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嶺南文脈》全媒體周刊誕生啦

2021-01-10 網易

2020-12-31 06:08:23 來源: 金羊網廣州

舉報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羊城晚報社攜手推動嶺南文化傳承發展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報導:在2020年最後一天,《嶺南文脈》全媒體周刊呱呱落地。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羊城晚報社攜手推出的《嶺南文脈》全媒體周刊,聚焦嶺南大地的人文史脈、文化傳承等方方面面,共同梳理、共同守護「嶺南文脈」,共同推動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嶺南地區從不缺席,尤其是近現代,廣東更是中國近代先進思想、革命的策源地、發源地、先行者和大本營。在嶺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獨特魅力的嶺南文化。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強調,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

  近幾十年來,廣東考古人用一個個考古發現,讓嶺南的文化脈絡變得更加清晰、更加豐富。從遙遠蒙昧的石器時代到文明碰撞的明清時期,廣東的考古發現不僅是南粵先民如何從猿人砥礪步向文明社會的見證,還記錄了中原與嶺南文化間的碰撞交融,更反映著廣東在海陸文明傳播交流中的獨特地位。選擇「廣東考古」作為《嶺南文脈》全媒體周刊的開篇之作,正基於此。

  2021年,《嶺南文脈》全媒體周刊將推出更多重磅報導,題材涉及文化建設,文博展館建設發展,非遺研究、保護,歷史遺存、老街區保護,樹立城市文明典範、建設現代標杆城市,推進「老城市、新活力」建設發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鄉村遊、生態遊、全域旅遊,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紅色文化、紅色旅遊等。敬請垂注。

  編輯:智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廣東省文旅廳與羊城晚報社籤訂合作協議 攜手推動嶺南文化傳承發展
    ,深度合作,傾力打造「文脈系列」全媒體融合傳播平臺,共同守護「嶺南文脈」。籤約儀式現場,汪一洋(左四)與劉海陵(右四)代表雙方展示籤約本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 攝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報導:12月15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羊城晚報社合辦《嶺南文脈》《潮客文脈》全媒體周刊協議在羊城創意產業園籤訂
  • 「大嶺村文脈與文創」品鑑研討會:文創產品如何找到「文脈」?
    12月18日,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州番禺大嶺村永思堂裡,一場主題為「大嶺村文脈與文創」的品鑑研討會正在舉行。 古園林裡,齊論大嶺村文脈與文創永思堂坐落在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為大嶺村陳氏23代傳人陳仲良於清朝道光年間建成的私宅庭園。2011年1月,永思堂被登記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 珠海一幼兒園開展粵語教學 拯救嶺南文脈
    珠海一幼兒園開展粵語教學 拯救嶺南文脈 這種現象讓她聯想到粵語,讓她聯想到嶺南文化的逐漸流失。  在一次與粵劇藝人交流粵文化傳承時,陳守紅意識到,保護本土文化應該從娃娃抓起,博愛幼兒園每年要舉辦一次戲劇節,如果引進粵劇,必須讓孩子學會粵語。因此陳守紅決定:開始粵語教學。
  • 《唐前嶺南文明的進程》:實證嶺南並非「文化沙漠」
    1月17日,「嶺南學的歷史與未來想像暨《唐前嶺南文明的進程》新書研討會」在廣東技術師範學院郭小東文學館舉行。文學界、評論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文學博士、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陳橋生所著的《唐前嶺南文明的進程》對嶺南文化研究的突破和貢獻,展望了嶺南文化,尤其是「嶺南學」的發生、發展及未來。
  • 大膽突破 促「嶺南盆景」誕生
    嶺南派盆景的發展,如果從源流算起,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因結合嶺南地區自然、人文而形成自有的迷人魅力。它最早形成之地,也一度是最大的創作與交易中心就在今天的芳村一帶。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純熟技藝與高雅情趣的偶然融合嶺南盆景的異軍突起,獨樹一幟,實則是一種大膽創新的產物。而促成關鍵變化的突破點,就在芳村。
  • 文創產品如何找到「文脈」?廣州番禺區將這樣做
    如何更好將番禺深厚本土文化轉化為文創產品,又如何為文創產品注入「文脈」?12月18日,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州番禺大嶺村永思堂裡,一場主題為「大嶺村文脈與文創」的品鑑研討會舉行。本次研討會會場就設在永思堂古香古色的園林庭院中,陽光灑落在院落中,現場展示著大嶺村七大系列文創產品,給人以古樸高雅之美,與會的學術大咖、文化名人們圍繞大嶺村文脈挖掘與文創產品的開發創作展開討論,碰撞思想。
  • 揭開千年惠州城市文脈的神秘面紗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城市文脈,強調要「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惠州文脈,是嶺南文脈之大系、中國文脈之一支。惠州的歷史命運,自古以來便與國運息息相通。 時間即將跨入2021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世界級大咖眼裡的廣州歷史街區、嶺南建築
    班傑明·伍德 「新天地」系列設計師贊嶺南建築自然通風美國知名建築設計師班傑明·伍德(Benjamin Wood)因為「新天地」系列在中國被熟知,從1998年開始設計上海新天地起,伍德已經在中國工作了20多年,他同時也是佛山嶺南天地的總設計師,並深度參與了廣州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二期的城市設計和建築修繕設計工作
  • 從永慶坊到牌坊街、小公園,這樣的嶺南範兒,愛了愛了!
    新華社發 張偉雄 攝 今天, 我們以「永慶坊-牌坊街-小公園開埠區」為脈絡, 觀察潮汕文化與廣府文化的互動, 展現廣東牢記重託、擔當作為, 持續煥發嶺南文化新魅力的鮮活實踐。
  • 《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公開招募新聞發布會
    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弘揚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和中華文化,由省委宣傳部主導、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策劃的全媒體出版工程《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叢書)於今天正式啟動。為了讓大家更詳細地了解相關情況,我們在這裡舉行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叢書策劃編纂和公開招募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 法院動態|小金法院全媒體工作室成立啦!
    法院動態|小金法院全媒體工作室成立啦!小金法院全媒體工作室由官方網站編輯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編輯部、官方微博編輯部、官方抖音號編輯部等新媒體工作組組成,所有編輯、攝影記者均來自小金法院不同部門,既有員額法官,也有法官助理、書記員、法警及司法行政人員,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用,有效促進宣傳工作合力形成。
  • 嶺南廚王誕生啦!他僅憑番茄徵服評委胃口?還有品質廚具等你搶!
    當天,由嶺南天地和佛山電視臺《味道佛山》聯合舉辦的「嶺南風韻 廚王爭霸——嶺南天地五周年慶暨首屆味道佛山廚王爭霸賽」華麗登場,吸引了許多街坊的停留駐足。當然少不了我們在幾百位粉絲報名中抽選出來的又可愛又會吃的吃貨評委啦!美女雲集,中間拿著「我要吃」的小帥哥還長得好像王大陸有木有!
  • 到「嶺南之窗」看廣彩及嶺南工藝新品展
    正在廣州塔「嶺南之窗」展出的「華彩雲集—廣彩及嶺南工藝新品展」堪稱一次廣州、廣東傳統手工藝的大薈萃。當中,有一批反映當年十三行貿易情況的特色展品,向觀眾講述著一段屬於廣州也屬於世界的歷史。章榮玲介紹,除了海上交通的發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充滿了東方元素,因此在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逐漸演變成為奢侈品以及王公貴族生活的必需品,「清代是中國外銷瓷發展的全盛時期,廣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專為外銷需求而誕生。廣彩瓷器始於清康熙晚期,是以運到廣州的景德鎮產的素白釉瓷為胎,由廣州的藝人施加彩繪後入爐烘燒而成的釉上彩瓷器。
  • 今天!嶺南花卉市場搬遷!以後老廣買花要到這裡……
    就在今天,嶺南花卉市場搬遷! 昨天(27日)舊址最後一次收市清貨 位於B區的新市場今天上午10時正式開始營業
  • 海南周刊十年·關注丨周刊中品讀風情海口
    11月26日出版的海南周刊T28/29版面圖↑周刊中品讀風情海口  《海南周刊》創刊十年共469期,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稿件是與海口相關的題材。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海口傳承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又容納著西洋、南洋的八面來風。
  • 潮人文脈丨國內最大規模古牌坊街迎來文旅融合大發展
    為共同推動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好地挖掘和弘揚潮人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羊城晚報社攜手傾力打造的《潮人文脈》全媒體周刊,1月28日起和廣大讀者見面。今天,粵遊君就從潮州古城開始,帶領大家聆聽潮人故事,解碼潮人文化的深厚內涵。千年潮州古城,素有「嶺海名邦」「中原古典文化活態博物館」之美譽。
  • 鳳觀滁州全媒體行飽覽滁城名勝名企(圖)
    9月23日,備受關注的「鳳觀滁州氣越淮揚」鳳凰全媒體滁州行活動盛大啟動。啟動儀式前,滁州市委書記姚玉舟會見鳳凰安徽總編輯兼總經理吳昊一行。在龍蟠河公園,鳳凰全媒體成員參觀了歷史之源畫卷、體育文化公園和田園農莊區三大功能區。據介紹,歷史之源畫卷又分為吳楚文史、唐宋詩華、明清風物三個文化展示區,用以尊重、延續和加強城市的歷史文脈。
  • 「連山金子山·嶺南賞雪勝地」 生態氣候品牌通過評審
    記者今天獲悉,省氣象學會組織專家在廣州對《「連山金子山·嶺南賞雪勝地」評估報告》進行評審。會議由省氣象學會秘書長陳蓉主持,評審組由省氣象局以及中山大學、省氣象探測數據中心、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中心、清遠市氣象局等多個領域專家組成。
  • 惠州文脈·博羅 | 「嶺南第一山」如何重振聲名?
    它盛名已久,素有「嶺南第一山」「百粵群山之祖」之稱。在明清士人筆下,「羅浮」二字甚至直接指代整個嶺南地區。然而近年來,羅浮山在國內的名氣似乎與其歷史地位並不相符。提起羅浮山,人們更多想到的是養生勝地、負離子氧吧,而儒釋道三家聖地的名聲不再,昔日的聖地羅浮山似乎已泯然眾山。如何重振「嶺南第一山」?
  • 《佛山文脈》展現立體的文化佛山
    《佛山文脈》展現立體的文化佛山金羊網  作者:鄭誠  2019-12-26 金羊網訊 記者鄭誠報導:製造業是佛山的根,文化則是這座城市的魂。作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武術、粵劇、舞獅……厚重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鑄就了佛山這座城市無與倫比的風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佛山敢為人先,成為一座製造業名城。當製造業和文化相互碰撞,一朵絢爛的火花在佛山逐漸騰空……「新聞為眼,文化為脈」。《羊城晚報》作為一份擁有獨特文化基因的報紙,本著將歷史、現狀與未來三者有機結合,以新聞的視角、發展的眼光展示一個立體的文化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