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竹葉青:峨眉精華中國味道
峨眉山風光
(暱圖網)
茶區一瞥
華小峰攝
茶園
林 萌攝
採茶
華小峰攝
選茶
華小峰攝
泡茶
華小峰攝
茶山
丁懷宇攝
它生長在清新自然的峨眉高山之上,清明前的陽光雨露之中,泡在杯裡,它像竹葉般垂直浮於水中,呷一口,滋味甘醇,慄香悠長。這便是——竹葉青。
名山好茶,元帥賜名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作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四川峨眉山以其雄秀奇幽的自然景觀、豐富瑰麗的人文內涵,備受世人推崇。
名山自古出好茶。峨眉山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出高品質的峨眉山茶。唐代,峨眉山茶已被列為貢茶,《文選注》記載「峨眉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宋代文學家蘇軾曾寫下「分無玉碗捧峨眉」的佳句,懷念峨眉山茶。明太祖朱元璋御賜峨眉山萬年寺茶園,種茶萬株,採制入貢。
竹葉青,恰是峨眉山茶的典型代表。
置身峨眉山,泡一杯竹葉青,只見其外形緊細均整,扁平光滑,呈竹葉形,一旗一槍,煞是精緻,茶湯黃綠明亮,帶慄香,入口鮮醇高爽。這是一杯古老的茶,因為它有千年的峨眉山茶歷史;這又是一杯年輕的茶,因為竹葉青的得名僅有幾十年。
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馮雲飛向記者講述了竹葉青茶名的來歷。1964年4月20日,陳毅一行途經四川峨眉山,在山腰的萬年寺休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採摘的綠茶送到元帥手裡,一股馨香撲鼻襲來。陳毅喝了兩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頓時覺得心曠神怡,勞倦頓消,連問:「這茶產在哪裡?」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們峨眉山的土產,用獨特工藝精製而成。」陳毅又問:「此茶啥個名字?」老和尚答:「還沒有名字呢!請首長賜個名字吧!」經老和尚再三請求,陳毅高興地說:「我看這茶形似竹葉,青秀悅目,就叫『竹葉青』吧!」
竹葉青以峨眉山高山獨芽為載體,融「禪茶一味」的內涵、「峨眉山水」的意趣、「精工細作」的美學於一體。與平地茶不同,峨眉高山茶隨12000餘種珍稀動植物一同生長,每一棵竹葉青的成長,更像是一段人生的修行。自誕生之初,要接受磨練。寒冬裡,峨眉山普降大雪,高山茶園的溫度更偏寒冷,只有能夠抵禦高山嚴冬氣候的茶芽才能脫穎而出。
只採明前茶
「現在還能在峨眉山上看到採茶嗎?」馮雲飛回答說,竹葉青都是在清明節前採摘,全部為明前茶。記者追問:「竹葉青明前茶有何不同之處?為何人們都追捧明前茶呢?」
原來,竹葉青的產區為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的高山茶區,這裡群山環抱,終年雲霧繚繞,茶樹接受光照時間短,強度低,漫色光多,有利於茶樹中葉綠素、胺基酸含量等增加。清明前的茶樹經過漫長冬季的休養生息,營養成分得到充分積累,因而茶葉香氣高、滋味濃厚、鮮爽。同時,清明前病蟲害少,無須打藥殺蟲,所以茶葉不會受到汙染。
馮雲飛強調說,為保證竹葉青幹茶的高品質,每年清明前必須採摘完一年的原料。竹葉青茶師們對新茶就如同呵護初生嬰兒一般,選茶心最鮮嫩的第一縷新芽,和時間賽跑,加上嚴苛的甄選、炒制、糅合,製成綠茶中的精華。茶的品質優劣與否,還取決於茶葉的採摘部位,以芽心為佳。竹葉青茶的選材正是如此。每500克竹葉青由35000-45000顆芽心組成。
經歷了綿長時光與茶師技法的打磨,竹葉青的質樸之味已自然凝存。竹葉青茶師告訴記者,鮮葉經高溫殺青、三炒三涼,在抖、撒、抓、壓、帶條等十多道工藝基礎上,已形成竹葉青自有的標準化工藝流程。現代科技又保證了竹葉青品質一年四季都始終如一。
在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竹葉青茶初加工環節已經實現全自動整套流水生產線加工,車間採用全封閉、高清潔生產方式。鮮葉從採摘運輸到工廠後,直接進入初加工車間,無需人工再接觸茶葉,完全在生產線中實現鮮葉到半成品幹茶轉變的整個流程。該生產線屬國內首創,突破了扁形芽茶無法全自動流水生產的瓶頸。
竹葉青的鮮葉生產及初加工季節性很強,每年只有2月下旬到4月上旬約40天的生產時間,因此在將鮮葉加工成半成品後,需要將其半成品竹葉青以真空大件包裝冷藏在零下10-20℃的庫房內,以供全年根據訂單陸續出庫進行精加工、包裝、銷售。公司擁有12000立方米的西南最大的茶葉冷藏保鮮庫,這確保了竹葉青色、香、味、形四季如新、恆定如一的品質,也保證了消費者全年隨時買到的同一級別的竹葉青都是一樣的品質。
馮雲飛提醒消費者,竹葉青分裝成3.6克/袋、4克/袋、50克/袋、100克/盒、228克/盒等不同規格計量的包裝,從不以散茶形式銷售。
茶品類和茶品牌二合一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茶產業大國,茶文化博大精深,茶種類名目眾多。名茶大多以地域品類來命名,比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但在這些如雷貫耳的名茶品種之下的知名茶葉品牌卻寥寥無幾。消費者認品類而消費,但是品類不是獨有資源。同品類的茶可能就有數百家廠家在生產,容易造成品質和價格的混亂。
竹葉青與其他名茶最大的區別是,茶品類和茶品牌的二合一,惟有峨眉山茶業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竹葉青茶業品牌經理任帆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旗下已經擁有兩支品牌:「竹葉青」與「論道」,它們先後成為了中國馳名商標。
任帆給記者講述了竹葉青的品牌故事。企業初創期,一位在茶葉界已經摸爬滾打了十餘年的茶人唐先洪,看到竹葉青這個名稱被許多茶農使用,造成「葉」出多門,甚至仿冒、偽造。他思考著如何在混亂的市場中尋求理性發展。
1999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竹葉青」茶葉商標屬四川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獨家專有,「竹葉青」既是產品名,又是商標名,統一了竹葉青茶品類的出品標準,也方便了消費者識別與購買質量有保證的正品竹葉青。竹葉青一直堅持以竹葉青綠茶品類「獨立支撐」竹葉青品牌的「單品類、單品牌」發展路線。
品牌成為除品質標準化之外,竹葉青茶業擁有的另一個核心競爭力。竹葉青在業內率先提出以品牌發展為導向,使消費者從品類認知轉向了品牌認知。
茶葉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僅是一杯健康的飲料,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次與心靈的對話,一個社交圈子,一次可以暫時忘掉煩惱的旅行。人們不僅用味蕾去感受茶葉的滋味,更是用心去發現茶,用心去發現自己、發現世界。
基於此,公司於2002年推出了「平常心」的品牌理念。任帆介紹說,與龍井、碧螺春等綠茶相比,竹葉青褪去了一切並不重要的繁文縟節,一道白練的熱水就能烘託其淡雅清醇,竹葉青是一種樸素的美,是一種本真的美,甚至是一種單刀直入的美。任帆說,今天很多竹葉青的忠實消費者正是因為平常心而愛上竹葉青的。
目前,竹葉青茶業擁有無公害定點茶園及茶葉生產基地近40萬畝,年生產各類優質茶葉3600噸,並獨家擁有「竹葉青」、「論道」、「碧潭飄雪」、「飄雪」、「君臨天下」、「寶頂雪芽」等知名品牌。
從農產品到奢侈品
馮雲飛邀請記者走進一家名為論道·竹葉青的茶館。茶館出自國際設計大師陳幼堅之手,以銅﹑橡木﹑天然磨石作為主題物料,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從街外的繁囂世界進入其中,就如進入了一個自然﹑寧靜的世外桃源,能使身心平衡,緩和緊張的情緒。
馮雲飛一邊請記者品嘗「論道」,一邊娓娓道來何為「論道」。
他說,「論道」品牌是對「平常心竹葉青」品牌精神的再次升華。「中國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層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與道的融合與升華。論道·竹葉青的文化定位在於重拾中國文明之精華。」
有人常說,中國上萬家茶葉企業卻不如一家立頓。趕超立頓的產值也許不是中國茶葉企業的唯一目標,真正的趕超在於能否出現具有中國文化味道的世界品牌。
2006年,沉靜、內斂並富有東方神秘色彩的論道·竹葉青品牌代表中國第一次出現在摩納哥頂級奢侈品展上,最高售價為每500克6000歐元,備受熱捧。
任帆介紹說,論道·竹葉青要求每一顆獨芽必須芽形完整,弧度完美,均勻一致。全憑茶藝大師手工挑選,往往每500萬顆峨眉高山獨芽,才能製得500克成品,其珍貴由此可見一斑。為了追求論道極致的品質,土壤的酸鹼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其種植土壤需要經過10年以上精心調理。
在生產論道·竹葉青的原生態茶場裡,幾乎看不到任何現代文明的痕跡。那些虔心禮茶的茶藝大師,經過拋、抖、撒、抓、壓、帶等18道純手工工序,最終才成就了論道的經典之作。
因為論道·竹葉青的產量極為有限,與其說是一種極致好茶,倒不如說是茶藝大師的經典傑作。「論道·竹葉青它展示了奢侈文化的另一種方向,即精神的奢侈。這是具有五千年中國文化積澱才能產生的奢侈文化。」馮雲飛對記者如是說。
論道·竹葉青品牌已經成為中國頂級茶葉的代名詞,先後8次受邀參加世界頂級奢侈品展。兩度被選為國禮,先後贈送給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普京,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使」。
如今,竹葉青作為中國茶葉品牌的一面旗幟,率先在農產品行業提出了以品牌發展為導向,跳出農產品做農產品的思路,以質量創品牌,從最典型的國產農產品蛻變為奢侈品,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馮雲飛坦言,這條路且遠且長,竹葉青將一如既往走在平常心的路上。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