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淳銘院士:區塊鏈體制還是基於美國,中國或彎道超車

2020-12-10 IT之家

51歲的容淳銘出生於中國廣州,他有一連串亮眼的頭銜,這些頭銜代表了一種位跨中外學界頂端的身份,他是挪威工程院院士、IEEE(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區塊鏈聯合主席(2018)、IEEE雲計算協會主席(2017-2019)、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挪創新中心主任、歐洲ICT標準顧問,被譽為國際頂尖的計算機領域專家,同時他還擔任著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家、中國計算機學會顧問等職。

幾年前,容淳銘就以國際科學家的身份,與中國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機構一道攜手,主持了中挪超算合作,負責其中的大數據項目,以及與「天河一號」、「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等項目合作。中國與歐洲的這一類超算合作,按照組織和參與其中的科學家們的說法,屬於強強聯合,將在中國與歐洲之間建立一個對話交流平臺,幫助中國科學家了解並參與歐盟的科研計劃,肩並肩地進行科研合作,共同攀登世界學術研究及科技創新的高峰。(據新華網)

2019年,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正式創辦國內首本也是唯一獲得CN號的英文學術期刊《區塊鏈研究》期刊,容淳銘應邀擔任該刊的共同主編,另一位主編是浙大區塊鏈研究中心的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北清華、南浙大」,是業內對中國區塊鏈研究格局的一種劃分,創辦這樣一本期刊,他們有意打造區塊鏈學科國際學術交流平臺(據新財經)。而在國內的區塊鏈會議場合,容淳銘的名字也多次與陳純並置在一起,後者於去年10月末為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解過區塊鏈。

這幾年,容淳銘被邀請回到中國的頻次在增加,他所公開發表的演講主題幾乎都是與區塊鏈有關。身在業界,他見證了區塊鏈在中國由冷到熱的陡然變換,用「轉急直上」來形容。他說他最高興的就是自從2019年顯著地看到,大家逐步認識到了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

2019年12月28日,新一年即將到來的前四天,容淳銘在中國訪問一圈之後,從北京首都機場搭乘飛機飛回歐洲。冬日寒冽的清晨,動身之前,他在機場旁的酒店裡對網易科技《科學大師》記者說及區塊鏈在國內發展的狀況時,顯得不無快慰和興奮。在中國最高層對於區塊鏈的正式表態後,通俗來講,接下來就是擼起袖子開幹了。

容淳銘說,區塊鏈的發展,最主要是需要建立在大家認同的共識基礎上,並且能夠共享資源,他希望能和國內外的同行在這方面一起有所開創。

「我個人希望未來區塊鏈的發展方向,不要僅僅局限於原來所謂的金融交易方面,其實區塊鏈和網際網路一樣,以後會介入到社會生活裡的很多環節。」

容淳銘在採訪中向網易科技《科學大師》記者提及了一些重要的看法和預期,比如他希望以後區塊鏈能夠使網際網路真正成為「我的計算機」,人人都可以從網絡上的雲端隨意調用資源、存儲資源,而不用再像現在這樣,走到哪裡都需要帶著電腦、硬碟之類。他也相信,中國在區塊鏈方面具備了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不僅是因為當前的區塊鏈發展一切都還沒有定型和定論,也因為中國在某些方面已經實現了獨有的創新,顯示自身具備相應的潛力——比如在網絡支付上,中國就走在了前面,而歐洲一些國家還沒有普及,他們也嘗試在學習這個。

一,區塊鏈生態也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科學大師:作為區塊鏈研究方面的國際科學家,您怎麼看區塊鏈當前的發展,中國能做什麼?

容淳銘:我覺得最主要的是要做一個開源的平臺,那樣的話中國就可以有自己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而不是簡單地跟著別人,別人做什麼鏈,我們也去跟著做個什麼鏈,雖然這個底層的鏈也是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創新模式和平臺。

網際網路在20年前開始出現泡沫的時候,也逐步地走出谷歌、臉書、亞馬遜等模式、平臺,所以我們就希望大家真正能合作創建開源的平臺,最主要就是把中國的軟實力投送到外面去。如果我們主導的這個開源的系統可以被大家廣泛應用的話,我覺得中國可以引導世界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開端。

這裡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希望這個真正的開源平臺最終可以成為大家人人都用的「我的計算機」,而不是以前那個簡單的網絡計算機,「我的計算機」也需要一個作業系統或者管理的系統,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創造。這樣一個虛擬的計算機,當你需要的時候,可以把資源從各個遠端集中起來進行計算和自由調動,都是由我們每個人自己來控制,而不是以前一刀切的所謂數據脫敏。

當然了這種虛擬計算機也可能是分布式的,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在那些資源最優化、價格最好的地方來執行,然後把結果匯總起來。這種聯邦式的分布集成,可以貢獻給每個人所需要的結果。我覺得這會是以後發展的一個方向。我估計在10年之後會越來越少人帶著自己的手提電腦,那種把數據或者處理方式放在本地的手提電腦裡的時代,我覺得會成為過去了。

科學大師:在發展區塊鏈上,中國有什麼潛力?

容淳銘:中國的分布式計算已經很厲害,已經很成熟了。我們有個中挪超算的項目,和國內超算的一些單位有合作,我因此知道中國在超算上面的表現。他們很早就做了像網格計算、雲計算,都是比國際領先的一些團隊。

因為區塊鏈本身就是分布式計算、分布式帳本,把這個分布式計算和數據結合起來,我覺得會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方向,而且我覺得可以和歐盟合作。歐盟方面也曾講過,我們要有我們的數字主權,歐盟其實也是非常擔心,為什麼法國要收數字稅(據新華社報導:法國2019年8月決定向包括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在內的30餘家全球數字業務營業收入不低於7.5億歐元,且在法國營業收入超過2500萬歐元的網際網路企業徵收相當於其在法國營業額3%的數字稅),也是為了這個數字主權的問題,他們覺得這個東西過多的依賴於美國人的科技,而且關係一緊張你就沒得用了,這個可不行。

從區塊鏈來講,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個體制基本上還是美國的,要不就是以太坊,要不就是超級帳本,國內主體雖然重新開發了一些開源系統,但是很多都是基於美國的基礎,比如把國外的密碼體系再加上我們的密碼機制,變一變,但是這些東西人家不斷更新迭代,就跟安卓一樣,安卓也是開源的,問題是開著開著慢慢的從生態系統那裡去管制你。這麼重要的技術,如果都是基於別人的基礎上發展,以後也會出現類似像安卓系統一樣的問題,所以生態也要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覺得中歐,包括北美,全世界更多人一起來參與,聯合起來做一個好的生態,某些層面上我們可以領導這個方向。這個生態不是由一個人或一個國家去管理,而是由大家在集體認同下進行管理,這就是區塊鏈的宗旨。現在的很多開源系統都是全世界在合作的,從技術上講,這是沒有邊界的。歐盟有地平線計劃,中國有863、973計劃,我覺得肯定是可以找到結合點的。

科學大師:您上面說到中國有可能彎道超車,這個怎麼理解?

容淳銘:區塊鏈實際上是各個技術的集成,只是原來大家沒想到。很多人很著急地說,這個東西可以取代什麼?有什麼用?我說你不要著急,臉書等社交媒體,剛出來的時候大家也不看好,也被質疑沒有用。但是到了今天,人們根本離不開這個東西了。

很多根本之前想不到的東西,會逐步出現和得到應用,這需要慢慢摸索。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可以彎道超車,因為這裡頭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新的專利、新的想法、新的模式、新的平臺、新的產業,大家都是可以公平投入,然後可以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因為還沒有人把它佔領。我們只是想到了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會有人想到另外一些新的東西。

二,當你看到的時候,很可能已經太晚了

科學大師:區塊鏈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一種競爭態勢,儘管現在很多人還沒看懂,甚至連區塊鏈是什麼東西社會上都還沒有搞明白,它就已經是戰略焦點了。

容淳銘:實際上這個技術無論在歐盟也好,在美國也好,現在在中國也是,都開始注重它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指令性的任務,而是基於大家各自的需求,都認識到很多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區塊鏈實現,比如說數據存儲和共享,以前就很難找到一個很好的方法。

以前我們交換,比如說我給你一個文件,你把它拷貝過去了,你再拷貝給其他人,我沒辦法管控,對不對?但是通過區塊鏈我可以管住,你不可以二次交易,不可以重複使用,我可以實現分層次管理,動態的管理。我今天給你看,明天不一定給你看。我覺得區塊鏈就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制,把簡單的網際網路變成一個有價值、可信任的網際網路。因為我們現在相信的是一個技術,是集體的背書,而不是相信某一個人說的話。

區塊鏈會是很重要的一種基礎技術,超級帳本也好,以太坊也好(都是美國的),背後都有一批有資源的網際網路大公司在支持他們,這些公司很早就看得到了前景。我覺得中國無論企業還是政府,也應該支持這種前端的科研行為。我們經常說,很多人都是因為看到了才相信,而不是因為我相信,所以才去做。問題是,當你看到的時候,很可能已經太晚了,人家已經往前發展很多了。

因為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產值的,有些投入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

科學大師:從發力區塊鏈到真正完全成熟落地,實現價值網際網路時代,這個周期有多長?

容淳銘:區塊鏈這個概念本身現在已經比較成熟,大家也都開始接受了,但是技術上的很多東西的成熟,包括一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了。這有點跟20年前網際網路起步的時候類似。現在人才也是奇缺,你想請類似的專家都請不到,這都是瓶頸,有概念你也找不到人去做,這些很可能是更長遠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現在講誰能夠成為這方面的贏家,還很難講。

但正是因為很難講,所以這才是機會。如果這些東西都做出來了,就沒有機會了,正是因為這些東西還沒有成型,完全可以重新塑造,或者你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嘗試,這正是一次自主創新的機會,需要大家大膽嘗試。

有嘗試,那肯定會有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各種各樣的嘗試,你也不知道哪個模式最後會是成功的。實際上既使在矽谷,你也可以看到,並不是每一個創新公司都成功的,能夠留下來的公司,很可能就創造了新的模式,把路走通了。

現在我在國內交流,感覺大家敢於去想,敢於去嘗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地方。

三,別什麼都往「區塊鏈+」的概念上套

科學大師:有一個現象,現在說到區塊鏈,好像什麼都可以和它沾上邊,都能用上,這個概念會不會被濫用?區塊鏈不是在任何層面和領域都適用吧?

容淳銘:對,就像網際網路+,雖然我們說網際網路也有四五十年了,但是實際上就是近二十年左右才開始發展它的商業模式,也不是說所有的東西都是加上網際網路就可以成事了。有些東西我們想用區塊鏈+,也還是沒辦法實現。比如說,這個燈、這個智能家居,我們希望所有的燈都可以通過我手機遙控,但是現在不行。

目前區塊鏈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各種各樣的標準正在做,還沒有標準獲得真正通過。沒有標準,也就意味著區塊鏈技術短期內難以實現普遍的適用,這都是阻礙。

現在大家都急於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但我認為,不是所有的場景都要用到區塊鏈,如果想用,你首先也需要看看,你原來的系統究竟能不能用得到區塊鏈。

四,區塊鏈的確面臨著量子計算的威脅

科學大師:您前面主張大家要共同聯手創造一個開源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區塊鏈平臺系統,這個難度有多大?

容淳銘:首先這個安全管理和應對的技術能力強化上面,就比較有挑戰,比方說我們有安全多方計算,或者所謂的同態加密機制,但現在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同態加密,就只能是所謂的半同態加密,離真正的完全同態還有很遠的距離。我們的這種密碼機制現在也受到挑戰。

尤其是可能面臨來自量子計算攻擊的問題,全世界最好的科學家們都在研究後量子的密碼機制,不然我們所依賴的現在這一套東西,包括電子籤名、哈希函數,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如果量子計算大幅度往前邁步,那相應的區塊鏈技術系統也要升級,否則我們就只能不斷延長我們的密鑰長度,但這樣做,都只是暫時的解決方法。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區塊鏈技術是很安全的,是不可篡改的。我原來是做密碼安全出身的,我認為量子計算對密碼有非常之大的危險,我們現在所用的電子籤名、橢圓曲線加密這些算法,美國國安局五、六年前就提示過,如果可以不用就不要用。這是公開的秘密,大家都知道的。

我們不要以為這個東西真的不可篡改,所有的密碼設計的有效年份都是20年到30年,也就是說二三十年之後,這個東西就危險了。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很好的牢固的密鑰機制,一般起碼要保證能用二三十年的生命周期,同時我們也要估計到這期間很可能量子會變得就很強大,一定要估計到這個,因為我們做的系統到時候不是一天兩天能改過來的。

科學大師:那是不是可以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話是對的,他說:信息安全是相對的,區塊鏈在量子電腦面前,不值一提。

容淳銘:我覺得現在應該沒有問題的,但是隨著量子技術的發展區塊鏈會不會不堪一擊?我們說安全都是一個過程,而不是定格化的、始終一成不變的一個系統。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發明的這個數據加密標準(DES),到現在確實是可以被秒破了,早在10年、20年前都已經可以很快在幾分鐘之內把它破掉。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個技術要不斷成長起來。

但也不是說我們沒有能力設計出一個很好的系統。因為技術在不斷發展,你對抗這種進攻的技術也要不斷發展,當然不會發生我上面說的被秒破那一步,畢竟全世界有那麼多聰明的科學家、數學家,會把它不斷提升,後面其實還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基礎研究要做。

五,「其實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專心搞科研」

科學大師:據您自己的見聞,您覺得中國學者在區塊鏈研究這一塊做得怎麼樣?

容淳銘:我回來跟國內同行交流,看他們手上也都有很多很大的項目,國家也在建各種各樣的實驗室,比如說省一級有實驗室,好像以後國家也要辦國家級的實驗室。我聽同行們說,如果國家實驗室推開後,這些老師們就可以就專心搞科研,而不要去擔心其他事務幹擾,像申請項目之類。我個人有類似的經驗,覺得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申請項目,然後寫報告,而難以專心做研究,其實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科研,這才是我們的本職所在。

科學大師:中國也試圖淡化論文在科研評價中的權重,提出要去「五唯」。

容淳銘:是不能過分只追求論文的數量,因為有時候有些很厲害的科學家,可能就發表一篇論文就夠了,因為他的研究能夠改變世界。如果是歐盟的項目,他們的評價指標會比較綜合,除了看文章之外,也看你有沒有和社會實現共享,就是能不能讓更多公眾知道你們在做什麼,尤其是對我們工程應用科學家來講,我們申請的很多工程化項目,除了發表文章,還要想辦法告訴大家為什麼你做的這個工程那麼重要,要和大眾產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要看最後的這種比較系統的成果。

我知道國內的研究環境也在變,同行們也在說好像國內有各種各樣的評價體系,比如說你這個系統,你預設目標是可以優化10%,那你總不能只優化了1%就結題了,就是要朝著比較實用(實際成效)的方向去走。這是對的。

我自己的科研經驗是,首先做研究不是為了寫文章,就是怎麼把事情做起來,為了這樣一個目標,去找解決方案,而不是為了完成某個KPI的任務,完成了就算了。很多時候這樣做事情就會有動力。

相關焦點

  • 風起雲湧,誰能稱雄區塊鏈?
    儘管辭官下海在當今已非偶發事件,但他這種走出體制匯流區塊鏈領域的跳槽舉動,當時還是引起媒體關注。從政府到業界,實際上都在關注區塊鏈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問題,結合此前相關採訪主體對《後廠村7號》記者的介紹,中國目前的區塊鏈發展還是基於國外的開源區塊鏈底層平臺,中國重新開發的開源系統,也都是在以太坊或者說超級帳本之上。資料顯示,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全球性公共區塊鏈平臺,由號稱「V神」的俄羅斯籍黑客傑弗裡?
  • Panda Global發現韓國將在區塊鏈彎道超車,布局自貿區和金融板塊
    近日,韓國的慶尚北道安東市宣布,他們將通過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平臺來管理他們的業務。據Panda Global調查發現,韓國安東市將會出臺未命名的區塊鏈平臺來處理新的農業生產,而該平臺預計會在慶尚北道自由貿易區的基礎設施完成後推出。
  • 薛蠻子稱區塊鏈是小國家彎道超車的機會,受利加密貨幣業務Revolut市值暴漲70% | 芬果熱議
    ⑥ 薛蠻子:區塊鏈是小國家彎道超車的機會4月29日,2018(首屆)全球區塊鏈高峰論壇在柬埔寨舉行,薛蠻子在論壇上表示,區塊鏈是小國家彎道超車的機會。最明顯的就是馬爾他,短短一個月該國數字資產交易量就超過了韓國。而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也都在建立數字貨幣交易所,希望能趕上區塊鏈的列車。
  • 工信部首發區塊鏈人才能力標準 區塊鏈產業人才專家智庫、福建區塊...
    福建省領導邢善萍、郭寧寧,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顧問容淳銘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吳志明,福州市市長尤猛軍,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黨委副書記陳新,福建省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會長劉捷明,福建省直有關部門領導陳榮輝、郭學軍,福州市領導林飛、陳曄出席會議。
  • ...科技亮相2020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首屆國際區塊鏈產業博覽會
    10月2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首屆國際區塊鏈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創交會」)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正式開幕。紙貴科技受邀參加「2020創交會」主體活動之一的「開放場景 連結未來」區塊鏈應用場景展。
  • 王小雲院士:密碼學是區塊鏈技術的起源
    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12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支持的「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深圳舉辦。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鄭志明院士、數學物理學部王小雲院士等四位院士發表主題演講,同時還有300餘名來自政府和企業界的代表出席會議,圍繞區塊鏈與數字身份、監管科技、金融應用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國際密碼協會會士(IACR Fellow)王小雲院士,在大會上進行了主題為「Hash函數與區塊鏈技術」的開幕報告。
  • 中科院院士突破矽基半導體技術,未來將會彎道超車
    中科院院士突破矽基半導體技術,未來將會彎道超車蘋果12已經成功上線,好多人都覺得綠色的版本十分好看,但是在到貨當天,也有好多顧客發出了差評。這就說明,蘋果手機依舊是存在缺陷的。今年最為激烈的競爭應該就是蘋果12與華為Mate40系列手機。
  • 區塊鏈研究專輯(二)|區塊鏈:中美貿易戰主戰場(日本NHK紀錄片)
    」到中國,美國政府的阻擋遭到美國民間的反對……在全球金融由美元支撐的狀態下,中國一直在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挑戰了美國在全球金融方面的主導地位。從會後的信息傳達來看,對區塊鏈未來的發展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劃。中國政治局為什麼要學習「區塊鏈」呢?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關於Libra和中國數字貨幣的文章,總計接近十篇,數萬字。其中我提到過,區塊鏈技術在很多實體產業領域,以及電子商務、中國國家級金融機構,都已經在使用。
  • 球王馬拉度納去世,他在區塊鏈世界裡留下了什麼?
    過去幾年由於區塊鏈滲透進體育行業馬拉度納也曾和多個區塊鏈公司進行合作2020年初收藏卡發行公司Panini進入區塊鏈收藏品市場發行了第一套基於區塊鏈的交易卡同時也在區塊鏈上發布了馬拉度納的球星卡收藏品球星成為了加密人物體育迷和區塊鏈愛好者也神奇地聯繫了起來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19期:「區塊鏈」入選2019年十大流行語
    發布儀式上,挪威工程院院士容淳銘與多名一帶一路國家代表共同發布倡議,發起全球區塊鏈與數字金融合作論壇,共建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區塊鏈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有效參與全球區塊鏈產業的合作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發行中,中行首次使用了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債券發行系統,這也是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債券發行簿記系統,該系統的運作主要包括頒發 CA 證書、鏈上組建承銷團和鏈上存證三個主要環節。中國建設銀行推出區塊鏈再保理中國建設銀行宣布其基於區塊鏈的再保理業務平臺已正式上線。
  • 餘鵬鯤:中國發展半導體能「彎道超車」?誤會有點太多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餘鵬鯤】 談到中國半導體產業,「彎道超車」一詞頻繁見諸媒體。在不同語境下,「彎道超車」也有不同的含義。 有的是指中國半導體產業必須經過驚險的努力,才能超越美國領導構建的半導體產業體系,創造世界半導體的新一極。而另一些指的是通過某些特殊的技術或者機緣,中國半導體靠巧力完成超越。
  • 湖南長沙:院士高峰論壇聚焦區塊鏈產業發展
    兩院院士齊聚論道,10家企業籤約落戶,多行業領袖、創業精英參與……8月26日,由長沙經開區、長沙縣主辦的「鏈」上星沙,領航未來一一區塊鏈院士高峰論壇暨星沙區塊鏈產業園項目籤約儀式舉行。
  • 院士:中國航空發動機彎道超車也要尊重科學規律
    本報記者姜春豔梁曉英吳斌斌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發科技委副主任、中國航發航材院科技委主任陳祥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基本實現航空裝備關鍵材料的自主保障,可以基本滿足目前在研、在制
  • 電子城集團加入中國(北京)電子認證服務產業聯盟區塊鏈產業應用...
    由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國金建新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合肥工業大學、電子城集團、國金公用通鏈(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科研院所及相關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國(北京)電子認證服務產業聯盟下屬區塊鏈產業應用研究院(以下簡稱「區塊鏈產業應用研究院」)在本次大會上揭牌成立。
  • 區塊鏈地圖專家任軼與陳純院士出席復旦論壇 為區塊鏈落地項目提供...
    2019年11月17日,GoWithMi高維地球聯合創始人&CTO任軼作為企業家代表參加了由「復旦大學創業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舉辦的高峰論壇,會議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數位化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為主題,邀請了為中央講解區塊鏈的陳純院士及部分知名專家學者
  • 蘭房鏈:全球首次!韓國公司正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駕照|區塊鏈...
    在過去的一周,我們看到騰訊內容開放平臺運用區塊鏈等技術能力線上追責 ,保護創作者版權; 雄安已打造徵遷安置資金和建設資金管理兩個區塊鏈場景應用平臺;韓國區塊鏈公司ICONLOOP正在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駕照 。更多詳細信息,請進一步閱讀!
  • 黃永彬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首屆區塊鏈學科建設國際會議
    此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前沿學科交叉融合培育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未來法治研究院、物理系、商學院、金融計算與數字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東擔任會議主持,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區塊鏈委員會秘書長黃永彬受邀出席。
  • 牛津大學教授:區塊鏈技術將砍掉銀行這個中間商
    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比爾·羅斯科·區塊鏈不僅能應用於貨幣、股票、房產等交易,而且能夠實現對供應鏈的監管和追溯,以及醫院健康檔案的傳輸等四川在線消息(陳孟勤 記者 陳巖 袁婧)6月9日,四川省委組織部「天府大講堂」第五期邀請到了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比爾·羅斯科來蓉分享其對區塊鏈技術的現狀、未來的思考和見解。計算機科學家視角中的區塊鏈——羅斯科侃侃而談。
  • 美國南伯靈頓完成美國首個完全基於區塊鏈技術進行的房地產交易
    金色財經 區塊鏈3月9日訊 據美國媒體3月8日報導,與全球區塊鏈房地產市場Propy Inc.合作的佛蒙特州南伯靈頓(South Burlington)已經完成了美國首個完全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房地產交易。
  • 中國5G彎道超車,美國人為何很高興?中科院坦言:人家早有準備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進步,5G通信技術的誕生對於社會的發展來說可謂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很多領域都因此而收益,例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衛星定位等等,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5G的到來還會給社會增加更多的生活便利,而這一切則是要歸功於我國的華為企業,因為是他們讓我們在5G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