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長寧、黃浦、虹口的
這些小區經過改造提升
環境整潔、優美
讓大家耳目一新!
一起來看看效果如何?
↓↓↓
長寧區
近日,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的這個「網紅」小區又有新動作啦!虹旭小區全新的鄰裡中心開工建設,計劃為居民打造一處乾淨敞亮、功能齊全的活動空間。
虹旭小區位於虹古路417弄,是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典型老舊小區,共有居民879戶,實有人口近2400人。隨著時代的變遷,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對社區日常活動的需求日益增加,居民區為填補社區活動空間這一空白,計劃在小區內打造社區鄰裡中心。
近350㎡的鄰裡中心,就位於虹旭小區的西南角,緊鄰新虹橋小學。據了解,兩層的鄰裡中心,將與社區原有的活動室和居委會進行合併打造,整體形成社區內的「旭事空間」,居民可在其中進行活動、處理事務,期待能留下各種各樣的回憶和故事。
「旭事空間」計劃為居民提供包括社區事務諮詢、休閒娛樂健身、社區興趣講堂、屋頂花園種植、親子教育活動、社會組織沙龍、業餘表演展示和為老助餐等多項服務,八大版塊集於一體,屆時不用走出小區,就可以滿足各年齡段居民的服務需求,也可以參加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
▲規劃平面圖
▲鄰裡中心內部效果圖
作為2020年長寧區社區治理示範點之一,近年來,虹旭小區精心打造包括同心微園、蔬香菜園、兒童樂園、桂香文園、生境花園、陽光議事坊、連心對弈坊、闔家幸福坊、鄰裡旭事坊(本次新建)等在內的「五園五坊」,讓小區的環境功能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同步增強。鄰裡旭事坊作為虹旭小區「五園五坊」其中之一,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為大家帶來更加豐富、精彩的社區活動和服務。
黃浦區
黃浦區自忠路段(淡水路至重慶南路)馬路北側房屋,位于衡復風貌保護區內,緊鄰新天地。由於房屋年代久遠,結構陳舊老化,存有安全隱患。
為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淮海中路街道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創新智慧城市治理,努力用「繡花精神」加強城區精細化管理,結合「三美」聯動建設,採取「留、改、拆」並舉的思路,實施內外兼修——「外」,體現於按照「修舊如舊」的標準,對圍牆進行衝洗、砌磚、勾勒,恢復原始面貌;「內」,體現於在保留基本生活功能的前提下,大力推進存量違建治理,提升整體街區風貌。
2018年以來,街道相繼拆除自忠路沿線違建4處66平方米。近日,街道再次通過微改造方式成功拆除了自忠路某號一處存量違建。
該處底樓居民佔用了公共部位搭建了陽光房和衛生間,街道會同居委將這一情況告知當事人,主動提出為其協調有關部門解決牆體常年滲水問題。經過溝通,最終決定將衛生間功能內移至房間內部。
下一步,街道將持續推進衡復風貌保護區存量違建拆除,提高居民居住舒心度、舒適度、安全度。
虹口區
走進山陰路,幽靜的弄堂裡多是典型海派風格的三層石庫門房子,紅磚砌的清水牆、石灰勾縫,兩扇黑漆的大門承載了諸多上海人的故事。山陰路開闢以來就被定位為住宅區,整個山陰路路段內,上世紀一二十年代興建的民宅佔了90%以上。
1927年,中共江蘇省委等機關曾先後設於山陰路恆豐裡內
今年恆豐裡迎來了百歲生日,為更好地還原山陰路的歷史風貌、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期頤之年的恆豐裡,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
老弄堂「客堂間」再現
穿過排排腳手架和蜿蜒的紅磚路,修繕中的恆豐裡85弄14號悉現眼前,不同往日的是,黑漆漆的木門內早已不是堆滿東西的「雜物間」,而是寬敞明亮的樓梯間。
樓梯間改造後
由於房屋建造年代久遠,內部結構老化嚴重,為此居委會對住戶進行了深入了解並在前期做好思想工作,最後在大修工程隊的幫助下清掉了所有堆物,整修房間將85弄14號做成了安全又美觀的「樣板房」。
「灶披間」煥然一新
一樓後門12平米的「灶披間」內,四戶人家共用,「手肘碰肩膀」的現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每天都會發生。
「灶披間」改造後
此次修繕,還對有條件的「灶披間、衛生間」進行內部的廚衛配套改造與粗裝修工程。對潮溼的廚衛增設了避潮層,室內地坪缺少部分也進行了貼磚補修。公用廚房通過合理的劃分,根據所住居民戶數規劃出相應的灶臺與水槽,每家每戶做了整體櫥櫃,不僅提升了收納空間的使用率,簡約的潔白瓷磚設計也讓原本擁擠的廚房變得整潔而明亮。
此次恆豐裡69弄、85弄修繕內容,不僅是改善房屋內部居住功能、提高歷史建築的安全性能,還對建築外立面、屋面、結構檢修及相關設施進行改造。未來的恆豐裡,從外觀看,依然保留了上個世紀的風貌,但公共設施都將與時俱進,延續獨特的海派裡弄樣式。
修繕工程預計今年年底前竣工。屆時,「向新而生、修舊如舊」的百歲恆豐裡將展露新顏!
本文來源:上觀 作者: 責任編輯:姚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