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杜,今天聊聊紫禁城。
故宮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前來參觀,但是來來往往這麼多人,誰也沒發現,有一個宮殿的門上面的匾額上插著一根箭,這個地方就是隆宗門。這箭明明是兇器,為什麼會插在皇室的門面上呢?其實,事情起源於一場發生在嘉慶年間的起義。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滿族人統治的,對滿族人來說,是光輝的歷史,但是對於漢族人來說,卻是屈辱,當時的漢族人發動了很多起義,卻都失敗了,後來人們把目光投向老百姓,打算利用宗教的力量收買人心,等勢力足夠強大,再一舉發動起義。這裡面就包括今天的主角,也就是白蓮教中的一個分支——天理教。
在這場起義中,天理教用了兩百人進攻了紫禁城,聽起來不可思議,其實這裡面還有嘉定皇帝的功勞,嘉定皇帝喜歡打獵,而且是要手下先將獵物團團圍住,他在到中間去,一舉拿下,這樣打獵省力是省力,就是太消耗人力了,1813嘉定皇帝外出打獵,幾乎帶走了紫禁城內所有的精兵。天理教首領林清就看準了這個時機,帶著隊伍打進紫禁城,他們身上纏了寫著字的白布作為標識,還買通了士兵,讓他們把門打開。雖然侍衛很快發現了林清的隊伍,及時把門關上,還是有幾十個人進了紫禁城。
林清帶著隊伍一路砍殺,但是隆宗門畢竟是皇室的門面,即使沒有多少守衛,林清等人還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攻破,一路殺到這裡,卻被一道門攔住了,他們一氣之下對著隆宗門一頓亂射,其中一支箭就這麼射在了匾額上。
後來火銃軍及時趕到,最終林清被亂箭射死,他的兩百多人的隊伍也全軍覆沒。嘉定皇帝歸來聽說了這件事以後,覺得自己的紫禁城被區區兩百人攻佔,實在是奇恥大辱,於是他就下令:無論是誰都不許將這支箭取下,以此來警醒自己和士兵。
可是嘉慶皇帝警醒了自己和士兵,卻沒能警醒後世,好像是這支箭預言了未來一樣,清朝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這支箭原是嘉慶帝用於警示自己的,在後世看來卻成了清王朝覆滅的一個諷刺。
這支箭現在已經有了超過200年的歷史了,它不再是原來的一支箭,而是中國恥辱的證明,這支箭也在警示著我們,警示著後人,要以史為鑑,不能再重蹈滿清的覆轍。