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新館 讀歷史)石刻展廳:鬼斧神工 石中乾坤

2021-01-20 洛陽網

東漢-龜座石刻

唐代-觀音菩薩造像

金-石羊

北魏-石虎

明代-石翁仲

核心提示:領略完洛陽十三朝古都的輝煌歷史,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新館的各個專題展廳。這些展廳門類豐富、展品精美,是普通參觀者領略專題展品的好去處。

  在市博物館保管部主任張玉芳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參觀的第一站——石刻展廳。在這裡,從全市各文博單位調撥來的60多件石刻展品將讓您感受到石刻藝術的神奇魅力。

  從市博物館新館南門入館,您看到的第一個展廳便是石刻館。這裡展示的石刻精品多數體量碩大,且種類眾多,往往令人震撼。不同的石刻從不同角度或側面反映出不同時期的歷史和思想文化面貌。

  洛陽曆代石刻遺存數量眾多,種類較全,時代跨越漢唐直到明清,此次在新館成立石刻專題展廳,正是為了讓大家能充分領略洛陽曆代石刻作品的時代特點和明顯的地方特色。所選取的這些展品多數都極具代表性,在中國古代石刻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民族文化的珍品。

  為使廣大參觀者能全面了解洛陽出土的石刻作品,整個石刻展廳被分為石刻造像和碑碣墓誌兩個部分八個單元。在這裡,你既可看到體量碩大、技法熟稔的單體石雕,也可鑑賞到篆、隸、草、行、楷、魏碑諸種書體,從中領略顏真卿、張旭、歐陽修、王鐸等書法大家風範,感悟石刻藝術的神奇魅力。

石刻造像

  洛陽發現的石刻造像,時代從東漢、北魏一直到唐宋、明清,題材有石刻雕像、佛教造像、造像碑、裝飾紋樣和神話故事等。這些石刻多用青石、漢白玉石和砂巖石雕鑿,突出表現人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徵,或神態誇張,或線條遒勁,或靈巧兇悍。不過這些作品雖然風格各異,但每個單體都比例協調,氣韻生動,寫意傳神。

  在石刻造像裡,我們首先認識的是陵墓石刻。陵墓石刻有地上石刻和地下石刻兩種。地上石刻主要是陵墓前神道和墓門兩側的石闕、石碑和石雕群以及象徵帝王生前威儀的儀衛性石雕(石牌樓、石柱、石象生),如石人、石馬、石虎、石獅、石獨角獸等。從目前考古發掘情況看,這類石雕最早起源於西漢,到唐代開始形成系列,明、清兩代最後完成了固定的制度和規範。其中漢代石刻氣魄宏偉;北魏石刻健勁清峻;唐代石刻謙卑恭順;宋代石刻注重細部刻劃;明代則追求程式化,姿態整齊呆板嚴肅。地下石刻主要是墓室內的石雕裝飾作品,如墓門畫像石棺、石槨石函等,大都刻有人物、青龍、白虎、異禽、怪獸、花卉等圖案,寓意深刻。

  宗教石刻也是石刻造像的一種,指的主要是石窟寺、寺廟以及民間供養的具有宗教色彩的石刻造像與紋飾。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見的宗教石刻以佛教造像居多。洛陽佛教石刻造像數量多、時間跨度大、形式多樣,具有希臘雕塑藝術風格和我國傳統的藝術風格相融合的特點,基本反映了佛教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在這裡,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石經幢,這是宗教石刻的一種,是建築和雕刻相結合產物。石經幢分幢頂、身、座三部分,層次豐富,技法圓熟。

  第三部分是建築石刻,這是一種實用性和藝術性巧妙結合的作品,表現了古代人們生活和民俗風情。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包括古代宮殿寺廟等各種建築物中具有實用性的石質裝飾性構件,如石蟾蜍、龍首、柱礎、朝階等。

碑碣墓誌

  碑碣是在石頭上刻文、記功、敘事的一種載體。據介紹,歷史上從秦始皇起刻石紀功,始立碑碣,至東漢中期逐漸完備。墓誌則是刻在青石上、埋在墓裡,以記載志主的姓氏、籍貫、系譜、生平履歷等內容。

  張玉芳介紹,洛陽出土碑碣墓誌近萬方,自漢魏隋唐,歷宋元明清,其中漢晉碑石最為罕見。從文體上看有碑頌、碑記、墓誌,從書體上分有篆、隸、魏、楷、行,從內容上看,融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於一體,記錄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在碑碣墓誌這一展區,張玉芳建議可重點關注一下石經。據介紹,東漢時期,為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謬誤,並能永久保存,東漢靈帝命人參校諸體文字的經書,把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範本,立於洛陽太學門前,供人們抄錄校對和學習,這就是熹平石經。到曹魏正始年間,又整理漢石經並以大篆、小篆、隸書三種書體刻立於洛陽太學門前,是為正始石經,這是中國最早的教科書版本。自東漢開始,我國曾先後7次刻經,經書內容包括儒家經典與佛道刻經,洛陽所藏以儒家經典《尚書》、《春秋》、《左傳》等最為著名。石經現在散存在洛陽、鄭州、西安、北京、上海和臺北、日本、加拿大等地。此次展出的石經不僅書法精湛,而且也是中國最早的大學——洛陽太學歷史的見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墓志銘。據介紹,洛陽出土墓誌逾3000方。其中漢晉志最少,北魏墓誌書法為佳,唐代墓誌數量最多,宋代墓誌碩大,內容均涉及政治事件、民族融合等。墓誌多仰唐宋名士大家如張旭、顏真卿、張九齡、司馬光、歐陽修等撰文書丹,瀟灑筆墨,流派紛呈。這裡展出的洛陽出土的北魏元懌墓誌、元瑛墓誌、高猛墓誌等都是魏碑書法精品,值得觀賞、臨摹和研究。(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燕鋒/文 張曉理/圖)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開封博物館新館開館--大河網
    本報訊(記者童浩麟)3月5日,擁有56年歷史的開封博物館再露「芳容」——坐落於開封新區中意湖畔的新館開館。    作為一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開封博物館成立於1962年。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該館館藏文物8萬餘件,包括陶器、瓷器、銅器、書畫、雕刻、石刻、貨幣、玉器、漆器、服飾及雜項等18類。其中,宋代大晟編鐘等歷史遺珍已成為開封博物館的標誌性符號。
  • 漳州市博物館開放部分展廳 新館開放時間一覽
    歷經六年建設籌備,8月16日,漳州市博物館發布消息稱,位於漳州高新區圓山文化中心的新館進入試運營階段,並向市民開放「漳州海絲貿易番銀特展」(二樓)和「匠心天工——漳州雕塑藝術陳列展」(三樓)部分展廳。新館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後停止預約入館。
  • 揭秘開封博物館新館,見證千年歷史的璀璨,感受八朝古都的魅力!
    開封博物館從1962年建成,距今已有56年歷史。從1962到2018,從三勝街到開封新區,從兩層筒樓到國家一級博物館,56年的風雪春秋,而今,歷歷在目。開封博物館新館位於開封中心商務區,鄭開大道和六大街交叉口。
  • 成都博物館新館鋼結構基本完成 2000噸建築「懸空」
    新館鋼結構主體安裝基本完成;明年開館後,成都市民將與闊別9年的館藏文物重見  為避免與地鐵2號線互相影響,新館西北側5層建築懸挑35米,「懸空」部分總重2000噸  外立面有「金鑲玉」的古韻,耗鋼材1.4萬噸……歷經兩年多建設,位於天府廣場西側的成都博物館新館鋼結構主體基本完成
  • 鄭州博物館新館「冕冠+聚寶盆」外牆造型完工!年底前將全面開放
    從鄭州市隴海快速路向北望去,一個「冕冠+聚寶盆」的建築十分醒目,這就是備受關注的鄭州博物館新館。新館建設進度如何?建設中的鄭州博物館新館  6月27日,記者獨家探訪鄭州博物館新館,發現新館三個展廳即將完工,進入布展階段,預計9月對外開放,「高大上」的新館很快將會和公眾「親密接觸」。
  • 開封博物館新館開館 河南地級市博物館中面積最大
    從開封三勝街到包公湖南岸,再到開封新區中意湖畔,3月5日,擁有56年歷史的開封博物館再展「芳容」——新館開館。  作為一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開封博物館成立於1962年。其前身為開封市展覽館,第一個館址是河南省博物館遷往鄭州後籌建而來;1988年,開封博物館在包府坑中路擴建新館。
  • 開封博物館新館開館試運行 最全介紹來了!
    ▲栩栩如生人物雕像新館共分16個展廳,其中12個為基本陳列,系統講述開封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明。4個為專題展廳,分別為明清皇家用品展廳、朱仙鎮木版年畫展廳、石刻展廳、佛像展廳。▲展廳裡的四面鐘新館1:1復原了宋代科技成就代表之作——水運儀象臺,並展示了以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就。
  • "惠」攜手——自來水博物館新館開業
  •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館地址就在這兒……
    參觀者可提前7天通過微信和官方網站登錄「陝西歷史博物館票務系統」預約門票。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透露,陝歷博多年來一直受大館狹地的制約,陝西歷史博物館確實要建新館,此次新館選址也是多番考察,最後將新館地址確定在位於滻灞生態區的世博園內。
  •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館地址就在這兒……
    參觀者可提前7天通過微信和官方網站登錄「陝西歷史博物館票務系統」預約門票。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透露,陝歷博多年來一直受大館狹地的制約,陝西歷史博物館確實要建新館,此次新館選址也是多番考察,最後將新館地址確定在位於滻灞生態區的世博園內。陝歷博新館選址滻灞
  • 探秘成都博物館新館:鎮館之寶原來長這樣(組圖)
    在這裡,陳列著成都平原4000多年的歷史記憶。在這裡,能盡讀成都這座城的千年風華。  等待了6年,成都博物館新館終於開館試運行。這座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館,擁有20餘萬件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道場畫和木雕等各類文物,它們無聲地講述著鮮活的史上成都。  成都博物館裡究竟有多少寶貝?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明天起開放
    新館二層,一組雕像展現百年前京城百姓的取水場景。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海亮)在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中,沿著打造成「輸水暗涵」模樣的走廊一邊行進,一邊了解北京水資源的知識;看百年前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建廠初期的職工登記卡上有什麼樣的歷史痕跡。今天是「世界水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舉行開館儀式,明天開始新館正式接待市民參觀。自來水集團為市民準備了1000張贈票,市民可登錄市自來水集團網站預約登記。
  • 陝西歷史博物館將建新館 打造「國家會客廳」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按照周恩來總理的生前指示而興建的,是一項『國家工程』......」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強躍說,1973年6月20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總理范文同視察原陝西省博物館時,有感於陝西特殊歷史地位以及豐富的文物遺存與當時展廳狹小、庫房黑暗潮溼的反差,指示當時的陝西省委領導「在適當的時候,新建一個博物館。」
  • 就在開封博物館新館(高清大圖)
    副市長孫曉紅介紹了開封博物館新館建設情況。 田凱在致辭中說,開封是八朝古都,這裡千百年來凝聚了無數先人的智慧,是宋文化等眾多文化的誕生之地,是許多歷史故事的發生之地,有許多發明在這裡創造,有許多名人在這裡創造業績,形成了數不盡的文化遺產,保留在地下、遺留在地上,這些是開封促進城市發展、形成城市特色、弘揚城市文化的根本、本源。
  •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館選址滻灞世博園內!
    為此,陝西歷史博物館在暑期旺季延長開放時間,在7月25日-8月25日這一個月中,開放時間改為8:30-19:30(周一正常閉館),以滿足更多遊客的需求。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透露,陝歷博多年來一直受大館狹地的制約,陝西歷史博物館確實要建新館,此次新館選址也是多番考察,最後將新館地址確定在位於滻灞生態區的世博園內。
  • 江西省科技館新館昨迎來首批遊客,已開放兒童科學樂園及臨時展廳
    昨日上午,總投資約7.8億元,歷時近4年,總建築面積65906.28m2(含地下13446.59m2)的江西省科技館新館(以下簡稱「新館」)正式開放,並迎來了首批遊客。晨報記者第一時間探訪了新館,並了解到,疫情期間新館每日限流100人,且只接受網絡預約。
  • 平湖市歷史文化展示中心(博物館新館)陳列布展工程初步設計方案...
    12月25日下午,平湖市歷史文化展示中心(博物館新館)(以下簡稱:博物館新館)領導小組副組長、副市長方曉烈就博物館新館陳列布展工程初步設計方案及下一步的施工模式組織召開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及相關單位參與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平湖市文旅局局長吳東偉主持。平湖市文旅局副局長倪琦根就博物館新館陳列布展項目推進情況進行了說明。
  • 開封博物館新館試運行 內有2000多件文物展品
    也許是新館總設計師、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設計主創張武對故土的情感意象十分濃重,他為這座城市的靈魂棲息地包裹上如此厚重的膚色。3月5日,新館開館試運行,接待遊客。遊客從博物館西側的第六大街進入遊客服務中心,憑身份證在自動發卡機上取得入門卡即可進入展廳。大廳內,佔據你目所可及大半空間的是一幅氣度雍容的圖畫,宋徽宗的《瑞鶴圖》。
  • 博物館新館館方提醒:文明參觀 別把文物吵醒了
    除了家長帶著孩子進館參觀,更多市民和遊客走進博物館,是為了親身體驗綿陽悠久的歷史文化魅力。綿陽博物館新館坐落在富樂山西麓、富樂堂北側、芙蓉溪東岸。館內主要有歷史文化陳列、綿陽自然生態陳列、綿陽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綿陽搖錢樹陳列、綿陽漢馬陳列以及綿陽崖墓陳列六大板塊。自8月10日試開館以來,館內的文物珍寶受到市民和各地遊客的熱情關注,試開館當天便人氣爆棚,有3160人次入館參觀。
  • 市美術館新館開館:文化新亮點 藝術新地標
    1月3日,備受廣大市民矚目的市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意味著嶽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又添一處文化新地標。一座現代化的專業美術館  開館當天,美術館新館一樓展廳的「清風掠過·劉雲藝術作品展」迎來了上萬名市民的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