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租金連年漲 實體店經營不容易

2020-12-20 中國江西網

■袁會蘭、記者修傑淼/文

    中國江西網訊 近年來,隨著商鋪租金的攀升,企業和個體戶的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經營者面臨的巨大壓力亟待社會關注。7日,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發布了8月聯合南昌、鷹潭、吉安等15個調查隊對117家小微商業和服務業的商鋪租金調查情況,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服務業。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商鋪租金連年上漲,小微實體店利潤下降,經營越來越難。儘管如此,仍有超半數商家對實體商業前景判斷樂觀,未來一年選擇繼續經營的佔81.2%。

    現狀

    房租用工逐年上漲 擠壓實體店利潤

    調查數據顯示,隨著房價、物價持續上漲,商鋪租金也隨之逐年上漲。雖然有些商戶籤訂了中長期的商鋪租賃合同,但合同中仍有規定,商鋪租金每年按5~10%幅度上漲。

    具體而言,商鋪租金上漲較快,特別是地理位置較好的旺鋪租金漲幅更大。城鎮商鋪租金普遍一年數萬元,很多實體店的營業額一年也就只能做到幾萬元,刨去人工和水電等費用,利潤所剩無幾。有的商鋪月租金高達300多元/平方米,商戶感慨地表示,說得好聽是「老闆」,辛苦一年還是給房東打工。另一方面,隨著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僱傭人員工資漲幅尤為明顯,企業用工成本明顯上升。

    但令人欣慰的是,與日益上漲的租金相對,商鋪稅費支出有所減少。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使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在稅收減免一項上得到了政策優惠,稅費支出有所減少。根據小微商業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小微商業企業和個體戶戶均繳納稅費13436.3元,同比減少1407.9元,下降9.5%;稅費佔營業成本比重為21.1%,同比下降了0.2個百分點。

    建議

    實體店去同質化 開拓網際網路平臺

    雖然政府對商鋪經營者給予了各種優惠政策,但是受電子商務的衝擊、商鋪租金高、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但據調查了解,只要不虧本,能稍微有盈利,商鋪經營者仍然會選擇繼續經營。有的是因為前期投資大,轉讓不划算,有的是因為開店時間自由,方便照顧小孩。

    江西調查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微實體店大部分規模較小,營銷手段單一,經營理念和管理手段落後,加上行業進入門檻低,經營者多,同質化競爭激烈,有限的客源被數量眾多的同行業爭搶;同時,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公款消費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大型的商業企業開始改變經營策略,針對平民消費特點推出簡易包裝、加大折扣力度等促銷手段,擠佔了部分原屬於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的市場。

    在「網際網路+」的大潮下,江西調查總隊建議小微商戶做好實體店的同時,也要利用「網際網路+」開拓網絡銷售平臺,實現「兩線」互補,比如入駐網絡營銷平臺。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實體店「體驗」和「服務」優勢,又能吸引已形成網上支付慣性的年輕一代,更能擴大商鋪的受眾,增強影響力。此外,還可以突出個性化競爭優勢,通過差異化產品和服務,提升產品質量和特色內涵,確保消費群體黏度。最後,政府在落實對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扶持力度的同時,還需在培養電商、搭建網際網路平臺上加大幫扶力度。

相關焦點

  • 實體店難做為什麼商鋪出租方不降租,任由商家倒閉而空置?
    籤訂長租合同,一般很少會和個人,都會找中介,花點錢,省心,籤訂短租合同,就要看運氣了,經營不好,或者趕上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有的連一年都做不到的,損失也是在所難免。實體店做業務,受大環境影響,也不是什麼行業都好做,光是抱怨房租高,一點用都沒有。有些地段的商鋪,仍然會一鋪難求。
  • 開實體店,商鋪「租」和「買」到底有何區別?內行坦露真言
    投資實體店,商鋪選「租賃」還是「購買」?商業地產角度分析!最近聽聞網絡上對商業地產討論眾多,很多家庭不僅擁有了住房,還增添了商鋪,買商鋪的人大多面臨難租、難售的局面,本想著通過投資門面養老,到頭來卻發現是在「養」門面,就算空置在那裡,物業費依舊產生,門面變得不再一如既往的「穩妥」!
  • 實體店是如何被房東逼倒閉的?要麼漲租,要麼趕走後自己開店
    都說實體店不容易,那麼到底有怎麼不容易呢。有些人會說是電商的衝擊,導致客流越來越少了。不過只要選址比較好,人流還是有的,自己再多提高一些轉化率,也是可以生存下來。實體店是如何被房東逼倒閉的?要麼漲租,要麼趕走後自己開店更多人將實體店倒閉的原因怪在房東身上了,覺得都是可惡的房東逼得他們好好的店鋪倒閉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個說法還真的有道理的,因為房東的責任還真的不少。現在的房東多數都會拖創業者的後腿。反正你的生意不好的時候房租照樣還是要漲,而看你的生意好,那更是想吸乾你的血的。
  • 3個店鋪2個租不出去,三四線城市商鋪面臨退租潮,原因很多人不知
    過於一鋪養三代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了,但是過於商鋪的生意確實比現在要容易做。現在三四線城市大大小小的商鋪很多很多,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一些看似生意很好的商鋪正在虧本經營,一些店家是自己倒貼錢在補貼商鋪的,有的人相信生意總會好的,有些人則是由於前期投資太多不願意就此認輸,所以現在很多商鋪依然在苦苦支撐著。
  • 以前有轉讓費還搶著租,現在不用轉讓費都租不出去,這變化真快
    實體店是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下來的最主要賣貨模式,有個好地段的店面可以養三代甚至更多,也有很多人通過經營實體店發家致富,以前一般的店面都要轉讓費喝茶費,那時粥少僧多一鋪難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現在有時一些黃金地段的店面不用轉讓費喝茶費都租不出去了,這節奏變化真快,到底什麼原因呢?
  • 為什麼有些地段較好的商鋪租不出去?內行人:因為房東不斷漲房租
    「我妹妹家是做車床加工的,房東也是一年漲一次,旁邊的店面租金都比他家低。我妹和房東商量,說今年漲可以,能不能一次籤3年合同,房東說不行,一年一籤、一年一漲,還說不租就搬走,別耽誤他找租客。關鍵我妹租他家店面都將近10年了,房東一點情面都不講。
  • 商鋪「窘境」:出租難、賣不掉,滿大街都是「餐飲店」和「藥房」
    一些核心地段的店鋪也一樣出現了難出租的現象,甚至有的一條街的商鋪基本上都關門等待出租。 其實現在的商鋪不但是出租難,想賣掉更難。商鋪長期出租不出去,收不到租金,業主自然想把商鋪賣掉,但是現在想把商鋪賣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商店不是房子,買了還可以自己住或者好租,現在生意不好做,買了商店自己做生意虧本,租再租不出去,造成現在沒有多少人想買。
  • 一位實體店賣家道出生意有多差:每個月都在虧錢,大量商鋪沒人租
    正所謂「一鋪養三代」買到一個好的商鋪再將它轉租給別人,什麼都不做就可以很輕鬆的有一筆收入了。這法子擱以前還行的通,可是放在現在這個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的時代已經是行不通了。這是一位實體店老闆的親身經歷,原本是在一個商場裡面租了個服裝攤位,經營了幾十年,生意也很好。可是近兩年就一落千丈了,他租的商鋪還是一個中高檔的女裝店,店鋪的服裝不論是做工還是版型材質都是非常的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價格要比網店貴。平時一般來店鋪看衣服的人也挺多的,試試這件,摸摸那件。但是當談到價格的時候就有不盡人意了。
  • 長沙東塘地下商業街租金11年漲4倍 八成店鋪虧損要求降租
    老牌商業街商戶掛橫幅要求降租 東塘地下商業街租金11年漲4倍 物業將召集業主開會協商 東塘大都市地下商業街商戶集體打橫幅要求降租「禦寒」。 潘顯璇 攝 本報1月15日訊 租金連年上漲,生意卻是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更是大半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 現在生意難做,商鋪該不該漲租金?看一看店家和房東怎麼說
    近兩年,受網購衝擊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實體店生意非常難做,很多商鋪都面臨關門和倒閉。就說筆者附近的某個商場樓下的一個商鋪,店家開始是做餐飲生意的,生意還不錯,但是房東覺得現在房價高了,並且店家生意也不錯就想漲租金,但是店家覺得「頂不住」了,這太了貴就搬走了,不然賺的錢都交房租給房東了。後來,房東半年都沒把商鋪租出去,現在還空著,他又後悔了,早知道就不漲租了。現在生意難做,商鋪該不該漲租金?
  • 深圳實體店太難了,二手房東不但漲租還要收「喝茶費」10萬
    深圳五和的一家奶茶店,前年租的門面籤的是一年合同,今年就漲租金了。朋友是從上一家店家手上接過來的,當時給了轉讓費5萬塊錢接手的。但是到今年合同期就滿了,於是房東就開始漲2000租金,並且還要10萬塊錢的喝茶費,才願意續約。
  • 買商鋪是在「冒險」?這幾點告訴你,商鋪到底還能不能買
    之前一個城市可能只有三環,現在已經增至到5環、6環,除去市中心不說,還多了很多規模不小的新城區。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建房,自然也少不了商鋪,於是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商鋪過量的情況。住宅房對於百姓來說是剛需,可商鋪不是,消費者們面對當下那麼多的商鋪,根本消化不了。
  • 實體店受挫,房東堅持不降租,直說「你不租有的是人租!」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經濟衝擊,還少不了租房的市場行情,有的房東堅持不減租,即使租戶關門倒閉了,只要租房市場還在,房東以同樣的價格出租,也不會影響到什麼。前段時間,國家也在鼓勵給租戶們減租,但是始終沒能對租房市場進行約束,更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要挾房東降價。
  • 商鋪越來越難租,這幾種業態卻越開越多!
    商鋪因為其具有經營特性,所以一直以來都受到投資客的青睞,商鋪投資大部分都是賺取的租金回報率,而不是賺取買賣的差價,所以商鋪肯定是租金越高越好,但是因為近些年微商、電商等衝擊,實體商鋪的投資變得困難起來,因為商鋪越難越難出租了,而且商鋪一直在增加,雖然現在商鋪越來越難租,甚至有很多商鋪空置租不出去
  • 商鋪面臨的「窘境」:很多店面租不出也賣不掉,只能空置
    當前商鋪面臨的「窘境」,地段較差的門面房很難出租也賣不掉,只能空置。「生意好了就漲價,我們小區門口有個商鋪,原來一年六七萬吧,店主會做生意,生意好,房東直接漲價到12萬。店主一算這個價格沒啥利潤了,就退房了,商鋪現在都閒置半年了,那個位置估計想再租出去難了」。這是一個網友家附近的商鋪情況。
  • 100萬買的商鋪,一年租金5萬,商鋪還值得投資嗎?
    曾經市場上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而在2020年實體經濟發展受阻,商鋪的生存狀況更是遭遇寒冬。沿街商鋪長期空置招不到租、商鋪即使有人租價格也提不上來、商鋪出售無人問津這樣的現象處處可見,商鋪真的變成了"傷鋪"。 相關人士表示,近兩年商鋪的租金回報率大致為2%-5%,超過6%的已經算高回報。
  • 實體店的尷尬:租不出去也賣不出去,另外兩種店面卻賺得盆滿缽滿
    二十一世紀初期,商鋪門面是炙手可熱的投資品,深受廣大投資者青睞。大多數投資商鋪門面的人也有不小的收貨,賺了不少錢。那個時候,各種行業競爭激烈,行情緊湊,投資商鋪的選擇性非常廣,可以賣衣服賣食品,也可以做娛樂場所,而人們的消費水平也足以應付這些。
  • 三四線城市再現商鋪退租潮,生意做不下去了嗎?原因很真實
    三四線城市再現商鋪退租潮,生意做不下去了嗎?原因很真實商鋪作為一個實體店的固定點,在引流方面一直是非常不錯的。不過這個現象只是出現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因為這類城市的人流量非常的大,吸引力自然也就會有的。
  • 網購衝擊實體店,香港小商鋪生意蕭條被迫另尋出路
    旺角和銅鑼灣長久以來都是小商鋪的聚集地,這裡的商店大多出售便宜的運動鞋、手機配件和其他小東西,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上網購物,商家開始感到了生存壓力。 為了存活下來,商場和租戶被迫另尋出路。其中一種解決方法就是出售網上找不到的商品。 Ken Lam是W Plaza商場的招商經理,他認為商場可以通過專注經營婚禮用品來扭轉局勢。
  • 年後店租「馬上」漲 滷麵小籠包悄悄漲了一兩元
    像那些生意比較好的餐飲店通常是一年一籤,通常每年漲30%。」但即使這樣,盧先生依然覺得有些扛不住了。180平方米左右的店鋪,盧先生去年租金是每月2萬左右,今年則要2.3萬元。他苦笑地告訴記者,去年開始生意不好做,已經虧了十幾萬,「今年打算把店鋪分一半租出去,減輕負擔。」  記者隨後走訪了火車站、禾祥東路、禾祥西路這些島內傳統旺鋪街區,發現基本上年後都會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