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美史】03 古羅馬建築

2021-02-08 貓又君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三個階段。

古代羅馬建築是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承載了古希臘文明中的建築風格,凸顯地中海地區特色,同時又是古希臘建築的一種發展。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建立時,羅馬城已成為與東方長安城齊名的世界性城市。

伊特魯裡亞曾是義大利半島中部的強國。其建築在石工、陶瓷構件與拱券結構方面有突出成就。羅馬王國與共和初期的建築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羅馬在統一半島與對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勞動力、財富與自然資源,有可能在公路、橋梁、城市街道與輸水道方面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公元前146年對希臘的徵服,又使它承襲了大量的希臘與小亞細亞文化和生活方式。於是除了神廟之外,公共建築,如劇場、競技場、浴場、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躍,並發展了羅馬角鬥場。同時希臘建築在建築技藝上的精益求精與古典柱式也強烈地影響著羅馬。

萬神廟(Pantheon)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圓形廣場的北部,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此廟始建於公元前27年,後遭毀,約公元118年在哈德良皇帝時期重建。由水泥澆鑄成圓形,上覆半球形穹隆頂,直徑43米。公元609年被改作聖馬利亞圓廳教堂。

萬神廟採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後的萬神廟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它也是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築中最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之一。

羅馬鬥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譯為羅馬角鬥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鬥獸場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從外觀上看,呈正圓形;俯瞰時,是橢圓形。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看臺用三層混凝土製的筒形拱上,每層80個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最上層則是50米高的實牆。看臺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觀眾們入場時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編號,首先找到自己應從哪個底層拱門入場,然後再沿著樓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區域,最後找到自己的位子。整個鬥獸場最多可容納9萬人,卻因入場設計周到而不會出現擁堵混亂,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

公元前30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奧古斯都稱帝。從帝國成立到公元後180年左右是帝國的興盛時期,這時,歌頌權力、炫耀財富,表彰功績成為建築的重要任務,建造了不少雄偉壯麗的凱旋門,紀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廣場、神廟等等。此外,劇場、圓形劇場與浴場等亦趨於規模宏大與豪華富麗。3世紀起帝國經濟衰退、建築活動也逐漸沒落。以後隨著帝國首都東遷拜佔庭,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建築活動仍長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

圖拉真柱位於義大利羅馬奎利那爾山邊的圖拉真廣場,為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所立,以紀念圖拉真勝利徵服達西亞。該柱由大馬士革建築師阿波羅多拉建造,於113年落成,屬於多立克柱式,以柱身精美浮雕而聞名。圖拉真柱淨高29.55米,包括基座總高38.2米。柱身由20個直徑4米、重達40噸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壘成,外表由總長度200米以上的浮雕繞柱23周;柱體之內,有185級螺旋樓梯直通柱頂。

君士坦丁凱旋門建於315年,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擊敗馬克森提皇帝統一羅馬帝國而建的。凱旋門上方的浮雕板是當時從羅馬其它建築上直接取來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的生平業績,如安東尼、哈德連等,下面則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戰鬥場景,是羅馬三座凱旋門中建造最晚的 一座。

古羅馬時代共有21座凱旋門,現今羅馬城中僅存3座,君士坦丁凱旋門就是其中的一個,高21米,面闊25.7米,進深7.4米。由於它調整了高與闊的比例,橫跨在道路中央,顯得形體巨大,它位於古羅馬角鬥場西側,其上的雕塑精美絕倫、恢宏大氣,千年逝去,已是殘跡斑斑,卻仍在風雨中,與古羅馬角鬥場共同見證羅馬的輝煌。

卡拉卡拉浴場(Thermae of Caracalla,或Baths of Caracalla)位於羅馬,是古羅馬的公共浴場,建於公元211年到217年,卡拉卡拉統治羅馬帝國期間。其遺址如今為一個旅遊聖地。浴場佔地16萬平方米,除3萬平方米的浴場外,還有圖書館、競技場、散步道、健身房等各種設施,絲毫不亞於現代的大型休閒中心。浴場內分為冷水、溫水、熱水浴室和蒸汽室及更衣室,從殘存的馬賽克鑲拼地板、直徑30米的浴池、高達30米的牆壁,可以想像當時規模宏大、貴客雲集的場面。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臺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臺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臺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臺。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鬥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複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

相關焦點

  • 世界史上幾何建築:古羅馬競技場...
    古羅馬競技場,是古羅馬時代競技場,是現存名列世界第三,保存最好的古羅馬競技場,位於威尼斯東部蘇塞城和斯法克斯城之間的傑姆村,建於公元
  • 圖解西方建築(三-古羅馬建築-03)
    砌築好的牆體外以大理石板貼面,完全遮蓋了混凝土牆壁。大多數普通民眾都居住在多層的公寓中,城市中的合院式建築也大多出租,城裡建築密集,人口眾多。高架橋的輸水管線是城市主要的用水來源,貫穿整個城市。古羅馬城市中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分區,商業區、居民區、競技場、劇場等相間分布。
  • 世界史上幾何建築:古羅馬競技場...
    古羅馬競技場,是古羅馬時代競技場,是現存名列世界第三,保存最好的古羅馬競技場,位於威尼斯東部蘇塞城和斯法克斯城之間的傑姆村,建於公元
  • 外建史模擬題目——中世紀建築
    外建史模擬題——中世紀建築一:名詞解釋
  • 世界文化史:古羅馬的建築藝術,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
    百家原創作者:飯後世界史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講古羅馬的建築藝術,古羅馬的建築藝術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這種「繼承」不僅是從時間先後來說的,而且是從建築藝術的根本風格來說的。這種根本風格的內容就是人的意識與人的尺度。
  • 世界文化史:古羅馬的建築藝術,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
    百家原創作者:飯後世界史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講古羅馬的建築藝術,古羅馬的建築藝術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這種「繼承」不僅是從時間先後來說的,而且是從建築藝術的根本風格來說的。這種根本風格的內容就是人的意識與人的尺度。
  • 江瀾《古羅馬詩歌史》
    本書以史為綱,把古羅馬詩歌的歷史劃分為萌芽時期、發軔時期、繁盛時期、衰微時期、轉型時期和不朽時期;以文體為目,分類評述各個時期敘事詩、抒情詩、諷刺詩等文體的詩歌作品;與此同時還以詩人為本,既重點闡述大詩人,如維吉爾、賀拉斯與奧維德,又兼顧一些小詩人,如馬爾蘇斯和佩多;以文本研究為主,以影響、接受研究為輔,力求全面、系統地評述古羅馬詩歌傳承、變遷的發展歷史,嘗試揭示古羅馬詩歌發展的立體圖景
  • 三分鐘讀點世界史|古羅馬文明:偉大屬於羅馬(下)
    不朽的建築羅馬的偉大還體現在其建築上。羅馬的建築許多是紀念性的,旨在象徵權力和榮耀。羅馬建築師以圓拱、拱頂和圓穹來構建空間,營造宏大壯觀之感。其中的翹楚是萬神廟,它是一個寬度與高度相等的巨大圓柱體,上面覆蓋著半圓形的屋頂,其圓穹頂高大空闊,讓身臨其境的人有崇高之感,因此,它被米開朗基羅讚嘆為「天使的設計」。
  • 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裡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1世紀~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
  • 圖解西方建築(三-古羅馬建築-01)
    第三章 古羅馬建築古羅馬建築在偉大的古希臘社會發展的同時,建築史上另一個同樣擁有偉大成就的國家-----古羅馬也在蓬勃地發展著。自此,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發展的主幹,從這個主幹上又不斷伸展出各個時期和各個地區的不同文明,歐洲文明之樹從此繁榮不息,而在作為文明表現形式之一的建築中,這種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尤其突出。在古羅馬長達幾個世紀的發展史中,其建築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即共和時期的建築、帝國時期的建築和分裂以後的建築。
  • 古羅馬真的存在嗎?---用建築邏輯探討歷史真偽
    西方的古羅馬歷史部分,支撐其存在的結構標誌,是一些所謂「古羅馬建築」;從外表上看,這些古建築非常新,讓人懷疑其是否有數千年歷史;其建築邏輯上看,也問題重重。  一座建築,若不是為了膜拜,就要有實用性,對於大型建築,勞民傷財的建築就需要仔細探討其可行性;這些可行性探討包括地形地勢,社會需求,技術條件等。
  • 古羅馬建築特點並舉例說明
    這個題曾在真題當中出現過,不僅僅掌握古羅馬的建築特點還要掌握希臘的,和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以及《建築十書》,需要的可以諮詢。
  • 教師招聘筆試之外美史中的各種「最」——建築
    教師招聘筆試之外美史中的各種「最」——建築 http://anhui.hteacher.net 2019-10-28 09:06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教師招聘筆試之外美史中的各種「最」——建築
    教師招聘筆試之外美史中的各種「最」——建築 http://anhui.hteacher.net 2019-10-28 09:06 安徽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西方藝術史:古羅馬建築【9】
    第三講 伊特魯裡亞和古羅馬的藝術第二節 古羅馬建築
  • 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是什麼
    【學員問題】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是什麼?  【解答】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 古羅馬建築為何會具有大尺度、實用性、公共性、世俗性的特徵?
    雖然如今的城市高樓林立,但往往古人所留下的建築總會讓人驚嘆,不管是飛閣流丹或是殿堂樓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曾經跨越了歐亞非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以其雄渾凝重的建築風格,給世界建築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古羅馬建築為何會具有大尺度、實用性、公共性、世俗性的特徵
    雖然如今的城市高樓林立,但往往古人所留下的建築總會讓人驚嘆,不管是飛閣流丹或是殿堂樓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曾經跨越了歐亞非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以其雄渾凝重的建築風格,給世界建築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無論是萬神殿、角鬥場、還是聖母瑪利亞大教堂都無一例外有著大尺度、實用性、公共性、世俗性的特徵,這是為何?
  • 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寺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 走進古典建築之——古羅馬建築
    古典建築上半篇——古羅馬建築引言:看慣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你是不是想感受不一樣的建築風採?有句話是這樣表達的:給建築形式賦予人類的比例和活力!導讀:沒關係,在這篇文章裡,一粒之米(也就是在下)我將帶大家去感受古羅馬建築的風採,感受西方文明。分享行業內乾貨,粒粒皆為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