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旺季從早春延續到初秋,因此登山口可能有20攝氏度出頭,而峰頂的狂風中,溫度可能降到冰點之下。你需要帶上能對付各種溫度的衣物。登頂那天,只要一直保持活動,你就不會覺得冷;不過,當你站在一邊、等待繩隊緩慢移動時,你肯定會凍得夠嗆,因此要穿一件「繩用外套」。帶上一件保暖的、帶風帽的派克大衣吧,尺寸要足夠大,能裹下你所有的內層衣物。當你偶爾停下歇腳、或者遇到低溫和狂風時,「繩用外套」就能派上大用場了。
頭部
· 遮陽帽:戴一頂有帽簷的帽子保護臉部;
· 暖帽:羊毛或羊絨製成;
· 太陽鏡:帶側護板的冰上墨鏡;
· 頭燈:小型LED燈,帶上備用電池——鋰電池比鹼性電池實用,更持久、重量更輕,而且不易受低溫影響。
腳部
· 登山靴:選擇塑膠或有保暖功能的皮革登山靴;
· 薄襪子:薄薄的美利奴羊毛襪或者化纖襪,兩雙(可選);
· 厚襪子:美利奴羊毛襪或者化纖襪,兩雙;
· 鞋罩:可選,在初春趟雪時很有用。
手部
· 薄手套:便宜的化縴手套就可以啦;
· 保暖手套:最好的選擇是羊毛裡襯加上尼龍表層那種,多帶一副哦。
腿部
· 褲子:中等重量的軟面外褲即可;
· 長款內穿:中等重量的化纖或美利奴羊毛褲;
· 貼身羊絨褲:200克重的PowerStretch牌產品就很棒,足夠暖和,而且不臃腫;如果你在初春或初秋登山,或者非常怕冷,一定要帶上;
· 輕型硬面外褲(可選);
· 短褲:可選,適合在暖和的天氣中用來攀登至高海拔營地。
上半身
· 短袖襯衫:淺色的化纖襯衫,或者輕量級美利奴羊毛衫;
· 輕型羊毛夾克,如果你在初春或初秋登山,或者非常怕冷,就最好帶一件;
· 防風衫:具有輕度保暖效果的尼龍夾克就不錯,用途多樣,推薦土撥鼠牌的Driclime款;
· 外層:輕量級帶帽夾克,可以遮風擋雨,推薦土撥鼠牌的Precip款產品;
· 保暖派克大衣:化纖材質的帶帽大衣,作為「繩用外套」使用。
個人裝備
技術裝備
· 冰爪:
· 冰鎬;
· 頭盔;
· 安全背帶:輕量級、帶鎖扣,「黑鑽牌」(Black Diamond)的Couloir安全帶就不錯;
· 冰杖:60釐米長;
· 滑輪;
· 普魯士結繩套:直徑5毫米的聚酯纖維繩,或者乾脆帶上升器;
· 條形滑軌:兩個單向款,一個雙向款;
· 登山扣:6個絲扣鐵鎖,3個普通款
宿營裝備
· 睡袋:至少要能保證20攝氏度;
· 睡墊;
· 背包:容量40到50升最為合適,再大一點,你就不能輕裝前進了;
· 徒步手杖(可選);
· 小刀;
· 打火機:我覺得Bic牌迷你打火機最好;
· 水瓶:我喜歡帶2個,一個水囊、一個保溫杯,後者又可以當馬克杯用;
· 碗:我喜歡一次性的,比如Ziploc的產品;
· 勺:在打碎了無數個勺子之後,我想說,打不碎的勺子真是太有用了。
共用裝備:
· 繩索:30到50米長,直徑8到9毫米。有的登山者可能會選擇細一些的雙股繩來減輕重量,但小心!依靠細繩登山非常困難。我個人寧願用粗一點的。
· 帳篷:如果你不打算睡在繆爾公共宿營地裡,那還是自帶帳篷吧。
· 爐子:燒丁烷的罐式火爐非常合適,Jet Boil和MSR Reactor這兩個牌子都不錯。
· 燃料:在高海拔營地,水源只有融雪,需要燒開;多帶兩天的燃料以防萬一。
· 水壺;
· 開壺器(可選);
· 打火機;
· 地圖、指南針;
· GPS(可選);
· 方位探測器(可選)。
技術型路線的額外裝備
自由山脊線、帕米甘山脊線、考茨冰川線、莫維奇冰川牆、日落競技場山牆(Sunset Amphitheater Headwall)、克蒂斯山脊線……這些路線可以讓經驗豐富的登山者挑戰在陡峭的冰面或巖石上攀登的終極體驗,也要求一些額外的裝備,包括但不限於:
· 第二套冰上工具;
· 50到60米長的繩索;
· 6到8個螺旋冰錐;
· 攀巖防護:在崎嶇的火山巖地區,鋼錐、三凸輪和凸輪比激情更管用;
· 更多滑軌和登山扣。
其餘裝備
· 防曬霜:我喜歡防曬指數SPF40的;
· 防曬唇膏:防曬指數至少要有SPF15;
· 衛生紙;
· 垃圾袋;
· 急救箱:可以處理傷口、水泡、過敏反應等;
· 娛樂設備:音樂播放器或者其他小型電子設備。
冬天去行嗎?
如果你雄心勃勃、還有更多登山計劃,那麼在冬天攀登雷尼爾山可以帶來寶貴的經驗。厚厚的積雪、糟糕的天氣、嚴寒、短日照……與春天或夏天登山相比,冬天的挑戰性要大得多。
雷尼爾山的多數路線都允許冬天攀登,但由於只有通往天堂登山口的公路在冬天開放,你最好還是選擇南邊的路線。直布羅陀巖架、英格拉姆冰川線和失望山脊線都很適合冬天登頂,你可以住在繆爾公共宿營地裡,比住帳篷或雪洞好得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