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第一次見光緒帝的時候為啥只交流了10分鐘,光緒就受不了?

2021-01-12 看鑑

中國地域遼闊,方言也非常多。簡單一句「你在幹什麼」,各地就有不同說法。東北話說「你嘎哈捏」,河南話說「你弄啥咧」,到了廣東,則是「你喺度做乜」。

北方人估計聽得一臉懵,這是啥啊,也聽不懂,也看不懂。

因為方言不通的問題,不論古今,很多人鬧出過很多笑話。

康有為、梁啓超的廣東話折磨光緒帝

地域接近的人,互相用方言說,可能連蒙帶猜還能懂個大概,如果離得太遠,可能猜都沒法猜。

所以,大家都希望有一種讓大部分都能聽懂的語言,最先做嘗試的是朱元璋,他在統一天下後,飽受各地方言不通的折磨,曾經下令編了一本《洪武正韻》,要求大傢伙兒進京都說這個話,誰不說就罰工資。

這個想法挺好,只不過由於朱元璋要求太高,這本《洪武正韻》一直在修改,想改得大家都容易學。可是天化萬民、民生萬言,哪有這麼容易就統一音韻,後來朱元璋去世、朱棣遷都北京,開始推廣北京官話,這個難學的《洪武正韻》也就無疾而終了。

如果你無法理解朱元璋的良苦用心,通過康有為的一個例子你就能明白了。戊戌變法的時候,廣東人康有為深受光緒帝信任。但是最初康有為覲見時,倆人鬧得還挺尷尬。光緒自幼說得是北京話,康有為則操著一口濃重的「粵普」,康有為能聽懂普通話,光緒皇帝卻一臉抓瞎。

所以兩人只談了十來分鐘,康有為就灰頭土臉地出來了。沒招,皇上聽不懂啊。

梁啓超進京前,在廣東學過普通話,但他見光緒帝的時候,也沒比他老師強多少,光緒幾乎一句沒聽懂。後來還是靠著他的北京媳婦,教了很多年後才能把普通話流利地說下來。

其實,這個例子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娶對媳婦的好處……

古代的土翻譯

方言不通,自然就需要有人翻譯。頭腦敏銳的人,往往能從中發現機會。

唐朝安祿山就是個語言天才,這個大白胖子通曉唐朝邊境六個民族的語言,他常年在邊境充當互市郎,靠給人翻譯賺點生活費。

他又憑藉著會說契丹話的長處,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任命為捉生將,跑到契丹的地盤抓舌頭,後來居然因此逐漸立功升官。

清朝大量兩廣士人到北京做官,怕說不好官話,進京前先找人學。

廣東人信奉本地和尚不念經的原則,不請本省人教北京話,而是請廣西桂林的先生教。桂林因此產生一門包教包會的一條龍學方言服務,還自稱受過乾隆皇帝的誇獎。

實際上,桂林人普通話造詣也不咋地,很多廣東人學完冒牌北京官話,到北京一張嘴才發現不對勁,媽呀桂林老師傅真是坑死人不償命。

為啥有這麼多方言,差別還這麼大?

接下來就涉及到終極問題了。為啥全中國都使用漢字,說出來的語音卻是一個地方一個樣呢?

按照學界統一認定的,中國現在通行的方言分類有7大類,分別是北方話、湘語、贛語、吳語、閩語、粵語、客家話。至於各個方言系統之下又可以細分的地區方言,更是多的數不清。

方言的差別,其實和歷史的傳承與發展大有關係。

比較典型的就是最難懂的粵語:

粵語與古漢語最接近。不光語調獨特,有九聲六調,與古漢語發言近似。就連書寫的漢字,都自成體系。

為啥會這樣呢?粵語形成的過程很複雜。

最早是秦漢時代,南越王趙佗,率領一幫北方人進入嶺南,帶來了北方漢語。北方話與嶺南原住民語言相互影響,形成了最早的嶺南語,也就是粵語的雛形。

到了唐末五代,黃巢起義後中原人湧入嶺南。雛形期的粵語再次被中原話影響,大概到了北宋統一前夕,粵語的基本面貌就形成了。

有人說讀唐詩用粵語讀最有韻味,當然有些誇張,但粵語豐富的語調、古奧的發音,用來表現詩詞的韻律,無疑要比普通話更有優勢。

方言其實也彼此有聯繫

方言是地域隔離的結果,一旦打破地域隔離,各地方言就會產生非常有趣的相互影響。

比如杭州方言。杭州方言是吳越語系的一個小方言,本來應當是「醉裡吳音相媚好」的吳儂軟語,但杭州方言卻有點北方話的味道。

吳越語系稱「臉」一般都是「面」,「洗臉水」讀作「洗面水」,但杭州的讀法還是「洗臉水」。包括杭州話中「奶奶」的讀法,吳語中一般讀作「嬤嬤」。這些怪異的讀法與河南話相近,原因也好理解,當年北宋滅亡、宋高宗南遷,定都在臨安,大量河南人湧入,汴京官話成為當時主要的溝通工具,久而久之,就使杭州方言有了河南話的痕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津話。天津話和北京話以及河北方言差別都很大,同在普通話區,為啥差別這麼大呢?這其實與李鴻章有關係。李鴻章組建淮軍後,逐漸把大本營北移,定在於天津,後來北洋總督府也一直設在天津。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他的淮軍也大多數是安徽人,幾十年下來,自然而然地就把安徽方言滲透到天津話裡面。

現在有許多流行文化,都注意到了方言的獨特魅力,比如音樂人黑撒,堅持用陝西話創作歌曲,還用陝西方言吟唱《送元二使安西》,讓大眾重新領略了陝西話的魅力。九連真人更是用比較冷門難懂的客家方言創作,不管受眾如何,這種精神彌足珍貴。

方言與漢字交相映襯,是我們古老的華夏文明的載體,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方言眾多,正是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多元與深遠。雖然今天我們大力推廣普通話,但仍要注意保護方言,保存我們文化的根脈。

相關焦點

  • 光緒帝怎麼不殺掉慈禧掌握大權?光緒表示:想多了,不可能
    都知道楊立新老師的代表作是《我愛我家》,但估計大家都沒想到,楊立新老師的電視劇出道角色,其實是1988年《末代皇帝》裡面飾演的光緒皇帝。有趣的是,楊立新老師在他的電影出道作《夜盜珍妃墓》裡,同樣也是扮演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的一生,一直和一個女人糾纏在一起,那便是慈禧太后,這兩人之間恩恩怨怨多不勝數,連死亡也只相隔了一天。
  • 康有為逃亡海外時,花巨資買了瑞典一座島,現如今怎麼樣了?
    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還有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以及改革政治制度的變法運動。雖然這是變法的核心理念,但是在這場變法的背後還隱藏著一起政治風波。我們知道1912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清朝正式宣布滅亡。但其實當時的賻儀年僅6歲。實際上清朝最後一個實際掌過權的人,只有慈禧。慈禧之所以能夠掌權全都是因為光緒這個傀儡皇帝。
  • 康有為花150萬在瑞典買下一座小島,取名北海草堂,如今怎樣了
    光緒五年(1879年)康有為開始接觸西方思想,他開始外出遊歷,廣交天下豪傑,在西方思想的影響下,康有為開始初步形成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中法戰爭爆發之後,康有為痛心疾首,他也借著參加順天鄉試
  • 百年前,康有為豪擲150萬在歐洲買了座島,現今此島歸誰所有?
    而在1898年的時候,以康有為、譚嗣同等為首的維新派就進入了光緒帝的視野,沒多久就開始了百日維新,企圖策劃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這直接觸及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因此慈禧 又多方籌謀,將光緒帝趕下了臺。而參與戊戌變法的戊戌六公子也悉數被殺。
  • 光緒皇帝究竟是怎麼死的?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於清西陵之崇陵。光緒皇帝之死一直是一個謎團,無數研究者至今仍未確定光緒是否是被他人毒死?如果是的話,又是被誰呢?
  • 光緒死於砒霜中毒,那敢毒害他的人究竟是誰
    1908年11月14日18時33分(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三十三分),清德宗光緒帝載湉駕崩;第二天15日14時45分(未正三刻),慈禧太后去世。 相隔20小時12分鐘,光緒帝與政敵慈禧太后相繼撒手人寰。如此蹊蹺的事件發生在一對有恩怨的母子間,成為「清宮史八大疑案」之一。 2008年,光緒帝逝世一百周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光緒帝死因研究」課題組正式宣布——「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 既然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那毒害他的人究竟是誰?
  • 被傳頌百年的公車上書,其實是康有為對歷史的一次成功大「欺騙」
    史料記載,雖然康有為七上清帝書,但光緒帝終身只召見過康有為一次。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光緒帝召見了康有為,但並未重用他,只是將他從工部主事平調到總理衙門章京。作為六品官員,康有為此後再未見過光緒帝,那麼康有為如何將自己的變法主張告知光緒帝呢?康有為自述,光緒帝特許康有為「專摺奏事」權。
  • 康有為曾花了2億美金,在歐洲買了一座島,如今島的主權歸誰了
    當大清的統治者睜開眼看世界的時候,看到的是列強們的堅船利炮,看到了當時列強們的窮兇極惡。而自己呢?「康乾盛世」下的輝煌早已遠去,治下的百姓流離失所,瘦骨嶙峋。引以為傲的八旗子弟早已不復當年,他們拉不開弓,跨不上馬,遛鳥,鬥雞,大清再也不是當年的大清了。此時已經來到了光緒年間,而此時朝廷的當家的是慈禧太后,當朝的皇帝是光緒帝。
  • 光緒帝到底有多帥?來看張光緒頭骨復原圖,你就清楚了
    光緒是清朝的傀儡皇帝,有很多先進思想卻都遭到慈禧太后的打壓,最後什麼都沒有做成。說起光緒來,他算是比較慘的一位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但沒有一個孩子。不過都說光緒帝很帥,歷史上的光緒帝到底有多帥呢?我們通過這些歷史照片便可感受一二。
  • 康有為百年前,曾在瑞典買了座島,如今領土權屬於哪個國家?
    「戊戌六君子」直接被殺、光緒帝被幽禁、康有為僥倖逃過一劫。他先是去了香港,謁見英國子爵柏麗斯輝,希望得到英國的幫助,給他提供避風港,並救出光緒帝。 被繁華迷了眼,沉浸享樂: 康有為拿著日本資助的錢,輾轉加拿大、美國等國演講遊說,期望他們的政府能夠幹涉中國內政,扶持光緒,只可惜未能得願。這時的他,即便經歷了種種挫折,也沒放棄扳倒慈禧扶持光緒的信念。沒有外援,他就自己組建了保皇會,在美洲、南洋、日本、香港、澳門等地,打著「專以救皇上,以變法救中國黃種為主」口號,招生集資。
  • 在一百年前,康有為在國外購買了一座私人島嶼,現在這座島歸誰?
    康有為出生於廣東南海西樵山的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家中長輩都是清朝的官員。康有為幼年就已經展示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五歲的時候就可以背誦唐詩百首,六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別人後來學習《大學》《中庸》,但是即使在學習這些,康有為其實對這些東西都不是很感興趣。
  • 光緒帝被囚禁期間,一直在學習西方文化,試圖拯救大清
    尤其讓我們感慨的是光緒是以失敗者的身份完成這個偉業」 光緒帝,即是清德宗——愛新覺羅 載湉,既是清王朝倒數第二位的皇帝,亦是最悲劇的一位皇帝。光緒自四歲起被抱進宮中,從此困與宮廷大院之中,自幼在慈禧太后的掌控長大,飲食起居皆無一絲自由,一個真正的傀儡皇帝。
  • 老照片曝光:原來光緒皇帝生母這麼美?怪不得光緒帝那麼清秀!
    光緒皇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提到葉赫那拉·婉貞這個女人,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吧!?婉貞並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她是醇親王的王妃!是慈禧太后的胞妹,是光緒皇帝的生母!相信很多人都想看看婉貞長什麼樣了吧?就長相而言,個人感覺婉貞肯定是比慈禧漂亮的!
  • 上世紀八十年代,專家打開光緒帝的墓令不少專家作嘔,發生了什麼
    光緒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倒數第二個皇帝。他的一生是不幸的,雖然是皇帝,但大權始終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他經歷了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等重大事件。就連他駕崩後,墳墓也被盜墓賊光顧過。
  • 100多年前,康有為花2億美金,在歐洲買了一座島,現在主權歸誰?
    無疑,康有為是天資聰穎的,他五歲的時候能背誦唐詩百首;六歲已經學會《大學》、《中庸》、《論語》、《孝經》等經典…… 生長於清末的康有為正處於一個時代的結束,而他選擇去做這個擁抱「新時代」的人。
  • 光緒貴為皇帝,為何沒有留下照片,無人知其真實相貌?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又稱光緒帝,是清朝的第11位皇帝。他的登基,開啟了清朝以兄終弟及的方式進行帝位傳承的先河,這實際上是慈禧太后為把持朝政而打破祖制之舉。光緒年輕時,曾是一位滿腔熱忱、希望中興王朝,做一個明君的君主。
  • 光緒被軟禁十年,據說一直暗中籌劃出山,為何卻沒做出實質行動?
    光緒在登基之時慈禧就已經掌權,但是因為光緒那是也沒有到親政的年紀,所以一直以來都是慈禧垂簾聽政,光緒終於等到了自己親政的一天,而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讓光緒深深的意識到大清朝已經落後了太多了,所以他任用康有為、梁啓超等人,想要通過維新變法,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就像日本一樣強大起來
  • 光緒怎麼學英語的?當年的英語教材曝光,英語老師:光緒口語不行
    光緒帝,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也是整個封建王朝倒數第二位皇帝,實際上的清朝最後一位具有統治能力的皇帝。不過他的這個統治能力也只是相對而言,慈禧太后宛如一座大山牢牢壓制在他的頭上,歷經鹹豐、同治兩朝積累的人脈與權勢,怎是一個光緒就能輕易扳倒?光緒之所以鬥不過慈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的政治訴求不一樣。
  • 康有為不僅倡導變法,還曾花150萬在國外買座島?今島主是誰
    小的時候康有為就對文學方面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父親對他的期望也很高,好在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常常一個人翻閱古詩詞,五歲就能熟讀數百首唐詩,他甚至還能準確說出其中含義,在詩詞上所表現出的天賦令父親十分欣慰。十一歲時,康有為的父親不幸去世。
  • 康有為的海外生活:去北極觀光,在歐洲買下一座島,在墨西哥開銀行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6月11日,在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發動下,光緒帝頒布了「明定國是」詔書,戊戌變法正式開始。不久後,變法因觸動了慈禧利益,遭到了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強烈抵制與反對,隨即,慈禧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囚,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而康有為、梁啓超則僥倖躲避追捕逃出了京城,持續了100天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維新變法(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出了京城後,他去了海外,曾在歐洲買下一座島,到墨西哥開銀行。去北極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