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幾個星期,參加無錫百草園書店的鐘書沙龍活動。
孩子們鼓勵我參加活動,他們希望我能儘快地融入到無錫的生活中來,通過參加活動,更多地了解無錫,熱愛無錫,並能從中獲得寫作的素材,這樣我就可以安心在無錫啦。
三十幾年前,老師帶我們到無錫,住在當時的無錫輕工學院。畢業時,好幾個同學分配在無錫輕院工作,其中有我的好朋友梅。記得梅第一次回老家,給我帶了無錫的糖醋排骨和水蜜桃,告訴我這兩樣是無錫的特產,從此,我跟無錫結下緣分。這麼多年來,到無錫的次數遠遠超過了去母校所在地南京。每次到無錫,都是奔著無錫的風景和美食來的。這次來無錫,我想聽聽無錫的故事,百草園書店的鐘書沙龍活動,正合我意。
下午,在百草園書店門口碰到了宋萍老師,她是遼寧人,原是個英語老師,也是奔著孩子來無錫的。她是個無錫迷,很熱心,與她相處沒有陌生感。在老家時,與幾個老師朋友相處也有這樣的感覺,是不是職業使然?
今天的活動嘉賓是作家、影視編劇、資深媒體人高仲泰,他跟大家分享了新版《紅色資本家榮毅仁》和《江南榮家》兩部作品的創作故事。主題是「榮家何以會成為中國工商業的『首戶』?」
榮家發跡史,也是榮氏兄弟創業史。榮氏家族的關鍵人物是榮毅仁的祖父,他目光長遠,第一個走出榮巷,並且送兒子榮德生和榮宗敬兩兄弟到上海錢莊當學徒,開拓了子女的視野,為後來榮氏兄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榮家創業從開錢莊開始,1900年,他們將第一桶金用於創辦麵粉廠,再在此基礎上,創辦紡織公司,最終成為舊中國的「棉紗大王」。
高老師說,榮家之所以能百年興旺,關鍵是榮氏家族幾百號人,沒有一個敗家子,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家風家訓傳承好。榮氏家風的特色就是愛國、公益心、境界高……
高老師在講榮氏故事的過程中,多次提到我們南通清末明初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張謇。是他首先提出「實業救國」的理念,並盡力實踐之。作為南通人,我感到好驕傲。
計劃一個半小時的活動,在高老師的生動講解和讀友的積極互動中,不知不覺兩個半小時都超過了,大家意猶未盡,期待高老師的新書出版時,重聚百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