化。
  • 中國傳統素食文化,弘揚傳統素食,傳揚美德
    素食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素食的定義,一直以來在素食行業內存在較大的爭議,早在2010年舉辦的第三屆素食營銷論壇上就進行過探討,2015年蟬友圈-第8屆素食營銷論壇又被重新提出。清華大學副教授、廣州素食學校副校長、著名素食理論研究專家蔣勁松指出:「素食是中國才有的概念。」素食在中國的歷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一派是祭祀素食,即官民兩方都執行的,在祭祀期間必須沐浴齋戒;一派是養生素食,存在於鍊形的方術中,為求祛病延年長生不老而秉持的一種修行方法。
  • 政協委員建議公務接待吃素食,有利健康節約成本,素食有啥好處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副校長徐景坤說將在2020全國兩會上建議在公務接待中提倡全面素食。他認為這樣既有利於健康,又可節約成本,還有利於保護野生動物。政協委員建議公務接待吃素食,那麼吃素食有什麼好處?
  • 2019年「十大素食華人、十大素食名館」頒獎典禮暨【亞洲素食文化節】
    「十大素食華人、十大素食名館」提名新聞發布會 為響應政府提出的推動道德文化建設,響應聯合國的低碳環保生活,結合弘揚素食慈悲、和平、環保、健康的人文慈愛精神,進一步激勵各界人士參與素食、了解素食、弘揚素食、共同建設幸福人生、和諧社會。
  • 臺灣素食文化的發展
    個人介紹:張國棟,35年設計施工造價工作經驗,中國工程造價落地實操圖書著作出版數量
  • 素食文化:素食是一件很酷的事?
    文/羊城晚報記者 曾敏妍 圖/受訪者提供10年前,我們身邊的素食館主要是中式餐館,多開在寺廟附近,現在高檔的素食館,不是開在寫字樓密集的商務區,就是開在環境幽雅的公園邊。素食不再是佛教徒的專利,而是白領們青睞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在素食達人的世界裡,素食不等於「齋」,即便不上館子,在家也可以把素食變著花樣吃,對素食食材的考究也將更加深入,直到讓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 素食新說:拒絕血池的哀鳴 素食兩年的心路歷程
    有人說,如果我們必須親手屠宰每一隻我們吃下去的動物,素食者的人數將會大大增加。每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自己能承受吞下肚的食物,生前遭受了多少痛苦?我們吃到的肉,不過是些正在腐敗的屍塊而已。動物在農場裡度過悲慘的短暫一生,被殺害的時候,會哭,會掙扎,會想逃跑,這和人完全一樣。想到這些,我就很快從蛋奶素、鍋邊素、自然過渡到了現在的純素。
  • 對話素食:功德林民族素食的傳承者
    ,傳承和傳播中華民族素食文化是素食界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素食習慣早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進程中就佔有著重要地位,無論人文、習俗、情懷,還是塑造完善人格思想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正是無數聖賢的教誨總結,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民族文化體系。
  • 獨具一格的素食養生系列之一:素食在中國
    在佛教創始初期,也就是釋迦摩尼在世的時候,當時還沒有什麼禁忌,說在佛陀和他的弟子沿街乞討託缽時,常常是遇葷食葷,遇素食素。早期的佛教教義有這麼一個規定,專門為僧眾殺生的肉食是絕對不能食用的,《梵綱經》中有「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不得食五辛:大蒜、蔥、韭、薤、興渠」之說,由此可見,佛陀早在2500多年前就勸導眾生素食。中國的佛教徒吃素源於南朝梁武帝。據史料記載,梁武帝讀《楞伽經》時,看到佛陀在經典中教誨眾生: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