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北方多雨很涼快,中部和南方是豔陽高照,溫度都在35℃高溫以上,連續多天高溫了,雖說已經立秋之後了,但是苦夏的暑氣還未消,我們還是要做好防暑準備。
大家有發現沒有,昨天是8月18號,農曆的六月二十九,今天是8月19號,卻是農曆七月初一,今天進農曆七月了,怎麼農曆六月沒有三十呢?還真奇怪了。
在這裡,還真要普及一下陽曆和農曆的區別,在很多時候,農村老人都習慣用農曆,老人們叫它為老黃曆,已經用上幾千年的歷史了,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所以關於農俗裡面涉及到時間的,都是以農曆來理解。
陽曆與農曆怎麼區別?
我們現代人喜歡用公曆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陽曆,就是我們說的一年365天這樣的日子,陽曆一年有12個月,其中,1、3、5、7、8、10、12共七個月是每月31天;其中4、6、9、11四個月是每月30天,而2月比較特殊,平年二月28天,而閏年2月是29天,所以陽曆的一年時間是365或366天。
農曆算法就有很大不一樣。農曆也有平年和閏年之分。平年是12個月,閏年是13個月。農曆平年一年只有354天,而閏年的一年時間有384天。農曆也分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2020年農曆共有十三個月,其中,二月、三月、閏四月、五月、八月、十月、臘月是大月,每個月是30天;正月、四月、六月、七月、九月、十一月是小月,每個月是29天。在這裡特別提醒,農曆二月今年有三十天,大家不行的話,可以查下日曆,在陽曆的3月23號,就是農曆二月三十,有點神奇吧。
從上面農曆六月是小月,小月每個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沒有三十是正常的。
進入農曆七月之後,天氣會涼快嗎?
農曆七月從今天陽曆8月19號開始,農曆七月也是小月,只有29天,所以農曆7月到9月16號結束。
農曆七月從陽曆8月19號到9月16號,這期間我們會經歷處暑節氣,三伏出伏,白露節氣。這三個時間節點都是與氣溫有關的。其中8月22號是處暑節氣,俗話說「處暑不出暑,好似秋老虎」,說明處暑節氣之後天氣依然會很炎熱的。處暑第三天就「出伏」,就是今年三伏天到8月24號就結束了,三伏天結束,表明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已經完結了。
時間到了白露節氣之後,暑氣消,白露生的時候。早晚氣溫低,白天溫度高,早晚會出現白色霧氣了,身體開始感受到涼意了,這在北方涼意更加明顯。
可以說,進入農曆七月之後,到了孟秋,天氣開始涼爽涼快了,一年的酷暑節氣也快要到尾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