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竹葉青精加工生產線,工人們正對明前茶進行篩選,只選擇最飽滿鮮嫩的芽尖進行加工生產。 本報記者 周顯彬 攝
一壺竹葉青「衝泡」出川茶振興路
打造品牌:選用最好的原料,人工篩選半成品茶葉,質量檢測指標達50多項
完整的產業鏈:基地、初加工、精加工、市場、營銷、品牌、文化,缺一不可
從綠到花:啟動「論道+」戰略,再造N個竹葉青□本報記者 楊曉 周偉 周顯彬
7月18日,走進位於峨眉山麓的竹葉青廠區,一股濃鬱的茉莉花香撲鼻而來。循著花香,記者來到精深加工車間,100多名工人正緊張有序地對碧潭飄雪進行最後的分揀、包裝。
一杯綠茶,一局黑白棋子縱橫的對弈,「平常心,竹葉青」,這是大眾熟悉的竹葉青品牌廣告,而竹葉青公司品牌經過近20年曆練,猶如棋壇翹楚,在市場博弈中顯山露水。
初段:從無到有
率先把川茶行業品牌立起來
以銷售散茶為主、負債上千萬元、品牌影響小……這是1998年底,唐先洪接手竹葉青這家峨眉山地區小茶廠時的「家底」。常年在長三角地區做銷售的他有個疑問:「為什麼同樣品質的茶葉,在四川當散茶每斤只能賣80元,貼上西湖龍井標籤後就能賣800元甚至上千元?」
有品牌才有力量——唐先洪甫一掌舵竹葉青,便大刀闊斧改革創新。放棄散裝茶,用袋裝茶提升保鮮度。選用最好的原料,中國人用「眼睛」喝茶,茶葉完整優美的外觀是「品」茶的一部分,竹葉青完全用人工對半成品茶葉進行篩選,只選擇最飽滿鮮嫩的芽尖。引入知名廣告策劃、包裝設計公司,在茶行業率先拿出銷售收入的12%-15%做營銷推廣,率先制定詳細的企業產品和品牌戰略,率先建立裝修風格標準化的直營專賣店,打造茶葉的品牌。
如今,竹葉青的許多創新做法已成行業慣例,也為川茶行業蹚出了一條發展路子。
記者採訪當日,竹葉青廠區前半部車間鴉雀無聲,處於停產狀態。「這些都是初加工車間,一年只運行兩三個月,因為我們只做明前茶。」竹葉青生產部經理秦瀝告訴記者,峨眉山脈茶園只有每年前3-4輪次採摘的茶葉才符合明前茶採摘的標準。
茶農晨起採摘鮮葉,下午一兩點鐘將鮮葉送到工廠,迎接50多項指標的質量檢測。在竹葉青質量檢測中心,幾間檢測室內整齊放著各種檢測儀器,「國家標準只有40餘項。」檢測員李茂強向記者介紹。檢驗合格的鮮葉進入審評中心,由專業人員對茶葉進行外形、顏色、香型滋味等感官測評,最終確定茶葉等級。當晚,鮮葉進入粗加工車間完成半成品生產,而後進入零下13℃-零下18℃的冷庫保鮮儲存。
新的一年裡,當竹葉青銷售一線向後端發出缺貨指令,生產基地就會迅速進行訂單式生產,將半成品進行人工篩選分級、流水線包裝,再送往成都中轉庫,最多一個星期就能擺上各地專賣店——一年四季,消費者都能喝到留存著春天味道的新鮮綠茶。
中段:從有到強
把中國綠茶帶到奢侈品的高度
2006年的一次參展讓唐先洪大開眼界。當年,竹葉青高端產品「論道」以與國際一流品牌靠攏的VI品牌識別系統,拿到了中國茶行業唯一一張摩納哥國際頂級奢侈品展入場券。「當時『論道』價格每斤1000元左右,在國內價格已經較高,但我們進入該展用美元標價後,才發現我們的價格太低,而奢侈品打造有一套成熟的經濟邏輯。」唐先洪大受啟發,成功的奢侈品有著自己成功的文化。
回國後,唐先洪在竹葉青高端路線上又下了一番功夫。
建原料門檻——竹葉青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改良、栽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為茶農確立種植標準;收購價高於市場價,與竹葉青籤署訂單的茶園平均畝收入在3000元左右,一些品種優良、海拔更高的茶園,每畝產值能達到7000元。
建技術壁壘——竹葉青耗費數千萬元與日本川崎公司聯合研發茶葉標準化生產設備、全自動包裝機等。十多年來,竹葉青不斷更新生產設備,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生產效率。
建數據系統——竹葉青的一切品牌營銷決策均以數據說話。「策劃只是想像,如果不能回歸到銷售一線,那就是盲目決策。」唐先洪說,竹葉青非常看重一個「試」字,建立有一整套聯通幾十萬會員客戶、所有專賣店的銷售數據管理系統,獲取最快速的市場反饋。
連續多年參加國際頂級奢侈品展的「論道」,在美元標價後面加上了一個「0」,而銷量保持了30%以上的年增長率。看似簡單的價格策略背後,實際上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基地、初加工、精加工、市場、營銷、品牌、文化,缺一不可,這些才是品牌的「根」。
高段:從綠到花
跨界整合再造N個竹葉青
夏天到來,成都不少公交廣告牌換成了新一季碧潭飄雪廣告,寶石藍為主調,鑲嵌了一扇古典後庭院的窗花圖案,而這一外觀設計源自竹葉青的設計創意。
四川花茶曾一度被貼上了品牌低端、市場紊亂、無品牌引領等標籤,並導致四川花茶市場由盛轉衰。碧潭飄雪品牌創立後,當時很多企業都想買這塊牌子,但碧潭飄雪創始人徐金華最終選擇將品牌交與竹葉青,希望竹葉青將以碧潭飄雪為代表的四川花茶發揚光大。
竹葉青不負眾望。2013年,竹葉青接受運作碧潭飄雪品牌後,對產品包裝、設計及營銷等進行全面拓展,讓碧潭飄雪美悅度直線拉升。之後,碧潭飄雪每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長,目前已發展為與綠茶竹葉青並駕齊驅的大單品。
首度跨界成功後,竹葉青有了更大的夢想——啟動「論道+」戰略。這個「+」不僅包括竹葉青和綠茶,甚至包括烏龍茶、普洱茶、紅茶等茶類。「我們可以借鑑竹葉青和碧潭飄雪的成功經驗,在產區尋找最好的茶葉、最好的工廠、最嚴的標準,基於消費趨勢、市場氣候和企業自我駕馭能力,等待時機成熟,打造諸如論道鐵觀音、論道普洱茶等品牌,再造N個竹葉青。」唐先洪說。
目前竹葉青銷售額和品牌價值已躍居中國茶葉行業前三甲、中國綠茶第一位,而且有望在今年超越競爭對手成為中國茶業「一哥」。中國茶行業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能不能催生並支撐起一個百億級的行業巨頭?唐先洪說:「跟下圍棋一樣,段位的差別其實考量的是誰看得更遠。我的想法是,用平常心,做非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