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頂尖人才最嚮往工作地 上海期智研究院瞄準全球前五AI高地

2021-01-07 新民晚報

圖說:上海期智研究院 薛志明 攝(下同)

把一個瓶子抓起來,普通機器人都能做,但要連續把一塊塊積木疊高高,難度卻很大。這需要「翻盤」傳統算法,建立一個強算法平臺,讓機器人做複雜邏輯推理。吳翼就是帶著這樣的目標,做起了一隻「科學候鳥」。近半年多來,他每周像鐘擺一樣往返於京滬之間,往往是走下清華大學的講臺,就直飛上海,趕到位於徐匯濱江的AITower。  2020年9月,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領軍的上海期智研究院落戶AI Tower的41層,吸引了像吳翼這樣的創新人才前來,「匯聚全球頂尖人才,做突破性基礎研究」正是這家新型研發機構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十年後,全球前五的人工智慧研究高地,期智研究院一定有一席之地;全球最頂尖的人工智慧人才最嚮往的工作地,期智研究院一定是其中一個選項。」姚期智很有底氣。  給AI人才搭建一流平臺  在姚期智看來,中國有許多資質優異的學生,但缺乏進入世界一流研究機構的機會,所以他代表研究院立下「軍令狀」:瞄準全球AI最前端、最有創造力的項目;搭建AI創新人才培養的一流平臺。  吳翼,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在多智能體強化學習領域發表的第一個通用算法maddpg,是該領域頂級學術會議近五年來引用率最高的文章。去年夏天,作為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在職教授,這位90後科學家接受了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長姚期智院士邀約,兼職成為研究院PI(學術帶頭人),並組建團隊。「我們想做一個強化學習的算法和平臺,實現通用的、泛化的人工智慧,去解決一系列問題。」聚焦強人工智慧領域開展基礎研究,短短數月,吳翼團隊已有相關技術應用到建築建構監測中。「我希望通過算法讓機器人更智能,而不是按照人們事先預定好的程序運行。」

期智研究院成立不到一年,包括吳翼在內,期智研究院已匯聚了4位院士、20多位學者和清華、復旦、上海交大、同濟等滬上多所高校的青年人才,在人工智慧、現代密碼學、高性能計算系統、量子計算及量子人工智慧、物理器件與計算、生物智能等六個前沿研究方向,開展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研究,並已產出十多篇高水平論文。  放開手腳跑出原創加速度  「第一年,我們就希望有一個比較驚喜的世界一流成果能夠展示出來。」吳翼對團隊實力充滿信心,是因為期智研究院有著與眾不同的引才之道。以招人為例,他在高校裡只能招一名博士生,但在研究院他已經招了三名學生,並且都是全職研究員的身份,其中一位還是「學士後」。  「學士後」是期智研究院很特殊的一種設置,主要是給拿到國外博士就讀機會但是近期不能出去,或者願意推遲學業而做研究的人才,一個全職「學士後」身份,允許他們留在期智研究院做研究,也有較好的人才待遇。  市科委基礎處處長宋楊告訴記者,期智研究院是一種新型研發機構,上海科改25條賦予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以有別於傳統事業科研機構的充分自主權,比如不定行政級別、不定編制、不受崗位設置和工資總額限制,實行綜合預算管理,並給予研究機構長期穩定支持。  從「0」到「1」,不僅要有創新頭腦,更需鬆綁創新手腳。目前,圍繞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上海已布局了包括期智研究院、李政道研究所、腦與類腦研究中心、量子科學中心、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樹圖區塊鏈研究院、朱光亞戰略研究院等在內的十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它們不約而同放開創新手腳,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方向,提升上海的創新策源能力,跑出原始創新「加速度」。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

相關焦點

  • WLA副秘書長王德宏做客東方衛視《今晚》,談上海如何打造人才高地
    WLF助力上海吸引全球頂尖科學家 打造科創人才高地,如何保證源頭「活水」不斷?近年來,上海先後出臺人才20條、人才30條,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 打造人才「夢之隊」,要胸懷「五湖四海」
    日前,上海舉行人才工作大會,明確提出實施人才高峰工程,進行大刀闊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對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應」,打造「人才夢之隊」。新時代,聚焦關鍵人才、優勢領域、戰略方向,是以人才優勢引領上海發展創新的重要使命。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中期成果③上海攀登人工智慧高地路徑
    自2015年開始,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逐年上升,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人工智慧單一市場,約佔全球市場規模的12%。上海一直非常重視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人工智慧生態圈,在張江、徐匯濱江等地形成了若干人工智慧高地,未來需要針對具體問題推出強有力舉措,力爭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發展。
  • 上海正籌辦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培養AI時代設計人才
    11月20日,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主題活動舉行。活動透露,「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正在籌備中,這將是一所培養AI時代設計人才的專門學院。此外,滬蘇浙皖四地工業設計協會共同成立「長三角工業設計產業聯盟」。
  • 英國首都倫敦獲評全球人才最嚮往工作地點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英國首都倫敦獲評全球人才最嚮往的工作地點。調查由英國Total就業公司和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展開,以大約200個國家的將近40萬人為調查對象。這項調查中,倫敦擊敗美國紐約和德國柏林,獲評人們最嚮往的工作地點。倫敦4年前登頂榜首後蟬聯這一位置。調查發現,倫敦的魅力「似乎未受『脫歐』影響」。Total就業公司國際業務主管邁克·布克說:「儘管英國失去一些光環,但倫敦在『脫歐』後依然是全世界人才的首選目的地。
  • 科教強魯人才興魯,聚力打造創新高地
    圍繞「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增強科技創新實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等一攬子工作舉措,聚力將山東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創新高地。
  • 「研究院+產業園」同時落地!青島藍谷打造全球智能航運新高地
    12月5日下午的一場籤約,展示出青島藍谷在雙招雙引工作中堅持技術與產業「雙輪驅動」的全新思路:攜手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共建「青島航運發展研究院」,打造全球智能航運創新高地;同時配套落地「青島智能航運產業園」,形成從科研到產業的一條龍產業集群。「如何把海洋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青島藍谷要集中突破的一個課題。」
  • 廣東湛江出臺人才新政30條 致力打造人才高地
    廣東湛江出臺人才新政30條 致力打造人才高地 2018年04月28日 09:35   來源:南方日報
  • 天津濱海新區全球人才戰略 打造高層次人才高地
    發展離不開人才,近年來,濱海新區積極調整人才戰略,進行全球人才儲備,不斷提升區域軟實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經濟的快速發展。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濱海新區深入貫徹全國和全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國家人才規劃綱要和天津市人才規劃。
  • 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2020年是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的一年,《報告》的發布,將成為展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的重要平臺。 【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14個】 上海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創新前瞻布局。
  • 山西:快馬加鞭打造新材料產業高地
    聚焦「六新」突破,加快新材料全產業鏈發展  當前,山西全省上下正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強化轉型發展蹚新路的使命擔當,聚焦「六新」突破,大力發展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材料全產業鏈發展,全力打造全球一流的新材料產業高地。
  • 打造全球智能航運創新高地!又一「國字號」平臺落戶青島藍谷
    今天下午,青島航運發展研究院及青島智能航運產業園項目籤約儀式在青島國際院士港大酒店舉行。青島市副市長耿濤參加。青島航運發展研究院由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與青島藍谷管理局共同發起,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青島市科學技術局、即墨區政府和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參與共建。
  • 韻達快遞總部上海青浦開工,打造人才與科技匯聚高地
    6月27日,韻達總部項目開工儀式在上海青浦舉行。上海青浦區人民政府餘旭峰區長,上海市商務委劉敏副主任,上海市郵政管理局馮力虎局長,韻達集團及施工單位代表近200人參加了開工儀式。聶騰雲表示,二十一年來,韻達堅決貫徹國家郵政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郵政管理局的決策部署,在青浦區委區政府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努力做好快遞主業。韻達將借項目開工為契機,將韻達總部打造成韻達全球化的「人才」聚集、「科技」匯集的高地。
  • 光明厚植優勢 匯聚頂尖人才,9位海內外專家受聘成為光明科學城人才...
    一直以來,光明區積極謀劃光明科學城建設發展的人才服務保障工作,堅持人才發展規劃與科學城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同步謀劃,同步推進,不斷創新人才服務模式,先後形成了有領導幹部直接聯繫服務人才的3+1模式,創新打造光明科學城人才金融服務專屬銀行,特別是疫情期間,在全國率先推出疫情防控人才貸,為光明科學城厚植人才優勢,匯聚全球頂尖人才,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適應的一流人才生態積極探路
  • 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高地(人民時評)
    興國之道,人才為先。近年來,在人才強國戰略引領下,各地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將人才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久前發布的《中國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7個城市吸引人才的「磁力」整體進步明顯,粵港澳大灣區表現亮眼。
  • 長沙望城區: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 助推高質量發展
    望城持續加碼的人才新政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沈科幹勁十足,現在的他又有了新的「小目標」:吸引全球資本和「高精尖」人才,全方位服務創業者,幫助更多人實現夢想,構建又一個產業發展新高地。「為了吸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我們注重政策的集成創新,打造優質創業環境。」
  •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腳踏實地奮鬥,仰望星空開拓,肩負使命遠行
    交叉信息院涵蓋姚期智2004年全職回國加入清華大學以來創辦的數個頂尖人才培養項目及科學研究機構,科學研究領域全面涵蓋智能+、量子信息和金融科技三大前沿熱門方向。其中,創立於2005年的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和創立於2019年的清華學堂人工智慧班(智班),已建成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培養高地;創建於2011年的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已成為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的重要前沿研究基地。
  • 全球首批與聯合國、歐盟合作!上海高校,再與英國頂尖名校牽手
    近日,在國家語委科研基地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的聯絡和推動下,上海外國語大學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才培養、課程合作、人文社科研究等領域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英國在"後脫歐"時代,努力打造"全球化英國",將越來越多的關注力投向中國;中國也需要更多地了解英國的語言、文化與社會運作模式,培養更多能夠與英國進行深入合作與交流的國際人才,並藉此加強我國對世界的了解與研究。促成此次合作的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是國家語委首家科研基地暨國家語言文字智庫,謝菲爾德大學的合作方是該校人文與藝術學院。
  • 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原標題: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編者語: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南方網特別推出「香江二十年粵港共輝煌」專題報導,並推出系列人物專訪,敬請關注。霍啟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更有利於三地共同發展,希望大灣區未來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戶,霍英東集團也將助力南沙建設大灣區內的優質宜居宜業環境。  開啟粵港澳大灣區時代 支持香港繁榮穩定  霍啟山表示,廣東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